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施政報告》~ 『躍動港島南』

 高力料接下來的5 黃竹坑區寫字樓租金升15% 25/11/2020

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高力國際香港估價及諮詢服務主管鄭亥延表示, 「自南港島線通車以來,黃竹坑一帶已轉型為小型商業區。儘管《施政報告》探討推展『躍動港島南』計劃的可能,但區內大多數用地其實已進行重建或活化。該區現存的舊式工業大廈業權分散,所涉及的業權數目多達數百個。受業權結構所限,此類物業難以按『活化工廈計劃2.0』的要求進行申請及重建,皆因要多個業主達成共識,過程相當費時。

 「除推行『標準金額』徵收補價的先導計劃外,政府還需要提供一個更切實可行的平台。黃竹坑地鐵站發展項目將於2025年竣工,屆時可提供足夠的零售設施,我們預計在接下來的5,該區的寫字樓租金將進一步上調15%。」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1126/PDF/a11_screen.pdf

「躍動港島南」拓人文旅遊品牌

「躍動港島南」8大重點項目

1)制訂海洋公園重生方案

2)活化珍寶海鮮舫

3)提升香港仔和黃竹坑一帶的文化及消閒設施

4)開拓海洋公園連接其他地區和島嶼的海上旅遊路線,研究擴大香港仔避風塘範圍

5)研究將石澳石礦場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水上運動中心

6)加快重建或改裝黃竹坑舊式工廈

7)研究重建整合區內現有「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或設施,推動「一地多用」

8)善用黃竹坑站上蓋項目入伙契機,美化公共空間和市容,並提升黃竹坑商貿區和附近海濱的行人設施


圖:港鐵本年度推出招標鐵路上蓋項目

  本年度是政府土地供應重要來源之一的鐵路上蓋項目,港鐵(00066)昨日推出南港島線黃竹坑站上蓋第5期住宅項目,邀請發展商遞交發展意向書,下周二截止收意向。\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第5期在整個上蓋項目的東邊,對面是警察學院,除非政府將來搬遷該學院,騰出土地作住宅發展,否則,該期可享遠眺海洋公園至壽臣山豪宅,甚至南區海景的開陽景觀。該期為純住宅發展,兩幢大廈共提供約1050個單位,可建樓面約63.61萬方呎,單位平均面積約606方呎。

  第六期下季推 涉800伙

  港鐵於去年底成功招標該站第4期項目,由信置(00083)夥拍嘉里建設(00683)及太古地產(01972)投得發展權,當時第4期的每呎樓面補地價近1.1萬元。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顯示,本港樓價在過去一年表現平穩,業界相信第5期的補地價水平,應與之相若,即約為65至70億元之間,總投資料超過100億元。項目最快於聖誕節前後招標,下月底截標。

  今次是港鐵於本年度推出的第2個鐵路上蓋項目,之前的將軍澳日出康城第13期發展權,已由信置牽頭財團於10月份投得。港鐵料在下季再推出黃竹坑站第6期純住宅項目招標,涉約800個單位。上述3個上蓋項目,共可提供約4400個單位,佔本年度目標供應1.29萬伙的34%。

  此外,政府今年推出多項措施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其中於今年初便將土地契約中的建築規約期,延長6個月,此即令新盤入伙期最少可延遲半年。此或導致今年落成入伙的單位「不似預期」。根據屋宇署資料顯示,10月份只錄得1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是逾七年的新低;而今年首10個月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只約13689伙,與年初預測的20850伙,相距近7200伙,相信最終難符預期。

  私宅動工量首10月6700伙

  另發展商於今年首10個月通知屋宇署會施工的私人住宅動工量也處偏低水平,只約6700伙,是約6年來的同期新低,與去年全年之數仍相差約5900伙

黃竹坑站五期收37意向

 疫情嚴峻下並未影響發展商對鐵路項目的興趣,昨日截止遞交發展意向書的南港島綫黃竹坑站上蓋第5期住宅發展項目,港鐵(00066)昨日截止時共收37份,其中中國金茂控股(00817)及旭輝控股(00884)等內地房企更罕有現身「示好」。

   黃竹坑站上蓋第5期是今年壓軸招標的鐵路項目,在目前本港住宅樓市仍是「有價有市」的市況下,發展商對住宅發展仍有一定信心。而且除長實(01113)、新地(00016)、恆地(00012)、新世界(00017)、信置(00083)、鷹君(00041)、華懋、英皇國際(00163)、其士國際(00025)及遠展(00035)等本地大中小型發展商外,今年踴躍爭地的內地房企,也積極參與鐵路項目發展。除早已活躍於本地市場的中海外(00688)、萬科(02202)及碧桂園(02007)等,中國金茂控股也罕有遞交意向書。

   而旭輝控股繼早前遞交將軍澳日出康城第13期項目的意向書後,今次又對黃竹坑項目有興趣,不排除稍後會夥拍本地發展商共同入標競爭。

   英皇高級物業主任蘇穎菁表示,公司認為黃竹坑區的發展潛力大,自然對項目有興趣。不過稍後要視乎條款及補地價金額,再決定以獨資或合資方式競投,並會考慮市況及招標條款來出價。

   供應千伙 投資料超百億

   港鐵表示,該期發展共收到37份意向書,入意向者會被甄選出一份獲邀投標的名單,盡快落實招標安排以邀請發展商及財團提交正式標書。

   黃竹坑站上蓋各期發展自2017年推出招標以來,均受發展商青睞,之前四期的意向書數目為3639份不等,今次的反應亦相若。

  至於正式招標後,港鐵收回的標書以首兩期為最多,分別達到1410份,第34期則下跌至只有5份及6份。第5期為純住宅發展,提供約1050個單位,市場預計項目補地價約6570億元,總投資額逾百億元。

   嘉華明年首季推兩新盤

   此外,恆地收購的紅磡機利士南路224號舊樓,早前獲土地審裁處批出強拍令,現安排於明年113日進行強制拍賣,底價為20.45億元。

   另外,嘉華國際(00173)營業及市場策劃總監溫偉明表示,公司明年首季料會推售九龍城嘉林邊道2號,及長沙灣GRAND VICTORIA1期兩個樓盤。

   集團位於大灣區江門市的新盤嘉華新都滙,20幢住宅大廈,共提供2238個住宅單位,早前已在當地開售,現計劃短期內在港發售部分單位。

 黃竹坑站5期收37份意向

 



