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指全民打科興難群體免疫 專家料口罩戴多兩三年
衛生署長陳漢儀昨表示,要到多少比例人口打了疫苗才有群體免疫,國際上未有定論。食衛局長陳肇始則說,「現階段的數據告訴我們,愈多人打愈好;至於要多少百分比,需要時間才知道要去到什麼數字」。
何栢良倡聚焦為群組接種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則表示,群體免疫指一定人口有免疫,可減爆發,新冠病毒患者每接觸50至60人,大約會傳給2至3人,如半數接觸者能免疫,或可減至傳給1人或少於1人,病毒便會消失。不過,他說現有爆發不是1傳2至3人模式,而是跳舞群組等少數群組主導疫情,八成個案由超級傳播引起,要防範這爆發性傳播,有關群組的群體免疫,比整體人口疫苗接種率更重要。
醫護界:林鄭「登六」打疫苗直情搵命搏!為何科興疫苗可以有負數??【放射良心:水哥】| 24Feb2021
科興 阿斯利康 BioNTech 誰最安全 ?
雖然上述死者的死因目前尚未有定論,但實際上疫苗接種反應因個人體質而異,各款疫苗在全球各地都曾出現死亡或嚴重過敏等副作用的個案。
德國BioNTech疫苗
以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NASDAQ: BNTX)共同研發的疫苗而言,以色列最大醫療服務機構Clalit早前曾公佈數據,稱輝瑞疫苗有效率達94%,但其在西方國家仍出現多宗副作用個案。
日本厚生勞動省2日通報,有婦人在接種BioNTech疫苗後三天死亡,當局正調查其死亡同疫苗之間的因果關係。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2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在美國66宗確定過敏反應案例中,輝瑞疫苗就佔了47例。當中伊利諾伊州(Illinois)與阿拉斯加州(Alaska)分別有4名和1名醫護人員在接種輝瑞疫苗後,皆出現心跳加速等不良反應症狀。
至於挪威,則有29人在接種輝瑞疫苗後死亡,當中都與患有嚴重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有關;以色列方面,則有13人在接種輝瑞疫苗後出現「面癱」徵狀的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
英國阿斯利康疫苗
由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LON: AZN)與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疫苗也曾在歐美國家展開疫苗接種計劃後,出現多種不良反應,有效率遭到質疑,甚至被醫護人員群起抵制。
南韓京畿道政府今日(3日)接獲兩宗報告指民眾接種該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兩人經搶救後最終不治。其中一名50歲男子本身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另一名逝世的60歲男子則有長期腦血管疾病。
而據《德新社》指出,德國北部埃姆登(Emden)醫院有30多名醫護人員接受疫苗注射後出現頭痛、發燒等不良反應;瑞典南曼蘭省(Södermanland län)與耶夫勒堡省(Gävleborgs län)亦有大約四分之一的醫護人員在接種疫苗後身體不適;法國國家藥品安全管理局表示,有多達194名注射該疫苗的人員發生嚴重不適,包括身體疼痛、高燒等症狀,當中主要影響平均年齡34歲的醫療人員。
中國科興疫苗
早前未曾發生嚴重副作用的中國科興疫苗,近日卻因本地一宗死亡案例掀起軒然大波。據香港衛生署指出,本地一名六旬男子在接種科興疫苗兩天後,出現急性呼吸困難反應,在接受醫院治療後不幸離世。據悉,由於男子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亦有吸煙習慣,因此詳細死因有待當局進一步驗證。
此外,印尼早前也曾傳出有一名醫療人員在接種科興疫苗9天後,仍不幸染疫身亡。根據報道,該名醫療人員於1月28日開始注射第一劑科興疫苗,其在接種第二劑疫苗時,曾投訴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和咳嗽的症狀。後來,該名醫療人員於2月5日送院接受治療,隔日進入加護病房,最終不幸在14日離世。
美國莫德納疫苗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2月發佈的數據指出,截至1月18日,莫德納(Moderna)(NASDAQ: MRNA)疫苗佔了66宗確定過敏案例中的19例。而早前的數據顯示,當中有10宗嚴重過敏反應案例皆為女性,且年齡年齡介於31歲到63歲。
此外,根據《環球時報》上周日(28日)指出,瑞士藥品監督管理局(Swissmedic)目前已接獲154宗與莫德納有關的藥物不良反應。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158380/%E6%96%B0%E5%86%A0%E7%96%AB%E8%8B%97
科興 BioNTech 醫生藥劑師打哪款?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計劃開展,政府採購了3款疫苗,其中兩款已率先抵港。市民對於打唔打、幾時打、打邊款,仍然議論紛紛。有人憂慮科興疫苗(下稱科興)保護力不足,亦有人擔心BioNTech疫苗(下稱BioNTech)有未知副作用;應如何選擇?
