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糖尿病學會 (ADA) 發表一份研究報告,發現每日攝入超過450g白飯,即約兩碗飯,患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會增加41%。不過報告提及,並非所有人均容易導致糖尿病,部分人士影響較為顯著。
資料來源:美國糖尿病學會期刊《Diabetes Care》
~~~~~~~~~~~~~~~~~~~~~~~~~~~~~~~~~~~~~~~~~~~~
https://health.mingpao.com/%e7%b3%96%e5%b0%bf%e7%97%85-7%e9%a1%9e%e5%8f%a3%e6%9c%8d%e7%b3%96%e5%b0%bf%e8%97%a5%e5%89%af%e4%bd%9c%e7%94%a8%e6%9c%89%e4%b8%8d%e5%90%8c-%e6%9c%8d%e8%97%a5%e5%be%8c%e6%9c%83%e5%a2%9e%e7%a3%85/
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代糖壞處|零卡代糖「赤藻糖醇」恐增4健康風險
紅蘿蔔好處|研究:紅蘿蔔減糖尿癌症機率!防失智4好處冬天特別甜
~~~~~~~~~~~~~~~~~~~~~~~~~~~~~~~~~~~~~~~~~~~
飲中年人/長者奶粉慎防過胖 糖尿病人小心飲用
本港人口老化越趨嚴重,近年市面聲稱專供長者服用的奶粉產品越來越多,亦有產品聲稱是專為中年人而設。本會搜集了19款成人奶粉/營養粉產品,逾半添加了特定成分,例如奧米加3脂肪酸、益菌生、葡萄糖胺或膽鹼等,聲稱有助心臟、腸道、關節健康或增強記憶,專家指部分聲稱或未有足夠臨床數據支持,而部分產品的脂肪含量較高,過量飲用容易致胖。其中6款產品以糖尿病患者為推銷對象,但專家提醒不當或過量飲用有機會影響病情。
file:///D:/User/Downloads/455_p30-41.pdf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article/455-405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rN00hbzF4
糖尿病主因胰島素不足 二型糖尿可遺傳子女 血糖過高併發症影響全身血管 - 鄭丹瑞《健康旦》 - 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楊俊業 Part 1
222.我已經食好少飯,點解血糖仲係咁高?因為戒呢兩樣嘢比戒飯重要!
降糖效果勝過吃生菜!優格這時吃降血糖最有效
想逆轉糖尿病嗎?請記住這兩句口訣
[不是陰謀論]胰島素原本唔洗錢!?|糖尿病ii可以根治,重點原來係個肝?|盡早發現,越易逆轉!|粵語中字
乳清促進胰島素分泌,幫助降血糖
日本旭川醫科大學醫院教授太田嗣人表示,人體內唯一能讓血糖下降的荷爾蒙就是胰島素,而近年歐洲糖尿病學會的研究指出,乳清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幫助血糖下降;而空腹血糖高的人如果攝取乳清,可以讓胰島素分泌量增加接近一倍、血糖值降低約28%。
那要如何攝取乳清呢?乳清會在起司、優格等乳製品發酵的過程中產生,即是優格上面澄澈的液體。而乳清中能夠抑制血糖的成分則是「乳清蛋白」,能夠刺激小腸,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血糖值。
飯前吃優格,有效降血糖
而吃優格的時機也很重要,太田嗣人推薦飯前吃優格,可以讓胰島素提早開始分泌、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還能降低血糖值的最高點,讓血糖不再爆表。
日本同志社大學生命醫科學部,糖化研究專家八木雅之也曾帶領團隊做過研究,讓20名平均年齡為35.8歲的健康男女,分為只吃白飯、飯前吃生菜、飯前吃優格、飯後吃優格四組,並在餐後測量他們的血糖值。結果發現,飯前吃200g優格的組別,抑制血糖的效果最好,也最持久!