特首林鄭月娥上月發表施政報告時,提出「躍動港島南」計劃,擬將港島南區打造成宜居、兼具消閒功能地區之際,港鐵(0066)旗下黃竹坑站上蓋第5期項目,昨日共收到37份發展意向書;可留意的是,港鐵首度接受發展商以電郵形式遞交意向書,並強調屬「與時並進」的新舉措,惟現時尚未落實稍後正式招標時,會否同樣容許以電子形式提交標書。分析指,發展商遞交意向書不涉太多敏感資料,標書則涉及金錢或規劃等,資料較敏感,未必適合採用。

 明報記者 甘潔瑩

港鐵黃竹坑站上蓋第5期發展項目,是特首提出「躍動港島南」後,南區最矚目的全新住宅發展項目,是次共收到37份發展意向書,較去年黃竹坑站第4期發展項目收到38份意向書少一份。不過,港鐵未有透露透過電郵形式遞交的意向書具體數目。

 「躍動港島南」後 南區最矚目項目

至於港鐵之前推出的黃竹坑站上蓋發展項目,以20171月招收意向書的第1期(後由路勁基建及平保投得項目),收到最多意向書,當時共收到39份。是次有參與遞交意向書的發展商包括長實(1113)、新地(0016)、恒地(0012)、信置(0083)、會德豐、南豐、華懋、英皇國際(0163)、其士(0025)、爪哇(0251)、遠東(0035)及帝國集團等;另外,中資則包括碧桂園(2007)、旭輝集團(0884)、中國金茂控股(0817)等。

 本地「大孖沙」全有提交

據悉,港鐵在意向書文件中,鼓勵發展商透過電子形式提交意向書,並獲多間發展商響應,包括遠展及部分中小型發展商。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遞交發展意向書涉及的敏感資料不多,以電郵形式遞交的問題不大,但若遞交標書,將涉及入標金額、規劃設計等敏感資料,在網絡安全問題上要額外留意。

 可建逾千伙 最高估值114

莊續指,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政府接受發展商透過網上形式遞交建築圖則,惟在審批或處理上有不方便之處,後來已暫停有關形式。因此,非各種項目也適合採用網上方式提交。

 資料顯示,黃竹坑站5期位於整個黃竹坑站地段東面,住宅樓面面積上限為63.6萬方呎,提供不多於1050個住宅單位,即平均面積約605方呎。綜合市場估計,連同補地價在內,項目市值約95.4億至114.5億元,即預計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5萬至1.8萬元。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指,本港經濟持續受新冠疫情打擊,但仍無阻發展商物色新發展項目,而鐵路上蓋項目向來受歡迎,故多間發展商遞交意向書,惟項目投資額大,預計入標者將以大型發展商,或合組財團參與為主。

明年鐵路概念及焦點新盤

 鐵路大區黃竹坑站,明年終可登場,頭3期共2600伙排隊出擊,物業則以鐵路支線及海洋公園一帶靚景取勝,部分向深灣單位更可享深灣遊艇會海景,又於港島供應罕有下,呎價上望可達3萬元。合景泰富集團(01813)等鴨脷洲利南道66號臨海地皮,項目僅提供295伙,主攻大單位,擁南丫島景致,料呎價可與黃竹坑站比拼。將軍澳,區內3盤如南豐LP10、信置牽頭的第11期及九建(00034)石角路項目,共提供近4300伙。

黃竹坑站5期每呎補價10119 一年跌4%

政府公布新一季賣地計劃之際,港鐵(0066)昨亦公布,推出黃竹坑站5期項目招標,將於下月26日截標。據悉,項目補地價金額約64.37億元,以樓面上限63.6萬方呎計,每方呎樓面補價10,119元,較去年9月第4期,每方呎樓面補價10,587元低約4.4%。項目另設固定分紅,比例為25%。30/12/2020

補地價逾64億 涉逾千伙

資料顯示,黃竹坑站5期位於整個黃竹坑站地段東面,住宅樓面面積上限為63.6萬方呎,提供不多於1050個住宅單位,即平均面積約605方呎。綜合市場估計,連同補地價在內,項目市值約95.4億至114.5億元,即預計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5萬至1.8萬元。

25%固定分紅 下月26日截標

事實上,去年爆發反修例風暴,社會氣氛惡劣,但港鐵黃竹坑站第四期發展項目,最終於去年10月由嘉里建設(0683)、太古地產(1972)及信置(0083)合組財團投得

上述黃竹坑站第四期,位於整個黃竹坑站物業發展項目的東南面。嘉里去年奪標後曾指,項目提供約800伙單位,會以中大型單位為主,主打2房、3房戶型,其中一個亮點,是不少單位均可坐擁海洋公園及南區壽臣山一帶的開揚景色。當時市場預計,項目未來實呎可達2.8萬元以上。

測量師:疫情不影響發展商競投

中原測量師行執行董事張競達表示,黃竹坑站5期補地價較第4期低約4.4%,受第四波疫情影響,近期市况向下,補地價金額跟隨市况調整。不過,張指,項目坐享南港島線之便,具有優勢,鄰近配套齊全,故即使近期疫情持續,料未有影響發展商投地決心,上周項目共收到37份意向書,料項目落成後以中型單位為主。

4/1/2021

黃竹坑站晉環首批推160 折實最平1146.1       23/04/2021

路勁地產、港鐵(00066)及平安不動產合作、位於黃竹坑站的「港島南岸」第一期「晉環(SOUTHLAND)」公布首張價單,涉160伙,涵蓋1房至3房戶型。路勁地產銷售及市場推廣總監封海倫表示,明日(24)將開放示範單位及開始收票,預計下周末發售。

 首批160伙中,包括421房單位(26%)782房單位(49%)403房單位(25%),實用面積383平方呎至937平方呎,售價1397.6萬至3496.3萬元,呎價3.29萬至4.16萬元。以最高18%折扣計,折實售價1146.1萬至2867萬元,呎價2.7萬至3.41萬元。

 她提到,港島區內同類樓盤少,定價主要參考港島區豪宅價格及市價。有興趣的買家包括港島區換樓客、中環及金鐘區上班人士,以及投資者。

 至於是否會加推,她稱視乎首批單位銷售反應,但相信加推時有加價空間,幅度則要與港鐵再商討。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轉貼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足部健康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但卻常被患者忽略,若發現4個警號,則要提高警覺!因為腳上一個輕微傷口,已足以引起很多足部問題,如細菌感染及發炎,甚至導致爛腳、關節變形而可能要截肢。其實糖尿病未必一定會爛腳,關鍵是妥善控制血糖,加上適當護理雙腳,包括定期檢查足部,已可以預防糖尿足的併發症,留住雙腳無問題。

糖尿病在香港十分常見,每10個成年人便有一人患病,而65歲或以上人口更是每4人便有1人的血糖過高。糖尿病的影響廣泛而長遠,全身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包括雙腳,但往往最易被患者忽略。

糖尿病可引致糖尿足 注意4個警號

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指出,部分糖尿病人平日沒有留意足部狀况,有些中年糖尿病患者直至糖尿足發生傷口感染,出現腳腫及發燒入院,才知道自己患病,亦有病人因為細菌入侵趾骨造成骨髓炎,最後要截除腳趾保命。

陳家倫提醒,若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都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糖尿足來襲!

