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如何控制血糖

與糖尿病共處

http://www.diabetes-hk.org/ch/page/%E8%88%87%E7%B3%96%E5%B0%BF%E7%97%85%E5%85%B1%E8%99%95%20-%20%E7%B3%96%E5%B0%BFABC

養師教路 飲食控制血糖             2020-11-13

世界糖尿病日及健康特輯

糖尿病屬常見慢性疾病之一,而近年香港的數字穩步增長,現時全港每10個人便有一人確診為糖尿病患者,當中以老年人為主,但30歲以下患者亦佔20%,有年輕化的趨勢。

 何謂高血糖

一般健康人士進食碳水化合物後,人體會自行消化,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中,為身體提供能量,而身體同時亦會分泌胰島素,將血糖值控制於正常範圍內。當我們的身體對胰島素有抵抗性或缺乏受體,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時,體內不能正常地運用和儲存碳水化合物,因而提升血糖濃度亦叫作前期糖尿。當血糖持續高於正常,而不加以處理,最終有一半前期糖尿人士會患上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及前期糖尿主要源於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註冊營養師Vivian Chu認為要改善血糖問題,控制飲食及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尤其重要,因此想和大家拆解高血糖飲食謬誤,讓大家食得更精明,更容易控制血糖。

 註冊營養師

Vivian Chu

迷思一:應完全戒掉碳水化合物以控制血糖 ?

碳水化合物屬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糖尿病患者並無需要完全避免進食,但進食的分量及類型則較為重要。因為當身體長期攝取不夠碳水化合物,除有機會引致低血糖,出現專注力下降、緊張焦慮等等外,更會出現休克情況。正確的做法是每餐都要進食適當分量的碳水化合物,並定時定量進食。分量則要隨個人年紀、身高體重、活動量而制定,糖尿病患者應與註冊營養師商量訂立每餐目標分量。大家應多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及高纖維食物如糙米、麥包、蕎麥麵等,能減慢糖分吸收,更有效控制血糖。

 迷思二:減少進食餐數至一日2餐以控制血糖 ?

首先如果不定時為身體補給碳水化合物只會令血糖指數不穩定,容易造成血糖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如正在服用血糖藥或需要注射胰島素的人士更要特別小心,因血糖過高會更容易引致併發症如腎功能下降、糖尿眼等問題。建議大家每日三餐正餐,而每餐相隔46小時。餐與餐中間可加插小食如一份水果或半份三文治。

 迷思三:所有水果都應戒掉?糖分越高,升糖指數亦越高?

味道較為甜的水果並不等於升糖指數高,水果甜度對血糖影響亦無明顯差異。以芒果為例,雖然味道較甜亦屬高糖分水果(15克糖/100),但其升糖指數低於55或以下,屬低升糖指數的水果。相反每100克西瓜的糖分雖只有6.3克,但卻屬高升糖指數水果。所以無論升糖指數高或低,最重要是留意進食的分量和時間。正餐和水果可分隔最少1小時。建議選擇原個新鮮水果,少飲果汁,並控制每日大約2分水果的分量為佳

 迷思四:晚上只是飲湯和吃湯渣,為甚麼血糖仍然高?

大部分湯渣如蓮藕、紅蘿蔔、豆類、淮山等屬澱粉質類蔬菜,若進食了湯渣,應調節主餐分量,以免過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另外,糖尿病跟其他三高問題其實環環相扣,以高脂肉類(排骨、西施骨等)煲老火湯時,脂肪容易滲於湯水及湯料內,長期飲用會令血壓血脂升高。大家可考慮用豬月展、腰果、豆腐或瑤柱等,並慢慢試味再調整用鹽量,以免影響血壓健康。

低血糖怎麼辦?

正常的空腹血糖值應介乎46mmol/L。當低於4mmol/L,即代表低血糖,可引致出汗、軟弱乏力、頭暈、飢餓、顫抖、心悸、臉色蒼白等情況。若不及時處理,更會出現視野模糊、言語不清、動作失調、精神混亂,甚至昏迷。

方糖及汽水易令血糖上升

根據「香港糖尿聯會」指引,當在清醒狀態下出現低血糖時,應立刻攝取容易令血糖快速上升的食品,如23粒方糖或糖果,又或三分一罐含糖汽水。但不應進食朱古力,因為其脂肪含量高,其實會減慢血糖回升。1015分鐘後,再次測量血糖,若仍未達4mmol/L,應再次攝取以上分量的食品,並在1015分鐘後再測試血糖。若重複3次後,血糖仍未能回升至超過4mmol/L,應立即求醫。而一旦血糖回升至4mmol/L或以上,但相隔20分鐘或以上才進食正餐,應先補充適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半份三文治、3塊餅乾、1杯牛奶或者1個水果,以助穩定血糖。