請來感染及傳染病科、老人科、急症科、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及註冊藥劑師,問問他們如何選擇。
林緯遜(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
達群體免疫 最緊要快
「作為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我最關注是整體接種率。如果要達到群體免疫或減低確診和嚴重個案,愈多人接種愈好。不論接種哪款疫苗,最重要是盡快接種。一般來說,接種率超過七成才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至於疫苗保護力可維持多久仍是未知數,而病毒傳染力會影響群體免疫效果,因此最理想做法就是大部分人盡快、同時接種,達到高程度的免疫反應。政府購入的3款新冠疫苗都安全有效,基本上接種任何一款都可實現群體免疫的目標。
曾嚴重過敏可選科興
曾有嚴重過敏史的人,可考慮選擇科興。BioNTech出現『紅、腫、痛』機率較高,要是怕接種後疼痛,可接種科興。對於高風險群組,即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併發症及死亡率較高人士,或者是高風險接觸和傳播病毒的組別,建議接種效能較高的疫苗。BioNTech和科興均對預防重症非常有效,而在預防有徵狀感染方面,BioNTech效能非常高,並有科研以外應用數據支持,科興在此方面的效能屬中等。惟在此階段,不應直接比較各疫苗臨牀試驗結果。
我沒有嚴重過敏反應史、40多歲、未屬於高風險的併發症及死亡群組,而我屬於接觸和傳播病毒風險高組別,自己又不太擔心副作用,暫時傾向接種BioNTech。每個人身體狀况都不同,難一概而論是否合適接種。雖然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有醫護人員在場,但未必清楚接種者的病歷。如有懷疑,應在接種前向家庭醫生了解清楚。」
佘達明(老人科專科醫生)
科興副作用較少 啱「老弱殘兵」
「BioNTech保護率高而副作用較多,我的病人多數是年紀較大的『老弱殘兵』,即使是輕微副作用,對他們也可能有危險,如頭暈或導致倒地、骨折,建議注射副作用較少的科興。
近一星期收到不少長者查詢,最多人關心科興的保護力不足。保護力有兩種,針對輕微徵狀及嚴重徵狀:科興及BioNTech均可避免死亡。而BioNTech連輕微徵狀也可預防,副作用較多;科興則對輕微徵狀的保護力只有一半,副作用較少。選擇疫苗應是個人決定,視乎需要取捨。我自己則『有邊隻打邊隻』,首選科興。」
陳潁琳(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院高級講師、藥物教育資源中心副總監)
先了解個人體質、風險
「病毒不斷變種,疫苗有效率有可能『變得好快』;愈遲打,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建議愈早打愈好。
作為藥劑師,我較關注疫苗副作用,特別是未知、罕見及嚴重副作用,如面癱、吉巴氏綜合症等。屬敏感體質,或家族有敏感、哮喘歷史的人,注射BioNTech後免疫反應或較一般人多,應留意風險,小心選擇疫苗。
想試一試新科技
我會選擇注射BioNTech,因家族沒有敏感史,自己亦沒有長期病;加上有親友在外國注射BioNTech,暫沒不良感覺,『都想試一試新科技』,了解注射mRNA疫苗過程。
了解市民對疫苗有擔憂,如保護率較高的疫苗,副作用亦較多,惟大家要明白『針無兩頭利』。選擇哪款疫苗屬個人決定,若有疑問不妨與醫生討論,了解個人體質、風險。亦要留意注射疫苗後,不等於毋須做防疫措施。」