糖尿病引致4種常見足部問題

陳家倫闡釋,糖尿病可令足部出現多種問題,包括以下4種:

1/ 足部感覺變弱:即使腳有傷口也不覺痛,以致未能及早發現問題。

2/ 傷口難癒合:因血液循環轉差及高血糖導致增加感染風險,令傷口較一般人難癒合。

3/ 雙腳易疲累:患者步行時容易感到乏力易攰,出現間歇性跛行或走很短路程已需休息。

4/ 腳結構出現變化:腳型有可能漸漸變成「爪狀」或形成更嚴重的夏科氏關節的足部畸形,受力點的改變令足部更容易出現傷口,卻又因為感覺弱而未必能及早發現。

糖尿足併發症可截肢 5年內死亡機會可達七成

他強調,糖尿足初時未必有明顯徵狀,但卻可慢慢地影響下肢,導致變形及嚴重感染等併發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截肢。「在香港需要截肢的病人中有一半均由糖尿病所導致!」

陳家倫表示,有部分糖尿足病人誤以為截肢後可以「一了百了」,跟糖尿病說再見,但其實是錯誤觀念。「潰瘍等問題可以繼續出現在患肢餘下的部分或另一隻腳,而且截肢後病人的活動能力大降,對身體及血糖控制都有很大的影響,故此5年內的死亡機會可達七成。」

糖尿患者每年足部檢查 及早發現併發症

國際指引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最少要做一次全面的足部檢查,併發症風險愈高的病人則要更頻密檢查。足部檢查涵蓋多個範疇,包括足部的保護性感覺、血液循環、皮膚和趾甲狀態,以及足部形態和結構變化。

「感覺測試可以利用10克單纖軟絲去觸碰病人的皮膚,評估患者對微細觸碰的反應,又或利用儀器發出輕震動,若患者無法感知便可能反映神經末梢已受破壞,失去保護性感覺功能,令足部更易受傷和難察覺。」

此外,還可以利用敲打測試神經反射功能,足部血液循環狀况則可以儀器量度足背和近足內踝的踁後血管脈膊和血壓以作判斷。至於皮膚及足部形態則可經由觀察了解。

他強調,定期檢查的目的是要及早發現糖尿病的併發症,以便採取措施應對,亦可提示患者及醫生更嚴格控制血糖水平,部分問題如血管阻塞引致血液循環差,則可轉介血管外科跟進。

陳家倫坦言,有部分病人可能覺得需「除鞋見人」較為尷尬,加上並不知道應向哪個專科求診,導致疏忽或延誤了足部的病變問題。其實病人如有需要,可先諮詢醫生或足病診療師,及早檢查以防患未然。

他提醒,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做足雙腳護理,以減低足部出現創傷而引發嚴重後遺症。

糖尿病患者日常護理雙腳貼士:

1/ 每日檢查雙足狀况:查看雙腳是否有傷口、瘀斑、水泡或紅腫等症狀,腳底則可用鏡子幫助觀察。

2/ 揀選合適的鞋履:確保鞋內有足夠空間但不能過於寬鬆,鞋子質料要柔軟及透氣,並宜以縛帶或魔術貼調節鬆緊度。由於雙腳的形狀會隨年紀有所改變,每次買鞋都要重新試穿。

3/ 保持足部乾爽:洗澡後要盡快抹乾雙腳,腳汗較多則宜較頻密更換襪子。

4/ 由他人協助修甲:可由家人協助剪腳甲以減少剪傷皮膚的機會。

https://health.mingpao.com/%e8%a1%80%e7%b3%96%e5%a4%b1%e6%8e%a7%e9%9a%a8%e6%99%82%e8%ae%8a%e7%b3%96%e5%b0%bf%e8%b6%b3-%e6%8f%90%e9%98%b24%e5%80%8b%e8%ad%a6%e8%99%9f/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iBond最少兩厘息

 【本報訊】政府年初於財政預算案宣佈重推通脹掛鈎債券(iBond),有別於過往iBond僅1厘固定息率包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預告,今次iBond會優化部份條款,包括最低息率保證提高到2厘,發售詳情今公佈。市場人士認為,在零息環境下iBond有2厘固定年息率包底,高於現時長年期定期存款息口,對「食息一族」有一定吸引力。

金管局今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第7期iBond發行細節,並由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金管局主管(貨幣及結算)阮志才、中銀香港及滙豐銀行代表主持;兩間銀行為政府債券計劃下所委任的零售部份聯席安排行。

緊接推長者銀色債券

陳茂波昨於網誌指,環球低息環境很大機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而海外主要市場相繼大規模推行貨幣寬鬆政策,中長期而言帶來的通脹風險不可忽視。在這背景下,iBond設計發揮了「兩頭兼顧」優勢。假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呈負數,iBond所設最低回報保證,可確保投資不會因通縮而陷零回報;相反若通脹升溫,其回報與消費物價指數升幅掛鈎,令所賺取回報至少能跟上通脹。

iBond每半年派息一次,債券到期日會全數付清本金予投資者。發行這批iBond後,政府緊接推出以65歲或以上長者為對象的銀色債券;兩批債券發行總額合共最多130億元,如認購反應理想,政府考慮加碼。

受第三波疫情影響,本港已連續兩個月出現通縮。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下跌2.3%,為三年半以來首現通縮,最新8月份通縮收窄至0.4%。由於新一批iBond有2厘固定年息率包底,故即使往後通縮持續,仍可以最低2厘派息。據往績,歷年派息率最低為2016年發售的一批債券、第二次派息率低見1.02厘,但仍高於當時固定保證息率1厘水平,故保證息率一直只作包底參考,從未實際用作派息率計算。



