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詹培忠:股票一個字「呃」! 而家全部賊嚟嘅

「鈴鈴鈴,買呀!買呀!」那年代,股市瘋狂地升,股民瘋狂地炒,彷彿遍地黃金。俗稱「金魚缸」的交易大堂內外擠滿人,身穿紅背心的出市員跑出跑入,個個盯著黑板上的報價。當年「金牌莊家」詹培忠也是其中一員,憶述由「紅衫仔」出市員做到證券行老闆,接過無數上市公司生意,他感嘆以前做莊家凡事講道義,「即係唔好食到盡,殺到絕!」
1970年,25歲的詹培忠偕寮國華僑太太從金邊回流香港,幫手打理父親與朋友開辦的股票行「永利證券」。當時股市開始活躍,皆因遠東交易所剛成立不久,打破香港證券交易所(簡稱香港會)一會獨大的壟斷局面。「遠東交易所係一個分水嶺,之前啲股票就係有錢人嘅遊戲,之後嘅股市先有平民參與。」詹培忠娓娓道來。
那年代,交易不是電腦中的一堆數字,而是出市員在黑板寫上報價大聲嗌出,想接貨的人就得衝出去,先到先得。
詹培忠指,不少股民會守在「金魚缸」外,留意經紀的一舉一動。「佢(上市公司或大客)的御用經紀出嚟買貨或賣貨具有一定殺傷力、影響力,唔係普通經紀,十手、二手。」連同行之間,也會盯緊對方行動。「啲大價股,經紀個個碌大對眼睇住佢搵食。」譬如滙控(005)的御用經紀莫應基,「朝頭早7點就要係滙豐門口,等(前主席)沈弼返嚟召見。」自然成為眾人關注對象。
舊時禁止拋空股票,「我哋以前淨係學識炒上,跟我哋搵食嘅,個個多少都搵到食。」反觀現今,「而家全部賊嚟嘅,個個炒跌,因炒上食本,炒跌唔使食本。」看盡股壇風雨,他總結蝕底的永遠是散戶,「股票萬變不離其宗,就係一個字:呃!」大戶早打定如意算盤,吸引散戶「落疊」。
面對交易大堂退役在即,詹培忠顯得十分理性,指交易自動化之後,大堂已沒有存在價值,結束不會有太大影響。他只輕嘆,電腦交易失去了寫粉筆的那種「味道」。
記者:卓茗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71026/5737647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