 恆常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造成低血糖成因很多,其中包括空腹或過量運動、攝取過少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人而言,過量注射胰島素、過量服用降糖藥等也可使血糖過低。因此,日常飲食應根據營養師指示定時定量。另外,如需服用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應遵從醫護人員指示。最後,恆常運動的確有助控制血糖,但運動的強度和時間應與膳食、糖尿藥物及胰島素互相協調。若有任何礙問或經常出現低血糖情況,建議記錄血糖值、飲食、運動、藥物、胰島素等資料,再向醫護人員諮詢。

 作者為香港營養學會執委黄兆章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4%BD%8E%E8%A1%80%E7%B3%96%E6%80%8E%E9%BA%BC%E8%BE%A6%EF%BC%9F-281776?fbclid=IwAR05AvJIqXfjqtd8KTqhsxlooGe38Pdeumx4lMiF3wfkAi-wZp4TchH-Tq8


2023血糖新標準已公布,不再是3.9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因為體內的胰島素不足,或機體對胰島素利用出現了異常引起的,糖尿病可引發很多嚴重併發症,還會給身體帶來更多損傷。

 患上糖尿病之後,血糖值處於慢性增高的狀態,會使體內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物質代謝發生紊亂,影響全身各個系統的正常功能。

 對於糖尿病的防治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主要是現在的糖尿病患者已經不分年齡,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會患上糖尿病,而且近幾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控制血糖,讓血糖保持在穩定狀態。

 血糖水平高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呢?

 損傷免疫系統

 出現代謝紊亂之後,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和殺菌能力會下降,生成的免疫球蛋白和各類補體的數量會減少,減弱免疫能力,血糖升高之後,機體對葡萄糖的吸收能力會被削弱,身體會感到乏力。

 損傷代謝系統

 人體新陳代謝的三大基礎物質,由糖,脂肪,蛋白質,血糖升高之後會使糖代謝出現紊亂,引起整個代謝系統失去平衡,可能會並發酮症酸中毒。

 損傷血管

 血糖升高會使血液濃稠度增加,讓血管變細,彈性變差,血管壁變脆,影響整個血液循環系統,導致機體出現缺血缺氧等問題,還會發生多種併發症。

 比如視力下降,甚至會發生視網膜病變,嚴重的話有可能失明,再比如手腳冰涼,並伴隨著麻木感,甚至可能發生糖尿病病足。

 還可能會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甚至引發心衰和心源性猝死,中風,腦梗,尿毒症等疾病,令人苦不堪言。

 2023血糖新標準已公布,不再是3.9-6.1,看你血糖在正常範圍嗎?

 體內血糖的數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血糖水平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現在人們在飲食習慣和身體素質方面有了明顯改變,之前的血糖標準已經不符合了。

 如今最新的血糖標準是4.4~6.1,不再是3.9~6.1,大家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結合下面這張表格的數據,可以自測一下,看看血糖是不是在正常範圍內。

 在測量血糖時最好是測量空腹血糖,也就是在早上的6:00~8:00的時候測量,測量前不要吃東西,也不要吃降糖藥,這樣做是為了測量自己真實的血糖水平。

 如果自己在家裡不能測量血糖的話,可以吃完早餐後去醫院測餐後兩小時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況。

 想要降血糖應該這樣做,可以從4方面入手

 監測血糖,定期體檢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監測血糖,如果發現血糖波動過大,要及時去醫院諮詢醫生,還要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有助於及時發現身體可能存在的併發症,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注意飲食,調整結構

 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意飲食,建議主食要粗細糧搭配,每天還要攝入500克左右的蔬菜,食用油的攝入量要保持在25克以下,鹽應該保持在5克以下。吃飯時可以先吃蔬菜再吃主食,每頓飯保持七八分飽,做到細嚼慢咽。

 適當運動

 通過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消耗掉更多脂肪和糖分,不僅有利於血糖工作的效率,還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慢跑,跳繩,游泳,快走,散步等,都是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體重基數較大的患者不建議進行慢跑,跳繩等運動,因為可能會損傷膝關節。