胡詠儀(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
注射後30分鐘 留意過敏反應
「接種哪款疫苗是個人選擇,但接種與否則牽涉社會責任。疫症大流行下,透過大量人群接種疫苗,才可達到群體免疫。
科興保護率不及BioNTech,但仍可預防重症和減低傳播率,減輕醫療系統負擔。數據顯示,科興引致嚴重過敏反應相對較少,有敏感病史人士可以考慮選擇,但最好先諮詢醫護人員。過敏反應一般在疫苗注射後30分鐘內發生,患者喉嚨腫脹、氣道阻塞,還可能血壓下降,但極少數人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駐場醫生會因應情况,為患者注射腎上腺素。最後提醒,BioNTech需先解凍及稀釋,並在限時內使用,預約接種的市民應準時前往,以免浪費疫苗。此外,即使接種了疫苗,平時都要保持社交距離、佩戴口罩和勤洗手。至於我選擇哪一款,則不便透露。」
林永和(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家庭醫生)
糖尿高血壓 先問醫生
「個人而言,我會基於健康因素選擇疫苗,我不透露接種哪一種,因為不想病人盲目跟從。接種疫苗前,應先評估風險,例如有無藥物敏感、嚴重過敏史等。若不確定是否屬於過敏體質,譬如吃蝦濕疹惡化、吃芒果肚瀉,建議先諮詢醫生。至於血壓高、糖尿病患者,若近期病情不穩定,可向醫生查詢應否延遲接種。
近來有不少病人查詢疫苗事宜,我會先了解他們接種疫苗的意向、背後原因,釐清當中的謬誤。譬如有病人以為BioNTech好危險,但若沒有敏感史,其實不用太擔心。表面上BioNTech數據『靚啲』,但實際上好似兩間學校的測驗卷,難以在分數上比較。目前,BioNTech數據較完整和充足,對於身體健康、沒有禁忌症、60歲以下的人,現階段我會建議接種BioNTech。」
黃至生(中大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85歲以上、16歲以下、孕婦宜等等
「因經常面對病人,疫苗愈早打愈好,我傾向『邊款最快有就打邊款』。但部分人士,如85歲以上長者、小於16歲的人、孕婦等,暫時未有臨牀數據,建議『先等等再打』。
根據衛生署一份有關科興的報告,在60歲或以上群組中有效率約51%,當中95%可信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是負166%至91%。坊間有指可信區間太大,兼出現負數,質疑疫苗沒有保護作用。可信區間是一個範圍,常以95%或99%為信賴水準指標。一般而言,統計時若基數太大,難以訪問所有人得出數據,便會取樣訪問,再推算結果。而可信區間反映有多大信心,真正結果會在該範圍內。區間愈窄,代表數據愈精準,不確定程度愈低。
以科興的數據為例,18至59歲的有效率可信區間上限及下限均大於0%,反映疫苗有保護力,『接種疫苗比不接種更有保護效果 』;反之,若上限為正數,下限為負數,則代表『暫時沒有肯定數據顯示,打針比不打針更有保護效果』。另外,樣本人數(sample size)亦會影響可信區間距離,區間較大有可能是樣本人數太少,『少到令研究人員沒足夠信心,指保護力可達某個數字』。
不過,決定疫苗是否適合接種,並不止看數據,還要考慮當前情况,如是否有緊急需要達到群體免疫。縱科興保護率不算太高,相信若大規模在社區接種,亦有機會達到群體免疫。就目前而言,科興整體數字仍屬可以接受,加上有專家委會員審視,我對兩款疫苗都有信心。」
文:李祖怡、姚穎彤
接種新冠疫苗前要注意:長期病患者不適宜接種? 何謂糖尿、血壓高控制得差? 接種前做身體檢查?
