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阿黎攝影日常】備份影像或電腦硬碟儲存將滿、買邊款外置儲存盒好呢?|How to backup your images?

【阿黎攝影日常】手機、電腦 原檔相片互傳邊個方法最好用|Send-Anywhere App is really

 high efficiency?

【阿黎攝影日常】用手機剪片可以出大片嗎?一個免費 App 詳盡示範|VN A free Video Editing App Tutorial



超好用的無線傳輸APP!不用線就能在手機跟電腦間傳輸資料!檔案幫你分類好、照片有縮圖、可批次傳送、人性化的界面、電腦不用安裝軟體、不吃手機流量!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Healthcare in the UK: A presentation for new residents from Hong Kong


移英後最恐怖經歷!晨早7點黎敲門,鎖我車轆要我比錢|我們受驚了!報左警,結局係... |經一事長一智 #BNOvisa #移民英國 #英國養車注意事項


[英國移民生活]英國睇私家醫生貴唔貴❓急症室又係咪好似香港咁要等好耐❓

英國續強烈反對港區國安法 8.8萬港人已移英(圖)


英國裝修步驟前,要知呢啲! [Part 1] Renovation Step by Step | Budgeting and Time

 management

【 裝修 Project Manager 帶英姐睇改、擴、拆 英國房屋工地 】裝修報價大公開 如對裝修有任何問題歡迎電郵聯絡英姐


睇伯明翰新樓 兩房單位 Treasure House Birmingham B1

【BNO最新動態】英國Sheffield|£72,495買到市中心新樓?|週邊環境一起看|生活費交通校網|

一起討論吧!

【BNO最新動態】倫敦週邊城市St Albans|英國最快樂City,環境舒適|96%入讀Outstanding/Good College|樓價如何?|一起討論吧!




#30 睇樓6 #Taylor Wimpey #NG13 Bingham #East Midland 最宜居城市 #Sales講嘅 #非專業睇樓

[New build] Northwich呢個盤到底有咩缺點? 18/12/2021

諾丁漢

其實🇬🇧响英國都唔係冇啖好食,仲有一間香港人開既茶餐廳。「諾定咸市」有咩好食既地方

 英國出走記 【第65回】

BNO英國買樓🇬🇧 英國南部平新樓, 200萬港紙買到Berkeley樓?😱 即買即住, 有冇咁筍? | 一連睇

兩間

【左思右想 英姐分享自身病歷, 患糖尿病 高膽固醇 脂肪肝 唔使驚 】 多謝支持英姐小肥肥的 -

 "BN撈" 頻道 & FB遠親不如近“倫” 群組

英國落腳地滄海遺珠Worcester 伍斯特 環境優美 舒適 治安好


移民英國後悔莫及 | 四種不適宜去英國的人


兩公婆移英四個月支出收入大公開~~話你知移民英國要幾多錢先夠~~



落地英國最易開的英國銀行戶口Lloyds Bank│持BNO無須住址證明 網上申請足不出戶就可收卡│英國4大銀行之一萊斯銀行


移民英國退休 500萬港元夠不夠?│退休生活費預估 英國老人福利有什麼?│全額退休金要供NI 35年

移民英國生活使費貴唔貴 帶嚟英國筆錢可以洗幾耐 英國退休要幾錢?



【優待港人移民政策 救生艇門檻有幾高 台灣VS美國VS澳洲VS英國VS加拿大】多謝支持英

姐小肥肥的 - "BN撈" 頻道 & FB遠親不如近“倫” 群組


|英國|| 5星級發展商||4房半獨立屋連獨立車房,3星級嘅價錢


入境英國前要準備:

英國洗地毯機 2021年得獎名單
https://hkersuklife.co.uk/15/12/2021/daily-life-2/5575/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轉貼文章 ~ 糖尿病護理 : 血糖偏高皮膚病變 無故現紅色疹塊是警號

