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 ~【糖尿足症狀】糖尿病者注意!長期高血糖可致「糖尿足」 受感染腳部潰爛嚴重要截肢!

糖尿病為本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患者除了會感到疲倦口渴外,亦有機會出現「糖尿足」等慢性併發症,如足部受損或受感染,嚴重或需截肢,故不宜忽視。到底有何方法可預防?

糖尿足是什麼?
足部病變是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研究顯示:約6%糖尿病患者伴發足部病變,包括足部潰瘍、感染、壞疽等,嚴重者需要截肢。
長期高血糖破壞下肢神經系統和微血管所政
糖尿病足部病變是由於長期高血糖致下肢神經系統和微血管受損。而當足部神經系統受損,患者足部感覺就會變得遲緩;而微血管受損,亦會導致足部供血不足,繼而產生瘙癢感,如患者因而撓抓,就會增加足部受損的機會,同時微血管受損也會延緩足部損害的癒合。
如何預防?
1-良好控制血糖
患者應與醫生協作,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
2-戒煙
煙草中的煙鹼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直接升高血壓,導致血糖波動;亦會加重足部缺血的情況,可令糖尿足病情惡化,甚至截肢的風險。
腳部清潔、護理不可馬虎
1-腳部清潔、檢查
每日用低於攝氏37度的溫水清洗雙腳,不能長時間泡腳;有需要的話,清洗後可使用潤滑乳,保持足部皮膚光滑柔軟。
同時,檢查雙腳有否受損、雞眼、水泡及腫脹。亦應檢查雙腳的皮膚有否瘀黑或青紫,以及留意雙腳的溫度是否有差異等。
2-剪腳甲
應在洗腳後進行,剪腳甲時,應平剪和小心剪傷,避免修剪過短或損傷腳趾尖皮膚。
3-傷口處理
如有輕微損傷,可用生理鹽水或0.05%稀必定消毒藥水清洗,再用消毒敷料包紮;切勿用火酒或紅葯水塗於傷口。如雙腳持續痛楚或久未癒合,甚至有發炎或潰爛徵狀,應立即向醫生或足部治療師求診。
4-選擇鞋子
患者應避免赤腳行走或赤腳穿涼鞋、拖鞋。至於在鞋子選擇方面,應於黃昏,雙腳較腫脹時選購新鞋;穿著新鞋2小時後,須檢查雙腳有否受損;穿鞋前應習慣以雙手檢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醫管局、港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伍安醫院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轉貼文章 ~ 10 個加強認識糖尿病小知識 有效管理血糖 患者生活如常

糖尿病是都市人常患的疾病之一,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意味着患者數目愈來愈多。與此同時,近月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依然嚴峻,更有醫生指出,糖尿病患者-旦感染此病毒,病情和治療方面都會更見複雜……因此以下 10 個加強認識及管理糖尿病的小知識,對於糖尿病友及其照顧者都要溫故知新!事實上只要日常好好管理血糖、按醫生處方依時服藥,患者同樣可以生活如常!


