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轉貼文章 ~ 教你用手機 App 預約政府普通科門診 醫管局《HA Go》新功能啟用

 

醫院管理局於去年推出手機應用程式《HA Go》,並在今年 6 時宣布,市民可以藉手機 App 預約普通科門診,覆蓋地區亦隨時日增加。至今日(25 日)政府再宣布,《HA Go》程式內的「預約普通科門診」,已可預約全港任何一間普通科門診的服務。

  • 「HA Go」程式內的「預約普通科門診」,已可預約全港任何一間普通科門診的服務
  • 可為自己及他人預約普通科門診服務
  • 下次診期在指定地點啟動帳戶,便可在手機程式使用該預約功能

【相關報道】醫管局新推《HA Go》App 約診繳費更方便【下一頁

醫管局在今年 6 月展開「預約普通科門診」手機程式功能先導計劃,由於先導計劃測試順利,有關功能已於 7 月 24 日起,分階段推展至全港各區的普通科門診診所。現時市民可透過普通科門診電話預約系統或上述手機程式功能,預約所有普通科門診診所的門診服務。

醫管局發言人說:「市民透過『預約普通科門診』功能,可查閱診所診症名額狀況,為自己及他人預約普通科門診服務,亦可隨時查詢或取消診期,輕鬆管理就診安排。同時,此功能亦設有長者預約專籌,照顧長者使用服務的需要。」

「預約普通科門診」為「HA Go」功能之一,市民可先用手機下載「HA Go」,完成註冊登記,並於下次診期在指定地點啟動帳戶,便可在手機程式使用該預約功能。

使用的步驟可先選為自己或他人預約。當診所尚有餘額時,可按「預約」。若診所暫時額滿時,則可按「預約附近診所」或按「搜尋其他診所」。之後程式會顯示診所名稱及日期時間,合適的話按「接納預約」。若覺得不合適,則可按「不接納此預約並搜尋另一時段」,提供另一個時段後,覺得合適再按「確定」及「接納預約」,最後按「離開」便完成。

【相關報道】醫管局跟隨政府凍薪 香港護士協會表示失望及遺撼【下一頁

Source:政府新聞網

https://ezone.ulifestyle.com.hk/article/2763019?fbclid=IwAR3rCNnRos9RgtZg9RRbYAXcMQNwifYrhHm_WUFEdyoQUUa9wTD60hPGIEQ

轉貼文章 ~ 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糖尿病在本港屬於常見的慢性病,血糖一旦失控,很容易引發不同併發症,當中包括嚴重影響腎臟功能的「糖尿病腎病」。如果病情惡化未及時治療,病人的腎臟功能不能逆轉,最終會演變成腎衰竭而危及性命。有註冊營養師指出,控制飲食及有健康生活習慣尤其重要,因此糖尿病人必須緊記9大法則,以避免「糖尿病腎病」出現或惡化。

「糖尿病腎病」與飲食等生活細節環環相扣!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高咏梅提醒病人要注意9大法則,以防影響健康。

「糖尿病腎病」引致腎衰竭

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高咏梅引述研究指出,有20%至40%的糖尿病人如不能有效控制病情,10年後會引發「糖尿病腎病」。她解釋,糖尿病失控會影響病人的血壓血脂,傷害血管壁,令血管硬化及收窄,而由於腎臟有很多微血管,一旦這些微血管受到破壞,其作為廢物「過濾器」的功能會慢慢衰退,久而久之更可能會演變成腎衰竭,致有生命危險,屆時便需要長期做腹膜透析(俗稱:洗肚)或血液透析(俗稱:洗血)來替代腎臟的功能。

9大法則 慎防「糖尿病腎病」影響健康

高咏梅強調,即使糖尿病一度惡化至「糖尿病腎病」,病情初期仍然是可以控制,甚至逆轉。由於「糖尿病腎病」與飲食等生活細節環環相扣,她提出9大法則,提醒病人改善生活習慣及控制飲食,以防「糖尿病腎病」影響健康:

1/ 每日進食少於1茶匙鹽

  • 1茶匙鹽等同於約2000至3000毫克鈉質,一旦鹽分攝取過多,容易導致高血壓和水腫,加重腎臟負擔。

2/ 每日不可攝取多於6茶匙油

  • 多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以控制血脂及膽固醇。

3/ 留意鉀質及磷質攝取量

  • 血鉀過高,可引致心律不正常。應選擇低鉀蔬果,並將蔬菜切細浸水1小時有助減低鉀質攝取。
  • 過多的磷質攝取會令皮膚痕癢,影響鈣質吸收、令血管鈣化、引致骨質疏鬆等,需注意海鮮、內臟、奶類、菇菌類等高磷質食物的進食量。

