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本港強制檢疫人士居住大廈名單

詳細名單: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599c_tc.pdf

**世衞新冠肺炎報告公布10大症狀 WHO:疫情地區須考慮復發風險


世界衞生組織(WHO)於2月28日發布「世衛及中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聯合專家組考察報告」(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整理2月16日2月20日共5萬5924個實驗室確診病例中,發現患者首10項典型症狀。報告又指,蝙蝠很可能是病毒宿主,但中間宿主未明。由於新冠病毒有極強傳播力,因此必須假設全球人口易感染來應對疫情,而已發生疫情的地區必須考慮病毒復發的風險。
世衞2月28日發布「世衞及中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聯合專家組考察報告」,報告長達40頁,當中整理了自2月16日至24日考察結果。報告比對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後發現,新冠病毒與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關係最相近,同源性達96%,因此蝙蝠很可能是病毒宿主,但目前仍未能確定中間宿主。
世衞:各國必須以假設全球人口均容易感染病毒
報告又指出,病毒特性屬於新發現病原體(pathogen),人類目前未有免疫力。病毒具有高傳播性,且對某些高風險人群具有致命威脅。報告呼籲各國必須以假設全球人口均容易感染病毒來制定防疫措施,而已發生疫情的地區亦必須考慮病毒復發的風險。
確診患者10大症狀
報告亦整理截至2月20日共5萬5924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發現患者前10項典型症狀,患者通常在感染後5至6天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和發燒等症狀,而其他症狀包括:
87.9%發燒
67.7%乾咳
38.1%倦怠
33.4%有痰
18.6%呼吸急促
14.8%肌肉或關節痛
13.9%喉嚨痛
13.6%頭痛
11.4%發冷
5%噁心或嘔吐
報告中亦提到,武漢的早期病例被認為是透過動物傳染至患者,因為許多確診病例都曾經到華南海鮮市場,惟截至2月25日,仍未查明動物來源。根據目前觀察發現,在無防護下,病毒可透過飛沫及密切接觸傳播,而至今尚未有透過空氣傳播的發現。
60歲以上人士感染高危
報告亦整理出感染及死亡的高危人士,當中60歲以上人士罹患重症或死亡風險最高,而確診患者中位數為51歲,77.8%病例介於30至69歲之間,其中51.1%為男性,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逾80歲患者死亡率最高。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患者亦屬於感染高危人士。兒童病例則數量很少,感染者病情亦較輕,19歲以下病例佔總確診人數約2.4%。
責任編輯:王俊賢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轉貼文章 ~ 2020至21年度財政預算案摘要

【Now新聞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重點如下:
利民紓困措施:


- 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派發1萬元,細節有待公布

**
據了解,政府會參考上次全民派錢的做法,與各間本地銀行聯絡,透過網上登記進行。至於沒有網上戶口的巿民,就或需要填表登記


據政府消息人士指,今次派錢以簡單、便捷為原則,並會借鏡二〇一一年派六千元的做法,並按年齡層分批發放。市民可於網上登記,或從銀行、郵局及政府合署索取實體表格填寫,須提供資料包括姓名、身分證號碼、銀行戶口號碼、通訊地址等。