【精神健康】糖尿病、妊娠糖尿患者情緒易受影響 家人、朋友正面支持成心理健康關鍵
糖尿病是本港其中一項最常見的慢性疾病,除了病徵及治療會對病人造成困擾外,情緒健康亦會因而受到影響;此外,孕婦一旦患上妊娠糖尿亦會有憂慮,其情緒健康不容忽視。
【抗疫你要知】癌症、糖尿病患者易中招? 抗疫日常7個實用Tips 積極為健康把關
擔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是人之常情,更遑論是癌症、糖尿病等長期病患者,事關一旦「中招」,對身體會造成雙重打擊,危險性會更大,因此不得不小心防疫!怎樣加倍小心呢?兩位專科醫生不約而同強調,暫時沒有臨牀數據顯示,上述兩類患者特別容易中招,患者切勿因為擔心疫情兼且認為醫院、診所屬高危地方而不按時覆診取藥,甚至諱疾忌醫,可能對本身病情、身體狀况造成更大影響!與其擔心病毒來襲,不如細讀醫生提供的7個抗疫日常實用Tips,因應需要隨時實戰,正面積極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抗疫你要知】糖尿病人防疫首要控制血糖 穩定情緒為上策
早於今年2月初,廣東省和本港先後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個案,兩位患者同樣患有糖尿病,莫非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中招」?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盧國榮醫生強調,現階段暫未有任何實證顯示,糖尿病人會容易受此病毒感染,不過,若患者不幸受感染,其出現危重症的機會較大,因此防疫和控糖工作都絕對不能忽視。
【了解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影響大
全球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發病率近年急升,亦有年輕化的趨勢。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到了2030年,香港的糖尿病人數將激增至92萬人(即超過百分之十三人口患病),主要原因是跟港人的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有莫大關係。
【管理糖尿病系列】糖尿上眼 無聲無息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再一次提醒預防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性!本港約有百分之十的成年人患糖尿病,當中三分之一,可能會出現糖尿上眼的問題。糖尿上眼有機會導致糖尿視網膜病變、黃斑點病變、白內障、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若處理不當,失明機會較普通人高25倍。
6個不可不知的糖尿病與體重管理問題
糖尿病一直是都市人常見病症,它與體重管理有莫大關係。一提到糖尿病,不少人第一時間均想到戒甜食、忌落糖、控制升糖指數,其次就是減肥降脂,但是一味戒糖減肥,並不等於真正控制到糖尿病病情。
【營養要識】山楂降血壓血脂 胃弱糖尿病勿試
【明報專訊】香港生活節奏緊湊,工作壓力大,加上工時長、運動時間少,令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不足40歲的患者大有人在。對於不少高血壓病情較輕的患者,雖然不用食藥,但為免高血壓病情加劇,都會先尋找食療配方,其中便有食山楂降血壓這道偏方,指每天泡水飲用,即可紓緩高血壓問題。註冊中醫陳敏指出,山楂確有降血壓功效,但並非所有人合用,長期服用,有可能導致胃部不適,特別是山楂不能與補益藥同服。
【了解糖尿病】新分類法 精準拆解糖尿病
【明報專訊】據衛生署數字,糖尿病在本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排第10位,2016年便有498人死亡。隨着人口老化及肥胖人數上升,預計患者人數會增加。
現時糖尿病分有一型及二型,一型患者約佔3%,逾九成患者屬於二型。不過,早前有外國科學家建議,糖尿病按病情及病因應細分成5類,這種分類法跟現時常用的分類有什麼分別?
【有片】不想血糖飇升?糖尿病人識計數食得開懷
節日、假期停不了,各式美食令人胃口大開,不過,糖尿病人需要控制飲食,難道大時大節都要「勒住肚皮」?養和醫院營養師柳慧欣(Vivian)提醒糖尿病人要學識「計數」,自然面對美食都無懼血糖飇升!
【管理糖尿病系列】糖尿病人密切留意足部變化 小心護理
糖尿病會「爛腳」是大家對糖尿病的印象,其實如果日常小心護理足部、好好控制血糖水平,以及定期做腳部檢查,可以避免足部潰瘍。
【預防糖尿眼小貼士】
要預防糖尿上眼,最直接嘅方法就係控制好血糖水平,糖友透過用藥、飲食、運動等方法將糖化血紅素控制喺7%以下,亦應根據自身情況,定期接受詳細視力檢查。
此外,如糖友發現呢啲徵狀,就應該儘快求醫,唔好拖延:
* 飛蚊突然加劇;
* 出現閃光;
* 視力突然模糊或視野收窄;
* 視線中央有黑點或空白;
* 晚間視力模糊等等。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血糖儀升呢 定時MON心肺

  