 糖尿病是會影響全身系統的疾病,除了容易出現血管和神經系統病變,亦會影響病人的自身免疫系統。高血糖會令白血球不能有效地對抗微生物,削弱病人的抵抗力,增加感染機會,同時由於血液循環差,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和復原,如果不及早處理,傷口會出現水泡或潰爛,若發生於腳部,嚴重更可能要截肢。糖尿病患者應如何護理皮膚呢?留意以下5個貼士。

血糖偏高影響血管 皮膚現紅色疹塊為糖尿病警號

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表示,三成糖尿病人出現糖尿病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原因是糖尿病會影響微絲血管的血液循環,令局部皮膚萎縮。患者的小腿前端會出現深紅色或啡色的圓形疹塊,皮膚會萎縮凹陷但無其他病徵,少部分人會感到痕癢。這些徵狀是糖尿病的警號,一般人如果發現皮膚無故出現紅色圓形疹塊,應加倍留意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亦較易出現突發性水泡,特別是腳踭位置,常見於年長的糖尿病病人,患處周圍的皮膚正常,而且不會伴隨紅腫、發炎的跡象,因此患者一般無太大感覺。然而,如果小腿前端出現黃色或啡色、輕微凸出,並浮現微絲血管的疹塊就要留意,因為這可能是類脂質漸進性壞死(Necrobiosis Lipoidica),患者的皮膚表面蠟化,嚴重者更會出現水泡或潰爛,不過此情况較罕見。

血糖水平偏高不但影響血管,更會影響自主神經,包括流汗、油脂分泌等。糖尿病患者的小腿前端會經常出現乾燥性濕疹及皮膚裂痕,嚴重者可導致乾燥性皮膚炎,令皮膚出現鱗片、裂口,並感覺痕癢疼痛。

糖尿病人抵抗力差增感染風險 如足癬、灰甲

陳醫生指出,由於糖尿病人的免疫力較差, 增加感染風險,常見的皮膚感染包括由感染金黃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引起的毛囊炎,以及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足癬(又稱「香港腳」),患者腳部會甩皮、紅腫、起水泡及痕癢,如足癬蔓延至趾甲,更會導致灰甲。真菌感染一般人也會發生,但在糖尿病人身上便較容易復發和擴散。

若因糖尿病引致皮膚問題,醫生一般會處方含類固醇的藥膏塗搽患處,待病情好轉可改用非類固醇藥膏。如果出現傷口受感染的情况,便應定時清洗。醫生亦會按病人需要處方塗搽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嚴重者或需要入院注射抗生素。

5個皮膚護理貼士:留意清潔、時常檢查皮膚

陳醫生提醒,糖尿病病人的感染風險較高,應要特別注意皮膚清潔,以下是5個給糖尿病患者護理皮膚的小貼士:

1. 每天洗澡把多餘污垢洗走。由於血糖過高會令神經線受影響,糖尿病病人的手腳感官會較差,令部分患者對水溫的敏感度降低,因此患者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最好維持於攝氏四十度或以下,以免洗走過多油脂、皮脂,加劇乾燥情况。

2. 洗澡後應用毛巾輕力擦乾身體至八、九成乾,再搽上護膚膏作保護屏障,減少水分流失。

3. 糖尿病患者應經常檢查皮膚,特別是四肢,以免因感官變差而未能即時察覺受傷。

4. 如發現傷口,應及早消毒處理,若未能自行處理應立即求醫。

5. 萬一皮膚出現水泡或其他病徵,不應自行刺穿或抓破,以免受感染。

其實要預防糖尿病引發的皮膚問題,最有效方法是做控制好血糖,病人應按醫生指示服藥或注射胰島素,血糖平穩有助減少對血管、神經線及免疫系統的影響,自然能減少相關的皮膚感染發生。

https://health.mingpao.com/%e7%b3%96%e5%b0%bf%e7%97%85%e8%ad%b7%e7%90%86-%e8%a1%80%e7%b3%96%e5%81%8f%e9%ab%98%e6%98%93%e8%87%b4%e7%9a%ae%e8%86%9a%e7%97%85%e8%ae%8a-%e7%84%a1%e6%95%85%e7%8f%be%e7%b4%85%e8%89%b2%e7%96%b9%e5%a1%8a/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退化性膝關節炎三大高危因素 減重10磅膝關節退化率減50% 4招可避免 全膝或半膝置換術點揀好?