  市民可選擇經銀行戶口轉帳或以支票形式接收一萬元,未有戶口及通訊地址者亦可選擇於郵局登記及自取支票。若能核實身分,政府不排除與金管局商討,將虛擬銀行納入發放平台。計畫截止申請日期為明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 寬減19/20年度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萬元
寬免20/21年度差餉,每戶每季1500元為上限
- 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出雙糧
- 公屋租戶較低收入租戶代繳一個月租金
- 代繳明年文憑試日校考生考試費
撐企業、保就業措施:
- 寬免19/20年度百分之百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萬元
- 寬免20/21年度非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以每戶每季5000元為上限,其後兩季則以每戶每季1500元為上限
- 寬免20/21年度的商業登記費
- 補貼合資格的非住宅電力用戶額外四個月每月75%的電費開支,每戶每月補貼上限為5000元
- 減免非住宅用戶額外四個月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減免額上限分別為2萬元及12500元
- 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推出由政府作百分之百擔保的特惠低息貸款,200萬元為上限
金融服務:
- 未來五年發行合共約660億元綠色債券
- 繼續發行銀色債券
- 今年再次發行通脹掛鈎債券(iBond)
- 香港年金計劃的最低投保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
-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將推出試驗計劃,透過銀行提供上限為1000萬港元,年利率分別為2.75%、2.85%及2.95%的十、十五及二十年期的定息按揭貸款
醫療、科技創科、智慧城市:
- 來年向醫管局提供的經常撥款合共750億元
- 五年內動用15億元挽留及增加醫療人手
- 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20億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
- 預留三十億元擴建科技園計劃
- 20億元資助設電動車充電設施
- 預留約十億元智慧交通基金,資助企業或機構進行與車輛有關的創新科技研究
- 預留3.5億元推行電動渡輪試驗計劃
青年、藝術及STEM:
- 向「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計劃」增撥9億元
- 向藝發局和康文署合共撥款2.16億元,提供約700個實習、獎學金及在職培訓名額,加強培訓藝術行政人員
- 預留4000萬元為本地大學 STEM 課程本科及研究生安排短期實習
- 青年發展基金批出約1億元資助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計劃
長者及兒童:
- 兩年增加300個家居長者照顧名額
- 增加1000張為身體機能中度或嚴重缺損的長者而設的社區照顧服務券
- 增撥7500萬元資助安老服務單位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軟餐
- 政府通過獎券基金撥款約9.9億元為資助幼兒中心、幼稚園等,為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務
其他:
- 向旅發局撥款7億在疫情後振興旅遊業
- 預留約4.5億元讓律政司推行「願景2030—聚焦法治」計劃
- 繼續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渠道
經濟總結及預測:
- 推出大規模的逆周期措施,涉及超過1200億元
- 去年全年通脹率為3%
- 預測今年香港經濟的實質增長介乎-1.5%至+0.5%
- 21年至24年經濟平均增長2.8%
- 19/20年度收入5673億,較原來預算低9.4%
- 19/20年度財赤378億元
- 預計20/21年度的總收入預計為5725億元
- 預計明年赤字達1391億元
- 預計未來五年經營帳目均會赤字

綜合預算案及政府消息人士,講解7大Q&A解答派錢細節。
Q1.申請資格?
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且於2021年3月31日或以前年滿18歲。故凡符合此條件者,均可受惠該項措施。
Q2:派錢方式?
政府消息人士指,會以網上或實體表格接受申請,現金將會透過銀行戶口發放,申請人必須有本地銀行戶口、否則可領取支票
Q3:登記方法?
政府消息人士指,登記會以便捷為原則,只需填寫簡單個人資料。
Q4:分批登記?
政府消息人士指,亦傾向分批接受登記,會以長者優先
Q5:最快何時接受申請?
據了解,預期措施籌備時間約需6個月,最快於今年8月開始接受申請
Q6.申請截止日期?
預計2021年年尾截止申請
Q7:預計最快幾時發放?
消息指2021年2月前領取款項,但有消息指,最快可於11月發放

【派錢1萬】財政預算案向香港永久性居民派$10,000 解構身份證「三粒星」不等於「永久居民」


財政預算案2020今日(26日)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將向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派發現金1萬元,可惠及約700萬人,涉款約711億元。政府會在立法會撥款後,盡快公布計劃的細節。
究竟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有何分別?很多人都將「三粒星」和「永久居民」劃上等號,但到底事實是否如此?TOPick為大家拆解:
三粒星並非香港永久居民的標誌
很多時聽到有些人說 :
有三粒星就代表是香港永久居民。
事實又是否這樣?根據入境處網頁顯示,三粒星只是代表18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回港證。那麽到底怎樣才代表香港永久居民呢?如果身份證上,三粒星旁邊寫有AZ,即代表你擁有香港居留權及在香港出生。