港企舒糖訊息科技2015年在深圳創立,從事無創血糖檢測智能穿戴設備的研發。疫情衝擊下,由於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舒糖訊息團隊將產品檢測指標增加了體溫檢測和血氧指標監測,同時正在研究怎樣完善產品對心肺功能的檢測。
  「我們的產品是戴在手上的智能手環,裏面的芯片會通過傳感器探測到血糖濃度,並定期記錄數據連通到後台,生成報告,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治。」何耀威介紹,疫情前,產品剛剛進行全球市場的推廣。
  因為新冠病毒攻擊人的肺部,患者會呈現典型發熱症狀。舒糖訊息團隊增加了對心肺功能的檢測和對體溫的定時監測。何耀威舉例,「例如,心跳速度、呼吸頻率、最大通氣量和基礎體溫等指標可以對很多疾病有指向性。這些指標未來或許會成為每個人每天的必測項目,我們的產品不止糖尿病人可以用,也可以成為每個人都可以佩戴的『隨身醫生』。」


袁美欣 : 血糖不降之謎

對不少糖尿病患者來說,把血糖控制至理想水平是一項艱深的功課,即使已經服藥及減少進食米飯,血糖水平還是降不下來,或是忽高忽低,教人百思不得其解。

事實上,控制血糖不是一門高深學問,箇中竅門還是離不開四個要點:飲食、藥物、運動及血糖監察。血糖未能理想控制,往往是其中一環發生問題。

飲食:一般建議糖尿病患者以「小食多餐」為原則,每天吃三個正餐及兩個小食,即是減少每餐的分量,而增加進食次數及食物的類型,讓糖尿病患者在維持足夠營養下又不會攝取過多澱粉質。然而,不少患者誤墮飲食「陷阱」,忽略了以糖調味的醬汁,及馬鈴薯、蕃薯、芋頭等都含豐富澱粉質,以為少吃了米飯便達標,卻進食了大量以上述食物入撰的餸菜,不知不覺間令澱粉質攝取量超標。

藥物:遵照醫生吩咐按時依量服食藥物,才能令藥物發揮其最大效能。可是,不少長者需要同時服食多種藥物,容易打亂了服藥規則。作為照顧者可跟醫生配合,預先把藥物按每日每餐所需要的分量,整齊分配及放置於加上標記的藥盒,幫助患者定時定量服食,

除了口服藥物,部分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卻發現控糖效果不斷下降,這可能由於他們往經常於相同位置進行注射,令該位置長出脂肪來,妨礙了胰島素的吸收,以致功效減弱;只要改變注射位置,讓身體能夠全數吸收所注射的胰島素,血糖控制效果便能夠迅速得到改善。

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把控制血糖至理想水平是非常困難的功課。不過,經過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當中的原因不離飲食控制、藥物、運動及血糖監察有關,包括誤墮澱粉質飲食陷阱,沒有按照醫囑接受治療,此外運動方法不當及不正確的血糖監察都是導致控糖失敗的常見原因。

運動:
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運動,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但不少人習慣只在周六日,一次過運動兩、三小時。然而,運動對胰島素的影響力只維持48小時,換言之到了周三過後,胰島素抗阻再次出現,影響血糖控制。故此,為了讓體胰島素持續保持敏感,患者應每天,或至少隔天運動30分鐘,這對血糖的控制效果遠勝於一口氣大量運動。

血糖監察:
一個良好的血糖紀錄可提供不少線索,協助醫生患者找出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從而調校藥物及調節飲食習慣。例如有患者透過血糖紀錄,發現每次進食粥及腸粉後血糖均會急升,及後減少進食相關食物後,整個血糖水平便變得理想。然而,患者必須注意於準確時間「篤手指」抽血才具參考價值,例如空腹血糖是於在進食後至少4小時抽取的血糖值餐後血糖則是在進食後兩小時截取的血糖值,倘若於飽餐後不久便「篤手指」,這個血糖值便沒有參考意義了。

總括而言,良好的血糖控制跟四大元素密不可分,而且每一環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別以為吃了藥便可肆意進食,或嚴控飲食後在未徴得醫生同意便自行減藥,這些都不利血糖控制。




作者為英國保誠客席健康教育顧問、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

上課了!不可不知的糖尿病科普
👉高血糖高滲透壓

1️⃣嚴重等級:極為嚴重,可能休克昏迷
2️⃣誰該注意:高齡糖友,慢病臥床….還有……
3️⃣如何判斷:趕快點選下方解說
4️⃣如何處置:緊急就醫!