4/ 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每日不可吃多於4-5

  • 腎功能差時,過多蛋白質會使尿素、肌酸酐等代謝廢物積存,導致尿毒症。
  • 若病人已是腎病第三期,建議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應以其體重作計算,每1公斤不應多於8克,並多選高質素蛋白質。例如病人重60公斤,每天便不可攝取多於48克的蛋白質,例如4-5兩肉中已含約35克蛋白質,病人需多留意其他含蛋白質食物的攝取量。

5/ 飲食三低一高(低鹽、低油、低糖、高纖維)

  • 幫助控制血糖、血脂、膽固醇。

6/ 少食多餐

  • 幫助控制血糖。

7/ 每日運動30分鐘

  • 加速新陳代謝,控制體重。

8/ 每日喝8杯水

  • 多喝水能稀釋體內鉀質、磷質濃度,減輕腎臟負荷。

9/ 避免進食楊桃、成藥、煙酒、老火湯等

  • 楊桃含有引致神經性中毒的物質,可引致肢體麻木及肌肉無力;成藥、煙酒、老火湯等都容易加重腎臟負荷。https://health.mingpao.com/%e9%80%86%e8%bd%89%e7%b3%96%e5%b0%bf%e7%97%85%e8%85%8e%e7%97%85-%e9%81%b5%e5%be%aa9%e5%a4%a7%e6%b3%95%e5%89%87%e6%8e%a7%e5%88%b6/

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轉貼文章 ~ 吃藥時不能飲咖啡、果汁?7種食物和飲料宜避免與藥物同服

 吃藥時不能飲咖啡果汁?要知道的是,吃藥時如同時進食某些食物或飲料,有機會對藥效產生影響,更或會導致出現副作用。究竟有哪些食物或飲品不宜與藥物同服?

什麼是藥物間、藥物與食物和飲料的相互作用?

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有時可令藥效增加或減少,若是在無醫生處方的情況下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包括非處方藥物,便有可能出現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影響健康。

另外,如在服藥時,同時進食或喝飲料,食物或飲料可能會與藥物相互影響,影響藥物被身體吸收、分解和排出的程度和速度,不但有機會影響藥效,還會導致出現副作用。

7種食物和飲料宜避免與藥物同服

1-酒精
會與其進行相互作用的藥物例子:鎮靜安眠藥、止痛藥及抗過敏藥

酒精或會抑制大腦中樞神經系統。若與鎮靜安眠藥、止痛藥及抗過敏藥同時服用,有機會造成嚴重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導致身體的協調和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過度昏睡、嗜睡等情況。

2-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
會與其進行相互作用的藥物例子:環丙沙星、西咪替丁和口服避孕丸、綜合感冒藥、茶鹼

咖啡因飲料如咖啡、茶、汽水。咖啡因最終會在肝臟分解,而許多藥物如環丙沙星、西咪替丁和口服避孕丸,可干擾肝臟有關機能,繼而提升咖啡因在血液中的水平。

綜合感冒藥中或會添加了少許的咖啡因,而減少藥物所引起的睡意,若同時飲用含咖啡因飲料,可能會讓人覺得坐立不安或頭痛。

另外,咖啡因也會抑制某些藥物(例如茶鹼)的代謝,血液中茶鹼的水平上升,就會誘發咖啡因的副作用,包括造成失眠和心律不正。

3-含鈣食物
會與其進行相互作用的藥物例子:抗生素(四環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雙膦酸鹽類(即:阿侖膦酸鹽、利塞膦酸鹽、班膦酸鹽

食物中的鈣質可能減低人體吸收藥物如抗生素(四環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能力。另外,一些生體可用率較低的藥物,例如雙膦酸鹽類(即:阿侖膦酸鹽、利塞膦酸鹽、班膦酸鹽。故建議把攝取時間分隔開至少30分鐘。

4-果汁如西柚汁、蘋果汁和橙汁
西柚汁會抑制腸道中一種酶,減低藥物的代謝,增加引致藥物副作用的風險。可能與西柚汁產生相互作用的藥物範圍甚廣,其中包括:

1-他汀類的降膽固醇藥(和紅麴米產品)
2-降血壓藥(例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維拉帕米等鈣通道阻斷劑)
3-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丸
4-三環類抗抑鬱藥(例如阿米替林和氯米帕明)
5-用於預防器官移植排斥的環孢菌素
6-抗瘧疾藥物(如:奎寧)藥物

另外,蘋果汁和橙汁,會導致藥物如非索那定(一種抗組織胺)被吸收入血的水平下降。

5- 含鉀質的食物
會與其進行相互作用的藥物例子:降血壓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例如卡托普利、賴諾普利、雷米普利)、用於治療心臟衰竭的地高辛,以及保鉀利尿藥氨苯蝶啶

有幾類的處方藥如降血壓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例如卡托普利、賴諾普利、雷米普利)、用於治療心臟衰竭的地高辛,以及保鉀利尿藥氨苯蝶啶,會增加體內鉀質的含量。而人體鉀質水平不平衡,可引致噁心、嘔吐,甚至心跳停止等問題。

含有豐富鉀質的食物有豆類和豌豆、堅果、水果(如香蕉、橙、牛油果)、綠葉蔬菜、白扁豆和代鹽等。

6-含酪胺的食物
會與其進行相互作用的藥物例子:例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包括有:嗎氯貝胺(抗抑鬱用藥)、利奈唑胺(抗菌用藥)和異煙肼(抗肺結核用藥)。

含蛋白質的食物含有酪胺。食物存放時間越長,酪胺水平更會越高。一般情況下,任何已進入體內的酪胺都會在腸道和肝臟迅速分解。

惟一些處方藥會干擾酪胺的代謝,例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包括有:嗎氯貝胺(抗抑鬱用藥)、利奈唑胺(抗菌用藥)和異煙肼(抗肺結核用藥)。若酪胺水平提高,可令血壓突然上升至危險水平。

7-紅麴米
會與其進行相互作用的藥物例子:伊曲康唑、酮康唑、紅霉素、吉非貝齊

紅麴米內含有「莫納可林K」物質,化學形式與名為「洛伐他汀」的藥物完全相同,故有機會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

舉例,含洛伐他汀的藥劑製品不應與可能抑制肝酶的藥物(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紅霉素、吉非貝齊)一起服用。如果同時服用,則會有較高風險出現肌肉發炎,及其他副作用。

Text: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高雄巿立小港醫院、藥物辦公室、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

https://urbanlifehk.com/article/52282/%E6%9C%8D%E8%97%A5%E9%A0%88%E7%9F%A5-%E5%90%83%E8%97%A5%E6%99%82%E4%B8%8D%E8%83%BD%E9%A3%B2%E5%92%96%E5%95%A1-%E6%9E%9C%E6%B1%81-7%E7%A8%AE%E9%A3%9F%E7%89%A9%E5%92%8C%E9%A3%B2%E6%96%99%E5%AE%9C%E9%81%BF%E5%85%8D%E8%88%87%E8%97%A5%E7%89%A9%E5%90%8C%E6%9C%8D

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by Ray Dalio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by Ray Dalio


                                                            Harry Browne的投資原則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轉貼文章 ~ 原來每日唔一定要飲八杯水

 都市人生活忙碌,飲水壞習慣一籮筐,包括每次只飲一兩口、感到口乾時才飲水、每次飲水都大杯灌入身體。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出,每日攝取的水份多少、飲水的頻率和速度都有講究,飲得太少增加腎臟負擔,飲得太多未必能吸收,反而造成尿頻影響日常生活。

張醫生說,正確飲水法首先視乎體形。人有高矮肥瘦,維持身體機能所需水份也大不同。50歲以下人士,除運動期間水份流失較多例外,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要35毫升水。50公斤成年人每日應飲用1.75公升水;70公斤成年人則是2.45公升。每日飲八杯水的話,前者每杯約飲用220毫升,後者約300毫升。

飲得少水都尿頻 以茶代水易生腎石

飲不夠水會直接反映在尿液顏色中。正常的尿液呈清澈、淺黃。深黃色尿液是缺水的警示,「很多人口渴才飲水,但口渴表示身體已缺乏0.5至1公升水(約1-2%身體總水量),屆時才補水已不及時。」濃郁尿液則呈深褐、茶色,因為有人習慣每次只飲一兩口,「純粹舔一舔嘴唇,難以計算每天飲下多少水,會不自覺飲少了水,濃縮尿液會刺激膀胱內壁,容易尿急尿頻。」正常成年人膀胱容量達500毫升,每次小便理想應有350至450毫升。「如日間去廁所超過八次、每次小便不足100毫升就擔心有問題。」