緩解精神壓力

 精神壓力太大不利於患者降低血糖,因為人的神經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時,身體會分泌更多胰島素和皮質醇,讓血糖升高,所以精神壓力大時要學會適當放鬆,通過下棋,打羽毛球等能夠幫助緩解。

 https://fastread.org/article/64196?fbclid=IwAR2tYLEH4ogsn0AF2_R7erfZvCo__ciCtG529wb8XuY-NeEnD08xHttcIRY#687

2023血糖新標準已公布,不再是3.9

 https://picread.net/article/64196#687

 

【糖尿病】高血糖增中風機會24 了解11個中風風險因素 控制三高預防10個貼士

中風是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患者通常50歲以上,但近年數字顯示中風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除年紀外,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肥胖等不健康生活習慣都是中風的風險因素,其中糖尿病人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24倍,因此如何預防中風對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以下提供了糖尿病人預防中風的10個貼士。

糖尿病人持續高血糖致血管硬化 增中風機會24

養和醫院糖尿科護士李玲兒表示,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異常的慢性病,當血糖過高會令血管出現發炎反應、內皮細胞功能受損、血小板容易凝聚和胰島素阻抗等問題,導致動脈血管硬化、血管收窄,從而減少血流量。一旦血液循環不良,就會對器官造成損害,若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長期持續高企,會加速心血管、腦血管和周邊動脈血管硬化,令血管和器官的損傷程度越來越嚴重,增加中風風險。

11中風風險因素 注意三高、肥胖

中風可以帶來嚴重的後遺症,要預防中風必要先了解中風的風險因素,高危人士應特別提高警覺。中風的風險因素包括以下11個:

 55歲以上人士,年紀越大,中風機會越高

 .家族曾有中風病史

 .高血壓:七成中風個案與高血壓有關

 .高膽固醇: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血管收窄的機會

 .高血糖:增加中風機會24

 .肥胖

 .吸煙:增加中風機會,男性為3倍,女性為4.7

 .  曾患心肌梗塞和心房纖顫的人士

 .腦血管瘤或腦血管壁過薄,增加出血風險

 .酗酒

 .短暫腦缺血(又稱「小中風」),其徵狀與中風相同,包括突然言語不清、半邊身或半邊臉麻痺或無力、手腳協調出現困難等,但小中風只持續數分鐘便消失,不會造成永久殘障。研究指出約三成小中風患者會發展成完全中風,因此如果出現懷疑小中風的徵狀,應立即求醫。

預防中風10個貼士 從健康生活習慣做起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李玲兒提醒糖尿病人應好好控制「三高」和體重,以下是10個給糖尿病人預防中風的小貼士:

 1. 控制血糖水平:糖化血紅素的理想水平是低於6.5%。研究顯示,空腹血糖每上升1 mmol/L或糖化血紅素每上升1%,中風的風險便增加大約六分之一。

 2. 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當低密度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及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增加,會讓脂肪容易在血管壁積聚,增加患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糖尿病人一般建議需維持LDL低於2.6 mmol/L,如有其他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或曾經患上心血管、中風等疾病,LDL的濃度需進一步降低至1.8mmol/L,而三酸甘油脂建議低於1.7mmol/L

 3. 控制高血壓: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和世界高血壓學會的指引,糖尿病和高血壓人士的理想目標血壓為上壓(收縮壓)約120130mmHg;下壓(舒張壓)約7080mmHg

 4. 控制體重:中央肥胖即腹腔和內臟積存過量脂肪,對血管硬化及氧化自由基的影響尤其嚴重,高血糖更會加劇其傷害,因此糖尿病人應盡量控制體重,避免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 BMI)超標,以亞洲人的標準來說,若體重指標 Body Mass Index, BMI = 體重(公斤)/身高(米)2】超過23,便是過重(overweight);若BMI 超過25,就是肥胖(obese)。亞洲男女的腰圍亦應分別維持在90厘米及80厘米以下。

 5. 健康飲食:少食多餐,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遵從「一高三低」原則,即高纖、低糖、低油、低鹽。

 6. 恆常運動:每星期進行34次體能活動,至少共150分鐘。

 7. 藥物治療:按醫生指示定時服藥。

 8. 戒煙

 9. 避免酗酒

 10. 保持心情愉快:適當處理壓力、學習放鬆。

 https://health.mingpao.com/%e7%b3%96%e5%b0%bf%e7%97%85-%e9%ab%98%e8%a1%80%e7%b3%96%e5%a2%9e%e4%b8%ad%e9%a2%a8%e6%a9%9f%e6%9c%832%e8%87%b34%e5%80%8d-%e4%ba%86%e8%a7%a311%e5%80%8b%e4%b8%ad%e9%a2%a8%e9%a2%a8%e9%9a%aa%e5%9b%a0/