下次餐前不妨來一盒優格,幫助降低血糖。日本吉田內科Clinic院長吉田光範建議,選購優格時,應注意優格原料應以牛奶為主,其他添加物應越少越好。再來要注意挑選每100g中糖分少於5g、除了本身含有的乳糖以外,沒有額外添加砂糖的優格。另外,過於便宜的優格較有可能是用脫脂奶粉製作的,應斟酌使用。
https://www.edh.tw/article/19872
糖尿高血糖破壞血管 血糖過低情緒暴燥手震 低升糖食物避免血糖急升 - 鄭丹瑞《健康旦》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胡依諾 Part 8
糖尿病人早餐可以吃麥包和麥皮嗎?
瘦糖尿病人的煩惱:空腹血糖總是高怎麼辦?
糖尿病可以喝牛奶?糖尿病饮食。
從「爛腳」說起──糖尿病者的皮膚問題
糖尿病與不少皮膚疾患息息相關,除了糖尿病足併發症可導致「爛腳」之外,還有其他皮膚病變不容輕視。與此同時,某些皮膚症狀,例如令皮膚摺位「污卒卒」的黑色棘皮症,亦可會是糖尿病的第一警號。
糖尿病者因小血管硬化並收窄,因而影響皮膚氧分的輸送,導致下肢皮膚表面毛髮減少、變涼變蒼白、變薄及如打了蠟般呈光澤,另又會導致腳指甲變厚、褪色和變形。糖尿病併發的自律神經病變也會影響汗腺與皮脂腺分泌,令皮膚容易異常乾燥和痕癢或甚脫屑、龜裂,增加細菌感染風險,而血液循環受阻也令傷口愈合比一般人緩慢。
有國際研究指糖尿病患者之中,約6%人會併發足部病變至潰瘍、感染和壞疽等,因此在歐美已有相關臨床醫學指引,呼籲二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需接受一次足部檢查,當中包括:皮膚及趾甲是否有異常,足部是否有厚皮或雞眼,趾甲周邊皮膚會否偶發疼痛或皮膚發炎,趾甲是否有畸形,足部有沒有患香港腳等真菌感染的疾患,以及足部傷口是否久未痊愈。主診醫生並會就患者的糖尿腳患制訂護理議程,以預防和管理糖尿病足併發症。
糖尿病另一常見的皮膚問題,就是容易受葡萄球菌感染而觸發不同嚴重程度的毛囊炎,尤其在溫暖潮濕的天氣,除好發於四肢、背部之外,更可能出現在頭皮,如不及時求醫又忽略皮膚清潔,更有可能演化成癤(英文稱為boil或furuncle),而呈現一塊紅腫熱痛的患處,或甚繼發成更嚴重的癰(carbuncle),膿瘍範圍會擴大並形成蜂窩性組織炎,令患處痛得更厲害。此時除了服抗生素藥,更需手術放膿;另免疫欠佳者,或會有併發菌血症的風險。
此外,糖尿病的神經病變也容易併發糖尿病性皮膚大皰(Diabetic. Blisters/Bullosis Diabeticorum),患者手、腳、前臂、手指腳趾的皮膚會因此而出現不痛不癢的水泡,過了一段時間會自我痊愈。另有外國研究數據指有20%的糖尿病患者會併發環狀肉芽腫,症狀是皮膚呈散落的環狀丘疹,丘疹中心或稍凹陷,有時會搔癢,一般使用類固醇來治理。
至於有關糖尿病前期,因胰島素阻抗而呈現的黑色棘皮症,國際醫學界早已共識為胰島素阻抗的重要表徵。主要原因是胰島素阻抗令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偏高,引發體內仿生長荷爾蒙功能刺激皮膚細胞及黑色素細胞異常增生,令頸後、腋下、手肘、膝蓋,或腹股溝、乳下、手指和腳趾間隙等皮膚摺位多的地方變黑、變厚或表面帶點如絨毛般的症狀。因此,如皮膚有異樣,應及早求醫確診,以便控制好糖尿病,減低併發嚴重病變的風險。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內分泌及糖尿科顧問醫生陳智彬
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糖尿上眼無聲無息 初期無病徵
糖尿上眼發病初期有可能是完全沒有病徵,患者眼睛不紅不痛、視力亦不受影響;不過,一旦視力出現模糊,病情可能已屬中至後期。王醫生解釋,糖尿上眼一般分為輕度、中度、嚴重及非常嚴重等4個階段,「醫生會為患者檢查並進行評級,再決定風險程度、致盲風險有多高,從而釐定治療方案、覆診頻密度等。」
輕度患者:可以毫無病徵,視力未受顯著影響;這類患者需控制血糖水平、定期覆診和接受眼底檢查