張醫生建議患者先做「小便日記」,記錄每天飲水的份量和小便量,尿頻是否由飲水壞習慣造成便無所遁形。她分享自己飲水方法,「每隔一至兩小時,飲一整杯200-250毫升的水,不要急忙地在一分鐘內灌掉整杯水。」人體具備自動平衡系統,例如身處冷或熱的地方,體溫都是約36.5度。所以,一下子飲再多的水,血液濃度和酸鹼度為了保持平衡,也會排走多餘水份,慢飲才能吸收。但飲水也要有中庸之道,「每日飲水超過5公升,血鈉過低可能會水中毒。」
尿頻只是病徵,導致尿頻的原因可能是其他疾病,例如腎石、膀胱炎,甚至癌症等結構性疾病,或膀胱過度活躍症、間質性膀胱炎等功能性疾病。張醫生說,尿液含有多種礦物質,例如鈉、鈣和尿酸。長期飲水太少,礦物質經腎臟排走時,在末端的毛細管上形成結晶,日積月累就變成腎石。

「曾有病人形容腎石掉入輸尿管比生孩子還要痛。」不少人喜歡以茶代水,「紅茶、黑茶、普洱等炒過的茶葉含高草酸,過量飲用會形成腎石中最硬的草酸鈣石。」疫情期間,有不少人養成補充維他命C的習慣,市面上的維他命C劑量動輒1,000毫克,「人體每天只需250至500毫克維他命C,多餘經尿液排出也會增加生草酸鈣石風險。」

記者:馮穎思
https://www.applehealth.com.hk/article/H3Z2CTE4K5HH5CG65Z5NTJ6AGM_%E8%A6%8B%E5%AD%97%E9%A3%B2%E6%B0%B4%20%7C%20%E5%8E%9F%E4%BE%86%E6%AF%8F%E6%97%A5%E5%94%94%E4%B8%80%E5%AE%9A%E8%A6%81%E9%A3%B2%E5%85%AB%E6%9D%AF%E6%B0%B4%20%E8%BA%AB%E9%AB%94%E6%9C%89%E7%84%A1%E7%BC%BA%E6%B0%B4%E7%9D%87%E5%B0%BF%E9%A1%8F%E8%89%B2%E5%B0%B1%E7%9F%A5%20?utm_campaign=hkad_social_hongkonghealth&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utm_content=square_link_post&fbclid=IwAR0Yd3ZppRg2V6I1KsqXawJ7K7zhy8U5S5goZzDkHT_2Kc8_KRQXehOnMRE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轉貼文章 ~ 全球首部移動式MRI,為患者提供全新診斷機會


[醫療科技新聞 09092020]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創意無窮。科學家為病患福祉,利用大膽創新的思維,鑽研突破應用空間和檢查範圍,並針對笨重且造價昂貴的傳統的磁振造影儀(又稱核磁共振,MRI)的缺點。

近日Hyperfine Research終於成功研發了全球首部低磁場強度和輕量化的定點磁振造影儀(POC MRI),以後患者不需移動床邊即可做素描檢查,減省診斷時間,快速作出初步病情判斷,有助患者更快找到適切治療,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真實。不但驚喜醫護界,更為患者不再需要耗費長時間等待檢查安排,治療保障邁進一步。

根據《JAMA Neurology》上刊載報導指,由美國醫療技術公司 Hyperfine Research 開發的POC MRI於2019年首次被推介,已備受外界給予高度評價。到了今年2月,POC MRI順利獲得美國 FDA 510(k)許可於真實I CU 環境下作出首次測試,果然不負眾望,獲得美好結果。

由耶魯大學醫學院進行測試,研究人員針對耶魯紐黑文醫院(Yale New Haven Hospital)神經科學重症監護病房所收治的 30 名患者作研究對象,以測試POC MRI設備對患者的功效,最終在 29 位患者身上檢測到從腦腫瘤到缺血性中風等各種異常。此外,團隊藉此檢查了因為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而進入 ICU的 20個患者的神經系統,發現其中8人顯示出武肺相關的急性神經系統異常。這些患者因為新冠肺炎的特質而無法被送往 MRI 室進行檢查,POC MRI便派上用場。

