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生活忙碌,飲水壞習慣一籮筐,包括每次只飲一兩口、感到口乾時才飲水、每次飲水都大杯灌入身體。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出,每日攝取的水份多少、飲水的頻率和速度都有講究,飲得太少增加腎臟負擔,飲得太多未必能吸收,反而造成尿頻影響日常生活。
張醫生說,正確飲水法首先視乎體形。人有高矮肥瘦,維持身體機能所需水份也大不同。50歲以下人士,除運動期間水份流失較多例外,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要35毫升水。50公斤成年人每日應飲用1.75公升水;70公斤成年人則是2.45公升。每日飲八杯水的話,前者每杯約飲用220毫升,後者約300毫升。飲得少水都尿頻 以茶代水易生腎石
飲不夠水會直接反映在尿液顏色中。正常的尿液呈清澈、淺黃。深黃色尿液是缺水的警示,「很多人口渴才飲水,但口渴表示身體已缺乏0.5至1公升水(約1-2%身體總水量),屆時才補水已不及時。」濃郁尿液則呈深褐、茶色,因為有人習慣每次只飲一兩口,「純粹舔一舔嘴唇,難以計算每天飲下多少水,會不自覺飲少了水,濃縮尿液會刺激膀胱內壁,容易尿急尿頻。」正常成年人膀胱容量達500毫升,每次小便理想應有350至450毫升。「如日間去廁所超過八次、每次小便不足100毫升就擔心有問題。」
張醫生建議患者先做「小便日記」,記錄每天飲水的份量和小便量,尿頻是否由飲水壞習慣造成便無所遁形。她分享自己飲水方法,「每隔一至兩小時,飲一整杯200-250毫升的水,不要急忙地在一分鐘內灌掉整杯水。」人體具備自動平衡系統,例如身處冷或熱的地方,體溫都是約36.5度。所以,一下子飲再多的水,血液濃度和酸鹼度為了保持平衡,也會排走多餘水份,慢飲才能吸收。但飲水也要有中庸之道,「每日飲水超過5公升,血鈉過低可能會水中毒。」
尿頻只是病徵,導致尿頻的原因可能是其他疾病,例如腎石、膀胱炎,甚至癌症等結構性疾病,或膀胱過度活躍症、間質性膀胱炎等功能性疾病。張醫生說,尿液含有多種礦物質,例如鈉、鈣和尿酸。長期飲水太少,礦物質經腎臟排走時,在末端的毛細管上形成結晶,日積月累就變成腎石。
「曾有病人形容腎石掉入輸尿管比生孩子還要痛。」不少人喜歡以茶代水,「紅茶、黑茶、普洱等炒過的茶葉含高草酸,過量飲用會形成腎石中最硬的草酸鈣石。」疫情期間,有不少人養成補充維他命C的習慣,市面上的維他命C劑量動輒1,000毫克,「人體每天只需250至500毫克維他命C,多餘經尿液排出也會增加生草酸鈣石風險。」
記者:馮穎思
https://www.applehealth.com.hk/article/H3Z2CTE4K5HH5CG65Z5NTJ6AGM_%E8%A6%8B%E5%AD%97%E9%A3%B2%E6%B0%B4%20%7C%20%E5%8E%9F%E4%BE%86%E6%AF%8F%E6%97%A5%E5%94%94%E4%B8%80%E5%AE%9A%E8%A6%81%E9%A3%B2%E5%85%AB%E6%9D%AF%E6%B0%B4%20%E8%BA%AB%E9%AB%94%E6%9C%89%E7%84%A1%E7%BC%BA%E6%B0%B4%E7%9D%87%E5%B0%BF%E9%A1%8F%E8%89%B2%E5%B0%B1%E7%9F%A5%20?utm_campaign=hkad_social_hongkonghealth&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utm_content=square_link_post&fbclid=IwAR0Yd3ZppRg2V6I1KsqXawJ7K7zhy8U5S5goZzDkHT_2Kc8_KRQXehOnM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