香港居民分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前者是在香港出生或住滿7年,後者是未在香港居住夠7年。到底在各種資源方面,永久性居民非永久居民差別又有多大?
1. 房屋
根據房委會條例,公屋僅限合資格的永久性居民申請,以單身人士為例,只要入息及資產上限,不超過10,100元及236,000元,便可向房委會遞交申請表輪侯「上樓」。
至於購買資助性房屋,如新居民及市建局下轄的煥然壹居,均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申請購買。
這是否代表非永久性居民只能租買私樓呢?事實上,房委會只限制非永久性居民作為申請人,若家中有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是可以家庭成員資格,申請公屋及購買資助性房屋的。
舉個例子,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男士A北上娶妻B,B以夫妻團聚獲批持單程證赴港成為香港居民。B屬於非永久性居民,不能作為申請人,但可與A以夫妻名義申請二人公屋。
2. 教育
接受教育是國際公認的基本人權,不論是永久居民還是非永久性居民,均可享有同等的教育權利。
無論在申請幼稚園入學、小一及中一派位、以至申請入讀大學,兩者的入讀機會均屬平等,學費亦相同。
非永久性居民如有經濟需要,想申領車船津貼、書簿津貼或學費減免等,只要符合學生資助辦事處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的資格,亦可申請。
3. 醫療
根據醫院管理局收費指引,持有根據《人事登記條例》(第177章) 所簽發香港身分證的人士,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均為符合資格使用獲大幅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的人士,如普通科門診每次50元、急症室診症180元,及專科門診首次診症135元,其後每次80,每種藥物收費15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非永久性居民的身份簽證書(俗稱黃簿仔)過期,醫管局是會按照非本港居民的指引收費。
4. 公務員資格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公布的公務員的入職要求,根據《基本法》第99條,在1997年7月1日或以後受聘的公務員,必須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 。
換言之,非永久性居民如要應徵公務員職員,必須要在香港住滿7年,得到永久性居民資格才可申請。
5. 選舉及被選舉權
根據542條《區議會條例》及第547條《區議會條例》,只有香港永久性居民,才可依法享有選舉中的投票及被選舉權。
非永久性居民除了不能參選區議會及立法會,而且亦不具備選民資格,不能在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選舉中投票。
6. 綜援
港府原本限制未住夠7年的非永久性居民,不能申領綜援。但終審法院自2013年12月中旬裁定來港7年才可申領綜援的規定違反《基本法》,頒令還原政策至居港滿1年便可申請。即居港滿1年的非永久性居民,只要符合資格,便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綜援。
7.特區護照
非永久性居民要出國外遊,與永久性居民是有明顯區別。
根據入境處特區護照的申請資格,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申請香港特區護照,享受部分國家及地區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
如非永久性居民需要出國,只能申請俗稱「黃簿仔」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簽證身份書」作為旅遊證件,每次外遊前亦須前往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領事館申請簽證。
責任編輯:王俊賢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戴口罩聞口臭 脾胃鼻作怪?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幾乎人人都戴口罩出街。戴住口罩一整天,不但局促,還聞到自己的口氣,不禁懷疑自己有口臭!
口臭,噴口氣清新劑有用嗎?還是在口罩內層灑香水?
中西醫均提醒,口臭未必真正是「口臭」,中醫認為與脾胃功能有關,西醫會懷疑是鼻作怪。

西醫說:「所謂的口臭,未必真正是『口臭』,可能是從鼻腔散發出來。」

臭未必從「口」出 或與鼻腔有關問:戴口罩聞到自己的口氣,是不是等於口臭?答:口臭,問題未必來自口腔,臭味可能是從體內散發出來。口臭來源可分為口腔內和口腔外,其中85%至90%都是口腔內造成。口腔中的細菌將蛋白質分解,產生揮發性硫化物,形成難聞氣味。這種細菌大多附在舌面、舌後近咽喉處、牙周袋裏。牙周病、扁桃腺結石患者都會出現口臭;扁桃腺經常發炎,扁桃腺變得肥大,甚至結石,造成慢性感染,很多時伴有膿液,可能產生一些味道。此外,長期佩戴假牙,或假牙沒有清洗乾淨,都會引起口臭。

  • 魚腥味 = 鼻竇炎 勿自行判斷問:口臭味道不同,代表不同疾病?答:坊間有指不同臭味代表不同疾病,例如鼻竇炎患者的臭味似魚腥味。大家不要看到網上這些資訊,便排除某些疾病的可能性。譬如有人聞到不是魚腥味,便斷定並非患有鼻竇炎。令人擔心的是,誤信這些「貼士」自行診斷,不去看醫生,耽誤病情。

  • 影響心理社交 最好諮詢醫生問:口臭需要看醫生嗎?答:有口臭問題的人,可能已經習慣了自己「口臭」的味道,不察覺有問題。如果口臭比較嚴重,即是連自己都聞到,覺得有怪味的話,最好諮詢醫生,看看有沒有其他原因導致口臭。
.被排斥 影響社交
口臭有可能變成一個社交問題,嚴重可影響心理。有研究指出,有些人因口臭被別人排斥,引致心理問題、抑鬱。如發現口臭問題影響日常社交生活、心理,需尋求醫生協助。