「政府財赤 宜發行500億」

近年低息環境下,銀行提供半年及1年期港元定存息率,普遍低於1厘關口,且持續趨降;業界轉向集中為3個月甚至7天等較短存款期客戶,提供較佳息率作推廣吸客,故市場相信新iBond對低風險投資者有吸引力。

經濟學者林本利指,市民應「盡抽」iBond,「錢放銀行沒有利息,聯儲局亦指三年後才考慮加息,故應該盡抽iBond」;他估計iBond發行後,價格會由100元升至103元,「急套現的可在二手市場放售,馬上賺3厘回報;否則可長揸三年,收晒6厘息(按每年最低2厘派息計算)」。

林續指不少大戶需要高息產品,若債價被搶高至105元,可馬上套現即賺5厘回報;又指現時政府財赤,應發行更大量債券集資,發行規模可考慮增至500億元,甚或1,000億元。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對比同年期及信貸評級短期債券,新iBond有2厘回報算十分吸引;雖然在通縮環境下,相信最終「都係拎最低嗰2厘息」,但iBond本質為對抗通脹,保障購買力,是分散投資下不錯的低風險投資選擇。

長揸定即日鮮好?iBond最少兩厘息 今公佈發售詳情 專家:回報佳 宜盡抽】

https://bit.ly/36vxwIf

新一批iBond的保證回報提高至2%,銀行界人士說,預料市民的認購反應熱烈,部分原因是市面上可供選擇的同類型產品不多。每逢政府推出iBond,銀行都有機會接觸大批客戶,帶來交叉銷售機會,多家銀行已公布iBond認購優惠。

  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指出,iBond的投資風險低,同時提供最低2厘回報,產品年期為3年,市面上的同類型產品不多,預期認購人數和認購金額都會頗為熱烈。以中銀香港的客戶為例,在過往六批iBond之中,約有80%客戶都是持有至到期。中銀香港今年新增手機銀行認購iBond服務,客戶只需登入中銀香港手機銀行,輸入認購金額、選定支付賬戶、確認資料後,即完成認購申請。

  滙豐環球資本市場常務總監兼大中華區固定收益交易部主管黃子卓表示,在持續低息的環境下,新一批iBond所提供的兩釐定息相當吸引,預計會受零售投資者歡迎,錄得理想的認購額。由於息率吸引,估計iBond二手市場的交易亦會相對活躍,進一步提高市場對二手債市的認知,推動香港零售債券市場的發展。

  多家配售銀行包括滙豐、中銀香港、渣打香港、恒生、東亞、信銀國際、招商永隆、花旗香港等公布iBond認購優惠,豁免多項常見收費。耀才證券亦提供認購優惠,行政總裁許繹彬說,該行將因應客戶需求提供孖展服務,惟過往透過孖展認購iBond的比例不高。

留意所收費用~


花旗銀行提供iBond公開認購服務並推出認購優惠05/10/2020

花旗銀行宣布,提供iBond公開認購服務,並推出認購優惠。

 客戶可於各花旗銀行分行以債券戶口形式,認購第七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並獲豁免認購手續費、存倉費、代收利息費、到期贖回費、存入費及轉出費。

 中銀香港(02388)推多渠道認購iBond服務及優惠05/10/2020

中銀香港(02388)推出多渠道認購通脹掛鈎債券(iBond)服務,當中包括客戶只需在認購期內(由1023日上午9時至115日下午2時)登入中銀香港手機銀行,輸入認購金額、選定支付賬戶、確認資料後,即完成認購申請。除手機銀行外,本行亦提供網上銀行、投資熱線及全線超過190家分行等渠道供認購iBond,以照顧不同客戶的需要。

 同時亦推出iBond認購優惠,相關手續費全免,並將向所有申請認購的客戶發送認購分配結果的手機短訊及郵寄通知書。

上商推認購iBond「十免」費用         07/10/2020

就金管局於11月發行的新一批iBond,上海商業銀行提供 iBond 2020費用「十免」,包括認購手續費、保管費、代收利息費、轉倉費、場外二手市場交易費、到期贖回費、以股票形式存入之費用、以債券形式存入之費用;另外,新證券客戶2項享經港交所交易平台買入之經紀佣金、

經港交所交易平台沽出之經紀佣金的免費用。

 另外,該行提供「特快轉倉服務」;客戶於 iBond 2020上市首日即可經港交所交易平台沽售,可自由選擇經「港交所交易平台」或「場外二手巿場」沽售 iBond 2020

 iBond 2020將於1023日早上9時至115日正午12時期間接受認購。客戶若為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及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並於該行備有有效之證券賬戶,便可透過任何一間分行進行認購。

iBond3手以上九成中4 26萬人認購3手以上 3手或以下獲全數分配

【明報專訊】政府昨公布通脹掛鈎債券(iBond)的最終發售結果及分配安排,每人最多可獲4手債券,而認購3手或以下的申請,均將獲全數配發所申請的債券當局稱是次共收到約45.64萬份有效申請,當中認購3手或以下的有19.64萬份,佔總數43%,將獲全數配發所申請的債券。另有26萬人認購3手以上,九成機會獲發4

 明報記者 溫藹紅

今批iBond總共收到約45.64萬份有效申請,有效申請總額為383.62億元,其中經配售銀行認購的申請有35.78萬份,涉及金額343.79億元;經香港結算公司(包括證券行)認購的申請則為9.86萬份,涉及金額39.83億元。整體而言,認購3手以上的有近26萬份,佔總數57%,他們將先獲發3手債券,並會進行抽籤,其中有89%,即23.1萬份申請將獲配發多一手,即總共4手,該批人佔申請總數50.6%

 債券將於下周一(16日)發行,及於翌日(17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本次iBond保證息率2厘,吸引投資者關注,最終發行總額因而提升至150億元。

 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很高興見到是次通脹掛鈎債券錄得超額認購,「反映在目前持續低息和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下,為市民提供一項安全和回報穩定的投資選擇,受到歡迎」。

 匯豐:短訊通知客戶結果 下周一退款

匯豐表示,最快昨晚或今日以短訊通知客戶實際配發結果,退款則將在債券發行上市前一天,即下周一進行。中銀香港(2388)及恒生銀行(0011)均表示,會發送手機短訊及郵寄通知書予客戶,通知其分配結果,相關退款亦會於下周一進行。