 【明報專訊】運動鞋穿得多,底部磨損,跑起步來力不從心,容易出意外。身體也是一樣,尤其是經常郁動的膝關節,因體重、傷患、不良姿勢或長期勞損,日積月累引起不同程度耗損,形成退化性膝關節炎,令患者無法正常運動,連步行亦會受限制,影響日常生活。

若止痛藥未能緩解痛楚,或膝關節開始嚴重變形或僵硬,就需考慮膝關節置換手術。全膝或半膝置換術,點揀好?

很多人以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年老引起的病症,其實生活習慣影響甚大。香港中文大學調查426個男士和621個女士,得出三大退化性膝關節炎高危因素:體重過重(64%)、重複搬重物(56%)、膝關節曾受傷(26%);具備以上因素,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風險率比正常人高出5至7倍。

減重10磅 膝關節退化率減50%

想避免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影響運動甚至步行,應由日常生活着手:

1. 減重:減去10磅體重可減低50%膝關節退化的機率

2. 防傷:日常需注意保護膝關節,避免受傷,如受傷需盡快由專業人員醫治,避免長年積患

3. 注意提重:需經常搬運重物人士,膝關節負荷比一般人大,需依從職安健規例,以及強化腿部肌肉,減低耗損

4. 運動:任何人都要注重運動,適量運動可強化腿部肌肉,有效幫助膝關節紓緩負重壓力

較換全膝靈活 3日內可出院

當懷疑病人膝痛是因退化而引起,醫生一般會以X光或磁力共振了解退化情况,治療方法視乎病况而定。如退化較輕微,可利用保守治療,包括服用葡萄糖胺保健產品、藥物治療、減體重、強化及伸展物理治療或注射透明質酸等,以減輕關節疼痛及改善活動能力。當痛症持續或病况較嚴重時,需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以長遠有效地解決退化性膝關節炎問題。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分為全膝關節及半膝關節置換,前者將整個膝關節換成人工關節;後者則只置換損壞部分,保留正常功能的十字韌帶及半月板等組織,以更換磨蝕較多的內側關節為主。無論全或半膝置換術,都需要視乎病况決定全身或半身麻醉。

選擇置換術,除了視乎膝關節磨蝕程度外,亦可從創口、康復期、靈活度三方面考慮:

.創口:全膝置換術傷口15至20厘米,半膝置換術傷口約10厘米

.康復期:接受全膝置換術後,一般需住院7天;半膝置換術2至3天可出院,不少患者術後翌日已可下牀嘗試活動,適合需要盡快重投日常生活之人士

.靈活度:半膝置換術保留十字韌帶、軟骨等較多自然組織,術後關節活動能力較高,無論蹲下或日常步行的姿勢亦更為順暢,當中九成能達到「忘記」有問題的關節,意味着靈活度與原本活動能力無異;而接受全膝置換術患者則只有一半能達到「忘記」情况,有兩成未感滿意。

不過,半膝置換術只能置換局部退化的膝關節,患者需要有正常功能的十字韌帶及健康組織;若病情過於嚴重,或關節有持續退化迹象,則可能需要置換全膝關節。

人工關節壽命可達15年

數據顯示,近年人工膝關節壽命增長,而全或半膝人工關節的壽命相若,超過90%接受半膝置換術的患者,人工膝關節壽命長達15年;而90%全膝關節置換患者,人工膝關節壽命達20年。惟需留意全或半膝關節置換會因人工關節耗損或鬆脫,或保留的組織開始退化而需要復修。

知多啲:機械臂切割關節組織 精準減翻修

接受半膝關節置換術,病人康復期較短,術後關節靈活度也較高,活動更順暢,日常步行姿勢亦比較自然。然而,半膝關節置換術因為要保留較多組織,醫生施行手術時需更加精準,無疑增加手術難度。利用機械臂輔助關節置換技術,令準確度、翻修率、術後痛感都有所改進。