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抗阻,長遠維持甚至降低血糖水平,不過究竟做多少、如何做才能達到理想效果?「胰島素的敏感度會於運動後48至72小時逐漸減弱,因此要達致理想效果,建議每星期進行3至5次、每次約30分鐘的中度耐力訓練,例如步行、跑步、踩單車、游水或球類運動等,亦可作適量抗阻訓練增強肌肉力量。」那疫症期間如何保持活躍?「其實很多運動也適合在家進行,例如跳繩、瑜伽、普拉提等,網絡上又有不少健身或跳舞視頻,甚至體感遊戲也加入運動元素,所以疫症期間也不能偷懶。」

「飲食‧運動‧藥物 『疫』境控糖三部曲」

定時服藥作自我監測

飲食與運動是基石,加上藥物就成為控糖鐵三角。「雙胍類是一線口服藥物,可以有助抑制肝臟釋放過量糖份,並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一般可以將糖化血紅素降低1-2%。若服用後血糖仍未能下降至理想水平,醫生會考慮配搭其他藥物輔助,例如DPP-4抑制劑可以減低腸降糖素的分解、增加胰島素分泌及抑制升糖,而SGLT-2抑制劑就可以抑制腎小球過濾的葡萄糖被再次吸收,兩者也可以配合雙胍類服用。不過,每種藥物也有利弊,病人要與醫生共同制定治療選擇,亦要作自我監察,幫助醫生掌握足夠數據調校藥物劑量。」

雖然藥物效果顯著,但病人始終要克服心理關口,面對抗拒服藥的「糖友」,林醫生又有何對策?「病人抗拒服藥原因很多,例如對藥物的認知不足、服用方法複雜、擔心副作用或費用昂貴等。作為醫生,我們會向病人解釋控糖的重要性,如果是因為服用方法複雜,可以考慮處方混合藥物;如果是擔心低血糖或體重增加,則可以選擇一些較少副作用的藥物,只要病人肯積極面對,總有解決方法。」以上藥物均為處方藥物,使用前請先諮詢醫生。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 ~ 空腹最好別吃這 7 種水果!

水果該在飯前吃還是飯後再吃比較好?部分營養師主張水果應該飯前吃,能避免飯後吃水果時攝取過多糖分,但卻有人因此引發胃痛及眩暈。到底哪些水果在空腹時最好別吃?針對有眩暈症病史的患者,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則建議,飯前最好避開吃荔枝、甘蔗等含糖量過高的水果。

主張飯前吃水果的理論,在於有利於腸胃吸收,另一方面還能控制正餐時進食的熱量,但營養學界歸納出番茄、柿子、香蕉、橘子、山楂、甘蔗和荔枝等7種水果,不宜在飯前食用。像是橘子和山楂富含果酸等有機酸,易產生胃食道逆流症狀;空腹吃柿子易引起胃石症;空腹大量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突然升高,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其中含糖量過高的荔枝和甘蔗,不但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空腹食用更可能因為肝臟轉化酶來不及將水果中的果糖轉換為葡萄糖,導致體內血糖突然飆升,引發頭暈目眩,不可大意。
通常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代謝性疾病及心臟血管疾病或頸椎關節黏連症等疾病患者,較常因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引發眩暈、嘔吐或兩側性耳鳴。李宏信指出,部分糖尿病患因為感染、腹瀉或攝取過多糖分高的食物,導致體內血糖急速飆升,而出現頭暈現象。
一般而言,眩暈主要是因內耳淋巴液積水腫脹所造成,壓迫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內的神經,進而引發平衡失調,若有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新陳代謝疾病或長期抽菸者,內耳血管更容易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造成血管硬化而阻塞或血流不通暢。若是再加上生活壓力大,身體無法順利調適,也會促使內耳血管過度收縮,一旦血流不順暢,就會造成組織缺血壞死,最終內耳神經萎縮,引起眩暈症狀。
若出現突發性眩暈情況,應多加留意盡速就醫。李宏信說明,臨床上急性期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和水分,以降低內耳壓力。發作時應保持心平氣和、穩定的心理,且勿使頭部轉動,以免促使眩暈症更嚴重,待病情穩定下來,再給予促進血液循環藥物,來提升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長期治療會加強患者神經營養活化、血管擴張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為主,幫助內耳循環以增加氧氣及養分之輸送,防止細胞老化,促進內耳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日後復發的頻率。
眩暈患者只要持續服藥控制,內耳的循環功能都能獲得改善,建議多補充維生素B群補充能量,有助神經細胞修復。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眩暈屬於文明病,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及飲食習慣等,都是造成眩暈的因素,尤其調味過油、過鹹、過甜的食物皆易導致新陳代謝變差,影響內耳三半規管正常機能,飲食應特別留意禁忌,並應戒除菸酒,以免不慎誘發眩暈症狀。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本文轉載自NOW健康網站)
牛津:血壓高可損認知傷大腦

