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擊破膽固醇三大迷思 壞膽固醇無作用?戒口有用?藥物傷肝?

提起膽固醇,很多人都會即時認定它是引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壞東西,有破壞無建設;又有部分人以為只要戒口便可解決膽固醇問題;還有一些患者擔心開始服藥後,便要「食足一世」,甚至藥物會傷肝等!究竟膽固醇是什麼一回事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張偉成醫生為大家拆解三大常見的膽固醇迷思。

迷思一 : 膽固醇全是壞東西?  好壞膽固醇各有功能

張醫生解釋,基本上,膽固醇有七成是由身體製造的,只有約三成是從食物中攝取,糖尿病代謝綜合症患者,自行合成產生的膽固醇更高達八至九成。不過,膽固醇並非壞東西,百害而無一利,即使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其主要功能是製造荷爾蒙、細胞膜、膽酸液及維他命D等,一旦太低會令身體無法正常運作。
 「至於過剩的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需靠高密度膽固醇(HDL-C)把它們帶回肝臟,分解及排出體外,因此稱為『好膽固醇』,如水平太低,則未能帶走積聚的壞膽固醇,形成斑塊,有機會引致血管閉塞中風心臟病等。」
 所謂膽固醇高,泛指低密度膽固醇水平。一般人抽血檢查,除低密度和高密度膽固醇外,還要注意三酸甘油脂這項指標。張醫生強調,很多人以為「壞膽固醇」水平不高便可以了,其實並不然,還要視乎整體數據。
 注意糖尿病初期 好膽固醇偏低 三酸甘油脂則高
「患糖尿病初期,一般患者的壞膽固醇水平未必太高,但好的膽固醇則偏低,而三酸甘油脂亦高。研究顯示,在這情况下,壞膽固醇會顯得細小及濃密,稱為小顆粒低密度膽固醇(Small dense LDL-C),對血管的破壞力更強。」
 雖然膽固醇只有三成從食物中攝取,但張醫生強調,暴飲暴食會導致容易肥胖,而體重跟膽固醇有着密切關係。「研究顯示,當體重下降5%至10%,膽固醇便會隨之下降,所以節制飲食,對維持理想膽固醇也有幫。」
 迷思二:膽固醇高要戒吃蛋黃?   少吃反式脂肪食物更有效
吃蛋黃,是否會令膽固醇飇升呢?張醫生闡釋,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部分人即使食用大量蛋黃,膽固醇水平並沒有增加,我們統稱他們為低反應者(hypo-responder);至於吃大量蛋黃導致膽固醇上升的高反應者(hyper-responder),大約只佔人口的40%。」
 張醫生強調,有研究亦發現,食用蛋黃後所增加的不僅是壞膽固醇,也有好膽固醇,更重要的是因飲食而導致膽固醇水平偏高,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他寄語大家,切勿對食物中的膽固醇過分執着。
 飲食中攝取膽固醇比率低 轉吃素、戒口非最見效
那麼吃素呢?「吃素可能較吃葷者的膽固醇水平較低,不過,曾有飲食清淡,更轉為素食的病人,經一段時間後只能把膽固醇降低5%至10%,未能達致理想水平。」
 張醫生表示,不少病人膽固醇水平超標可高達40%,單從飲食中所攝取膽固醇的比率很低,故此戒口的效用其實並不顯著,不過,對於高膽固醇患者來說,戒口仍是必須的,只是不應完全戒吃雞蛋、肉類等,反而在飲食上應注意食物的脂肪比率,例如避免食用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對健康更為有利。
 迷思三:食膽固醇藥會傷肝?   正視膽固醇問題勿亂停藥
若運動、戒口和減重後,仍無法令膽固醇達到理想指標,怎辦呢?為了保護心臟,在醫生處方下,患者有需要服藥。不過,坊間不少人仍很抗拒服藥,擔心服食膽固醇藥會傷肝;又或是一旦開始服藥,便要「食足一世」!張醫生強調,這些想法都是誤解。
 「我經常跟病人說這個譬喻,近視不配戴眼鏡,不等於沒有近視。若不正視問題,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膽固醇問題亦一樣。」
 張醫生更分享在臨牀上從沒有見過因服用膽固醇藥物而導致肝臟衰竭的個案。研究指出, 大約2-3%的病人服用高劑量他汀類藥物後, 肝酵素超過正常上限的3倍 。
 他表示,曾有糖尿病人在服用膽固醇藥後,肝酵素上升了少許,希望立即停藥,放棄預防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的機會。
 降膽固醇:藥物或注射針劑 宜配合運動
「研究又指出,只要持續服藥一段時間後,70%的患者肝酵素也會慢慢回到正常水平,病人的脂肪肝也會有所改。若在膽固醇下降後自行停藥,反而會令膽固醇再度升高,所以建議需長期服用,並持續運動,對保持達標水平有幫助。」
 張醫生表示,約有5%至10%的患者服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後出現肌肉疼痛或肌肉酵素高的副作用,或服藥後仍未能達到目標水平,怎辦呢?「建議可考慮注射膽固醇針,每兩周注射一次,可減膽固醇近六成,副作用也不大。」
 TIPS:低密度膽固醇理想指數人人不同?
究竟低密度膽固醇的理想指數是否人人相同呢?根據最新指引,兩年內曾有兩次心臟病發的患者,屬「極高風險」,建議低密度膽固醇水平為1.0 mmol/L或以下。如未來10年患致命心血管疾病的風險(SCORE)超過10%,屬「較高風險」,低密度膽固醇水平需維持在1.4 mmol/L或以下,以及50%降幅。
 至於「高風險」患者,則建議低密度膽固醇水平維持在1.8 mmol/L或以下,以及50%降幅,而「中等風險」患者的理想指數為2.6 mmol/L或以下;「低風險」患者為3.0 mmol/L或以下。
 張醫生指出,以上指數僅作參考。由於每個人的健康狀况均不同,應向主診醫生查詢,才能作出專業評估和診斷。
 本版面由賽諾菲製藥支持
SAHK.ALI.20.02.0067 (04/2020)
References:
  1. Kapourchali FR, et al.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6;56:2408-2415.
  2. Simonen PP, et al. Diabetes Care. 2002;25:1511-1515.
  3. Carmena R, et al. Circulation. 2004;109[suppl III]:III-2–III-7.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healthyweight/losing_weight/index.html (Accessed on 4 Mar 2020).
  5. Blackburn G. Obes Res. 1995;3:211s-216s.
  6.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Publication no. 98-4083. 1998.
  7. Herron KL, et al. J Nutr. 2003;133:1036-1042.
  8. Carson JNS, et al. Circulation. 2020;141:e39-e53.
  9. Yokoyama Y, et al. Nutr Rev. 2017;75:683-698.
  10. Cohen DE, et al. Am J Cardiol. 2006;97(8A):77C-81C.
  11. Stein EA, et al. Am J Cardiol. 2007;100(9):1387-96.
  12. Hyogo H et al. Metabolism. 2008;57:1711–1718.
  13. Naderi S, et al. Clin Lipidol. 2014;9:355-367.
  14. Schwartz GG,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9:2097-2107.
  15. Mach F, et al. Eur Heart J. 2019;00:1-78.
 相關文章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