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中加此物將降低血糖

 你知道白麵包含有20克澱粉嗎?吃完後,身體會將澱粉轉化為糖,導致血糖水平迅速升高,並為身體提供暫時的能量提升。但較高的血糖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從長遠來看。血糖決定了身體產生胰島素的量。胰島素水平越高,身體將多餘的糖儲存為脂肪就越多。如果你想減肥,就應該把它保持在一個低水平。

 碳水化合物往往具有高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水平。這意味著它們會被身體迅速消化。然而,這也得意味著你需要更多的食物來長期保持飽腹感,從而引發肥胖問題。

 但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在碳水化合物中添加酸性食物,會出現巨大的變化。

 碳水化合物中添加一樣東西 血糖下降50%

 腎臟病學家Jason Fung醫生是著名的糖尿病專家。他在最近的一段影片中討論了在食用馬鈴薯、大米或意粉等碳水化合物時,降低血糖水平的方法。他解釋說,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大米中添加醋,例如壽司米,可以將血糖指數水平降低到59,而白米飯則為100。此外,他們發現,吃醃製食品和白米飯有助於將其血糖水平降低到約75

 其它研究也表明,在碳水化合物中添加檸檬汁時,血糖水平會急劇下降。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它們含有相同量的碳水化合物,這些水平也下降了50%

 添加像檸檬這樣的酸是如何如此迅速地降低食物的血糖指數的?Fung醫生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消化澱粉的方式。研究人員研究降低血糖水平的方法發現,他們可以通過簡單地添加檸檬汁來減緩糖和澱粉的消化速度。他們發現,通過添加檸檬汁,只有不到一半的碳水化合物中的澱粉被釋放出來,而沒有檸檬汁時,這一比例接近60%80%

 Fung醫生的解釋是,我們唾液中的澱粉酶在α澱粉酶(amylase,一種胰腺酶)的幫助下將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在這項研究中,檸檬汁中的檸檬酸作為唾液α澱粉酶的天然抑制劑,導致澱粉不會像葡萄糖那樣迅速被吸收到血液中。

 下次你吃碳水化合物時,試著喝一杯檸檬水,以平衡葡萄糖吸收的負面影響,促進消化。這種飲料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熱門選擇。

 在另一項涉及加醋食用麵包的研究中觀察到類似的結果。當測量參與者的血糖水平時,研究人員發現,由於麵包沒有被完全消化,血糖和胰島素的水平要低得多。結果還顯示,與食用醋較少的人相比,食用更多醋和麵包的人的飽腹感水平更高。

 這項研究表明,將醃製或發酵食品與常規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會減緩消化速度,並消除與食用碳水化合物相關的任何有害影響。醃製或發酵食品中的酸有助於將澱粉吸收保持在緩慢、最低的速度。它還將使身體保持飽腹感的時間更長,從而抑制食慾並促進減肥。

 如何挑選健康的發酵食品?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望快速減肥,但重要的是要記住,還有許多其它因素也很重要。

 研究發現,實際上適度碳水化合物和低血糖指數的飲食對健康更好,並且更容易維持典型的西方飲食。你需要關注的是碳水化合物的質量,而不是數量,這正是低血糖飲食的關鍵。其血糖指數越低,身體分解和消化食物並將其轉化為葡萄糖所需的時間就越長。這些食物是糖尿病患者和希望減肥人的絕佳選擇。

 那麼,Fung醫生有甚麼建議呢?避免吃純碳水化合物!純碳水化合物是單獨食用的簡單碳水化合物。你應該總是在你的飯菜旁邊加入某種形式的酸性食物,如泡菜,酸菜或一杯檸檬水。這樣做會降低你的糖吸收,大大有益於你的健康。

 你是否知道泡菜和其它發酵蔬菜還有其它健康益處?這些食物富含益生菌,對促進良好的腸道健康非常有益。你應該確保購買的泡菜是在醋鹽水中自然發酵的,因為這些泡菜對你的健康最有利。不要買那些不是用細菌、酵母或其它微生物保存的泡菜。那些泡菜不帶有發酵黃瓜所含的益生菌。

 避免添加過多鹽的泡菜來控制你的鈉水平,因為這對你的血壓有害。光顧天然食品商店,尋找一些適宜的選擇,或者更好的是,自己動手醃製泡菜!

