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轉貼文章 ~ 研究:魚油無助預防心臟病


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含脂肪酸 Omega-3 的藥丸無效,而 27 日又有一項追蹤逾 1 5,000 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魚油補充劑無助預防心臟病或中風。

研究人員招募英國逾 1 5,000 名無心臟病跡象的糖尿病患者,隨機分配半數每天服用 omega-3 膠囊,另一半則服用含橄欖油的安慰劑藥丸,這意味著受試者不知自己服用何種藥物。

研究人員平均花了 7 年多追蹤這批患者,並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相關研究結果。

結果發現,服用魚油的受試者中,8.9% 患有心臟病或中風,安慰劑組則為 9.2%,兩組結果並無明顯差異。

牛津大學首席研究員鮑曼(Louise Bowman)說:「這項大型隨機試驗的結果顯示,服用魚油補充劑無法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項結果令人失望,但與之前針對他類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展開的隨機試驗結果一致,即服用魚油補充劑並無益處。」鮑曼推論:「推薦服用魚油補充劑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並無理據 。」

《美國心臟病學期刊》(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Cardiology)今年 1 月也發表 7 8,000 人參與的 10 項研究分析,結論指出,魚油無法協助高危患者預防心臟病。

曾有若干觀察研究指出,攝取大量魚類與降低冠狀動脈疾病及中風風險有關,但更嚴謹的隨機試驗並不支持這項說法。


運動減脂 | 英研究:空腹做運動有助預防糖尿病和心臟病 營養師推介4款運動後飲食餐單

 不少健身人士經常會猶疑運動前要不要進食? 有人若運動前不吃點東西便會感到虛弱無力,影響運動表現。外國研究顯示,在空腹狀態(定義是多於8小時沒有進食)下做有氧運動,脂肪燃燒量會比起在已進食狀態的人多,更可以將運動後 9 24 小時內的脂肪燃燒率提升。

 《英國營養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mbridge) 有一篇統合分析研究,比對 269 個在已進食狀態與 270 個空腹狀態做有氧運動 (<70 % 最大攝氧量) 的人,研究結論脂肪燃燒量在空腹狀態比起已進食後高於3.5克。相信是由於經過一整夜不吃東西後,身體肝醣量會減少四成。一旦身體消耗盡了儲存的肝糖,脂肪會成為主要能量來源。相反,運動前進食,會增加血糖和血液胰島素分泌,抑制脂肪酶分泌和脂肪燃燒。

 另外,英國巴斯大學和伯明翰大學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發表的研究指出,早上空腹運動顯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和心臟病。

 運動減脂 | 英研究:空腹做運動有助預防糖尿病和心臟病 營養師建議4款運動後飲食餐單

可是,相似研究測試空腹時做強度比較高的運動( ≥70 % 最大攝氧量) ,例如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或重量訓練,脂肪燃燒並沒有顯著分別。隨著運動強度加強,肌糖會成為主要能源,使用脂肪的比例也減少。早上體內糖份會處於低水平,運動前不攝取足夠碳水和蛋白質,身體會來不及供應能量。重訓前不進食,除了有機會練不足下數(reps)和組數(sets),甚至還會影響肌肉恢復能力。

 空腹時,就算進行一個低強度運動,也未必適合所有人。對於一些習慣吃一頓豐富的早餐的人,空腹做運動會比較吃力,有可能會力不從心,運動表現未能發揮到平常水準。任何人試行前,應先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 容易低血糖症狀、糖尿病患者或長期病患者,應先咨詢醫生、營養師等專業人士的意見。

 值得一提的事,在空腹運動時,蛋白質(即是肌肉)也有可能會被分解,導致肌肉質量下降。為避免血糖過低以及肌肉流失,執行時,鍛煉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並盡量不要做太激烈的無氧訓練。

 運動減脂 | 英研究:空腹做運動有助預防糖尿病和心臟病 營養師建議4款運動後飲食餐單

運動後別忘盡快補充

運動後 30 分鐘內吃東西,補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水分及電解質。補充碳水化合物可以補充消耗的肝醣,避免肌肉被燃燒。不同體型和運動類別後需要補充的營養也不同,但對於一般 Keep fit 人士, 15 25 克蛋白質就足夠幫助身體修復受傷的肌肉。

 簡單配搭包括:

 一個三文魚飯糰 + 一杯豆漿

 一件火雞或者吞拿魚三文治 + 一杯 (低脂/脫脂) 牛奶

 一件雞蛋芝士墨西哥卷 + 一杯 (低脂/脫脂) 鮮奶咖啡

 一杯希臘乳酪 + 半杯生果

 參考資料

 Vieira, A. F., Costa, R. R., Macedo, R. C., Coconcelli, L., & Kruel, L. F. (2016).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performed in fasted v. fed state on fat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16(7), 1153–1164. https://doi.org/10.1017/S0007114516003160