 致富證券:孖展客須今天付款 

不過,亦有證券行預計會在今日安排退款。致富證券董事暨證券業務主管郭家全表示,該行將會於今日透過短訊通知客戶分配結果及進行退款,但客戶若以孖展抽iBond,申購人則須於今天(13日)付款,假設抽中3手卻未填補足夠餘額,則將以7.75厘計孖展息率。

 此外,耀才證券(1428)將於今天中午12時後透過短訊通知客戶分配結果;信誠證券則會於下周一透過短訊通知客戶分配結果。

 銀行推定存優惠 吸退款客

個別銀行有退款優惠,中銀香港稱,將提供iBond退款或新資金的港元定期優惠,另外基金認購費及延期年金產品保費亦有減免或折扣。大新銀行(2356)亦稱,經該行申請iBond的客戶,退款可有港元及美元定存年利率優惠,基金認購費亦會有減免。

 券商:107元可先獲利 已反映保證回報

【明報專訊】政府通脹掛鈎債券(iBond)將於下周一(16日)發行,及於翌日(17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根據自2011年起歷來紀錄,iBond首日升幅介乎在3.15%6.7%

 致富證券董事暨證券業務主管郭家全表示,雖然iBond保證回報增至2厘,但由於現時的通脹水平一般,認為難以升至以往水平,因此未必有太大機會升至107元至108元,預計今次iBond上市首日將有4%5%的升幅。

 持有長者可沽後再認購銀債

 問及會否建議長期持有iBond,他認為,假設iBond真的升至106元至107元水平,理論上已反映了保證回報的價錢,建議投資者亦可以先直接賺取漲幅;若65歲或以上持有iBond的投資者,則建議沽出iBond後再認購銀色債券,因為銀債的保證息率達3.5厘,更值得買入。

 耀才證券(1428)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則表示,預計iBond首日將升至103元至106元左右水平,即每手最少亦可以賺300元,3手則最少賺900元。他又指,該公司有九成半客戶以現金認購35手。

明年2月底前沽 中銀免轉倉費佣金

投資者需注意,經銀行認購iBond的客戶若要在港交所沽出,需要先向銀行要求將其iBond轉倉至其證券戶口以中銀香港(2388)為例,轉倉需要兩至三日完成,若在明年2月底前沽出,該行會豁免轉倉費及該筆交易佣金。客戶亦可經場外買賣方式向中銀即時沽出,截至昨日4時,該行場外沽出報價為102.5元。