中度患者:部分患者仍沒有病徵,持續觀察,但有需要會進行預防性的治療
嚴重/非常嚴重患者:視力已受到一定影響,眼底視網膜表面甚至會增生一些纖維膜,應接受藥物或激光治療以控制病情,若嚴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大部分已屬挽救性的治療
糖尿病影響微絲血管
糖尿為什麼會「上眼」呢?王醫生指,糖尿病會引起不同的病變,微絲血管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以下3種:
。結構精密、滿佈微絲血管的視網膜;
。由精細血管組成的腎臟;
。神經線,特別是手腳部位。
以眼睛為例,當血糖水平長期不受控,會令血管內壁受損,令微絲血管受阻塞,視網膜也會有缺血或缺氧情况,導致視網膜出現病變,「糖尿上眼不單會令患者視野模糊,嚴重時更會令患者突然失明。」王醫生說。
病變模式包括糖尿黃斑水腫 隨時可致盲
王醫生強調,糖尿上眼的病變模式有很多類型,例如糖尿黃斑水腫、視網膜增生血管,這些增生血管更有滲漏的機會,會導致突然大量出血,令患者視力下降,必須立即求醫接受治療。
他引述個案指出,曾有長期在外地居住的糖尿病患者,被當地醫生診斷出糖尿上眼,決定回港治療,經檢查後發現左眼內部已出血,屬嚴重階段,遂進行手術清除瘀血,以及注射藥物抑制情况惡化,數月後情况見好轉,便離港回外地。惜不足數月,患者的眼睛再次出血,並需再次回港接受手術及激光治療,前後經歷近一年半時間,病情才慢慢穩定下來。
嚴重病情易反覆 手術後視力恢復三、四成
王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糖尿上眼,尤其是已屆嚴重程度,即使接受治療後病情也容易反覆,必須定期作密集式的跟進和治療。「一般糖尿上眼都會同時影響雙眼,只是程度或有差別。以上述個案為例,眼睛出血後其雙眼視力僅餘一成視力,經手術、藥物注射及激光治療後,視力亦只能回復到三至四成。」
針對嚴重程度的糖尿上眼,王醫生指病人需進行的手術會較為複雜。「要先切除玻璃體,再移除在眼底增生的纖維膜,配合激光治療;有需要的話,更要在眼內注射藥物以控制病情。」有研究數據顯示,本港約有千分之三的糖尿患者有即時致盲的風險,故糖尿病患者時刻不能掉以輕心。
預防基本3法 由控制血糖、三高開始
要預防或減低糖尿上眼的風險,糖尿病患者首要從根本做起:
第一,有效控制血糖
第二,控制風險因素,包括其他「三高」情况:血壓高、膽固醇高等,還要戒煙
第三,定期篩查及約見內分泌、糖尿科和眼科專科醫生。眼底檢查十分重要,透過瞳孔放大可以及早發現視網膜有否出血或局部功能受損等情况。
「一般輕度糖尿病患者,可每年進行篩查,中度或以上則最長半年一次,以及早發現問題和接受治療。」王醫生強調,近年政府、私家醫院或醫療機構都設有眼睛篩查計劃,即使一些未有任何糖尿上眼迹象的人士,都可以每年定期進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一旦視網膜相片反映出糖尿上眼迹象,便可轉介至眼科跟進。
糖尿唔洗打針食藥!?食呢種食品就夠?|顧小培 劉婉芬
「我的父母都有糖尿病,當完兵那年,我爸就叫我去檢查,飯前血糖一量就是140mg/dL(正常應小於126 mg/dL)。」57歲的汪先生是一名教師,確診糖尿病已有20多年,「當時沒有什麼症狀,心態上很抗拒治療,藥物都沒在吃,直到結婚後,才在太太的要求下去看醫師,檢查發現飯前血糖飆破200 mg/dL,那時候才開始正視糖尿病並積極接受治療。」
「從否認到接受糖尿病的其中一個轉變點是曾經發生眼底出血,也就是眼睛中風。」汪先生說,「因為當時血糖沒有控制好,導致眼睛血管破裂,影響正常視「從前雖然知道糖尿病控制不好會有很多併發症,但當時都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覺得去醫院回診很麻煩,也沒有很認真吃藥,糖化血色素(HbA1c)甚至曾經超過10%。」汪先生說,「找到適合自己的控糖方式很重要,我後來改到社區診所就醫後,看診方便,也就比較願意配合治療。」
