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大部份富豪都愛強調自己白手興家 ,當中以香港首富李嘉誠為表表者。還有何鴻燊、謝國民、林梧桐、陳永栽等香港及東南亞億萬富翁均有一個勵志的發跡史,但與此同時,有不少小道消息指他們風光背後,其實包含很多骯髒手段!而《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Asian Godfathers: Money and Power in Hong Kong and Southeast Asia)一書便披露了他們“骯髒”的發家史和財富秘密,該書作者為史塔威爾(Joe Studwell), 「香江第一健筆」林行止撰寫評論稱,此書不少內容,有待「教父」們自行澄清。
Photo from Licensing
一、白手起家的真相
書中指出:「華裔大亨多為白手起家」,這是一個謊言。真正白手起家者,最多只佔其中五分之一。而多數大亨,均在某種程度上靠祖蔭或父蔭起家。該地區真正發達起來的商人,多為第二代而非第一代。
這些富豪要麼本來就家庭出身優越,要麼是做了優越家庭的女婿。以李嘉誠為例,李嘉誠總是說自己小時候沒機會讀書。實際上,在他為富有的舅舅工作之前,他讀過幾年書,然後娶了表妹。他開始的生意得到岳父的經濟支持。
作者史塔威爾指出,「教父們最熱衷標榜的出身草根,童年過非人窮困日子,說法太誇張、失實」正如香港大學前校長王賡武教授說「我未曾見過一名苦力出身的商賈」。王教授為研究華僑社會權威,這句話揭穿了眾多豪富為彰顯自我奮鬥,成功編造所謂的「感人故事」故意貶低出身,是不盡不實。
Photo from Internet
二、行壟斷之實,不從事出口業
史塔威爾直指,亞洲這些超級豪富在經商上有兩個相同的特點:第一,是他們大都不是從事「最興旺」的出口業,因為做出口生意要面對國際競爭,那意味即使訂單不斷、生意大有可為,但利潤不高。從營利角度看,做出口貿易,特別是兼營工廠,賺的是「辛苦錢」,而且比較起來是小利,因此避之大吉。第二,是他們較有興趣的生意是港口碼頭、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賭博娛樂和物業發展,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有專利或只有少數競爭者,因此較易組成卡特爾,進而財源廣進。
*卡特爾(Cartel)是一種正式的串謀行為,它能使一個競爭性市場變成一個壟斷市場,屬於寡頭市場的一個特例
因此做成現在香港內部經濟情況:地產、公用事業、零售等各行各業都被寡頭所壟斷。為了阻擊零售業的競爭,李嘉誠曾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打斷水電供應。
Photo from Internet
三、選擇性節儉
作者所提到的富豪們所極力要顯示的「節儉」、「勤奮」,也令人喟嘆。全世界都知道李嘉誠戴Citizen手錶等等。但同樣是這些節儉的富豪,卻擁有眾多的豪宅和名車。
教父們的節儉被稱作「選擇性節儉」,他們中不少仍住在數十年前購下的古舊豪宅(其目的多半是以節儉的身教示之兒孫);有人買下大屋後拆建為數間較小的物業,然後把它們賣出或分租,保留一間自住。他們中很多人支取比掃地雜工還低的工資,以示不計較收入「無償為股東服務」。為此,史塔威爾指出香港有薪俸稅而無股息稅,揭穿了「低薪之謎」。
在收股息方面,恆基的李兆基名列榜首,李氏(1996年香港首富、世界排名第四)近年在世界富豪排名榜的名次雖從高位略為回落。然而,其「香港首富」地位應該保持,這二十年來,他僅從恆基地產收取的免稅股息便可能高達三億美元,唯數十億港元在千多億的身家中,小數目而已;李兆基在美國擁有超過三萬個物業單位,這些年來美國樓價翻數番,加上私人投資基金,他的個人財富真的不可估量!
四、地域的原罪
雖然人們把新加坡、香港視為發展的模範,但實際上,這兩個城市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被腐敗、低效的國家所包圍,而他們把自己定位為這些國家提供洗錢、走私服務的中心。
新、港兩地,在政治、經濟體制上雖然差別很大,但人均GDP卻沒有大的區別。這意味著,他們的根本優勢,還是在於地理位置和市場定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與本網站無關。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https://businessfocus.presslogic.com/2018/07/05/article/6813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