POC MRI贏得掌聲的另一原因,它與傳統的 MRI 機器磁場強度比較,分別為約1.5-3T 與 0.064T,兩者的磁場相差甚遠;POC MRI比傳統MRI 重量輕了近 10 倍、耗電也更少,只需要標準插座電源供電便可以,所以POC MRI 可以輕易移動到患者處進行檢查。話雖如此,POC MRI進入臨床實用前還得進行更多測試,同時需要在進一步研究中,將結果與常規 MRI 及電腦斷層(CT)成像結果進行比較,所以它並不表示它可作為傳統的MRI代替品。

Hyperfine首席醫療長 John Martin表示,醫療人員看到POC MRI介紹時,觸發到他們開始思考使用設備的創意情境,更刺激到聯想未來可提攜帶式的檢查儀器的發展。當然,POC MRIPOC MRI 在進入臨床實用前還要進行更多測試,同時也要得在進一步研究中將結果與常規 MRI 及電腦斷層(CT)成像結果進行比較,但 Hyperfine 強調新設備並非希望替代傳統器材,只希望拓濶診斷工具的應用情境吧﹗

待進一步測試得到有效驗證,POC MRI 將為臨床醫生提供全新的診斷機會,意即在重症監護下可快速評估神經系統損傷和收集連續測量數據,觀察數天至數週內同一位患者的成像情況,有助患者得到更快治療的考量。

最後,由於設備可移動性,有利偏鄉環境享受醫療資源的同等機會。更甚者,若能在救護車中搭載這設備,冀望醫護能讓患者在住院前可立即診斷中風症狀,保障患者的生命。

文:Cecilia 癌症資訊網

https://cancerinformation.com.hk/web/2020/09/11/24435/?fbclid=IwAR0ih4NxremIdRA98PpT-HV1lSdXu4n-_S_plqMVRyfHSov7vCh80Bs2hKI

科學界奧斯卡盧煜明教授 : 血漿DNA診斷技術可檢測癌症

 


傳統產前胎兒診斷方法一般包括準確率偏低的超聲波血清篩檢,以及有機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的羊水穿刺和絨毛穿刺等產前檢測技術。不過,從1997年開始,中大醫學院教授盧煜明發現孕婦的血漿內含有胎兒DNA,其後又藉此研發出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成功將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從科學研究層面應用到臨床診斷。

  盧煜明教授團隊透過大型平行測序技術及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無創基因檢測只需要採集孕婦少量血液,並提取血液中的游離胎兒DNA,透過高通量測序檢測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分析,便能檢測胎兒患病情況,是一項高度準確的篩查技術。近年,有關技術更應用至癌症檢測,甚至能找出癌症基因組中多種類型的改變。

無創產檢之父、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頒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有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的貢獻。盧煜明說,去年底香港醫院管理局已引進「無創產前診斷」,未來的研究方向是控制無創檢測單基因疾病技術的成本,及進行多種疾病同時無創檢測的研究,期盼未來可憑一次驗血便能診斷多種癌症。

  人稱「無創產前檢測之父」的盧煜明教授,現為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及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對於榮獲科學突破獎,盧教授表示十分高興,說獲得這個國際性的科學大獎,證明血漿DNA診斷科技能推進國際醫學發展和惠及人類健康,得到世界認同。他又感謝在科研路上一直給予啟發、支持及陪伴的家人、導師和工作夥伴。

  盼將技術擴至檢測癌症

  科學突破獎設有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及數學三個領域,旨在表彰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優秀科學家,每位得獎者可獲獎金300萬美元(約2400萬港元),是現時全球金額最高的科學大獎,盧教授會將部分獎金回饋業界。

  盧煜明表示,香港醫管局在去年年底已引進相關技術,有助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至於未來的研究方向,他說會優化無創檢測單基因疾病技術,目前技術雖可行,但近日找到新技術,期望兩年內可降低相關成本,平至數百元可做一次檢測。此外,他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更成功將DNA測序技術應用至癌症檢測,能非入侵性地找出癌症基因組中多種類型的改變,期望透過研究,未來可憑一次驗血,便能測出多種癌症。

  全球每年700萬孕婦受惠

  盧煜明於1997年加入中文大學,同年發表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後來與其團隊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成功將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作實際應用,現時獲全球90多個國家廣泛採用,每年有逾700萬名孕婦受惠。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 ~ 煤氣爐玻璃自爆碎片亂飛港婦割傷 專家警告清潔不足易致「回火」谷爆