「我很感謝醫師,周醫師對血糖控制要求很嚴格。」汪先生說,「讓我抱著挑戰的心態更積極地去控制血糖,不到半年就順利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5.6%以下。期間完全按照醫師指示,規律服用降血糖藥物,每天最少檢測兩次血糖,也有改變自己的飲食,避開容易讓血糖升高的食物,目前不僅沒有心血管相關併發症,腎功能也相當良好。」野,雖然已經接受雷射治療,但現在為了安全都不開車。」
「飲食紀錄配合血糖檢測非常重要,長期下來可以讓自己更清楚什麼食物會造成血糖升高。」汪先生說,「運動也是一大重點,我每天固定走2萬步,利用每天等公車等零碎時間活動身體。另外,運動的強度也很重要,在與醫師討論後,就再加上跳繩等較高強度的運動,幫助控糖並增強體能。」
BMI超標容易誘發高血糖 醫籲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控糖
體重控制對糖友相當重要,建議將BMI維持在18.5至24 kg/㎡之間,太重、太瘦都不好。周劍文診所院長周劍文醫師說,很多糖尿病患都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狀況,容易導致血糖偏高;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患者又容易過瘦,衍生許多問題。建議保持理想體重,因為其實體重過重不只會增加胰島素阻抗,造成糖尿病,還與高血壓、高血脂有關。
規律運動能夠改善體能、肌耐力、心肺功能,而且有助於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周劍文醫師說,運動是快樂的,運動能讓人精神較好,覺得比較愉快,大家都能從規律運動中得到好處。
「只要願意抽時間出來運動,不管時間長短都有幫助,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型態來安排,也可以分多次運動。」周劍文醫師說,糖友最好不要空腹運動,以免出現低血糖的狀況。用餐後大概60至90分鐘就可以運動,有助於將飯後血糖降下來。
「我本身有糖尿病,曾經自己做過測試。如果運動半個小時,血糖大概會下降50 mg/dL。」周劍文醫師說,「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相同,糖友們可以在運動前、運動後測量血糖,便能知道自己的運動量對於血糖的影響。
在運動種類方面,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周劍文醫師說,最好能夠達到中等強度運動,讓心跳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狀況許可時,也可以搭配阻力訓練,維持肌力。
飲食、運動、藥物是控制糖尿病的鐵三角,缺一不可!周劍文醫師解釋,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有助於減少糖尿病藥物的使用量,但是僅有很少數的糖友能夠完全不用藥物。而且糖友必須持續監測血糖,讓醫師確認血糖值後,才能調整藥物,不能隨便調整或停藥。
有些糖友會擔心運動的時候出現低血糖,周劍文醫師解釋,使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較容易出現低血糖,若使用DPP-4抑制劑、排糖藥、胰島素增敏劑、腸泌素等較不會出現低血糖。近年來,糖尿病的藥物持續進步,能幫助糖友控制血糖,同時也能發揮保護效果,延緩腎臟功能惡化,安全性也比較高。
如果對於糖尿病用藥有問題,可以使用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的「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聊天機器人,學會整理了許多糖尿病相關知識、和糖友常問到的問題,只要加入LINE好友便可發問,也能迅速找到正確的答案!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發生眼中風才驚覺血糖控制的重要 模範糖友日走2萬步,半年內控糖達標】
