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預防醫學科流行病學李宜敏(I-Min Lee)教授,2019年5月29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一項針對年長女性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平均步行達4,400步者,比起每日平均步行2,700步的人,就能降低41%的死亡率,而每日步行8,400步者,更能降低死亡率達58%。精密計算後得知每日步行7,500步左右,死亡率即趨於穩定,也就是說,即使走到萬歩,效果攀升有限,因此如果運動時間緊張,每天只需走4,400步就有明顯效果了。
李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從女性健康研究計畫(Women's Health Study)中選取研究對象,共有18,289位女性參與此運動步數的研究,每天除睡眠時間外,參與者都必需在髖關節處佩戴運動記錄器ActiGraph GT3X+,此記錄器除能記錄步數外,亦能記錄強度(速度)。且研究人員在篩選研究對象時,將罹患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和自我評估評等低於優秀和良好等婦女均排除在外,並排除實驗開始第一年的觀察數據。因為之前的研究指出,運動會導致身體健康狀況在短期內提升,如血壓、血糖、血脂和炎症反應等指標。
之後,研究人員扣除記錄不確實的婦女後,最後只有16,741位婦女納入。她們的平均年齡為72 ± 5.7歲,總共分成四組,第一組平均走2718步/天,第二組平均走4363步/天,第三組平均走5905步/天和第四組平均走8442步/天,追蹤時間約4.3年,研究期間共504名婦女死亡。
運動步數最少(每天平均2,700步)第一組的參與者死亡風險最高,共275名婦女死亡,將此組死亡率訂為1,而運動步數適中(每天約4,400步)的第二組參與者的死亡風險降低41%。隨著行走步數的增加,參與者的死亡風險也持續遞減;第三組每天約6000步,死亡率降低46%,每天走8,400步則可降低58%的死亡機率。另外,運動強度-即步行的速度快慢與死亡機率無關,所以年長女性只要有走路,降低死亡率和走路快慢無關。

目前尚未找到「每日一萬步對身體好」的科學研究數據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年長女性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建議每天只要先開始走4,400步就夠了,即使只是適中的行走步數,也能顯著降低年長婦女的死亡風險,同時也藉此鼓勵那些覺得每天無法走到一萬步者可以多走路,讓他們為自己的健康動起來。
在台灣很長一段時間了,我們都相信每天走一萬步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但哈佛大學教授李宜敏查遍所有科學文獻,完全找不到有關這方面的科學研究數據,唯一的可能是在1965年,東京舉辦奧運會,一位九州保健福祉大學的年輕教授,波多野義郎,發明了一台計算步伐數目的佩戴器,他用日文命名了這台小機器,叫做「manpo-kei」,翻譯成萬步器,波多野義郎只是天真的想要年輕一代的日本人,每天在既有4000~5000步的基礎上,多走一些,達到一萬步,這樣就能多消耗500大卡的熱量,減少肥胖。從此之後一天一萬步,促進健康的傳言,不逕而走,造成風潮,其實從科學的角度,到底死亡率和步數之間存在何種關係,並沒有科學家研究過。

不運動對身體的傷害,比菸害更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6月發布之報告指出,缺乏運動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超過200萬死亡人數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看到這個驚人的數字,讀者們是否該為自己的健康多負些責任!
此外,李宜敏(I-Min Lee)教授2012年7月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全球每年死於菸害者約500萬人,相較之下,全球2008年估計有530萬人死於不運動,顯示不運動比菸害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更甚。
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其實光是步行就能對健康有所助益。2008年11月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Miyashita M博士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報告指出,將15位健康男性分為三組,一組為不運動組,第二組是累積10次3分鐘的步行(每次步行間休息30分鐘)或是連續30分鐘快速步行運動。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連續30分鐘的步行運動及累積10次3分鐘步行運動,皆可改善血液中飯後三酸甘油酯增加的程度,兩者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改善情形,但兩組間的改善程度並沒有差異,也就是說,就算是累積多次短時間的步行運動,效果與連續步行30分鐘其實不相上下。
根據2013年4月份的動脈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學期刊(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一篇研究發現,倘若步行與跑步消耗的熱量一樣,則步行(9.3%)能比跑步(4.5%)更能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鼓勵運動,不妨帶上「計步器」吧!