以另一間大行匯豐為例,轉倉至股票戶口沽出,需收取交易金額0.25%的佣金,以昨日暗盤收市價和場外價102.9375元計算,扣除手續費後,經港交所沽出每手少賺5.68元。

~~~~~~~~~~~~~~~~~~~~~~~~~~~~~~~~~~~~~~~~~~~~~~~~~~~~~~~~~~

政府通脹掛鈎債券iBond 2020(4239.HK)的最低息率達2厘,吸引不少市民認購。市場早前預料首日表現可升至104至105元,即升幅4%至5%。周一暗盤最高曾見104元,其後於103元水平收市。iBond今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但表現似乎令人失望,半日僅升2.75%報102.75元,有可能成為7批iBond之中,首日表現最差的一批。

iBond高開3%報103元,曾短暫高見103.25元,隨後升幅一度收窄至2.65%,低見102.65元。iBond半日收報102.75元,升2.75%,於103.00元有大量賣盤堆積待沽售,涉及約9,358手,逾3,200張賣盤掛單。

iBond周一下午開始暗盤交易,造價較發行價100元高。截至下午6時45分,券商暗盤交易的表現如下:

iBond(4239)券商暗盤表現

券商最高(元)最低(元)現價(元)
耀才104103.1103.25
輝立103.8102.9103.25
致富103.8102.9103.25

過往6批iBond首日表現

 收市價(元)較發行價
2011年106.7+6.7%
2012年105+5%
2013年103.15+3.15%
2014年105.15+5.15%
2015年105.5+5.5%
2016年103.35+3.35%

李慧芬:毋須急於放售iBond 料資金將重申流入債市推高債價

高寶集團證券執行董事李慧芬認為,iBond首日表現不算突出,是因為最近股市比較暢旺,資金都用作炒賣股票,故並不急於買入iBond。但她認為,手持iBond的投資者不需急於放售,可等待iBond派1至2次息後,價格升至106至108元水平再平倉,而且做法會較持有至到期更著數。

她又表示,港元債券的選擇不多,而且像iBond般穩陣的就更加少,估計基金經理之後亦會逐漸吸納iBond,推高債價。此外,萬一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後美股向下,亦會令資金流出美股市場,之後流入債券市場買入iBond避險,同樣有助債價向上。

至於未有貨或打算再追貨的投資者,李慧芬認為單純以價錢來說,現階段iBond屬於抵買,但在機會成本的角度而言,就建議投資者可把資金用於股票市場投資較強勢股份獲利,待股市的熱潮退卻再投資iBond。

有銀行為客戶推出iBond退款優惠 定存享年利率優惠

有銀行推出iBond退款優惠,鼓勵客戶將資金用作其他用途。大新銀行向透過該行認購iBond的客戶提供優惠,如將退款用作港元及美元定期存款,將獲年利率優惠;合資格客戶於推廣期內認購指定投資基金,首100,000港元或等值之認購金額可獲0%認購費優惠;於本行並沒有有效之「風險評估問卷」的合資格客戶於推廣期內完成該問卷,可享50 港元現金購物券。

陸金所客戶透過App申請iBond而產生退款,陸金所已向這些客戶發放2%收益券,可用於平台上所有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投資上限為10萬元,限期為1個月。

iBond認購金額達389億 當局上調發行額上限

政府公布,今輪iBond約45.6萬人認購,認購總額逾383.6億元,當局將iBond最終發行額上調至150億元。根據債券配發機制,今批iBond全部有效申請均可獲配發債券,最多可獲四手。196,391份認購三手或以下債券的申請,均將獲全數配發所申請的債券。餘下的259,989份申請(即認購三手以上者),均將先獲發三手債券,並進行抽籤,其中230,930份申請將獲配發多一手債券。

iBond將於下周一(16日)發行,周二(17日)在港交所上市。配售銀行及香港結算公司將根據發行通函中所列出的時間表,個別通知申請人配發的結果、適用的認購款項,以及申請款項中任何退款的金額。

陳茂波:安全和回報穩定的投資受市民歡迎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對今批iBond錄得超額認購感到高興,認為反映在目前持續低息和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下,安全和回報穩定的投資選擇受到市民歡迎。他又認為,今次債券的發行亦有助提高投資大眾對債券的認識及興趣,推動本地零售債券市場發展。

金管局劉應彬:滿意今批認購金額及人數

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早前認為,市場毋須過分解讀iBond認購人數與金額,因為對上一次發行iBond已經是四年前,當時的通脹前景與市場環境與現實均不同,故難以作直接比較,他強調對今次認購的金額和人數都相當滿意。

iBond認購反應熱烈 中銀、恒生認購額創新高

iBond在上周截止認購,多家銀行及券商都指今批iBond認購反應較之前的熱烈,中銀香港表示,該行的總認購金額創新高,約為2016年的兩倍,亦突破2012年最高的總認購金額。恒生銀行亦指,今輪客戶的平均認購金額都較以往大幅提高,該行的總認購金額亦超越過往的個別總額。

經滙豐申請認購iBond的金額約為2016年的兩倍,宗數亦超越了2016年的水平。中信銀行(國際)接獲之iBond認購累積總金額,較上一批iBond累積總金額上升接近9成,最高認購金額為300萬元。

陸金所手機認購金額近1.6億元

中國平安(平保)旗下陸金所亦有提供iBond認購,客戶透過手機認購的金額近1.6億元,平均認購3.4手,最大認購金額達150萬元。

新iBond首日升不足3% 歷來最差 分析:發行量較以往多 拖累表現

【明報專訊】第七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4239)昨日掛牌,全日最多僅升3.25%,收市升2.75%,較暗盤價低,更是歷來首日表現最差的iBond,以最多分配4手計,不計手續費最終只賺1100元分析認為,由於今年iBond發行量較以往多,加上首日有不少散戶沽貨,最終拖累表現。

明報記者 蕭嘉聰

第七批iBond共吸引逾45.6萬人認購,每名投資者最多可獲派4手,以今次的最低保證息率為2厘計,一手持貨滿3年至少派息600元,昨沽出則賺275元。昨日首掛總成交額為15.62億元,以今次發行150億元計,估計只有10%錄成交。

信誠:可持有作穩定收息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今次iBond保證息率2厘,以往只有1厘,理論上價格應高於以往的iBond,昨日收市價低得不合理,相信是因為發行量較以往高,加上不少散戶沽貨,從中壓低價格。事實上,是次iBond認購人數雖非最多,但發行額是首次提升至150億元,較以往6批多。張智威又指,如果投資者打算首日沽出iBond的資金仍存放在銀行,不如長線持有作穩定收息。

耀才:持iBond 進可攻退可守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就指,iBond並非新股,價格不會大上大落,早前預計首日掛牌會在103至108元之間上落,因此昨日收報102.75元亦不算很差,強調不能與平日炒股作比較。他又形容iBond是「進可攻、退可守」,如果想套現可隨時沽出,亦可持有3年收息。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次iBond保證息率調高至2厘,但由於息率與通脹掛鈎,過往的iBond如持滿3年收息,均高過保證息率,例如2016年的iBond最終可獲617元,較當時首掛收市計可多賺282元。

iBond 7首掛收102.75元

港府發行的第七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 7,上市編號04239)昨於聯交所首日上市,表現較市場估計遜色。每手iBond收報102.75元,為歷來七批iBond中最低(見表)。市場人士形容首日收市價「太低」、「有啲唔合理」,相信是借用孖展認購iBond的投資者急於首日出貨所致,預期稍後有機會回升至103元或104元以上水平。