 德國酸菜(Sauerkraut在美國各地的大多數商店也很容易買到。它是益生菌的另一個很好的來源。德國酸菜提供23%的日常維他命C15%的維他命K。它還具有增強免疫力的特性,可幫助你在生病時更快地恢復。

 在選擇商店購買的酸菜時,避免使用含有防腐劑的德國酸菜,因為其中一些可以殺死發酵過程中存在的有益細菌,巴氏殺菌德國酸菜也是如此。優質的酸菜通常保存在天然食品商店內的雪櫃中。

 為了促進腸道健康並保持血糖下降,可以嘗試在攝入碳水化合物時將這些發酵食品與日常膳食一起食用。

 斯卡勒‧帕克(Skylar Park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有關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文章。她曾為《容光煥發的生命》(Radiant Life)和《美國精華》(American Essence)雜誌撰稿。她於2018年畢業,獲得媒體和創意寫作學士學位。斯卡勒的愛好是茶、營養學、自然、心理學和藝術。

 原文「Adding This to Your Carbs May Decrease Glycemic Levels by 50 Percent」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https://www.theepochtimes.com/adding-this-to-your-carbs-may-decrease-glycemic-levels-by-50-percent_4545961.html

Adding This to Your Carbs May Decrease Glycemic Levels by 50 Percent

  莓類水果適合糖尿病人 熱帶水果宜少吃

水果通常含有較多糖份,所以糖尿病人要根據水果的種類來適量攝取。

 美國西奈山醫院內分泌科醫師胡又心表示,莓類水果不容易提升血糖,適合糖尿病人吃,如草莓、藍莓、黑莓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而其它常見的水果,譬如香蕉,每次吃半根即可;葡萄雖然看起來很小,但含糖份很高;橙及芒果、荔枝等許多熱帶水果都容易提升血糖,建議少吃。

 飲品以水為主

糖尿病人應多喝水,水能抑制食慾、促進身體代謝。

避免飲用含糖高的果汁和蘇打水。有些病人認為,在榨果汁時多加水,讓果汁稀釋,就可以安全飲用。其實,稀釋的果汁雖然口味變淡,但是含糖量沒有變,對血糖的影響是一樣的。

 喝酒對糖尿病人的身體傷害也很大。酒本身就是一種糖份,會使血糖升高;而且酒精會損壞胰腺組織,不利於胰島素分泌。

 碳水化合物要注意份量 但不能不吃

 不要因為碳水化合物(醣類)會提升血糖,就徹底不吃。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是身體所需的三種主要營養素,應該均衡攝取,缺一不可。

 糖尿病教育者海倫娜阿明諾夫建議,以複合式碳水化合物代替部份簡單碳水化合物,如多吃全穀類,以及白菜、菠菜、番茄、青瓜等各種蔬菜。另外,東方人愛吃白米飯,可以繼續食用,但是要減少份量,每餐以一個拳頭的量為宜。

 油類最好選橄欖油、 苦茶油等

糖尿病人罹患冠心病的機率比普通人高很多,所以要注意心血管的保養。攝取過多油脂——特別是不健康的油脂,會給心血管帶來負擔。最好選擇含健康脂肪的食物。

 食用油建議選擇橄欖油、苦茶油等含高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可以幫助降低血脂,降低併發心臟病的機率。

 動物肉類中的脂肪主要是飽和脂肪,在吃肉的時候,最好剔除肥肉,吃瘦肉部份,或者用魚類、家禽肉來代替。

 吃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最好選蛋、肉、魚類、黃豆等優質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也能增強飽足感。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攝取蛋白質不能過高,和穀物一樣,每餐以一個拳頭的量為宜。蛋白質攝取過多,容易增加腎臟的負擔。如果是已經有腎臟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應該根據醫師的建議調整蛋白質的攝取量。◇

【飲水可以降血糖?】

清水睇落平平無奇,但原來對糖友嚟講係完美飲品:當血糖水平偏高時,身體會嘗試透過更多尿液排出多餘嘅糖分,而清水可以製尿,同時唔會提升血糖水平,因此飲得水多真係有助降血糖!有研究就將每日飲少過500 毫升水嘅人,同飲用超過 1 升水嘅人做比較,發現飲水較多嘅人,出現高血糖嘅風險降低咗 28%,但到底要飲幾多呢?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建議,每日最好攝取以下水量(當然亦不建議太過量):

女性:1.6 升,約 8 杯(每杯 200 毫升)

男性:2 升,約 10 杯(每杯 200 毫升)