西醫:預防貼士

  • 用牙線、刷舌頭 減低異味
    長時間戴口罩,難免會聞到自己的口氣。在口罩底層噴上消毒劑、香水辟味,這方法可行嗎?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副院長(總務)劉浩濂表示,不建議在口罩噴水劑,因為弄濕口罩會減低阻隔病菌的能力。如果口罩有破損或弄濕,便需要更換。如果嫌戴口罩有口氣,可以食香口糖或糖,以無糖為首選。但這不是長遠解決口臭的方法,只是暫時性質;另外,切勿在口罩上噴任何水劑除臭。如口臭情况持續,最好請教家庭醫生。
  • 多喝水 阻口腔細菌滋生
    食香口膠、薄荷糖只可以短暫令口氣清新,蓋過口臭味,最重要是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口腔衛生。多喝水有助預防口臭,因為口腔、舌頭乾涸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是吸煙人士,首要是戒煙。另外,進食含揮發性硫化物的食物(如洋葱、蒜),以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肉類、魚、芝士),更加要留意口腔衛生。
除了要早、晚刷牙,建議用牙線清理牙縫間的剩餘食物。劉浩濂指出,曾有研究比較有用牙線和沒用牙線的分別,發現用了牙線可以減低口臭。市民亦要留意舌頭表面和和後面靠近咽喉處的清潔,可用軟毛牙刷由後至前輕柔地刷舌頭。如以上方法未有改善,可配合不含酒精成分的嗽口水。他又提醒:「如果很臭,味道跟以前不同,最好找醫生診治。」

中醫說:「口臭主要成因是由脾胃問題引起。」


  • 喜食辣厚味 腸胃食積問:中醫怎樣看口臭的成因?答:從中醫角度,口臭主要由脾胃問題引起。喜食辛辣厚味的食物,容易引起胃熱上蒸,導致口臭、口渴、喜冷飲,伴隨容易生痱滋、牙肉腫痛、便秘、小便偏黃、舌苔呈黃色。口臭通常自己不察覺,而是別人聞到臭味。
.飲食失節 口腔酸臭
另外,腸胃食積都會有口臭問題。通常是因為飲食失節,使腸胃失運、宿食停滯。簡單來說,即是「食滯」。口臭的味道通常是酸臭味,自己都可能會感覺到口腔有少少「醙醙哋」,舌苔偏厚難清除,胃脘脹滿且沒有胃口,容易噯氣,也會經常放臭屁。
.痰熱壅肺 咽乾舌燥
而肺病有炎症患者,屬痰熱壅肺,口氣偏腥臭,伴有咽乾舌燥,但不喜飲水。這類人士無法透過食療改善口臭,需要辨證論治。
.心肝火旺 眼白較紅易怒
另一類是心肝火旺的人士,由肝失疏泄、情緒躁動所致。臨牀上病人眼白通常較紅、易怒、口腔乾苦。
.陰虛火旺 失眠羊咩屎
陰虛火旺者常伴隨心煩失眠、口燥咽乾、口氣不至於太重,這類人士也會潮熱盜汗、小便短黃、大便乾結(俗稱:羊咩屎)。部分患者有口腔潰瘍、舌偏紅且少津液。

  • 青橄欖生津 滋潤清熱問:有什麼湯水、茶飲推介?答:青橄欖可當成香口膠咀嚼,幫助去除口臭。青橄欖性味甘、平、酸,入肺經和胃經,可清肺利咽、生津,適合各類症證型的人士。另外,青橄欖亦可加入湯水之中,有滋潤清熱的效果。煲2至3小時即可,材料如下:
    .青橄欖響螺瘦肉湯
    青橄欖 10粒、響螺 2至3片、瘦肉 200克、蜜棗1粒喝茶除肝火
    針對肝火旺盛的人士,如工作壓力大、受情緒影響,可飲用菊花枸杞子茶,可去除肝火引起的口臭。用熱水焗當冲茶便可,材料如下:
    .菊花枸杞子茶
    菊花 10克、枸杞子 10至15克
  • 山楂助消化 非人人啱食問:網上流傳,山楂可以除口臭?答: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主要功效是消食化積和行氣散瘀。口氣通常是脾胃問題所致,而山楂可以幫助脾胃蠕動和消化,最適合食滯人士。消化功能改善後,口氣減淡。但並非對所有人都有功效,例如陰虛火旺、痰熱壅肺者未必見效。另外,由於山楂是酸性,可以增加唾液分泌,從而改善口氣問題。
中醫:預防貼士