血糖控制|模範糖友日行2萬步 半年內達控糖目標
健康730
英國現糖尿病危機 14人中就有一人患病
據《衛報》報道:英國糖尿病協會(Diabetes UK)13日發布報告顯示,英國正經歷一場「迅速升級」的糖尿病危機,病例數首次突破500萬例。英國人口約為6700萬人,這相當於約每14人就有1人患病。
該報告稱,英國目前確診糖尿病患者達到歷史最高,共有430萬人,而還有85萬人患有糖尿病但未被記錄確診。確診病例中大約有90%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且英國另有240萬人有較高風險患上2型糖尿病。
報告還特別提出了對英國超重或肥胖人數眾多的擔憂,因為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是健康人群的七倍、超重人群的三倍,而英國大約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他們還發現2型糖尿病在40歲以下人群中越來越普遍。
糖尿病患者可能面臨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在英國,糖尿病每周會導致約190例截肢、約770例中風、約590例心臟病發作以及約2300例心力衰竭。英國糖尿病協會首席執行官阿斯丘說:「糖尿病是很嚴重的,每次確診都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而英國數百萬人將終生帶着對嚴重併發症的恐懼,現實很殘酷。」
英國兒童患糖尿病的人數也在增加。另外,在過去五年中,英格蘭和威爾士兒科糖尿病病房對2型兒童的護理需求也增加了50%以上。該組織呼籲英國政府推行消除肥胖氾濫的戰略,包括實施限制向兒童投放垃圾食品廣告的計劃等。
【小心!呢啲都係糖尿病早期病徵】
糖尿病有好多病徵,最常見就係尿頻、極度口渴同持續飢餓。除此之外,仲有以下常見嘅早期病徵,等大家能夠作出預防,包括:
👀 神經痛或麻木
👀 傷口癒合緩慢
👀 視力模糊
👀 皮膚出現深色斑塊
👀 皮膚發癢
👀 疲勞
👀 情緒變得易怒
👀 出現「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即血糖踩界,較正常高但又未到糖尿病診斷標準
【瘦得太快都係警號】
糖友成日俾人叫減肥,最主要由於脂肪,尤其喺腹部嘅內臟脂肪,會提升發炎風險,而炎症亦係好多糖尿病併發症嘅引發風險,包括糖尿心、糖尿腎,以至牙齒同牙齦問題等。然而減肥都要講方法,坊間有好多所謂簡易餐單,好似唔使點做就能夠減磅,但其實身體好誠實,如果只係偏重進食某種食物,又或者吸收唔到平均營養,對糖友而言只會帶嚟更大傷害。
與此同時,體重急速下降對糖友嚟講都唔係好事。其實只要減輕5%體重,已經有效改善胰島素抗性問題,甚至可以減少或更改藥物嘅使用量;如果體重下降太快,可能未及覆診調節藥物,變咗服藥過量而影響病情,最終得不償失。所以最佳方法都係先諮詢醫生,了解自己健康體重嘅範圍,再配合運動同節食,減掉多餘嘅體重,先可以保持健康。
床上一個動作相當于六味地黃丸!每晚5分鐘,補腎又排毒,腎氣逐漸充盈!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帶來的并發癥,按摩1個穴位,穩定血糖
2023/05/18
耳后窩有降糖調血第一窩之說
先找到耳后窩,這個窩有迷走神經,研究發現,常常有規律的刺激迷走神經,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同時還可以激發三焦經氣,所以對高血糖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糖友一定要學會,可以做為日常的保健方法。