機械臂系統引入香港逾10年,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普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其中一種相當成熟的機械臂輔助手術,機械臂有助醫生於切割關節組織角度、膝蓋骨及放置人工關節時,更加精準,減低人為錯誤。

傳統手術是由醫生人手切割耗損的關節組織,再換上人工關節,過程依賴醫生的經驗和臨牀判斷。利用機械臂輔助,醫生於手術前先用3D電腦掃描患者關節,經電腦分析,具體及精確地計算出適合患者的人工關節形狀、尺寸及位置,再利用機械臂鋸掉原有關節組織。

術後痛感減55.4%

研究顯示,超過99%機械臂輔助關節置換手術的準確度誤差少於3%,而接受傳統手術的患者,只有75%能達到這個水平,可見機械臂的確提升手術準確度。

手術前,機械臂系統預先計算並設定截骨手術安全範圍,若手術過程超出範圍,機械臂會自動停止操作,避免傷到周邊完好組織,令整個手術準確度大大提升,健康的關節組織亦能保存得較好。當組織損傷較低,患者康復期亦能縮短。傳統半膝置換術後住院時間約3日,5年內翻修率為7%;而機械臂置換手術因精準度高,出院時間可少於3日,5年內翻修率下降至3%。又因手術準確度提升,延長了人工膝關節壽命,由15年增加至更長時間。

另外,美國研究數據指出,患者於手術後8星期內的痛感,機械臂置換手術比傳統手術減低了55.4%。新技術減低術後痛楚和創傷,部分病人可考慮兩邊膝蓋同時更換人工關節,節省住院、康復及手術時間。

預先計算——手術前,機械臂系統預先計算截骨手術安全範圍,避免傷及周邊完好組織,令手術準確度大大提升。(作者提供)
預先計算——手術前,機械臂系統預先計算截骨手術安全範圍,避免傷及周邊完好組織,令手術準確度大大提升。(作者提供)

 文:李崇義(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

轉貼文章 ~ 港大研究:每10萬人接種科興疫苗 約增4.8人患面癱 打疫苗效益仍高於風險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的團隊,昨日在醫學期刊《刺血針-傳染病》發表最新研究,團隊用「巢式病例對照研究法」,利用醫管局的大數據分析,發現今年2月23日疫苗接種計劃開始後,截至5月4日,有298名病人在醫管局確診患面癱,當中256人沒打疫苗、28人打科興、14人打BioNTech(復必泰),即面癱患者當中約一成曾打科興,約5%曾打復必泰。研究亦發現,接種科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與患貝爾面癱有關聯。本港自2月開始打科興後,面癱發生率較過去10年的背景發病率亦高約一倍,每10萬人打科興疫苗,大約會多4.8人患面癱。不過,研究團隊認為,九成面癱患者可完全康復,接種科興疫苗的效益仍大過風險。

港大研究:打科興面癱風險較不打高一倍

港大研究發現,接種科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與患貝爾面癱有關聯,打科興後患面癱的風險,較沒打科興疫苗高約一倍;對比起過去10年本港面癱的背景發生率,打科興疫苗後患面癱的發生率同樣高約一倍,每10萬人打科興疫苗,大約會多4.8人患面癱,而九成面癱患者可完全康復。不過,研究認為,接種科興疫苗的效益仍大過風險。

團隊又以同期在公立醫院入院或到急症室求醫、沒面癱的1181名患者作對照組,只選擇其年齡、性別和面癱患者一樣的病人,當中有1097人沒打針,53人打科興疫苗,31人打復必泰疫苗。研究發現,打科興疫苗後出現面癱的風險,較沒打科興疫苗高出約1.39倍。