每日按穴改善口臭

東華三院註冊中醫蔡燕萍建議,每日按50至100下以下穴位,至有「痠麻脹痛」的感覺,可改善口臭的情况。
  • 針對脾胃功能
    .大陵穴
    位於手腕與手掌之間橫紋的中點處,可清脾胃之熱,治療心脾上火所致的口臭。與水溝穴相互配合,效果更佳。
    (明報製圖)
    .水溝穴
    位於人中的正中線上1/3折點處,有清熱醒神、消腫的作用,治療口臭常與大陵同用。
    (明報製圖)
    .中脘穴
    在肚臍上4寸,即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的中點,多用於治療腸胃疾病,可改善腸胃問題,從而減輕口氣。
    (明報製圖)
    .天樞穴
    在肚臍旁開2寸,有助改善排便功能,便秘人士按壓有助排便暢順,肚瀉則可止屙,為相向調節的穴位。
  • 去肝火、胃火
    .內庭穴
    位於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可清胃熱,化積滯,針對口臭、喉嚨腫痛等。
    (明報製圖)
    .太衝穴
    位於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對下凹陷之處,具清熱利膽、明目的作用,可疏肝瀉火,適合壓力大、易煩躁人士。

文:李祖怡
編輯:蔡曉彤

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轉貼文章 ~【耳水不平衡】

【耳水不平衡】,令人很困擾,連自己都遇上了, 一直以來我都有教親朋戚友服用這湯方, 今次連自己也用得上, 可以親身体驗一下這湯方效益,煮了一次, 服了一天,精神胃口果然好番哂。有需要既話介紹比親戚朋友,免他人繼續受苦。 此湯材料簡單,療效極高。👍👍
【 耳水不平衡湯方 】
【 烏 豆 梗 米 老 陳 皮 薑 湯 】
材料 :
1....烏豆一杯 (量米杯)見圖
無需清洗,用一塊濕布略為搓擦
乾淨
2....白米四分三杯, 無需清洗
3....薑去皮,切六片約三分厚
4....陳皮原整一個洗淨,不要去果囊
5....滚水八碗
烹調法 :
1....先將烏豆用白鑊炒10分鐘後,再
2....加入四分三杯米同炒,直至見豆
皮微裂及米焦黄,随即倒入
3....已準備好的八滾碗水,同時
4....將厚薑六片,陳皮一個放入。
5....滾後記著要調慢火煮,勿滾瀉
6....煲至約剩水三碗左右便可熄火,
稍焗十分鐘左右便可飲用。
( 火慢需時,约一小時左右。)
7....用一個隔篩如我【圖中般】,將烏豆
隔走盛起,左右蒒動,好等米浆漏回湯中
,成一個米漿水,並一同服用
8....烏豆及薑可不吃難消化,陳皮可留吃。
注意事項 :
早上空腹服一碗, 前後一個鐘不能喝水或其他飲料, 以免稀釋藥效,午飯後三時一碗,晚飯後或睡前一小時服一碗。
必須熱服,不能放涼服,這才能提昇胃氣。若嚴重病發者,可將分量調加一半或双份,並全日服用,效果更快更好。若然要翻熱喝必需要隔水蒸喝,勿用煲,以免米浆易焦底。而且不能存放雪櫃隔天喝。
煲的過程中要注意爐火,不要滾瀉,飯湯流失,
若然滾瀉。再加水同煮,功效已減,藥效己低。
這湯方不單止和胃養氣,服後對病者即時有明顯改善,止暈止嘔,調和胃口,不可看輕啊。
患者平時一月服一次,以作保健湯方,己減少復發機會, 眾多親朋試過萬試萬靈。
極度嚴重者不要依賴此方,趕快就醫斷症為上,此方只供作食療湯方。
患高血壓者慎服。。。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轉貼文章~ 靠秘製洋葱湯88歲日本名廚治好糖尿病!(附食譜)

