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散戶喜歡買股票,貪獲利回報率高,卻往往疏忽風險亦高;為了控制風險,散戶亦會買債券,但回報率較低,誘人程度有限。對此,不少散戶都問筆者,股票和債券之外,資產配置還可以「買」甚麼?
首先,不少散戶以為長期投資股票都是穩賺回報,但「長期」二字可圈可點,「長期」有時可以超越人的一生壽命。而且「長期」回報可以正,亦可以負,好像奧地利在戰爭時代,股市就錄得長達90年的負回報。
另外,買股票亦即是買公司發展前景,而公司壽命亦有長短,以及倒閉危機,可見長期投資股票是極具危險性的,因此不少散戶為求防範風險,都會買債券作為避風港。
ETF最多只緊貼指數
基本上,最簡單資產配置是持有60%股票,40%債券,並隨年齡愈長而增持債券比例。然而,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卻是90%買入股票,但我們都不是股神,所以更需要多元化的投資工具包(Toolkit),以做好風險措施。
例如散戶可以買互惠基金(Mutual Funds),交由專業基金經理管理。表現愈好的互惠基金往往得到愈多資金投進去,舉例富達麥哲倫基金(FMAGX)便曾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基金,1990年時其資產曾超越1億美元。可是,當基金資產規模愈大,難免變得跟股市同步,甚至令表現落後指數表現。
要解決互惠基金的不足,25年前市場便出現了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近年ETF發展迅速,全球資產規模已超過3兆美元,其最大優點是散戶可購買世界各地股市指數,但它的限制則是採取被動式管理,以致最強表現最多只能緊貼指數。
慢慢市場又研發出「聰明啤打」(Smart Beta)策略,於是「策略型指數基金」應運而生,其設計精髓強調是「Alpha」與「Beta」之間尋求回報及波動性的平衡。然而,如果太多人使用的話,「Alpha」就自然消失,「聰明」就不再顯得特別了。
對沖基金有錢人遊戲
要數追求極大回報的投資策略,就要提到對沖基金(Hedge Funds),其優勢是沽空及槓桿化,以幫助基金創造更高回報,不過回報高,風險自然亦高,所以它被喻為是「有錢人的遊戲」,筆者認為它並不適合一般散戶。
以上多種投資策略都可應用於資產配置,除了股票及債券,基金、房地產、商品都是可考慮的投資工具。然而,這些投資工具往往都與環球股市有連帶關係,因此資產配置設定好後,散戶亦要根據環球市況,各種投資工具的風險變化,繼而進行「再平衡策略」,把風險儘量降低,以維持回報平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