 Iwayama K, Kawabuchi R, Nabekura Y, Kurihara R, Park I, Kobayashi M, et al. (2017) Exercise before breakfast increases 24-h fat oxidation in female subjects. PLoS ONE 12(7): e0180472.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80472

 Edinburgh, R., Bradley, H., Abdullah, N., Robinson, S., Chrzanowski-Smith, O., & Walhin, J. et al. (2019). Lipid Metabolism Links Nutrient-Exercise Timing to Insulin Sensitivity in Men Classified as Overweight or Obes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105(3), 660-676. https://doi.org/10.1210/clinem/dgz104

https://www.healthyd.com/articles/expert-blog/%e7%a9%ba%e8%85%b9%e9%81%8b%e5%8b%95%e6%b8%9b%e8%84%82-%e9%a0%90%e9%98%b2%e7%b3%96%e5%b0%bf%e7%97%85-%e5%bf%83%e8%87%9f%e7%97%85?fbclid=IwAR3Vgd-uvGE7cGFnGxkvWORVlo4W7Uhsq2r5tqhxrNSRtHZu5h4kr0-

糖尿病|患者對心臟不適感覺「模糊」難及早發現 嚴控血糖方為上策

出現胸口痛、胸悶,一般人會容易察覺異常,但心臟科專科陳裕豪醫生指,原來糖尿病患者對冠心病病徵的感覺會較「模糊」,即使身體發出警號,他們也難以察覺,所以往往求醫時,冠心病已嚴重至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如體能下降、氣喘、腳腫等。然而,要處理嚴重冠心病,通波仔手術的難度、複雜度、風險也會較高,因此醫生說,嚴格控制血糖水平、血壓、壞膽固醇水平才是保護心臟的有效方法。

美國和歐洲的權威心臟學會指引,均建議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以下,超出這個水平的話,便屬於糖尿病,而糖尿病正正是冠心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陳裕豪醫生解釋:「因為糖尿病會影響血管內壁細胞功能,增加血管內發炎繼而鈣化的機會;同時,糖尿病亦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即脂肪血塊積聚於血管內致阻塞。研究顯示,如糖尿病不受控制,患上冠狀動脈血管疾病的風險較常人高兩至四倍,情況不容忽視。」

 

糖尿病患者對心臟不適較不敏感

糖尿病患者確診冠心病時,病情大多已甚為嚴重,陳裕豪醫生說,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對心臟不適的感覺較「模糊」,即使出現心絞痛,例如胸悶、而做運動時翳悶感覺更明顯、甚至反射到下巴或手臂,但他們的感覺並不如一般人敏感,所以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患上冠心病而不自知,發現時已屬晚期。」確診時可能血管已嚴重收窄,出現冠心病併發症,如體能下降甚至有心臟衰竭的病徵,包括氣喘、腳腫、食慾不振等。」

 

糖尿病患者通波仔手術難度較高

心臟有三條主要動脈血管,分別為右冠狀動脈、左旋降支和左迴旋支。糖尿病患者所出現的心臟血管問題,通常非單獨位置,因此進行通波仔手術打通阻塞的血管時,情況較為複雜、手術所需時間較長、需放置較多支架。陳裕豪醫生特別提到:「如果血管鈣化嚴重,放置支架也難以完全擴張撐開血管,手術效果欠理想。因此手術期間可能需要配合衝擊波或鑽石磨頭,擊開斑塊。」

 

SGLT-2抑制劑幫助控制血糖

不過,通波仔手術並非一勞永逸,如果血糖水平未受控制,血管有機會再次收窄,而收窄後再做手術的話難度會更高,甚至沒法進行微創的通波仔,需要開胸做搭橋手術。因此陳裕豪醫生指出,通波仔手術後必須嚴格管理風險,「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以下、壞膽固醇低於1.8,甚至是更理想的1.4,收縮壓低於130,配合起來將風險減低。」其中,控制血糖方面近年有新藥物,例如SGLT-2抑制劑,研究顯示除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對冠狀動脈、心臟健康也有正面的效果。」

當然,健康的生活模式也是控制血糖不可忽視的部分,健康飲食、定期運動、20歲後開始做身體檢查,如有血糖問題也能及早發現和控制。陳裕豪醫生最後提醒,糖尿病和冠心病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糖尿病患者確診冠心病時,病情大多已甚為嚴重,陳裕豪醫生說,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對心臟不適的感覺較「模糊」,即使出現心絞痛,例如胸悶、而做運動時翳悶感覺更明顯、甚至反射到下巴或手臂,但他們的感覺並不如一般人敏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