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有多健康?最近英格蘭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England)提倡線上測試,鼓勵成年人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的確,現代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往往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而不自知,英國有傳媒列出9招簡單自測,協助找出身體有否毛病。
1. 量度頸圍測糖尿
方法:用捲尺量度頸的周長,如果女性的頸圍超過36厘米,男人超過39厘米的話,就可能是糖尿病的預兆。
2017年保加利亞蘇菲亞醫學大學的研究指出,量度頸圍比起一般量度腰圍的方法更為有效預測糖尿病,特別是對過重和癡肥人士而言。領導研究的內分泌科醫生加米諾夫(Zdravko Kamenov)說,頸圍超標人士應當採取預防措施,包括減肥和多做運動,否則極易形成代謝綜合症(Metabolic Syndrome),引起肥胖症和高血壓,進而導致2型糖尿病、心臟病或中風。
2. 食餅乾測易肥體質
方法:先吃下一塊普通餅乾,例如奶油梳打餅或水餅,嘴嚼後留意到底幾時感覺到甜味,因為這樣可以顯示你身體處理碳水化合物和轉成為脂肪的狀況,如果需要30秒以上,那麼就有可能是身體不能有效轉化碳水化合物,容易貯藏熱量,屬於易肥體質。
提出「餅乾測試法」的加拿大遺傳學家穆阿利姆(Sharon Maolem)說,有些人的身體可以有效轉化碳水化合物,因此吃再多也不會肥,但有些人卻沒那麼幸運,轉化碳水化合物與口水裏一種叫澱粉酶(amylase)的酵素有關,它會將糖分解成身體的能量,有些人擁有50倍多的澱粉酶,因此嘴嚼後很快就能產生甜味。如你轉化較慢,就應減少食物中大米、麵包及意粉這些碳水,多吃高纖維蔬菜。
3.觀察腳踝顏色防靜脈曲張
方法:對比兩邊腳腕的顏色,如果其中有一邊顏色更深或有明顯暗斑,就顯示可能有靜脈曲張的狀況。
靜脈外科手術顧問懷特利醫生(Mark Whiteley)說,靜脈曲張通常的症狀是雙腳出現藍紫色又凸起的靜脈,不過也有些情況靜脈曲張的患者即使血管有問題卻沒有顯現出來。當然,如果已經發現腳踝顏色不一,就該盡早就醫。
4.「腳尖觸碰法」測心臟
方法:請背靠牆壁坐在地板上,然後保持背部挺直再向前傾及伸手觸碰腳尖,如果是超過40歲,且完全觸不到的話,很可能存在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據2009年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的報告,身體柔軟度低的中老年人,會較容易出現動脈僵硬,導致流往心臟的血量減少。要提升身體柔軟度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多做運動多拉筋就可以了。
5.「窗框遠望法」測視力
試試從遠處望着一道門框或窗框,先用手掌遮掩左眼,只用右眼看30秒左右,然後輪到左眼看,如果看到筆直的框線彎曲,這可能是老年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徵兆。
人們超過50歲之後,視網膜中的黃斑部位開始萎縮,輕則引起視力下降,重則可致失明。視光師柏斯特醫生(Nigel Best)指出,AMD其中一個病徵就是看到本來直的東西變得彎曲了,但這個方法不能取代一般驗眼,所以「如果留意到看東西有彎曲的話,還是趕快尋求醫生協助吧!」
6.「捲背法」測背部損傷
方法:坐下時用下巴觸碰胸膛,再捲曲後背,慢慢交替抬起雙腿,保持腿部伸直,並盡量使腳尖指向自己,這時如果感受到疼痛,就說明背部可能存在損傷,甚至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連接着下背和腿的後方,而坐骨神經痛很可能是因為椎間盤的神經受到壓迫。物理治療師赫斯特(Lyndsay Hirst)說,坐骨神經痛不會自動消失,如果不治好會造成永久神經損傷,「患者需要專業治療師的幫助去改善情況。」
7.甜粟米測腸道
先吃下一匙羹甜栗米,然後留意自己的排泄物中何時出現栗米的谷粒,通常最理想是在12至48個小時內出現——太快代表你腸胃吸收不良,時間過長則代表便秘或更嚴重的腸道問題。
由於栗米難消化,因此吃下栗米可以測試身體的消化能力和腸道的轉運時間。2016年丹麥國家食品研究所的報告指出,緩慢的轉運時間會增加患癌風險,研究員羅格厄(Henrik Munch Roager)稱,食物通過大腸的時間越長,會產生更多有害的細菌降解物,從而危害腸道細胞,建議平時多飲水及多吃纖維類產品,例如水果、蔬菜和穀物等。
8. 踏腳測心率
方法:先從手腕或頸部量度脈搏,然後跟着脈搏節奏踏腳一分鐘,如果脈搏速度出現異常,表示有可能心律不整;如果脈搏有加速或改變,有可能是心房震顫,嚴重的話會導致心臟病或中風。
心臟病學顧問美臣(Mark Mason)表示,心房震顫是最常見的心臟節律問題,如果經常出現心跳異常加速,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或者心跳停頓使人暫時失去知覺,還可能出現血栓在血管中妨礙或阻斷血流,建議一旦有類似情況應及早就醫。
9. 摸腳測神經損傷
方法:脫去鞋襪平躺,伸直雙腿後閉上雙眼,請一位朋友來觸摸腳趾,依照右腳趾公、右腳趾尾、左腳趾公、左腳趾尾、右腳中趾、左腳中趾的次序,一秒一下地去碰,有觸感就說出左或右,以表示自己知道感覺來源。如能感覺到5至6下,那是好現象,但少於這數字,有可能代表末梢神經有損傷。
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經很容易受損,嚴重會使腳部潰瘍甚至要截肢,但患者往往因為神經壞死而不自知。一旦出現類似情況,應盡早向醫生尋求意見。
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247416/%E9%87%8F%E9%A0%B8%E9%98%B2%E7%B3%96%E5%B0%BF-%E5%90%9E%E7%B2%9F%E7%B1%B3%E9%A9%97%E8%85%B8-%E9%A3%9F%E9%A4%85%E6%B8%AC-%E8%82%A5%E5%BA%95-%E7%B0%A1%E5%96%AE9%E6%8B%9B%E8%87%AA%E6%88%91%E9%AB%94%E6%AA%A2?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mama
研究:邊吃甜食邊喝水 血糖飆升更快 增糖尿病肥胖風險
不少人每當進食甜食後,都會馬上喝水解渴。然而有研究發現,一邊進食一邊喝水,比吃後不喝水又或吃後才喝水,血糖飆升都會更快,增加患上糖尿病及肥胖風險。
南美洲蘇利南共和國Anton de Kom University,研究進食與喝水時間對血糖的影響。研究人員將測試者分成三組,分別為只吃冬甩不喝任何飲料、邊喝水邊吃冬甩、以及吃完後才飲水,過程中監測他們的血糖變化。
結果顯示,邊喝水邊吃冬甩的血糖指數,比另外兩組測試高近兩倍,甚至比只吃兩個冬甩為高;而吃完冬甩半小時後才飲水,血糖升幅最低。專家指一般進食後,血糖都會有所上升,因水會令身體更容易吸收糖分。專家指,血糖過高會令身體製造更多胰島素,更容易存在脂肪,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風險。
專家表示,研究雖然只是對進食冬甩進行測試,但相信其他食物也會相似的結果。專家指,用餐後隨即喝飲料其實不是一個好習慣,建議在進食前,或進食後半小時,才可喝飲品,避免血糖急速上升。
(每日郵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