復必泰疫苗面癱風險 仍有待數據

至於復必泰疫苗,比起不打針,面癱風險增加約八成,但研究團隊認為,暫未有足夠數據判斷打復必泰會增加面癱風險,仍需累積更多數據。

打疫苗效益仍高於風險

據《刺血針-傳染病》,澳洲及加拿大學者認為,研究令港人有更多資料,助他們選擇疫苗時作出理性、知情的決定,他們認同團隊的結論,認為打新冠疫苗的效益仍高於風險。

科興已列面癱為十分罕見副作用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早前發現打科興與面癱可能存在潛在關聯,政府上月已批准科興修訂說明書及接種須知,將面癱列為十分罕見的副作用,可能影響患者比例少於0.01%。

衛生署回應稱,已將本港面癱個案報告及港大的研究發現,交給相關疫苗生產商作全球監察及分析,發言人又引述《刺血針-傳染病》稱,滅活疫苗的益處和保護作用遠超異常事件的風險,亦需在其他地區額外研究才能證實港大的發現。

 明報記者(新冠疫情)

https://health.mingpao.com/%e6%b8%af%e5%a4%a7%e7%a0%94%e7%a9%b6-%e6%af%8f10%e8%90%ac%e4%ba%ba%e6%8e%a5%e7%a8%ae%e7%a7%91%e8%88%88%e7%96%ab%e8%8b%97-%e7%b4%84%e5%a2%9e4-8%e4%ba%ba%e6%82%a3%e9%9d%a2%e7%99%b1-%e6%89%93%e7%96%ab/

爆面癱只賠幾多錢?不滿金額卻被硬過數?組織憂削打疫苗信心!5-12-2021

不要將中風當面癱

俗稱面癱的顏面麻痺,可能很多人也聽過甚至試過。常見成因是面部神經線受到過濾性病毒感染,例如是潛伏體內的疱疹病毒,當身體抵抗力減弱、承受巨大壓力或出現創傷時,就可能誘發病毒入侵面部神經線造成發炎,引起面癱。若確定屬於普通的面癱,一般會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加抗病毒藥物作治療,並且要採取保護眼睛的措施。

 為何要特別保護眼睛?原因為面癱會令眼睛不能完全閉合,淚水亦因為缺少眨眼的帶動而分布不勻,本來應該濕潤的角膜變得乾涸,一旦受損便可產生永久性視力問題,故面癱病人需要留意眼睛可能出現的併發症。面癱病人接受藥物,以及其他輔助治療,如物理治療、針灸等,通常在兩、三個月後也能大致康復,小部分可能有面部肌肉不對稱的情況,但對日常生活影響輕微,尤其是愈早接受治療,可以減低永久性影響出現。

 臨床上,見到很多面癱病人擔心病情嚴重無法復原,但也有些人覺得面癱的小事,對身體出現的症狀掉以輕心,卻不知其實是中風而非面癱,延誤處理令自己悔不當初。我曾遇過一名病人,出現臉部肌肉不受控的症狀,初時被診斷為面癱,但磁力共振檢查才發現是腦幹中風,剛巧是面神經元的位置,惟已過了拖行溶栓治療的黃金時間,只能靠復康治療幫助恢復。

大家記得中風的口訣是「談笑用兵」,當中笑就是指的歪面情況,與面癱十分相似,因而使人產生誤會,但兩者有一些明顯的分別,例如面癱病人無法完全閉全眼睛,而中風患者則通常能完全閉上雙眼。同時,面癱一般只是影響面部肌肉活動,不會伴隨頭暈頭痛、手腳不靈、步履不穩、言語不清、視力受影響如重影等。萬一出現這些額外的徵狀,就要提高警覺,未必是普通的面癱。

 中風需要爭取在發病後的數小時內進行適當的治療,才能搶救腦細胞,減少後遺症出現,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中風與面癱的症狀,避免拖延治療。你或會疑惑出現面癱是否一定要做磁力共振檢查?答案是不一定,若醫生確定是面癱,就可以根據判斷進行治療,但若醫生有懷疑或有高中風風險的個案,便可能值得做一次影像檢查。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

 //為何要特別保護眼睛?原因為面癱會令眼睛不能完全閉合,淚水亦因為缺少眨眼的帶動而分布不勻......//

全文:https://bit.ly/3t5Kv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