「三高」問題,人到了某個年紀便會開始遇到,而且還有年輕化趨勢。這次想集中講血糖高的問題。儘管血糖高不一定代表患糖尿病,但長期不管的話,血糖高亦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日本有一位名廚,40多歲時確診糖尿病,血糖升至200毫克/分升(mg/dL),但他憑着每日飲用自己煮的洋葱湯,結果到現在88歲仍然身體健康,血糖穩定地維持在130mg/dL左右,現在就拆解這個神奇洋葱湯的秘密吧!
攝影:鄧穎琪
血糖高,到底血糖值幾多才算高?幾多是正常?首先,飯後血糖值一定會比空腹時高,以20至65歲的成人來說,空腹血糖控制範圍應為80-130mg/dL,而餐後2小時血糖值約是80-160mg/dL;65歲以上人士,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分別應為90-130mg/dL以及90-150mg/dL。若超過控制範圍,便代表血糖值過高。
日本名廚窪田好直是昭和天皇御廚的弟子,為著名西餐廳「グリル満天星麻布十番」總料理長,他是西洋料理的權威,亦著有飲食書籍。1932年生於東京都的他現年88歲,仍然身壯力健,永不言退,沒想到原來他早在40多歲時已被醫生診斷患有糖尿病,只是用獨門秘方來降血糖,將血糖值維持在理想水平。
據說窪田好直被確診後,醫生勸他注射胰島素及食藥等等,卻被他拒絕了,身為廚師的他希望從食療方面入手,便煲了一個獨門洋葱湯,早晚各飲1碗,盡量在餐前服用。結果,窪田先生的血糖值逐漸回落,現在長期維持於130mg/dL,數值比不少人還要好。
說實話,這個洋葱湯比我想像中好喝多了,之前煲過其他雜菜湯味道都偏淡,但今次這個味道很足,每一口都是洋葱的甜味,最後我連下胡椒調味的步驟都省掉。製作這個洋葱湯步驟十分簡單,即使你本身是入廚新手都不用擔心,惟獨是切洋葱時可能會流淚,但只要按照以上食譜圖的小貼士:「先切走根部球莖,之後將洋葱放在雪櫃冷藏10分鐘,或是浸凍水10分鐘。」洋葱的刺激物便會揮發。
煲好的洋葱湯可在雪櫃存放約1星期,你可按需要去增加分量,每日翻熱飲用。煲湯用的材料全在日本超市買到,以上食譜圖是窪田先生的版本,
根據《史上最完整1000種全食物營養大圖鑑》(好食材研究團隊著)所講,「洋葱含有β-胡蘿蔔素、維生素C、鉀、鈣、鐵,以及膳食纖維和粗纖維等多種營養素,其中的多種硫化物,可以降低人體內血糖和血脂,並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對於糖尿病患者以及高血壓患者,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轉貼文章 ~ 研究發現:每週2杯乳酪,大腸癌遠離男士,患腸道腺瘤的風險減逾兩成。

俗語說「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在外國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週吃乳酪同樣對男士有所益處!研究指,每週吃2份或以上的乳酪有助降低男性生腺瘤及患腸癌的風險。研究小組推測,乳酪中的益生菌可以降低腸道致癌物質的含量、提高結腸黏膜的抗炎作用,降低腺瘤及患癌風險



Photo from Google

研究為期27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最新研究早前於《Gut》期刊發表,分析了兩組研究數據——「醫護人員追蹤研究」內32,606名男性及「護理人員健康研究」內55,743名女性的飲食和腺瘤情況。腺瘤是大腸瘜肉的一種,有機會形成腺癌,也是患大腸癌的重要指標。研究為期27年,參加者於1986年至2012年間均接受過下腸道的內窺鏡檢查,而每四年就要提供一次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詳細資料, 包括食乳酪的情況。

結腸生瘤的風險降低了26%

研究發現,男性參加者之中約有5800宗腺瘤病例,女性則約有8100宗。與不吃乳酪的男性相比,每週吃2份或更多乳酪的男性患傳統腺瘤的風險降低了近20%,食乳酪的男性結腸生瘤的風險也降低了26%。由此可見,乳酪的攝取量與生腺瘤的風險存在著關聯。至於女性方面,研究員沒有發現食乳酪和生腺瘤之間的關聯。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小組強調,是次研究是觀察性的,這種關聯背後的原因仍待進一步驗證。曾有其他研究表明,攝取乳酪可改變腸道內細菌的類型和體積,故降低了患腸癌的風險。惟目前尚未清楚乳酪的攝取量有否與癌症前期風險降低有關。