【明報專訊】本港出現首宗接種科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兩日後亡個案,令外界關注長期病患是否不宜接種呢?糖尿或血壓高患者,怎樣才算是控制得差呢?若不清楚自己有沒有慢性病,接種疫苗前是否需要先進行身體檢查呢?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說,倘長期病患病情控制得好,是適宜接種科興,但如病情嚴重及控制得差,例如血壓長期處於160,接種前應先諮詢家庭醫生,亦宜先控制疾病才接種。
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個案有糖尿病、高血壓 3心血管出現70%至100%栓塞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死者生前有嚴重吸煙習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中央肥胖和懷疑有缺血性心臟病,初步解剖結果發現他有嚴重冠心病,3條心血管分別有70%至100%栓塞,相信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肺水腫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昨晚表示,死者長期病的控制情况並非十分理想,門診覆診時需調校藥物,死者亦曾表示心臟不適,到急症室求醫時血壓上壓190、下壓130,正常應先跟進其長期病情况再接種疫苗。
就今次事件責任誰屬,孔繁毅稱「大家不想看到這事發生,亦不能說是病人或醫生任何一人責任, 只可話是不幸事件」。委員初步一致認為其死亡與接種疫苗無直接關係。
血壓、糖尿何謂控制得差? 孔繁毅:血壓上壓長期160 、血糖值超過10 應先諮詢醫生
至於何謂控制得很差的慢性病?孔繁毅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人為例,稱如病情控制得好,接種疫苗沒問題。他舉例,血壓(上壓)長期處於160、有嚴重冠心病或嚴重心臟衰竭者。又如血糖值超過10或血壓很高,就應先控制疾病才打疫苗。他強調接種者有責任檢視自己身體狀况及了解體質,諮詢家庭醫生時亦有責任反映身體狀况。孔繁毅建議病情嚴重及控制得差的長期病患,接種新冠疫苗前應諮詢家庭醫生。
接種疫苗前要做身體檢查? 孔繁毅:不煙不酒者不用事先檢查
被問不少人未必知自己有慢性病,會否建議市民接種前進行身體檢查?孔繁毅稱,一般市民例如不煙不酒者,相信不會出問題,不需在接種前檢查身體。
會否因疫苗加劇/誘發慢性病?李卓廣:無足夠資料作結論
被問到是否能排除死亡與疫苗有間接關係、疫苗加劇了慢性病,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說,外國並無加劇病情案例,目前亦無足夠資料作結論,仍待詳細解剖報告,「但其臨牀表現影響得好緊要,令到今次個案出現」。至於疫苗會否有可能推前了其死亡時間,李稱病人是突然氣促入院,無法知道是否推前了;孔續說,根據死者臨牀情况,無論有否接種疫苗,相信亦會於短期內出現心肌梗塞,「在這情况我們可好清楚界定到死因是嚴重心血管問題」。
委員:鼓勵長者和高危者盡快打針
孔繁毅稱,委員初步一致認為其死亡與接種疫苗無直接關係,會繼續推行疫苗接種計劃,鼓勵長者和高危者盡快打針,亦相信委員的初步結論能加強市民接種信心,但表明要待全面解剖報告再總結病人死因與疫苗的因果關係。
病人組織倡設多一重關卡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就關注,60歲以上且無家人陪同的長者群組,接種疫苗前是否能完全知悉自己病情,建議在接種前設「多一重關卡」,當局可考慮讓接種服務提供者在接種者同意下查看其「醫健通」紀錄,包括長期病的覆診資訊,以評估病情是否穩定。
接種中心「小心咗」多兩人打科興後送院
死者生前於官涌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該中心的醫務總監郭寶賢說,社區接種中心無法得知接種者的長期病控制得好不好,只能觀察接種者情况是否穩定,例如到場時有否氣促,長期病患者應先問了家庭醫生再預約打針較「穩陣」,他說該中心已「小心咗」,昨拒絕12人打針,包括患糖尿病而沒服藥者,以及不清楚自己病歷者。