當然,唔一定8杯都係清水,如果糖友嫌口淡淡,其實可以加少少水果,好似橙或檸檬等,提升味道。另外,如果外出買水飲就要留意所揀選嘅樽裝水,因為部份會加咗甜味劑,飲之前要留意返食物標籤。

Ref: https://www.diabetes.co.uk/food/water-and-diabetes.html

*楊俊業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日本醫生不主張早餐吃麵包 易使血糖暴增

不少港人的早餐選擇都是麵包,不外乎因為飽肚、易買及不易變壞。不過,對於早餐食麵包,日本有腸胃科醫生近日表示並不主張,因會為身體帶來負面影響。日本媒體網站《PRESIDENT Online》報道,日本腸胃醫生福島正嗣醫生分享,根據自己曾診斷超過10萬人腸胃問題的的臨床經驗,概括出早上吃麵包其實會對人體產生3大健康問題。

首先,福島正嗣認為,早上吃麵包會令人體血糖水平增加太快,由於人體在起床後早上時間,會分泌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對於糖分的吸收率高。當我們早上進食麵包後,隨後的1至2小時血糖水平會急升,再快急劇下降,這樣會增加患上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及中風風險。

其次,當我們的血糖急升,身體會自然分泌胰島素,壓低血糖,這樣會令大腦發出指令,令我們很快又會感覺飢餓,不斷渴望進食更多的碳水化合物食品。

最後,福島正嗣指出,早上吃麵包會擾亂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其實是幫助我們身體維持生理時鐘,在白天活躍,幫助血液循環,而晚上則幫助身體進入休息狀態。兩種神經會在早上起床後進行交接,若如果因食麵包而攝取過多糖分,就會擾亂自律神經及造成生理時鐘失調。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飯後行2分鐘就能降血糖


糖尿病對健康可以造成深遠的影響。愛爾蘭一項研究發現,飯後散步有助降低血糖,從而減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散步的最佳時機是進食後約一小時血糖達至最高時,這時散步15分鐘可促進肌肉吸收食物的能量,但即使只是行2分鐘甚至只是站著不動,也比坐著為佳。

 散步15分鐘最理想

學者綜合分析7項研究的數據,涵蓋健康正常、糖尿病前期及二型糖尿病患者,從而比較飯後坐著、站立或散步對於胰島素和血糖等心血管健康指標的影響。結果發現,比起坐著不動,飯後只要稍微花點時間做低強度的散步,就已經能夠穩定血糖水平,減低血糖劇烈波動;若能散步15分鐘便最理想,但少至23分鐘亦有幫助,甚至只是站立也有助消耗體內的糖分。有關研究已刊載於《Sports Medicine》。

打工仔一樣可行

研究主要作者指出,要騰出時間跑步或做其他運動對於打工仔可能較為困難,但今次發現就讓大家明白,只需要在午餐後花幾分鐘走一走,例如起身到茶水間倒杯水或在走廊來回行一行,就已經有助控制血糖水平。若無法散步,則站立2030分鐘也有類同效果。

專家強調,飯後走路有多個好處,一來可以消耗熱量,二則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從而血糖水平,而且也有助改善睡眠,對血糖的控制也有助益。

罹患糖尿病就吃藥一輩子?積極控制血糖有望可糖尿病緩解(remission)

 江先生,五十歲男性,五年前診斷出糖尿病後積極接受治療,在胰島素、口服藥及規律地生活型態下,血糖穩定達標,病況穩定後慢慢地脫離胰島素及調降口服藥劑量。兩年前,成功脫離血糖藥物,純粹以飲食及生活型態控制。之後追蹤一兩次穩定後,就消失在規律追蹤的門診名單上。再次見面時,他的空腹血糖值竟再次突破兩百。

糖尿病經治療後,可以緩解!

葉乃誠醫師指出:這種情形叫做糖尿病緩解(remission)。臨床上有一些病友,尤其是剛診斷就很積極控制的糖尿病病友,治療到後來,順利脫離藥物,在單純飲食、生活型態控制下,至少三個月無糖尿病藥物情形下,還可以有著穩定血糖達標的狀況(通常為糖化血色素小於6.5%)

但有些人這種情形久了,開始輕忽,追蹤變得不規則。就像江先生一樣,血糖又突然高了起來,常常整個治療又像是要重新來過一樣。在穩定追蹤的狀況下,若有退步趨勢,有經驗的醫療團隊會馬上察覺,立即衛教病人的生活型態並予修正,如此一來,病人才能真正維持「不用糖尿病藥物」來控制糖尿病。