具體的做法:
按用雙手拇指緩緩用力按住耳后窩,慢慢的吐氣,按住5秒再放開,就這樣一壓一松,每次做10分鐘,中餐、晚餐后半小時各按摩1次。血糖高的朋友,不要錯過這個小方法,堅持做。
魚腥草茶
魚腥草茶中的槲皮苷成分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改善便秘。
排便是排出體內75%的毒素的主要途徑,若腸道內毒素積聚,會令腸道環境變差,增加致癌物質,甚至經血液流往全身不同部位,而患上致命的疾病。
玄米茶
玄米茶是由大火炒過的玄米和綠茶調配而成。玄米的外殼含有的穀維素(Gamma
Oryzanol)有助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有助穩定血糖,同時亦具有綠茶的好處,有助控制血糖水平。
最佳飲用時間:最好在飯前飲用,因為穀維素能有效抑制食慾,且能發揮降血糖的功用,有防上糖尿病的功效。
最佳飲用份量:暫未知飲用過多的後果,專家建議不宜飲用過多。
糖尿病死亡連2年攀升!醫點出「1大隱形危機」:和睡覺有關
2023年07月30日 13:03
糖尿病是不可忽視的慢性病,根據衛福部日前公佈的死亡統計,已經連2年攀升,平均每小時就1人死於糖尿病。醫師指出,糖尿病除了血糖控制,近年醫學研究發現,糖尿病會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相互影響,兩者成惡性循環。
根據衛福部日前公布2022年死亡統計數字,十大死因人數合計15萬7267人,占總死亡人數75.5%,其中依死亡人數統計,糖尿病現列居第6名。今年排名雖因新冠肺炎而下滑1名,但總體糖尿病死亡人數仍較往年持續上升中。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醫師指出,目前全台約有200萬糖尿病友,死亡人數已連續2年持續攀升,近2年更分別顯著提升增長7.3%及11%,據統計,2022年糖尿病死亡人數為12,289人,等於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以上死於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醫學研究報告發現,糖尿病會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36%發生率;同樣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更會增加35%糖尿病發生率,兩者已成為疾病惡循環。莊立邦說,若糖尿病患者不加以妥善控制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可能影響身體對胰島素的使用率。
莊立邦解釋,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透過夜間的缺氧,造成發炎反應來影響胰臟β細胞,增加胰島素抗性,使得血糖不易控制,部分研究也顯示,如果可以好好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例如睡眠正壓呼吸器治療,可使得原本控制不良的血糖得到較好的控制,也可以減少相關併發症發生率。
莊立邦也特別提到,臨床上就有遇到過幾位中年男士,因晚上睡覺打呼太吵,被老婆要求來看睡眠呼吸中止症,本來以為自己很健康,但是一抽血檢查才發現,不但有血壓高而且還是糖尿病前期,共同的特性都是肥胖且白天精神狀況不佳、易累,在經過治療及飲食衛教控制後,白天疲累症狀改善很多,再次抽血的糖化血色素也跟著改善。
根據睡眠學會統計,目前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率僅約為0.49%,莊立邦提醒,民眾如發現自身有注意力不集中、白天嗜睡、夜尿、淺眠、打呼等症狀,都可進一步就醫檢查。
糖尿病 | 港人對糖尿腳認知不足!7成患者拖至「爛腳」先求醫!初期症狀除了腳趾痹還有甚麼?