此外,昨有兩人打科興後要送院,一名63歲女子在中央圖書館打針後感到眩暈、頭痛、惡心及胸痛,另一名61歲女子在同地點打針後感到心悸、眩暈及血壓上升,二人送院治療及觀察,情况穩定,毋須留院。
至今逾13700人在私家診所接種疫苗
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今(4日)在港台節目表示,明白市民對事件有擔憂,而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日已作解釋,相信可釋除公眾疑慮;他亦建議市民如有疑慮,可先向醫生查詢,也可循私家診所途徑打針。聶德權表示,截至昨日傍晚,已有1350名醫生完成登記參與疫苗接種計劃,當中880名醫生已訂購首批疫苗,至今有13,700人於私家診所接種疫苗。
明報記者
糖尿病人免疫系統和器官功能較差 出現副作用風險較高
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周振中表示,糖尿病人感染病毒和細菌後出現併發症和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值得接種疫苗預防感染和併發症;但病人需知接種疫苗有一定風險,基於糖尿病人免疫系統和器官功能較差,本身可能長期有輕微發炎,「較難應付額外挑戰」,出現副作用的風險亦較其他人高。周說,糖尿病人的嚴重和複雜程度相差甚遠,難一概而論。
接種疫苗前 5個問題要留意
政府及專家均建議長期病患者在接種新冠疫苗前諮詢家庭醫生,以了解病情是否穩定。不過,怎樣才算是病情穩定呢?對於有隱性心臟病、糖尿病或三高等人士,如何評估自己的病情呢?若三高患者不清楚自己的心臟情况,在接種新冠疫苗前是否需要進行身體檢查呢?以下5個問題應留意!
1. 隱性心臟病人如何察覺?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義務秘書梁達智表示,隱性心臟病者通常難察覺,但多數有「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建議糖尿患者留意有否心口翳悶、走路時氣喘及腳腫等,如有上述徵狀不排除心臟 3條血管栓塞。
心臟病友互助組織「關心你的心」主席梅卓能表示,不少心臟病人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組織逾半病友年逾70歲,部分記性差、沒定時服藥,「未必知自己情况是否穩定」,而且疫情下不少人減少求醫,未必太清楚身體現况。梅續稱,過去兩日不少病友查詢應否接種或應接種哪款疫苗,惟組織非醫療專家,且各人情况不同,建議他們諮詢主診醫生。
2. 三高患者若不清楚心臟情况,應如何評估病情是否穩定?
對於如何評估病情是否穩定,梁達智說典型心臟病者會有心絞痛、平躺時氣喘等;無明顯病徵者要留意運動量變化,若行兩三個街口、一兩層樓梯便氣喘,不排除是冠心病引致心衰竭。他建議,若三高患者不清楚心臟情况,接種疫苗前可檢查身體。
3. 通波仔或剛完成手術人士應否立即接種?
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蕭頌華說,剛完成「通波仔」或其他手術出院的患者,暫不建議接種疫苗;至於基層市民應如何諮詢醫療意見,他說醫管局普遍覆蓋到該批市民。
4. 隱性糖尿病患者應否接種疫苗?
家庭醫生林永和說,近期查詢應否接種疫苗人數相若,平均每個早上7至8人。當中一名約60歲、有吸煙習慣的市民特意到診所查詢,「過去三四年都無病過,但驗出血糖水平超過10」,因此發現他患糖尿病,並轉介至公立醫院,須待血糖水平穩定至6,才接種疫苗。
5. 濕疹、哮喘患者是否不應接種疫苗?
養和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若對疫苗中任何成分有過敏反應的人士(如復星疫苗含有的PEG Polyethylene glycol),並不建議接種疫苗。如過往曾因接種其他疫苗或對其他藥物有即時性或嚴重免疫反應的人士,亦應先向醫護人員查詢。不過,並非所有曾出現「過敏」情况的人士都不能接種疫苗,一般輕微哮喘、濕疹、對食物或環境致敏原敏感的人士,都適合接種新冠疫苗。他提醒,若有疑問,在接種之前應先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