血壓及血糖異常是腦退化的風險因素之一,而影響可能在晚年之前已經出現。最新研究顯示,高血壓及糖尿病會對思維和記憶會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血壓的升高,更會令認知表現愈來愈差

該項由牛津大學進行的研究,分析了逾22,000名44至73歲、大腦健康正常的人士的資料,並透過大腦影像掃描和認知測試,評估他們的認知和執行功能。研究團隊發現,服用降血壓藥是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僅次於年齡。

進一步分析更顯示,在沒有服降血壓藥的人士中,當上壓開始上升時,認知功能的表現也逐漸降低。而已服用藥物的人士中,若上壓控制在140mmHg以下時,認知表現會較為穩定,若超過此水平則認知功能顯著下降。研究更發現,血壓等風險因素亦對大腦結構造成影響,包括大腦前額葉,以及大腦各區域之間白質連接的完整性。有關研究已刊載於《Nature Communication》。

研究團隊指出,對於相對健康的中年人士,大腦結構和認知功能也會受到高血壓及糖尿病等風險因素影響。儘管思維和記憶只是輕微下降,對日常生活沒有明顯影響,但就反映腦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並可隨著年齡增長而惡化。但若能及早採取措施控制血壓等問題,便可以避免認知功能進一步衰退。23/9/2020


                                             高 血壓 不用藥【徹底】逆轉高血壓!

轉貼文章 ~ 【糖尿病先兆】手腳掌麻痺、腳踩實地感覺軟綿綿竟是糖尿病症狀!

無端覺得手掌、腳掌麻痺,或是踩在硬地上,竟覺得觸感軟綿綿?別以為自己撞邪,可能你有糖尿病先兆而不自知,才會出現這些奇怪症狀﹗內分泌及糖尿科歐陽亦璋醫生表示,糖尿病可帶來眾多病變,約三至五成病人出現神經病變,當中半數屬於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此病成因是高血糖導致神經線受損,所以先影響最遠端的身體部分如手指、腳趾,之後才到其他部位。」歐陽亦璋醫生說。

糖尿病先兆:換衣服也似電擊

長期高血糖,可製造出氧化物破壞神經線,令細小血管受損,令觸感異於常人。歐陽亦璋醫生指,除了上述症狀,也有患者更衣時,布料跟身體磨擦可出現電擊感覺,相當難受。亦有病人是自主神經或迷走神經受損,可削弱心臟或腸胃功能,較罕見是突發性大腿疼痛。「不過,並非出現上述症狀便必然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平常我們坐得太久,也會手腳麻痺,所以要靠醫生臨床分辨。」另外,若曾受傷損及神經線,不止帶來頸痛、背痛,有可能出現痺痛;歐陽亦璋醫生也見過有患者因錯誤接觸農藥或其他化學品,出現神經性症狀。

要判斷症狀是否因糖尿病而起,醫生須了解可有相關症狀,如突然消瘦及愛喝甜飲等,再進一步檢查,方可準確斷症。

最嚴重情況要截肢

若然疏忽處理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可能使肌肉及平衡力受損而進一步影響活動能力。「最怕是患者因觸感遲鈍,導致受傷而不自知,可使皮膚潰爛及發炎,最嚴重的情況是需要截肢。」歐陽亦璋醫生表示,並無藥物可令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治癒,有指維他命B可減緩惡化,但仍需更多研究證據。患者或有需要服用止痛藥控制痛楚,然而不會治本,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及早控制血糖方為上策。

