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減脂過頭反讓肌肉流失?瘋狂有氧運動前這些你不可不知


想要減脂瘦身的你,是否也曾經努力並持續的進行有氧運動?但脂肪反而沒減去多少,肌肉卻開始流失!首先,我們要先了解

脂肪(Fats)共分為:

脂肪酸(fatty acids)、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磷脂(phospholipids)和類固醇(steroids)這四大類,

而脂肪酸在人體內是以三分子的脂肪酸和一分子的甘油,所組成之三酸甘油脂的方式被身體所儲存,我們體內大部分的三酸甘油脂都是儲存於脂肪細胞內,其餘小部分儲存於肌肉與肝臟內。另外,三酸甘油脂的利用將要藉由脂肪分解(lipolysis)作用,再形成脂肪酸及甘油,脂肪酸就能立即成為肌肉收縮或其他組織細胞的能量來源,而甘油將被肝臟用來合成葡萄糖,以減少醣類的消耗。

脂肪是如何釋放

我們體內的脂肪(三酸甘油脂)由脂肪細胞內游離出來的速度,即使當身體在運動中也是相當慢。通常脂肪在體內主要被囤積於白色脂肪細胞內,想要將這些脂肪轉變為脂肪酸讓肌肉與組織細胞使用,首先,必須要給於適量的運動刺激,讓交感神經分泌兒茶酚胺(例如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等),兒茶酚胺會刺激白色脂肪細胞內的ß3受體,這時酵素之一的腺甘酸環化酶便會活化合成出環磷酸腺甘,接著,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的酶也會活性化,使脂肪轉變為脂肪酸成為肌肉收縮或其他組織細胞的能量來源。

另外,根據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堪稱脂肪分解出發點的ß3受體,在39%的人身上相對較少,這也就是說有部分的人,即使進行有氧運動分泌出兒茶酚胺,但ß3受體仍然沒有任何反應,這也就意味著有些人做有氧運動能快速燃脂,有些人確絲毫紋風不動的原因。

運動強度與脂肪關聯

我們經由身體能量的轉換了解,要減脂就必須要藉由脂肪分解(lipolysis)作用,形成脂肪酸及甘油這兩塊,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運動來刺激體內的賀爾蒙來加快這個過程,那如果我們將運動的強度增強是否能快速分解脂肪呢?當然脂肪酸氧化的速度會加快,但是乳酸的產量也會增加!

因為,我們身體骨骼肌收縮的能量來源是腺苷三磷酸(ATP),而提供給肌肉細胞使用的ATP路徑有:經由磷酸肌酸分解重新組成的ATP,稱之為磷化物系統又稱ATP-PC;在無氧條件下將醣類經醣解作用產生ATP的稱之為乳酸系統,最終的產物為乳酸;最後一個是利用氧氣將醣、脂肪與蛋白質代謝形成ATP,稱之為有氧系統。我們將運動強度增強就會讓身體進入所微的無氧運動狀態,這時後就會排出大量的乳酸,而乳酸會降低脂肪酸游離的速度,並增加脂肪酸再合成脂肪的速度,接下來碳水化合物就成為能量的重要來源。在中低強度的運動中,血液內的乳酸濃度非常的低對脂肪酸的游離幾乎沒有影響,這樣脂肪的氧化就會成為最主要的運動能量來源,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的比例也大幅降低,所以,中低強度的運動比較有利於脂肪分解的效率。

(圖/各項運動項目分別經由有氧與無氧系統,所提供ATP的百分比。)


【運動項目與能量轉換】

我們從能量轉換的觀點來說,所謂的無氧運動系指運動時提供ATP的路徑主要來自於ATP-PC及乳酸系統,而有氧運動則是以有氧路徑為主要提供ATP的來源,這意味著無氧運動可能仍有一部分能量需要經由有氧運動來供給,通常運動時間越短強度越高的時後,透過無氧路徑提供ATP的比例就越高;相反來說運動時間越長強度越低,則會有較多的ATP是來自於有氧路徑。

缺乏能量肌肉會減少?