乳酪提高結腸黏膜抗炎作用

腺瘤、腺瘤性瘜肉是在結腸或直腸內膜形成,是癌前病變的一種,有機會變成惡性腫瘤。研究小組推測,乳酪中常見的兩種益生菌,可以降低腸道致癌物質的含量;而結腸內生腺瘤或與腸道的低酸度有關,較易成為細菌的溫床。另外,研究人員指乳酪可提高結腸黏膜的抗炎作用,減少腸道屏障的「滲漏」,有助降低腺瘤形成的風險。

Source from GutScience Daily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大腸癌|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24):「醫生,唔照腸得唔得?」


【明報專訊】「醫生,可唔可以唔照腸呀?」「飲瀉水好辛苦嘛!」「驗大便隱血無嘢就唔怕啦?」「聽講可以驗血量度癌症指數?」「我怕生cancer,但我怕照腸又麻煩又辛苦……」以上都是很多市民對預防大腸癌望而卻步的一些原因。

眾所周知,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每年新症超過5000宗,而死亡率亦是所有癌症中位列第二。大腸癌可以透過篩查,作預防或及早治療。大腸鏡固然是最準確,可是一般人害怕入侵性檢查,而且厭惡洗腸,因此未能普及使用。

驗血CEA預測大腸癌 如擲公字

大便隱血測試準確嗎?隱血是指大便有肉眼看不見的微量血液,從而推斷是否患上大腸癌。可惜要腫瘤出血才會測到隱血,所以隱血測試的準確度只有七成左右;假陽性也經常出現,例如患有痔瘡或服用亞士匹靈的人士,都有可能出現假陽性,令患者虛驚一場。此外,我們知道瘜肉是大腸癌的前期,但瘜肉通常都不會出血,所以大便隱血測試不能檢測到瘜肉。

驗血液癌症指標可信嗎?CEA指數是一個已經採用了幾十年的所謂大腸癌指標,可是以CEA預測大腸癌,其準確度有如擲公字!我對這個指數非常有保留。

市面上也有不少癌症基因產品,有些產品提供過百個癌症基因,但利用這些基因去預測腸癌發病機率往往不切實際,因為帶有某些基因不代表你真的有大腸癌。

近年來一個新的測試,是從血液中量度大腸癌釋放的DNA。美國已批准應用這個生物標記,可是它診斷瘜肉的準確度未如理想,成本更高達6000多港元。

中大醫學院的腸胃科團隊發現,透過檢驗糞便內的細菌組合,可以判斷患大腸癌及瘜肉的風險,準確度比驗血或大便隱血更高。

 驗糞可測大腸癌瘜肉

大腸癌的形成,除遺傳因素外,環境的影響其實更重要。隨着飲食習慣變得西化,紅肉、加工肉和醃製食物愈來愈普遍。我們發現長年累月進食這些食品,容易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致癌細菌增加,反之抑制癌病的好菌會減少。在如此失衡的情况下,腸道便會長出瘜肉或甚至演化成大腸癌。

中大的科研團隊發現,透過分析糞便的腸道微生態,可以檢測出大腸癌,準確度超過九成;更可以偵測大腸瘜肉,準確度也超越八成。利用這項嶄新技術,我們可以更準確地預測瘜肉及大腸癌,減少不必要的大腸內窺鏡檢查,亦可以縮短大腸鏡的輪候時間,讓高風險人士受惠。

既然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導致大腸癌的重要原因,將來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腸道細菌組合和比例,令腸道變得健康,有機會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從而改變你的命運。

這些研究的成果,是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團隊多年來的努力,有望於明年提供給廣大市民,期望可以惠及香港,以至其他地區的人士。

一直以來,香港都被視為以金融為中心的城市,科研似乎不是本地的強項。事實上,香港有很多傑出的科研人才默默地日以繼夜工作,他們的科研成果為生活及醫療帶來劃時代,甚至革命性的改變。

我為香港有這樣的科研成果感到驕傲,也極之珍惜這群默默耕耘的科研人員。隨着社會更多討論科研發展,期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個行列,繼承前人給我們奠下的優良基礎,並發揚光大。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https://health.mingpao.com/%e5%a4%a7%e8%85%b8%e7%99%8c%ef%bd%9c%e5%90%be%e7%94%9f%e6%9c%89%e6%9d%8f%ef%bc%9a%e9%99%a2%e9%95%b7%e9%86%ab%e7%94%9f%e5%91%a8%e8%a8%98%ef%bc%88124%ef%bc%89%ef%bc%9a%e3%80%8c%e9%86%ab%e7%94%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