紐西蘭政府多年前曾發起一個叫「綠色處方」(Green Prescription)的計畫,對於習慣久坐的長者,醫生可開此處方要求他們運動,接著會接到運動顧問的電話,追蹤他們實際執行的狀況。而澳洲西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柯特教授(Gregory S. Kolt)2012年5月發表在《家庭醫學誌》(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期刊的研究發現,給長者們配戴計步器去散步,鼓勵運動的效果比他們自己一個人去散步還要好。
研究共收錄330位65歲以上被醫師開立「綠色處方」的長者,一組被告知一天要走少時間,另一組則是被告知要走多少步,並發給每人一台計步器,經一年後的調查結果,攜帶計步器組的長者利用閒暇時間每週可以多散步50分鐘,而另一組僅散步28分鐘。且柯特教授比較了步行運動一年前後的生理檢查報告,發現步行持續一年後,收縮壓皆下降10mmHg,因此應該鼓勵長者多運動。
無論是步行或是跑步,只要是運動都對身體有益,散步走路是最容易實踐的運動方式,也是推薦給沒有運動習慣者的最佳入門運動,任何一個空檔都是散步運動的好時間,例如提早1~2站下公車或捷運、飯後與家人一同散步、溜狗等,將走路融入生活中,就能輕鬆「走」出健康。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教授)

研究:每天快走10分鐘可預防關節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快走10分鐘,可以幫助預防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或足部關節炎疼痛,研究刊登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根據統計,美國大約有1,400萬名老年人患有膝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關節炎之一,而且大約有2/5的人會因此導致殘疾。研究的主要作者,同時也是芝加哥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的預防醫學教授Dorothy Dunlop,與團隊分析了俄亥俄州近4年來1,500多名患有關節炎的老年人的數據。
研究發現,每週一小時中度至劇烈的體力活動可以降低殘疾發生;固定的體力活動可減少85%因行走速度太慢而無法安全穿越街道,以及45%日常活動困難等情況,例如在房間穿梭、洗澡和換衣服等。截至研究結束時,未參與每週活動一小時的人,因為走路太慢影響過馬路的比例占24%,難以完成日常活動的則占23%。
Dorothy Dunlop教授表示,希望這個研究能成為每周達成目標的動力,並成為被動族群們的墊腳石,願意開始努力活動。(健康傳媒 編譯組/外電報導)
(首圖/Shutterstock My Life Graphic;本文轉載自健康傳媒網站)

每天早上散步30分鐘,強健體魄還能降血壓!

每天走路30分鐘有助降低血壓!澳洲西澳大學團隊研究發現,比起每天久坐8小時的人,早上散步30分鐘有助老人家降低血壓,如果女性每半小時就站起來走動3分鐘,效果會更顯著。然而英國保健署(NHS)專家提醒,高血壓患者運動之餘,仍應按醫囑服藥。
久坐不動有害健康 探究運動與血壓關係
根據《新科學人》報導,團隊對67名(35名女性)55歲至80歲老年人進行隨機交叉對照試驗,觀察半小時散步對每天久坐8小時的人的血壓有何影響。受試者將會隨機進行3項實驗,每次進行1天,每項試驗相隔6天,全部測驗都在實驗室內監控。
這3項試驗分別是久坐8個小時,只有上廁所才能起身;先坐1小時,然後在跑步機上走30分鐘,接著繼續坐6.5小時;先坐1小時,然後在跑步機上步行30分鐘,再坐6.5小時,但每隔半小時起來走動3分鐘。實驗前後,研究人員都會測試他們的血壓和腎上腺素,並固定所有人的飲食。
每早散步30分鐘 有助降血壓
《科學日報》報導,研究顯示,當人們久坐8小時,當天平均收縮壓為120mmHg;若早上走路半小時,血壓平均下降了3.4 mmHg;如果每半小時起來行走3分鐘,血壓平均還會額外下降1.7mmHg,總共平均下降5.1mmHg。但是額外散步只在女性才有統計意義,男性無明顯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效應在收縮壓尤其明顯,其是心臟疾病的預測指標。但他們不知道實驗結果出現性別差異的原因,推測可能是腎上腺素對運動的反應不同所致。西澳大學博士Michael Wheeler表示,研究中的運動效果幾乎等同降血壓藥的療效。
高血壓患者勿停藥 配合運動效果更佳
然而,英國保健署專家指出,該研究只能代表一小群老年人運動或久坐對血壓的影響,不一定能代表辦公室久坐的年輕上班族。另外,運動實驗只進行一天,不確定微小的血壓變化是否有長期健康益處。但專家也表示,該研究為運動對於降血壓的好處提供更多證據,已經服用降血壓藥的民眾,可以配合運動獲得更大益處。
各國心臟協會都指出,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英國心臟基金會專家Chris Allen強調,每日早上運動30分鐘,可以同時加強心靈和體能,不僅能控制血壓,也是開啟美好一天的好方法。
•  參考資料:
4.  Michael J. Wheeler et al. Effect of Morning Exercise With or Without Breaks in Prolonged Sitting on Blood Pressure in Older Overweight/Obese Adults. Hypertension, 2019;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18.12373.