控制血糖助預防

「愈早控制血糖,可減少大部分糖尿病併發症。因此如懷疑有糖尿病或有早期症狀,應盡快安排檢查血糖,確診後亦不要怕用藥,希望血糖指數能盡快達標。同時病人要定期接受醫生檢查,了解血糖對身體有否出現影響。」歐陽亦璋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平日須多加檢查足部,以免因周邊神經病變而出現受傷而不自知;另外也要多加清潔足部,剪腳甲時別太深,穿鞋也要合身,避免形成難以察覺的小傷口。「周邊神經病變只是其中一種併發症,其他神經線病變可影響眼底及腎臟,因此若出現其中一種病變,也要檢查另外兩種是否已經出現。」

Text: Suki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轉貼文章 ~ 晚上睡覺常做夢的人,一定要看!


經常做夢,對身體也有傷害,不同的夢對應著不同的身心,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 

一是夢到白天發生的瑣事,這些人睡眠淺,意識還在活動 中醫講“脾主意”,做這些夢的人,消化功能(胃)、吸收功能(脾)不好。 中醫認為人睡著了,魂休息了,魄還在工作,這時候胃腸還在蠕動、消化、吸收。


脾胃功能差,光靠魄的工作不足以完成任務,就要調動本該休息的魂幫助它工作,這樣就產生了夢,還會流口水。 針對這種消化不良導致的夢,我們應該幫助他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魄力,夜裡消化食物的時候就不用擾到自己的魂,夢也就會少一些。

二是常做一些離奇的、跟自己的生活無關的夢,夢到的事情莫明其妙, 這種夢我們管它叫做“神遊物外,魂不附體”,跟肝臟有關。

“肝藏血,血攝魂”。 做這些夢的人收不住血、藏不住魂;我們一般用滋補肝血的方法幫他收攝魂魄、安心入睡。

對此,中醫有個方子為酸棗仁湯,我們一般把酸棗仁炒熟以後用它煎湯煮水,加一些反佐的植物,其中有我們常用的茯苓,茯苓又叫茯神,有安神的作用。

 三是作怪夢、作噩夢,夢見自己從高樓上摔下來,或者被人追殺,或者看到血淋淋的場面,或者是被狗咬、被蛇咬,或是夢見死去的人,或者夢到自己掉到骯髒的地方。 這種情況中醫認為是腎的問題,腎是人體主驚、恐的,如果人的腎氣或是腎精受到傷害的話,往往會做一些比較驚恐的夢。

一般做這些夢的人都有過一些失精或是受驚嚇的經歷,或者是家庭、親人間產生了變故。對於這些人,我們一般用熱性的藥物幫助他們去除寒痰和瘀血;另外還要加礦物藥。

中醫認為礦物藥比較重,能夠去怯。我們一般選擇的礦物藥有龍骨、牡蠣、貝殼、磁石。如果夢境特別驚恐,我們會用少量的硃砂。當這些人把寒痰瘀血去掉以後,這些夢會自然的消失。

 莊子說過:“真人無夢”。對於一個健康人來講,應該是一睜眼,一閉眼就是一覺,不 ​​會覺得那 ​​麼累。所以當我們出現失眠或者多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自己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應該進行自我調理。

請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特別是夜裡常常做夢的人,沒想到這竟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現在就開始吃上面的配方改善吧,有好眠自然睡得舒服身體就好!!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部份確診病人曾逗留大廈及酒店....&外國的確診人數




Place your finger on any part of the world map. And see how many countries are affected by the Corona virus.
Fantastic Concept

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fbclid=IwAR1tWNG4YSkbnkxO41YMEnXDRe_P13ZClruH4rxCsTCX85oJbHRfdCcrK2U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Medicine
Coronavirus