 一名婦人近日遇到離奇家居意外,在煮食時煤氣爐玻璃表面突然「自爆」,更已是第2次遇到同類意外,向生產商反映後,對方指意外因「回火」所致。有工程師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回火」即爐火回燒爐面,令玻璃受熱膨脹谷爆,爐頭缺乏清潔會增加風險。

女事主Angelina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8月尾時在家中煮水餃,用中火烹煮約10分鐘後,廚房突然發生巨響,煤氣爐玻璃面爆裂,玻璃碎散落整個廚房,更令她手部受傷流血,慶幸她當時站在鋅盆前洗菜,非站近爐邊,否則玻璃或會飛插身上,甚至傷到臉頸。

Angelina事後向生產商反映,經對方派員檢查後指爐頭氣洞沒有堵塞,懷疑因液頭滲透令爐頭生鏽,熱力不均才會「回火」。她續指,數年前也曾發生同類意外,亦是同一生產商的煤氣爐,對方當時稱由於爐頭氣洞堵塞出現「回火」,當時因櫥櫃枱面尺寸限制,為免麻煩,她便購入同款煤氣爐,未料使用2年多又再度出事,令她感到無奈:

「之前爆咗1次後,我都會定期用牙籤或牙刷清理氣洞,對上一次清理係7月。除咗多啲清潔,我都不知有咩可以預防。」

【家居意外】煤氣爐玻璃自爆碎片亂飛港婦割傷 專家警告清潔不足易致「回火」谷爆

爐頭的強化玻璃碎裂,更飛彈至廚房四周。(受訪者提供)

爐頭無開火玻璃煲蓋突然自爆 專家拆解3大原因揀煲留意一點,詳情即睇:【下一頁

工程師拆解「回火」成因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前工程師盧覺強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爐頭玻璃突然爆裂,有機會因爐頭氣洞堵塞導致出現「回火」,即爐火從向上升變成向下燒,令爐頭玻璃持續受熱10分鐘,因溫度過高「逼爆」,一般與爐頭生鏽無關。

對於爆玻璃後會否有漏煤氣危險,盧覺強指煤氣爐有保險掣,一般漏煤氣機會不大,但發生意外後,建議按以下4步處理:

  • 立即熄火,拿開爐頭上及附近的廚具。
  • 如家中有小孩,切勿讓他們進入廚房。
  • 戴上手套,先拿走大塊玻璃,然後掃走玻璃碎
  • 聯絡生產商了解售後服務處理方法

買「聚風罩」防烘熱爐面玻璃

盧覺強又指,爐頭容易藏污立垢,建議應勤加清潔,約1星期清潔1次,有助減少爐頭氣洞堵塞的機會。他又建議可購買「聚風罩」,包圍整個爐頭,幫助爐火集中向上升,以免爐火「烘著」爐面玻璃;同時它有防風作用,以免風向改變爐火方向,避免發生同類意外。

【家居意外】煤氣爐玻璃自爆碎片亂飛港婦割傷 專家警告清潔不足易致「回火」谷爆

聚風罩有助防止爐火烘熱玻璃。(網上圖片)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轉貼文章 ~ 【美國研究】水樽一周不洗惡菌含量爆標 滑蓋式易藏菌可致肺炎敗血症

不少人都會自備水樽,但如果沒有定期清潔,水樽隨時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有美國平台早前發表實驗結果,發現水樽使用一周不洗,其含菌量可高達93萬,比處理食物的砧板高13萬倍,而且更含可引致皮膚感染、肺炎和敗血症的細菌。
重用膠樽會致癌? 一次過拆解迷思,詳情即睇:【下一頁
美國評測平台「Treadmill Reviews」委託實驗室進行實驗,檢測飲管式、扭蓋式、滑蓋式及吸嘴式水樽的含菌量。研究人員每款水樽各準備3個,讓運動員使用水樽1個星期,期間不可清洗,然後再檢測樽口的含菌量。結果發現,12個水樽平均每平方厘米有超過31萬個菌落形成單位(CFU/sq cm),分別為寵物碗(47383 CFU/sq cm)、廚房水槽(3191 CFU/sq cm)及砧板(6.8 CFU/sq cm)的6.6倍、98.2倍及4.6萬倍。
另外,研究人員又發現水樽樽口帶有多種細菌,包括革蘭氏陰性桿菌、革蘭氏陽性球菌等,前者或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可導致肺炎和血液感染等疾病,後者則可導致皮膚感染、肺炎和敗血症;另外亦驗出芽孢桿菌屬細菌及革蘭氏陽性菌,一般對人體無害。
  • 含菌量第1:滑蓋式水樽 約93萬CFU/sq cm
  • 含菌量第2:吸嘴式水樽 約16萬CFU/sq cm
  • 含菌量第3:扭蓋式水樽 約15.9萬CFU/sq cm
  • 含菌量第4:飲管式水樽 約25 CFU/sq cm
【美國研究】水樽一周不洗惡菌含量爆標 滑蓋式易藏菌可致肺炎敗血症【5個選購及清潔水樽貼士】