醫師葉乃誠說明:

2型糖尿病的成因、血糖的升高,原因常常是多重的因素,例如:胰島素的阻抗性、胰島細胞功能變弱、腸泌素質與量的下降等慢性因素,也有像是發炎、感染、類固醇等急性因素。但透過介入,不管是生活型態、飲食、減重或是藥物甚至代謝手術,這些因子或多或少都會改善。這些不利因子改善到一定的程度,就有機會讓血糖恆定恢復到不需要藥物可以達到初級治療目標,此現象尤其在肥胖的初期糖尿病族群若能體重控管健康減重1015%的情形下更為明顯。不過,理論上那些危害血糖的因子雖然改善,卻不太可能恢復到完全正常。

 糖尿病緩解仍需定期追蹤

糖尿病的病況已達醫學上定義緩解的狀況,仍舊要繼續追蹤,根據美國及歐洲糖尿病學會的最新共識,至少三個月、最長也不能超過一年不去測定糖化血色素。其替代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連續血糖監測儀算出的估算醣化血色素值(eA1c)或血糖管理指標(Glucose management indicator; GMI)。不過一般共識還是以糖化血色素較為推薦。追蹤時,一旦有惡化趨勢,提早生活型態衛教、介入,成效會較為顯著。

另外,即使長期處在糖尿病緩解的狀態,病友們的糖尿病相關併發症雖然機會不高但還是有可能發生,所以此類病友及其追蹤的醫療團隊還是要注意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一樣要定期檢測。同時去控管相關的危險因子,尤其是血壓及體重。

剛診斷罹患糖尿病時,很多病人會擔心是否一定要吃藥一輩子。臨床上發現,早期越積極治療,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機會越高。但是即使已經處於糖尿病緩解狀態,應該定時追蹤血糖狀態、糖化血色素數值,同時糖尿病相關併發症一樣不可忽略!

 https://www.kingnet.com.tw/news/single?newId=46716

為何血糖低、頭暈時,吃巧克力和麵包沒有用?醫師的救急建議,人人都該記下來!

低血糖是糖尿病常見的症狀之一,輕忽恐有致命風險。醫師提醒,血糖太低,會造成暈眩、盜汗等不適,嚴重可能會導致喪失意識、昏迷、失溫,甚至致死。建議可隨身攜帶含糖汽水、果汁或糖果,以因應低血糖重症發生風險。不建議食用:麵包、牛奶、巧克力或冰淇淋,因為巧克力或冰淇淋含大量脂肪質,會延緩糖分吸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恭醫院新陳代謝科陳慰信醫師指出,正常人若太久未進食,會有血糖太低症狀如頭昏,但若是糖尿病患有低血糖症狀時,就會相當危險,主要是因降血糖藥物副作用,如黃醯類、促胰島素分泌類藥物,讓身體產生不適。

低血糖症狀多 血糖值不是愈低愈好

低血糖的症狀千變萬化,有時候,尤其在老年人與孩童身上,嗜睡、做噩夢、發抖、發冷、皮膚蒼白、噁心、視力模糊、嘴部周圍麻刺感、抽筋感、癲癇樣痙攣、震顫、頭痛、心跳加速,或突然間的情緒改變及行為改變。

血糖值並不是「愈低愈好」,需依病人狀況調整控制目標,若將患者全都一視同仁降至某個數值以下,血糖過低就會導致心臟功能受損,提高患者死亡率。因此,「監測血糖」、「控穩血糖」很重要。

低血糖認定 需符合3條件

陳慰信醫師強調,低血糖的認定必須同時符合3項條件,即血糖值低於70mg/dl、病人本身有低血糖症狀如手抖、心悸、冒冷汗等症狀,進食後上述症狀有所改善者,才能視為低血糖,不能僅以血糖機測量的血糖值做為判斷。

預防低血糖4原則:控穩血糖

1. 遵照醫生指示的劑量注射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使用後15至30分鐘內進食。

2. 如有額外的運動,需先吃點心。若從事劇烈的運動,每半小時吃含15公克醣類的食物,例如:1片土司或1份水果或240c.c牛奶。

3. 外出時應隨身攜帶方糖、糖果、餅乾等,以備不時之需。

4. 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卡,記載聯絡方法(醫院、家人等電話),萬一發生低血糖昏迷時,可爭取急救時間。

處理2原則:察言觀色

1.病人意識清楚:

應立即進食含15公克易吸收醣類的食品,例如:含糖飲料(120至150毫升)或3至4顆方糖、糖果等甜食,但健怡無糖可樂等減肥飲料則不行,因為它不含糖。

10至15分鐘後測量血糖,若血糖沒有上升,症狀未解除,可再吃1次,若低血糖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則應立刻送醫治療。如果症狀改善,但離下1餐還有1小時以上,再酌量喝牛奶或吃土司、餅乾等澱粉類食物。

2.如果病人意識不清、昏迷:

家中若備有升糖素(glucagon)家人自行肌肉或皮下注射,假使沒有升糖素,請勿給予任何東西,以防嗆到,立即送醫治療。(相關報導:當其他癌症減緩,為何唯獨乳癌患者飆升、成台灣女人的惡夢?問題出在這3處…更多文章

血糖過低也有問題?解構低血糖症的預防和治療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或因藥物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尤其是血糖水平起伏不定的患者。空腹血糖值是診斷是否屬低血糖的指標,一般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血糖值應處於4.0至6.5mmol/L之間,若低於4.0mmol/L即屬於血糖過低,伴隨的徵狀包括頭暈、冒汗、手震、心跳加速、疲勞等,若不及時處理可引起神智不清,嚴重甚至會出現抽搐及昏迷。

引致低血糖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症的常見原因包括:

 不適當或過量地使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促使身體過度把葡萄糖從血液中帶走

 飲食中攝取不足夠澱粉質,或經常進食高升糖指數食物如白飯、白麵包或粟米片,令血糖波動較大

 劇烈運動後沒有補充足夠食物

 空腹飲酒

要注意的是,非糖尿病患者若果錯誤服用降血糖藥物,或者患有罕見的胰島素瘤,也有可能出現低血糖症。

治療低血糖症

定時和適當飲食是預防低血糖症的最佳良方,另外要避免空腹及進行過度劇烈運動,建議運動前可先吃小食果腹。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測血糖水平,接受新的藥物治療方案前亦可先諮詢醫生意見。

低血糖症可帶來嚴重後果,須及時處理,若身邊有人出現相關徵狀,可參考以下方法避免情况惡化:

‧ 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給予高糖份食物如2至3顆方糖或糖果,或三分一杯葡萄糖水、高糖汽水或一湯匙蜂蜜

‧ 在進食10至15分鐘後測試血糖,若血糖仍低於4.0mmol/L,可重複餵食以上食物3次,若血糖仍未能回升,請即時求醫處理

 糖尿病患者可隨身攜帶升糖素,萬一當陷入昏迷時身邊人可即時為他們皮下注射並用力按摩,若情况不容許,應將患者側臥,保持空氣暢通,並盡快將其送院救治糖尿病患者可考慮隨身攜帶糖果、果汁、葡萄糖片等可補充糖份的食物,以備不時之需,但要避免選朱古力,因為其脂肪含量高,會減慢血糖上升的速度。


【哈佛餐單】如何控制血糖,一直令人費煞思量,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證實,按照其餐單進食,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且吸收到均衡營養,並預防癌症及糖尿病。

美國農業部及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聯合進行研究,檢視食飽飯後進行不同活動,對血糖水平有何影響,並發表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上。
哈佛大學醫學院推介趁機會推出「健康飲食餐單」,又稱之為「哈佛飲食」,只要按照餐單上的飲食比例進食,就能預防各類癌症及糖尿病。
簡單而言,「哈佛飲食」如下:蔬菜和水果的比例佔每餐2分之1,但不包括薯仔,蔬果的品種和顏色盡量選擇不同。
全穀類食物佔4分之1,完整穀物包括全麥、大麥、麥仁、藜麥、燕麥、糙米等,用其製作成的食物,如全麥麵要比白麵包、白米和其他細糧對血糖和胰島素的影響較輕。
蛋白質佔4分之1,魚、雞、豆類和堅果也是健康的蛋白質來源,可混合製成沙律,適合和蔬菜搭配食用。
限制進食紅肉,以及加工肉類製品,如煙肉和香腸。適量添加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芥花籽油、大荳油、粟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不要使用部分氫化的油品,因當中含不健康的反式脂肪。
除了喝水,「哈佛飲食」並不排除咖啡或茶(加少量或不加糖),但要向含糖飲品說不,同時限制飲用牛奶及乳製品(每日1至2份)和果汁(每日1小杯)。
最後一點,還是老生常談的習慣,就是經常做運動,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同樣有效穩定血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