Resource Center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截至本港時間今晚(17日)10時半,綜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及外媒資料,各國主要疫情如下:
.意大利︰累計27,980宗確診病例,2158人死亡,2749人出院。
.伊朗︰累計16,169宗確診病例,988人死亡,5389人出院。

.西班牙︰累計11,279宗確診病例,499人死亡,1028人出院。
.韓國︰累計8320宗確診病例,82人死亡,1407人出院。
.德國︰累計7689宗確診病例,20人死亡,67人出院。
.法國︰累計6664宗確診病例,148人死亡,12人出院。
.美國︰累計4661宗確診病例,85人死亡,17人出院。
.瑞士︰累計2330宗確診病例,21人死亡。
.英國︰累計1553宗確診病例,56人死亡,53人出院。
.挪威︰累計1419宗確診病例,3人死亡,1人出院。
.日本︰累計1529宗確診病例,35人死亡,464人出院。(包括鑽石公主號郵輪個案)
.澳洲︰累計452宗確診病例,5人死亡,23人出院。
.加拿大︰累計439宗確診病例,4人死亡,9人出院。
全球疫情實時圖(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SSE)




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

Confirmed Cases and Deaths by Country, Territory, or Conveyance

【新冠肺炎】全球僅18國未有確診病例 多為島國遊客少 (16:45)     2020年4月4日星期六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國確診人數持續上升,有部分國家就至今一直沒有病例報告。英國廣播公司(BBC)引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統計,截至4月2日,有18個國家沒有新冠肺炎病例,這些國家多是遊客很少的國家,且大部分是島國。有專家估計,這些國家可能是沒有通報相關病例,或是因較少遊客而令疫情爆發風險減低。

18個未有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的國家

·太平洋島國帕勞(Palau,又稱帛琉)
·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
·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Kiribati)
·太平洋島國薩摩亞(Samoa)
·中非國家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
·中亞國家塔吉克(Tajikistan)
·中亞國家土庫曼(Turkmenistan)
·中東國家也門(Yemen)
·北非國家南蘇丹(South Sudan)
·東非國家科摩羅(Comoros)
·南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Vanuatu)
·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
·南太平洋島國瑙魯(Nauru)
·南太平洋島國湯加(Tonga)
·南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
·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Tuvalu)
·非洲南部國家萊索托(Lesotho)

·朝鮮

BBC


【新冠肺炎】美國專家指新型肺炎傳染力極高!比 SARS 20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短短 2 個月,截至截稿前,全中國已有近七萬五千宗確診個案,死亡人數超過 2000 人,短時間內的患病及死亡人數相比當年 2003 年的 SARS 更加嚴重。而世界各地的學者亦紛紛為此做出研究,希望可以盡快研解病毒的源頭以及研發解藥。早前,由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是次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的傳染力比 SARS 要強 20 倍,而且適用於 SARS 的抗體在對抗新冠肺炎病毒上未見成效,但報告則指是次病毒中的 S 蛋白結構對研發疫苗有所幫助。
  • 新冠肺炎比當年 SARS 更為嚴重
  • 美國有研究指新冠肺炎傳播力比 SARS 強 20 倍
  • 不過報告亦指病毒中的 S 蛋白結構對研發疫苗有所幫助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與人體細胞「ACE2」的親和性 (affinity)比當年 SARS 病毒高了 10-20 倍

根據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早前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新冠肺炎(COVID-19)與人體細胞「ACE2」的親和性(affinity)比當年 SARS 病毒高了 10-20 倍,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會比 SARS 更容易透過人與人之間傳播。研究中則指,令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關鍵 S 蛋白(spike protein)或對研發疫苗、治療方法上有所幫助。



雖然 病毒的受體結合區域(RBD)與 SARS 的部份結構相似,但對 SARS 有效的單株抗體(mAbs)在對新冠病毒上未必有效
https://ezone.ulifestyle.com.hk/article/2569439?fbclid=IwAR339tWhIOUXYylMNIdCf_I2Q1Gi8Iqga2qtby9o7HfsxdG2YzLQ82t5J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