Treadmill Reviews圖片
洗水樽貼士:洗潔精加碎蛋殼
家務助理導師張鳳娟(Winnie)接受《晴報》訪問時曾分享清潔水樽貼士:
1.選用不銹鋼製及飲管式水樽;
2.每次使用後,在暖水中加入洗潔精,再配合刷子徹底清洗水樽;
3.若水樽內有水垢,可放入一點碎蛋殼並加點清水左右搖晃數次,即可去垢;
4.想去除水樽異味,可把一個檸檬切成薄片再放入水樽,放置在水中煑沸5分鐘,再浸泡半天便可去除異味及垢漬;
5.每次清洗後要拭乾,保持水樽乾爽。
撰文:陳樂彤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服食降血壓藥多禁忌 咖啡、柚子都不能吃

高血壓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都市病,據衛生防護中心2014年的資料顯示,香港15歲及以上人士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7.7%,而且數字更有上升的趨勢。要降血壓,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亦應按醫生指示,定時服食降血壓藥來控制病情。
常見的降血壓藥物有以下4種:
1.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
功效:具保護心臟作用,亦可減少心臟衰竭者的心臟負荷。
飲食禁忌:此類藥物會增加血液中的鉀含量,未經醫生指示,不要隨意使用含鉀的 藥物、補充劑或代鹽。
2.利尿劑( 俗稱去水丸)
功效:通過排尿方式使體內水分減少,有助降低血壓
飲食禁忌:甘草,因甘草酸會使低血鉀症狀惡化
3.鈣離子阻斷劑
功效:抑制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縮,使血管擴張進而降低血壓
飲食禁忌:服用某些鈣離子阻斷劑時,例如 Nifedipine 或 Felodipine,應避免進食西柚或飲用西柚汁
4.血管擴張劑
功效:能直接鬆弛血管平滑肌,減少末梢血管的阻力,使血壓下降
飲食禁忌:威而剛、犀利士等壯陽藥品會使血管擴張,若與血管擴張劑併用,或會發生嚴重的低血壓。而咖啡、茶、可樂等飲料所含的咖啡因則會造成血管收縮。

空肚飲咖啡 損控血糖能力

很多人也喜歡在早上來一杯咖啡落肚,尤其是睡眠不足時,以令自己打起精神應付一天的工作。但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睡得不好又一早空肚飲加啡,可能對血糖控制帶來壞影響,所以吃早餐後才飲咖啡會較為健康。

英國巴斯大學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發表的研究,邀請了29名健康人士參與。他們被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有正常的睡眠,然後在早上醒來時飲用含糖飲料;第二組則在睡眠間持續受到幹擾,然後在早餐時喝同樣的含糖飲料;第三組與第二組的睡眠和早餐也一樣,但在進餐前就先飲杯濃咖啡。

研究人員為所有參加者抽血,檢測血糖水準。結果發現,如果沒有飲咖啡,單是一晚沒睡好不足以損害身體處理早餐糖分的能力,但若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再喝濃咖啡,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便會降低。因此建議有需要提神咖啡的人,為健康著想,最好在早餐後再飲用為妙。

