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現自己刷牙時有血,都會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了牙周病。牙周病的成因主要是口腔衛生欠佳所引致,患者的牙齦會發炎、腫脹、出血等,嚴重者更會牙齦萎縮,導致牙齒脫落。醫生一般會透過評估患者的牙槽骨、牙齦情况、生活習慣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等,來判斷牙周病的嚴重程度及發展速度。一般而言,輕微牙周病患者只需注意日常口腔衛生、定時洗牙便可逆轉,嚴重患者則或需要麻醉,接受深層治療。
牙周病因口腔衛生而起 有遺傳風險
https://health.mingpao.com/%e7%89%99%e5%91%a8%e7%97%85%e5%88%864%e6%9c%9f-%e5%9a%b4%e9%87%8d%e6%88%96%e8%87%b4%e7%89%99%e9%bd%92%e8%84%ab%e8%90%bd-%e5%8f%8a%e6%97%a9%e6%b2%bb%e7%99%82-%e6%b3%a8%e6%84%8f%e5%8f%a3/
牙周病宜忌 房事節制少吃辣
中醫怎麼理解牙周病的症狀呢?牙周病初期病情,大多與胃火過盛或胃陰不足有關。據經絡走向而言,上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下牙齦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
牙周病後期症狀如牙齒脫落,則跟腎精虧虛或脾虛有關。據臟腑辨證而言,腎主骨,而「齒為骨之餘」。若先天不足,或平日過度勞累、房事不節等,容易導致腎精虧虛,除牙周病後期症狀外,還可能有眩暈、耳鳴、腰膝痠軟等。另外,脾主統血,如果憂思過度,或勞倦過度,導致脾虛,則多見牙齦出血。此外,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氣血不能營養牙齦,除了牙齦萎縮外,同時也可能伴有畏寒、眩暈、耳鳴、神疲乏力等症狀。
牙周病屬於中醫疾病「牙宣」範圍,早在《醫宗金鑑》有記載,「此證牙齦宣腫,齦肉日漸腐頹,久則削縮,以致齒牙宣露。」療效如何?臨床上看到很多病人定期洗牙,甚至進行牙根刮治或牙周手術,但病情還是反覆。中醫根據辨證論治,初期主要透過清胃火或滋胃陰的方藥治療,後期着重健脾或補腎填精,改善患者體質,減免牙質退化,幫助牙肉生長,治療效果還是明顯的。
其中一個治療牙周病常見的中藥是「骨碎補」,其味苦性溫,歸肝腎兩經,《本草綱目》記載骨碎補能治牙痛。現代藥理研究也指出骨碎補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和血磷水平,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台灣有研究指,牙周病患者外用骨碎補或加青鹽牙粉刷牙二至四周後,病情有所改善,使用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
想預防或控制牙周病,你仲要……
•戒煙:吸煙者患牙周病的機率比非吸煙者高五倍•注意口腔衞生,定期檢查及洗牙
•注意均衡飲食,尤其減少進食辛辣、濃味或肥膩食物
保養口腔預防牙周病,「貝氏刷牙法」你都刷對了嗎?
40多歲的蘇女士早年罹患牙周病,健康的牙齒已剩不到幾顆,因為牙齒周邊組織及牙周骨都已毀壞,連植牙都不能施作,無法正常進食,必須將三餐食物打碎,造成生活極大困擾,營養也攝取不足。蘇女士悔不當初,要是發現牙齒有狀況時,立即請牙醫師治療,也許還能避免無牙之苦。
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醫師董醒任表示,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的疾病,主要成因是附著在牙齒上的牙菌斑長期堆積,引發牙齦紅腫發炎、流血及齒槽骨破壞,導致牙縫變大、牙齒動搖,終至失去牙齒;第二個原因是生活習慣不佳,熬夜、抽菸、糖尿病等讓身體抵抗力下降,細菌就有機可趁;第三個原因與遺傳基因有關,根據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牙周病會經由父母傳給子女,也有遺傳學的研究證實某些與牙周病有關的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
台灣牙周病的發生率高達90%,且牙周致病菌可經由唾液傳給家人及伴侶,因此牙周病的預防與治療應該全家一起來,若家中成員有嚴重牙周病,則所有家人皆應請專業牙醫師進行牙周病篩檢,因疾病位置、破壞程度、疾病活性,甚至病人年齡都會影響診斷。檢查使用具有特定刻度的牙周探測計,依探測時出血、牙結石及深度分不同嚴重程度,當多顆牙探測深度超過5mm時,就應進行完整性牙周檢查及治療。
洗牙、刷牙、深部刮除、牙齒拔除、定期保養牙齒等,是一般常見的牙周病保守治療方法,若病程持續惡化,則不得不採取更積極的手術治療。董醒任認為,牙周病會找上門,往往根源於未正確潔牙,所以治療及預防的真正關鍵在於正確口腔衛生觀念及落實。正確潔牙方法可參考「貝氏刷牙法」如下:
1. 將牙刷放在牙齦與牙齒交界處呈45度,讓刷毛進到牙齦溝。
2. 以2顆牙齒為單位,左右來回輕輕刷約10次,每個面都要刷到。
3. 輔以牙線、牙間刷及單束毛牙刷,讓一般牙刷難以刷到的地方也清潔乾淨。
4. 原則上,剛開始全口牙齒刷完大約需要15至20分鐘。
(圖/牙周病會找上門,往往根源於未正確潔牙,所以治療及預防的真正關鍵在於正確口腔衛生觀念及落實。圖由台北慈濟醫院提供,健康傳媒製作。)
雖然大部分牙周病都不會痛,但是牙周病的症狀常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諸如口臭、牙齒移位、動搖,或是牙肉退縮、出血、流膿及不潔的牙垢等,不但影響人際關係及自信,更會因無法正常進食,造成身體虛弱。董醒任提醒,養成正確潔牙習慣,並定期找專業牙科醫師檢查牙齒,是牙齒保健、避免無牙之苦的不二法門。(健康傳媒 馬姍妤/新北報導)
(首圖/Shutterstock technomolly;本文轉載自健康傳媒網站)
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66325?utm_medium=HGV_post_recommended&utm_campaign=pv&fbclid=IwAR3ssM-SnPZyvbUjudROFILnUZSsV_8kPx6MMpQqIBoDWuPqd0lbmoBQiI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