我們之前已經知道脂肪會分解作為能量的來源;然而身體同時還會分解體內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來做為能量的來源,當我們減少熱量攝取又要維持身體運作的同時,體內的胰島素的含量也會成腺出非常低的狀態,這時身體會分泌其它的荷爾蒙-胰高血糖素(Glucagon)又稱為升糖素,是一種由胰臟胰島α-細胞分泌的激素,而促使全身的組織開始分解產生可用的能量,所以體內長時間胰島素過低與升糖素過高對於增加肌肉是不利的。

你要知道身體有三個胺基酸的能量來源,當我們增加飲食中的蛋白質,可以減緩肌肉組織的流失,但無法完全停止流失的問題,一般認為當身體能量缺乏的越嚴重,就越會消耗體內的組織來提供能量;所以在減重減脂的過程中不要太過於心急,以至於讓身體的能量缺乏,慢慢的減重這樣肌肉流失就會少多了。

結論

可以看出脂肪分解(lipolysis)作用是個精細而複雜的過程,從脂肪組織中的脂肪細胞開始,再到血液,最後到肌肉細胞的線粒體中氧化供能,完成了脂肪分解作用與能量供給。運動根據運動強度和時間,動脈血漿中的游離脂肪酸會比安靜狀態增加1020倍;即使是低強度運動,游離脂肪酸也會顯著增加,一般達到安靜狀態的6倍以上,唯有持續運動才能繼續燃脂,越持續運動越分解脂肪供能進而消耗脂肪越多,所以一般建議有氧運動需要持續30-45分鐘以上,畢竟時間短的運動燃燒的脂肪量較少。

  資料來源/barbenddraxe​


「他汀類防心血管疾病 好處比副作用多」

本港逾半成人口膽固醇過高,對心血管健康做成極大威脅!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林兆豐不諱言,壞膽固醇超標若不妥善處理,會積聚在血管內壁,造成粥樣斑塊堵塞血管,誘發冠心病、中風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故必須好好控制血管內的壞膽固醇水平。

林兆豐醫生直言,對於高風險人士來說,必須透過控制飲食再輔以降膽固醇藥物來控制壞膽固醇至理想水平。「現時控制膽固醇的藥物以他汀類(Statin)為主,它除可透過抑制肝臟製造膽固醇來降低膽固醇水平外,更有助穩定血管內的粥樣斑塊,減低其破裂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故早被國際治療指引列為心血管高危和高膽固醇患者的一線藥物。最重要是,病人服用他汀類後出現副作用的情況並不常見,只有小部分人服用後有肝酵素異常、肌肉痠痛及腎功能不全等副作用,但對於高危的心臟病患者而言,心血管疾病及中風能威脅生命,平衡利弊,服用他汀類的好處絕對比壞處多,因此必須按醫生指示定時服藥。」值得注意的是,服食大部份的他汀類藥物切記不能飲西柚汁,因為西柚汁會減慢他汀類藥物在人體內分解的速度,令血液中的他汀類成分增加,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另外,不少病人對服用降膽固醇藥物都有誤解,以為一旦開始便要服食一世。林兆豐醫生指出,能否停藥必須視乎病人的病情及身體狀況,若病人經治療後,膽固醇水平有明顯改善,醫生可按病人的情況考慮減藥,甚至停藥。不過若本身已屬高風險人士,或未能透過節制飲食將膽固醇控制於理想水平的話,大多需要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來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白肉未必比紅肉健康;研究發現兩種肉類帶來的膽固醇上升水準相若

健康生活Nicholas @ Medical Inspire    Jun 18, 2019

肉類主要被分為紅肉及白肉兩類。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都指出白肉比紅肉相當上較健康。然而,近期就有一份研究挑戰了這個白肉對於控制膽固醇水準更好的看法。研究人員發現白肉對膽固醇水準的影響與紅肉一樣。

論文反駁了人們普遍認為白肉比紅肉更健康的觀點。這種看法來自於大多數的研究文獻都指出紅肉攝取量與患上心血管疾病較高風險之間存在關係。然而,是次研究負責人則認為,白肉和膽固醇之間的關係在文獻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因此,來自加州奧克蘭兒童醫院研究所的Ronald Kraus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測試了不同的肉類攝取如何影響脂質(Lipids)和脂蛋白(Lipopreoteins)的水準。這些脂質和脂蛋白會導致動脈上形成的脂肪沉積。他們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紅肉和白肉有「相同」的效果
研究發現,不吃肉類的受訪者血液膽固醇水平下降量比研究人員先前認為的要大得多。而食用紅肉和白肉比進食同等水準的植物蛋白會提升更高的血液膽固醇水準。「主要是由於低密度脂蛋白顆粒的增加。」。

膽固醇水準升高並不取決於飲食是否也含有高飽和脂肪。

Ronald Krauss博士補充非動物蛋白來源,如蔬菜、乳製品及豆類,對控制膽固醇水準最為有利。

「是次研究發現基於脂質和脂蛋白效應,現時並未有證據指出可以用上白肉取代紅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Krauss博士及其團隊總結,「本研究首次表明,兩類動物蛋白都為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帶來相若上升水平,且高於植物蛋白來源。」

Source : The Academ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