糖尿腳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但有調查發現,逾6成人未知腳趾出現麻痹或針刺感是糖尿腳初期症狀,7成患者會拖至傷口潰爛才求醫,反映港人對糖尿腳的認知不足。有糖尿科專科護士提醒,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接受糖尿病併發症檢測,亦需每日進行自我足部護理及檢查,以免延誤治療導致爛腳風險。
為了解港人對糖尿腳的認知,電子生活資訊平台生活易(ESDlife)於2月以網上問卷訪問1,141名市民,當中63%受訪者未知腳趾出現麻痹或針刺感覺已是糖尿腳初期症狀,其他如雙腳易疲累(74%)、起繭(86%)及雞眼(91%)等,都是容易被忽略的糖尿腳症狀。
逾9成人憂截肢 35%怕致死
由於糖尿腳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故容易被忽略。受訪糖尿腳患者中,7成人會拖延至足部傷口潰爛才求診,而拖至腳趾外觀變形、足部皮膚顏色異常才求醫者,各有近4成;更有逾3成患者直到足部失去感覺、連受傷亦不知道才求醫,從而確診糖尿腳。調查又發現,逾6成患者認為糖尿腳影響日常生活,96%人害怕要截肢、35%人更憂慮有死亡風險。
患者需每日護理足部
此外,94%受訪者知道「未有穩定地控制糖尿病的人士」較易患上糖尿腳,但正因如此,部分患者及照顧者只著重控制糖尿而忽略足部健康。逾6成受訪者表示,只會不定期進行足部護理,近2成人甚至沒有進行日常足部護理,另有逾3成人不知道
原文網址: 糖尿病 | 港人對糖尿腳認知不足!7成患者拖至「爛腳」先求醫!初期症狀除了腳趾痹還有甚麼? | etnet經濟通
https://www.etnet.com.hk/www/tc/health/author/healthyd/LA86415?utm_source=website&utm_medium=copied-text
血糖控制|中年起患糖尿病 日本九旬名廚日飲一款湯 不靠胰島素逆轉病情|附詳細食譜
全穀物有較高膳食纖維 有助控制血糖水平
全穀物含有較高膳食纖維,能緩減消化速度,延緩葡萄糖吸收,有助控制血糖水平,從而降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我們可以挑選不同種類的全穀物,如燕麥、糙米、藜麥、小米,逐漸增加全穀物佔飲食的比例。
除此之外,攝取充足的水果及蔬菜,亦對健康十分重要。衞生署建議,每天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每份約重80克),以促進健康。
大部分水果與蔬菜都是低熱量食物,能為人體同時提供各種營養要素,如維他命、礦物質、水分、膳食纖維、抗氧化物及植物化合物。其中,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可有助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並增強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低脂及低熱量飲食:水果、蔬菜、蛋白質食物
此外,多項研究指出,攝取足夠蔬果有助降低成年人的肥胖風險,間接預防二型糖尿病。每天水果攝取量只要維持200至300克,就可降低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達10%。每天蔬菜攝取量增加至300克,則可將風險降低9%。
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可為身體提供能量。衞生署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約5至8兩的肉類,當中可考慮較低脂的瘦肉、魚、蛋及替代品。在烹調時,可先去除肉類及家禽的外皮及可見的脂肪,避免攝取過多脂肪,令體重增加。
在食材選取方面,市民亦可考慮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例如各種豆類(如鷹嘴豆、大豆、豆腐等)。這類食材比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有較多膳食纖維、抗氧化物以及植物化合物,並且脂肪含量較低,有助於體重管理。
世衞:減糖分攝取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膳食計算,一般人每天攝取糖分的分量不應超過50克(約等於10顆方糖)。如進一步將糖的攝取量減少至25克(約等於5顆方糖),將產生額外的健康益處。