  在聯交所上市的iBond每手原為100元,每手含100個單位,總數為1萬元。換言之,每手買賣相等於本金金額為1萬港元的零售債券。以昨日收市價102.75元計算,不計其他費用,每手賬面可賺275元。

  沽壓沉重 每手僅賺275元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昨日「有很多散戶排隊沽貨」,在高峰期間,排隊沽iBond的散戶多達「數以千計」,他形容散戶的行為是「不問價沽貨」,「有得賺就走」;加上今批iBond的發行量較以往增加50億元,令首日沽壓更沉重。iBond昨日於聯交所的成交額為15.62億元。

  iBond上市首日沽壓龐大,證券界人士指出,相信與不少投資者是借用九成,甚至十成孖展認購有關,故急於上市首日沽貨,否則就要向證券行存入現金。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亦說,目前全球資金氾濫,加上疫苗研發傳來好消息,推升風險偏好,帶動近日股市向上。此外,現時通脹壓力有限,iBond對於非保守投資者而言未必太吸引。

  債務資本市場人士指出,iBond 7昨日表現相對遜色,主要是首日較多人沽貨套現,以至供過於求。他認為iBond 7的合理價格「應該高於103元」,預期隨着沽壓減退,價格將逐漸回升,預期可達103元或104元以上。

  李若凡補充說,即使iBond價格升至103元,從二手市場購入的孳息率仍有1%,對機構投資者(例如MPF基金)仍有吸引力。18/11/2020

銀債今起認購 保證回報3.5厘


銀債今天開始接受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認購,至下周五(11日)下午2時截止。由於今期銀債保證息率高達3.5厘,大幅跑贏銀行定存,加上發行金額提高至100億元,如反應理想更或加碼至150億元,獲發手數可望大增,對保守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增。翻查去年分派結果,投資者平均獲發5手,最多6手銀債,分析建議長者可大手買入,並宜透過電子渠道申請和長期持有。

  各銀行紛紛推認購優惠,豁免相關手續費,包括豁免認購手續費、保管費、代收利息費、轉倉費、不設存入費、提早贖回手續費及到期贖回費等(見表)。要注意的是,銀債不設二手市場買賣,投資者只可選擇提早贖回債券,現時低息環境下,投資者宜持有至到期。

  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表示,新一批銀色債券於今日起開始接受認購,是次銀色債券的目標發行金額由以往30億元提高至100億元,保證息率亦上調至3.5厘,相信對追求穩定回報人士具一定的吸引力。他續稱,早前經該行認購iBond的客戶中,有兩成為65歲或以上人士,今次銀債息率更為吸引,相信會受客戶歡迎。

  可加碼發行150億 不設二手市場

  周國昌又指,過往經中銀香港認購銀債的客戶有八成是通過分行辦理,有見及此,今年特別增加七成合資格員工處理相關交易,並於分行設立專櫃。此外,中銀亦新增手機銀行認購渠道,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

  根據去年銀債的認購結果,政府共收到5.66萬份有效申請,金總額達79.19億元。假設今期申請人數與去年相若,發行金額最多150億元,長者若希望「攞盡」,宜申請30手,即30萬元。

  金管局為防大批銀債落入少數投資者手上,每名申請者最多可獲發100手債券,但不設二手市場。



【明報專訊】政府推出予65歲或以上人士認購的第五批銀色債券,今起接受認購(見表1),保證息率為3.5厘,高於去年的3厘,目標額度由以往30億元大幅提高至100億元,並將視乎市場反應增發至最多150億元。銀行及券商已陸續推出各項認購優惠(見表2)。分析指,銀債回報較現時銀行定存、年金等產品吸引,估計客戶反應不錯,惟受惠人數有限,料買入銀債上限100手的客戶將為數不小。

今次銀色債券認購期由今日(1日)早上9時至12月11日下午2時結束,並擬於12月22日正式發行。

多家銀行及券商已蓄勢待發,並一致豁免多項相關認購手續費,匯豐、中銀香港(2388)、恒生(0011)、渣打及花旗均表示,豁免認購手續費、託管服務或保管費、代收利息費及到期贖回費等。

招商永隆、信銀國際及上海商業銀行則分別提供「六免」及「七免」優惠,除了認購手續費之外,當中包括豁免存倉費及存入費等。

致富證券及耀才證券豁免費用之餘,亦有提供額外的新舊客戶優惠,前者合資格的新舊客戶可享迎新獎賞如超市現金券,後者新開戶投資者可享一個月零佣優惠。

券商:保底息3.5厘吸引

料有長者沽iBond轉買銀債

致富證券董事暨證券業務主管郭家全表示,預期客戶反應不錯,估計有客戶沽出通脹掛鈎債券(iBond)後,再轉移買入銀債,由於3.5厘「保底息」甚為吸引,其回報亦較現時銀行定存、年金及一般退休產品如強積金等吸引,假設投資者購買上述其他產品後需套現或取款,變相「蝕錢」,然而贖回銀債,市場普遍都已經豁免有關收費,加上不設二手市場,因此投資者在資金運用上的彈性相對更大,相等於高息的活期存款,相信買入銀債上限100手的客戶為數不小。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則認為,由於銀債僅限退休長者參與,實際上受惠人數不多,因此熱烈程度未必及iBond,但他坦言,對於風險承受程度偏低的退休人士而言,3.5厘保底息已經高於一般銀行定存,且主打「穩陣收息」,確實有一定吸引力。


上周三(12日),香港政府公布會推出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予香港居民認購,債券年期3年,每6個月派息一次,息率約2厘息,認購期由6月1日至11日。今次為2011年以來第八批通脹掛鈎債券,早年息率曾高見6.08厘,雖然近年只收最低息率2厘,但抽中人士長線持有收息或較首日掛牌即沽更着數。

明報記者 黃清瑤

第七批通脹掛鈎債券於去年11月上市,事隔約半年,政府又再宣布發行iBond,目標發行額為150億元,並會視乎市場情况考慮提高發行額至最多200億元。以2020年11月的認購反應來看,當時合共收到約45.6萬份申請,收集資金達383.6億元,當時最終發行額為150億元,所有申請均可獲配發債券,並最多可獲4手。

近年通脹率低企 難見6厘高息

當中,約19.6萬份認購3手或以下均將獲全數配發所申請的債券,其餘約26萬份先獲發3手債券,再以抽籤形式,在當中的約23萬申請中配發多1手債券。由此可見,是次申請iBond很大機會穩獲3手或以上。不少人會疑慮應即日沽出或作長線持有。若以過往數據來看,可見近年iBond總利息下滑,若2011年抽中政府債券一四零七(4208),若以收市價計算,即日沽出每手最高可賺607元,但持有3年共可收息1358.16元,比即日鮮獲利一倍有多。

而2012年及2013年發行的iBond,若持有3年,每手分別可收息1243.45元及1144.33元,回報尚算理想。惟至2014年以後,在通脹率未有大升的情况下,持有3年的總利息均低於1000元,就以2015年為例,即日沽出iBond最多可獲利550元,若持有3年僅可獲利623.01元。

去年11月的iBond,首次派息的年息率僅2厘,每1萬元債券可獲利99.73元。以當天收市價102.75元計算,可賺275元,在最低2厘息的規定下,可見持貨3年最少可收息598.38元,遠高於首日收市價。

工銀亞洲免9項費用

新一輪iBond發行在即,投資者在決定短炒獲利前,不妨思考應否長線持有,或部分沽出並留下部分作收息之用。目前,環球市場憂慮通脹升溫,不但令科技股大瀉,早前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在會議的發言上指出,未來不得不提高利率以遏抑政府刺激政策所帶動的經濟過速增長。雖然此後,她曾為言論澄清,但不禁令市場人士憂慮「超級通脹」是否真的出現。