#英國研究】空肚飲齋啡 身體調控血糖表現更差
不少都市人習慣起床後喝一杯咖啡提神工作,黑咖啡就更為很多OL的選擇,由於避免了奶類的卡路里。亦曾有研究指出,日喝多杯咖啡可降低心臟疾病風險。不過,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一項研究指出,早上起床後空腹喝咖啡,會令身體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或使早餐的血糖反應提高50%。
當人體血糖超出穩定範圍,血糖過高長遠會引致身體出現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併發症。而若然在前一晚缺乏睡眠的情況下,更會進一步削弱調控血糖表現。
此項研究以29位健康人士為對象,所有人都會在早上起床後,喝進一杯含糖飲料,以供觀察身體調控血糖的能力。而他們被分成3批進行不同的實驗:一批人在喝含糖飲料之前30分鐘,先飲一杯黑咖啡;另一批人前一晚睡覺時,被研究人員每一小時吵醒,影響其睡眠質素;而亦有一批人可以有一晚足夠的睡眠。最後,從以上3批研究對象的血糖情況反映,缺乏足夠睡眠、空腹飲咖啡的人調節血糖的表現最差。
研究中使用了強烈的黑咖啡,不過負責研究的巴斯大學教授Professor James Betts相信,由於奶類咖啡中同樣含有咖啡因成分,造成的生理影響很有可能相若。

消息來源:University of Bath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短短3分多鐘.了解如何聞到咖啡豆特殊香氣的秘技

說咖啡是人類世界最香的飲料,一點也不為過。

目前已經被科學家研究出來的芳香化合物,就有800多種, 其中,大部份的都是揮發性的香氣,

水溶性香氣較少。 也有部份的化合物,同時有揮發及水溶的特性。

由於揮發性香氣消失速度極快… 因此,咖啡聞起來好香,喝起來卻沒那麼香, 是不爭、而且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即便如此, 還是有方法能輕鬆嗅到你所沖煮的咖啡豆揮發出來的特殊香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yTSORkkg

3分鐘.學習如何「聞到咖啡豆特殊香氣」的秘技!

飲咖啡會令血壓上升?最新意大利研究:飲呢個分量不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咖啡,從以前認為不應多飲的一款飲品,現已被視為超級食物。這個改變,從10年前開始。2013年一項大規模回顧性研究,審視了36項之前刊登的科學研究,涉及超過120萬人的數據。結果顯示,每天喝三至五杯咖啡的人,相比飲較少咖啡人士,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研究亦指出,飲這個分量的咖啡,並不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既然不增加心血管疾病,但經常都有人說,高血壓就不要飲咖啡了。究竟,這個說法對嗎? 最新研究:咖啡飲用者血壓相對較低    剛剛上月公布的一項意大利研究,分析了超過1,500名來自意大利北部人士的數據。數據包括咖啡習慣、血壓水平、及其他與心血管健康有關的指標。結果發現飲兩杯咖啡人士,相比完全不飲咖啡人士,上壓平均降五點。飲更多者,效果更加顯著。數據指出,每天飲用三杯咖啡以上人士,上壓水平平均降低九點。    這個結果,與近期四項類似的研究分析相同,增加了咖啡飲用量與降低血壓關係的證據。  為何有人說高血壓不要飲咖啡    這個說法,有可能來自於咖啡當中的咖啡因,通過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引致暫時性的血壓上升。然而,長遠來說,咖啡的其他營養素會經多重系統,導致血壓下降。研究人員估計,咖啡中的類黃酮抗氧化物,有效促進一氧化碳的產生,導致血管壁擴張,從而舒緩血壓。另外的,礦物質營養素例如鉀、鎂等,有助防止氧化的破壞,有抗炎功效,亦有助降低血壓。  那麼,究竟可否飲咖啡?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者總括兩個要點:  1.    大型研究指出咖啡飲用者,尤其飲最少三杯或以上,其心血管疾病風險相比不飲咖啡者為低。再者,飲用咖啡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2.    最新意大利研究指出,咖啡飲用者之上壓水平,相比不飲咖啡者為低。    注意,以上的研究是分析健康人士數據,並不是高血壓患者數據。雖然研究結果顯示,咖啡並不增加血壓,也不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暫時我們不知道這個結果對於已患有高血壓患者是否一樣。以暫時的數據來看,我們不知道對於高血壓患者,咖啡會否如健康人士一樣幫助到降血壓,但我們知道的是咖啡不會令情況惡化。因此,研究人員建議,一向有飲用咖啡人士,不需要因患上高血壓而去「戒」咖啡。    但如果一向沒有飲用咖啡的習慣,就不要特別試飲咖啡了;飲食餐單中有其他飲品都有助降低血壓的,包括紅菜頭汁、綠茶、及洛神花茶。 原文網址: 飲咖啡會令血壓上升?最新意大利研究:飲呢個分量不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曾欣欣 | etnet經濟通 http://www.etnet.com.hk/www/tc/health/LA83150?utm_source=website&utm_medium=copied-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