此外,世衞亦指出,大量攝取含糖飲品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飲用一至兩罐含糖飲品的人士,比沒有或極少飲用含糖飲品的人士(每月少於一罐),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26%。避免含糖飲料有助預防糖尿病。
藉此機會呼籲市民關注糖尿病,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有效預防糖尿病。
撰文:衞生署健康促進處營養師陸肇麟
【早食早享受】很多人都明白食早餐好處多,但未必知道原來也要講「時機」,如能在每日早上9時前吃完,才是最佳的早餐時間。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刊登於《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研究發現,相對上午8時之前吃早餐,原來上午9點之後才吃早餐的話,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激增59%之多,說明食早餐也要「早食早享受」。
同時,刊登在《循環期刊》的研究顯示,全日「少食多餐」的模式,可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降低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人員指,因為更頻繁的用餐可減少飢餓感,進而控制食量,維持血糖的穩定性。然而,「少食多餐」並非鼓勵我們多吃零食,而是需要謹慎選擇健康的食物,如水果、堅果和乳製品等。
對於夜間禁食對糖尿病的影響,黃軒認為風險與影響的證據仍未明確,但有研究顯示,「夜間禁食」有潛在的好處是,有助改善血糖控制,降低患糖尿病的機會。「夜間禁食」的定義為,晚餐至翌日早餐相隔超過12小時以上。
食早餐有助早上集中精神、情緒穩定、較不易變胖等,而普遍營養師也建議,每日起身兩小時內進食第一選是最佳時機,意味如果我們想在早上9點前完成第一餐,就要把鬧鐘調教早一點的時間起身。
最後一提,現代人的生活急促,起身後通常趕忙出門口,早餐往往敷衍了事,但最合適的早餐應包含有纖維的澱粉、蛋白質和蔬果。
糖尿影響神經感覺 易突發心肌梗塞
據估計,本港每年做逾萬宗通波仔手術,當中約一成需要引用以上技術先行處理鈣化斑塊,以較年長冠心病患者,尤其同時是長期糖尿病患者佔多數。
說到這裏,就想特別指出糖尿病對冠心病以至心臟血管鈣化的影響。
糖尿腎衰竭 較易心血管鈣化
一般來說,心臟血管疾病的傳統風險因素包括年長、男性、三高、吸煙等。近年已知,若有以上傳統風險因素,尤其是「三高」之一的糖尿病長期控制得不好,心臟血管更容易出現鈣化斑塊。另一個因素是末期腎衰竭,因為腎臟會影響身體內鈣的運作,所以末期腎衰竭病人心臟血管及身體其他較大的血管都會比較容易有鈣的積聚而形成斑塊。
其次,糖尿病對冠心病的病徵也會帶來影響。冠心病病徵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穩定型心絞痛,例如心臟血管長期收窄七、八成,心臟肌肉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便會出現心絞痛,最常見是胸口感到壓痛或心悸(心律不正),其他心臟功能欠佳引致的病徵如氣促等。
心血管塞八、九成 未必有病徵
另一類是沒有病徵的心絞痛,病人平日可能全無不適,一來便是突發性心肌梗塞,就像經常在電影情節看到,完全沒有病徵之下胸口突然感到劇痛,並大量出汗等。事實上,約半數冠心病人,首次出現心絞痛病徵已經是急性心肌梗塞,因為很多個案即使心臟血管塞了八、九成也未必有病徵。尤其糖尿病長期控制不好,更容易出現沒有病徵的心絞痛,因為糖尿病會影響神經感覺,即使心臟血管收窄情況嚴重,病人也未必會有感覺。
因此,要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或心臟血管鈣化,除了注意健康生活和運動等,糖尿病的控制尤其重要,糖尿病患者應把糖化血紅素(HbA1c)控制在6.5以下,而早期糖尿病(糖化血紅素5.7至6.4)病人也要注意及早控制好血糖,以免變成長期糖尿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78岁老人血糖从9.8降到4.0!秘诀就是把它泡水喝,只需一杯,血糖立马往下掉,从此告別糖尿病【健康有话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