自上周公布發行iBond後,不少銀行及證券行公布申請優惠。就以恒生銀行(0011)及匯豐銀行為例,將豁免8項費用,包括認購手續費、託管服務費、代收利息費、到期贖回手續費、債券沽出手續費(適用於非經中央結算系統沽出)、買入證券存入費(適用於經中央結算系統買入)、將債券由其他銀行轉入本行之債券戶口(適用於非經中央結算系統轉入)有關手續費及將債券由本行債券戶口轉出其他銀行(適用於非經中央結算系統轉出)有關手續費。

耀才免暗盤買賣佣金

至於工銀亞洲提供9項豁免費用,比恒生及匯豐多出豁免提早贖回費。耀才證券豁免暗盤買賣佣金及不動戶費用。至於其他銀行豁免事項較少,如東亞銀行(0023)豁免4項收費包括認購手續費、每半年收取之債券託管費用、代收利息費及贖回費用優惠。

渣打銀行(2888)僅豁免6項收費包括豁免手續費、二手市場賣出交易、債券轉至渣打股票戶口、託管、代收利息以及贖回到期債券費用等。

iBond8明認購 券商派錢獻酒搶客


第8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 8)將於明日開始至6月11日公開認購。一如過往,銀行大都提供豁免認購等相關費用優惠,而券商除了豁免認購費用外,為吸引市民開戶,派錢、送股份、送紅酒、送戲飛等招數層出不窮。但說到最吸引的,不得不提陸金所香港及富途,前者向新客戶送出8%息率收益券及額外200元超市現金券,後者則向新客戶送出1股蘋果美股(AAPL),價值近千港元。\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銀行提供的優惠大同小異,相比之下,券商吸客招數較多元化,優惠亦較吸引。

  陸金所香港推出認購iBond優惠。香港的新客戶凡於活動期內成功開戶,即可獲贈8%息率收益券及額外200元超市現金券。若通脹高於2%,意味着新客戶可取得高於2+8厘的回報。而現有客戶如在活動期內增值滿2萬元或以上,亦可獲贈2%息率收益券。

  大部分銀行免收費

  該8厘年利率息率收益券如用於iBond認購,每名客戶最多1手可參與。此外,iBond Plus活動期內,平台客戶每成功邀請一名新客戶註冊,且自行完成開戶,即有機會額外獲得總計300元現金券,包括200元電子超市現金券及100元投資現金券。

  而富途除推出「10免」優惠外,在iBond認購期間,全新富途客戶可享1股蘋果美股迎新優惠,以上周五(28日)收報124.61美元計算,現值約1000港元。其他券商方面,耀才向認購iBond客戶提供11項費用全免,並提供孖展服務,按金及利息全免,新開戶更可享1個月零佣。輝立證券亦提供iBond認購優惠,客戶可享十成孖展認購優惠,及於輝立交易場首50萬元金額的買盤免佣及不設平台費。盈立證券向成功申請的新舊客送紅酒,英皇證券則送電影戲票。

  中銀設專櫃 人手倍增

  銀行提供的認購優惠雖然不及券商,但認購手續相對方便,仍有一定優勢。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表示,去年經中銀香港電子渠道認購的筆數佔整體75%,反映電子渠道認購深受客戶歡迎,鼓勵客戶透過手機銀行及網上銀行等電子渠道認購。而市民亦可透過分行認購,該行會於分行設置認購專櫃,增加一倍人手,為客戶提供協助。

  周國昌續稱,現時銀行同業拆息及存款息率較上次iBond發行時為低,市場亦沒有大型新股上市,加上發行金額有機會由150億元提升至最高200億元,通脹上升機會也較以往為高,若以浮息計算,收益率將更為吸引。他相信,對於追求穩健收益以及想作分散投資的客戶,iBond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預計今次的認購反應亦會相當熱烈。


iBond認購人數破紀錄 料獲兩至三手 近72萬人認購 涉資達545.8億

本年度政府通脹掛鈎債券(iBond)認購在昨日截止,港股今年較去年波動,加上預計通脹升溫,帶動今年的iBond認購人數和金額均創歷來新高。政府發言人表示,根據從配售機構收集的資料,初步認購金額約545.8億元,認購人數約71.7萬,由於認購反應熱烈,預計最終發行額將提高至上限200億元(即200萬手)。換言之,每名認購人士若認購多於一手,可穩獲兩手,部分獲派3手。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今年度較去年認購人數急增55%,認購金額亦按年增40%。因此,雖然今年發行額上限,從去年的150億元上調至200億元,每人穩獲派發手數,反由去年的3手減至2手,以定息2厘計算,未來3年每手至少可獲600元利息。政府發言人表示,初步數據有待進一步核實,計劃於6月21日(周一)公布配發結果。本年度iBond將於24日(周四)上市,代號為4246。

預計最終發行額至上限200億

過去iBond最高認購人數為2015年59.8萬人,最高認購金額2012年的498.4億元,今年人數和金額分別較舊紀錄高兩成及一成。多家銀行均表示,今年認購反應破紀錄。

中銀香港(2388)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表示,該行總認購金額及宗數創歷來新高。今年認購反應較去年踴躍,主要受惠於市場低息環境,以及投資者憧憬通脹升溫,再加上沒有大型新股上市,因此吸引投資者認購。工銀亞洲零售業務與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尹可豐指出,iBond保證最低息率有2厘,較現時市場上普遍定存利息為高,提升是次iBond的吸引力。

富途:最大認購申請金額600萬

今年有豪客大手認購iBond,富途表示,收到的最大認購申請,涉及金額600萬元;工銀亞洲指收到最高500萬元的認購申請;信銀國際收到最高認購金額為200萬元。不過iBond分配機制與新股不同(見表),iBond採循環派發機制,會先向每名認購者分派相同手數,至餘下數目不足多派一輪才抽籤分配,即認購逾百萬的投資者,與其他投資者皆只獲派2至3手。

不過,過去不少中小銀行為爭取新客和存款,會為iBond退款資金提供優惠定期利率,大手認購者或是希望經此取得優惠定息。工銀公布,10萬元以上退款資金,開立228日定存,可得0.5厘年利率,開立368日定存可獲0.6厘年利率。信銀亦公布,會為退款資金提供3個月0.7厘,或6個月0.75厘的定期存息優惠。

新iBond周四掛牌 首日每手料賺500元


第8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 8)(04246)昨日正式公布分配結果。是次有70.92萬人申請,涉資539.49億元,超額1.7倍,無論申請人數及申請總額均創新高。iBond 8最終發行額為200億元,認購者最多可獲三手。該批iBond將於周四(24日)上市,由於通脹升溫,市場估計首日掛牌iBond或高見105元。即每手可賺500元,抽中三手可望賺1500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是次發行通脹掛鈎債券,獲市民踴躍認購,無論申請人數及申請總額均創出自2011年首次發行以來的新紀錄。發行通脹掛鈎債券除了在目前持續低息和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下,為市民提供一項安全和回報穩定的投資選擇,亦進一步提高投資大眾對債券投資的興趣和認識,有助促進香港零售債券市場的發展。

  71萬人認購破紀錄 最多派三手

  是次iBond最終發行額為200億港元,政府按機制配發債券。5.5萬份認購兩手或以下債券的申請,均將獲全數配發所申請的債券;餘下的65.4萬份申請(即認購兩手以上者),均將先獲發兩手債券,並進行抽籤,其中60.6萬份申請將獲配發多一手債券。

  新一批iBond將於周三(23日)發行,並於周四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配售銀行及香港結算公司將根據發行通函中所列出的時間表,個別通知申請人配發的結果、適用的認購款項,以及申請款項中任何退款的金額。

  中銀香港公布提供iBond退款優惠。該行表示,將陸續發送手機短訊及郵寄通知書予申請認購iBond的客戶,通知其分配結果,相關退款會於周三退回至客戶的結算賬戶,並提供iBond退款港元新資金定期存款、投資產品,以及人壽保費推廣優惠。22/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