每日 6000 步走掉三大慢性病,但關鍵要這樣走!

走路對現代人來說是最經濟又實惠的養生法、是健康生活的象徵,也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但走路多了也傷身,據《科普中國》報導,大量暴走會讓身體無法負荷,易患上膝關節滑膜炎、腰肌勞損等疾病。
25歲的年輕男子每天走一萬步,週末暴走3萬步,一個月後,感覺腰部酸痛,直不起腰,到醫院檢查,發現患了腰肌勞損。
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暴走減肥,每天走的步數都在15000以上。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關節滑膜炎!
一位42歲的女性聽說大量走步可將骨刺磨平,每天走三萬步,半個月後不僅膝蓋紅腫,就連路都走不了,最後坐著輪椅到醫院就診。
那麼,到底走多少步最健康?
一、6000步可以降壓:讓血管運動起來
高血壓帶來的腦出血和猝死、心肌梗死是很恐怖的。對於高血壓症,除了正規服用藥物以外,堅持有規律的健身走是治療高血壓的最佳方式。
高血壓病人在參加行走這項運動時,應注意:
1.  行走時應腳掌著地,挺起胸,步速應以中速為宜。
2.  行走時上身要挺直,否則會壓迫胸部,影響心臟功能。
3.  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行走時,血壓會稍有上升,開始時一定要慢走,其速度約為全力走時的40%~50%。用30~45分鐘的時間走2~3公里的路程比較合適。行走的強度以達到汗液似出非出為標準。
二、6000步可以降脂:讓血液變乾淨
「走路」是維護人體內血脂代謝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天6000步對降血脂有很大影響,能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質的運轉、分解和排泄。
1.  建議高血脂患者每天應保持中等強度運動量,每天健走3至5公里的運動量,正好6000步左右。每天堅持,不出半年,你的血脂將大為改觀。
2.  建議平時還要多飲水,特別是早晨起床堅持空腹喝溫開水300毫升,能起到稀釋血液黏度和清洗胃腸道的作用。
三、6000步可以降糖:大量消耗葡萄糖
不少糖尿病人一旦得病,什麼運動也不敢做了。其實,走路也是降血糖的最好辦法,不僅可以降低血糖,還能減輕患者服藥的劑量。
實踐證明,經常進行健身走的鍛練對糖尿病患者有以下益處:
•  健身走可以減肥。肥胖是促成糖尿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減肥後,體內許多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使胰島素的需要量減少,病情得以控制。
•  健身走能大量燃燒血液中的葡萄糖,加強糖代謝的調節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從而使血糖和尿糖降低。
•  健身還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進行健身走鍛練時,不僅可以降低血糖,還可有效地保持下肢的血流量,對雙腳起到了很大的保護作用。
•  健身走可以增強體質,改善新陳代謝和心肺功能,以減少心血管的併發症。
6000步要一口氣走完!
但這6000步也不是隨便走走就行的!比如,不是說你早上起來10分鐘,下午10分鐘,晚上再10分鐘,這其中最好有一個連續6000步的過程。
其實你每天走一萬步,上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辦公室裡走幾步,加起來就有4000步,但是,除去這4000步後的6000步是真正能夠改善大家健康的,而且這6000步最好一口氣走完。
如果健身走的同時又想要控制血糖,記住下列五個點:
1.  增加每一步的步幅
走路時要把背、腰挺起來,儘量做到挺胸抬頭,雙腳十個腳趾朝向行走的方向,每一步都要用腳趾發力,讓全身的肌肉盡可能地參與進來,要有把人彈起來的感覺。擺臂幅度要加大,盡力前後直臂擺平。
2.  用力走出每一步
經常堅持用走,可以預防多種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3.  每天步行時間要固定
糖尿病患者最佳鍛練時間為下午3點到晚上9點。
4.  每天的步頻要固定
每次步頻盡可能保持一致,可以小聲地喊「一~二一」有節奏地走。
5.  持之以恆
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過於勞累。
(本文轉載自2018.9.19「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