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名公立醫院前線醫生】
自從醫委會討論放寬海外醫生註冊首次投票四個方案被否決後, 不同政客、 病人組織代表和時事評論員紛紛發表個人意見, 但大部分所謂意見都只是個人感受, 並沒有證據去支持, 本人唯有列出十個 政客不會告訴你的謬誤給大家參考:
一) 只有全面放寬註冊才能夠讓海外醫生到公立醫院工作?
其實全面註冊和有限度註冊的分別在於能否全身到私營市場。 如果海外醫生有志到公立醫院救急扶危, 絕對可以透過有限度註冊獲得每次三年的聘約, 而且無需考試無需實習, 比起現時醫委會討論的方案更加寬鬆。如果相關海外醫生獲得大學聘約更可以安排部分時間 到大學私家診所, 甚至是私家醫院工作。 就以中文大學腫瘤科莫樹錦教授為例, 他就可以定期到養和醫院看私家病人, 只是所有大學員工, 不論是本地還是海外畢業, 都需要在大學醫院提供臨床服務, 無論註冊方法為何, 也一樣可以享有比公立醫院醫生更大的自由度, 參與享有額外回報的私家診症。(參考連結)
二) 國內沒有專科醫生, 所以放寬條例不會令內地醫生湧入香港?
這視乎用哪個方案吧。 如果根據民建聯方案, 國內醫生絕對可以大量湧入香港, 而且香港公立醫院越來越多國內醫生是鐵一般的事實 。他們雖然不是專科醫生, 但卻在成功考取執業試後才到香港進行專科訓練。現行的制度可以確保只有質素較高的內地醫生來港工作, 但民建聯方案卻將這條界線斬斷, 等同製造機會讓之前在本港執業試失敗的內地醫生可以來免試香港執業。
三) 捆綁期越短越好?
各位不妨撫心自問, 究竟香港需要多一點公立醫院醫生還是私家醫生。 捆綁期越長, 就代表越多海外醫生需要留在公立醫院工作。 如果捆綁期不斷縮短, 海外醫生例如張宇人的女兒和女婿來香港公立醫院作出超短期工作後就可以轉到私營市場, 在公立醫院苦等的病人能夠得益嗎?
四) 醫管局和衛生署醫生在豁免實習期方案應該完全對等, 因為要一視同仁?
大家天天說要參考新加坡模式, 大家有可會清楚新加坡的制度? 新加坡有關當局規定 , 海外醫生如果工作超過兩成屬於健康篩查,亦即是現時衛生署醫生的工作, 有關醫生別說不能夠全面註冊, 就算連有限度註冊也不准。 根據林鄭月娥和陳肇始的概念, 恐怕新加坡模式就最不一視同仁。
五) 只有香港才需要海外醫生參加執業試?
香港的專科醫生取得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頒授的專業資格後, 可以選擇到外國參加深造訓練, 其中美國就是一個熱門地點。但原來香港醫生要到美國進行為期三至六個月的深造訓練, 也需要到美國考類似 香港的執業試。 相反, 其他國家醫生, 包括國內醫生來香港深造卻無需考試。 請問香港和美國的制度哪個較嚴謹? 如果執業試是在侮辱海外專科醫生, 為何香港醫生到外國實習需要考執業試?
六) 要醫生數目還是醫生質素?
如果簡單的以為醫生人手問題可以用人多好辦事這概念去處理, 難道各位政客就會滿足嗎? 每次出現所謂」醫療事故」, 各位議員和病人組織代表齊齊出來譴責, 表示要提高香港醫療水平。 但現時香港以如此嚴謹的規定讓本地和海外畢業醫生註冊執業各位議員和病人組織代表也不滿意, 難道香港多了水準更低, 例如之前在執業試屢試屢敗的醫生可以透過免試註冊來港執業, 你們會更滿意嗎? 制度嚴謹, 你們投訴令海外醫生不願意來, 但同時批評制度嚴謹時香港醫生質素不夠高。究竟你們是重質還是重量, 還是兩樣都要。 假如你們兩樣都要, 無止境地放寬註冊規定肯定不是你們想要的答案。
七) 容許英聯邦醫生免試執業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出相關建議的人請小心, 逃犯條例通過後, 隨時被控分裂國家罪, 被移送到秦城監獄。
八) 海外醫生不肯來香港完全是因為執業試?
大家可會知道要一名在外國出生、長大 、工作的海外醫生, 千里迢迢來到香港工作是什麼一回事? 是移民, 是要放棄當地的家人、朋友、事業, 移民到陌生的地方。 如果一名美國的醫生在當地事業有成, 有什麼能夠驅使他來香港執業? 在美國, 這位醫生可以住千呎大屋, 在香港可能只能夠住幾百呎的所謂豪宅。 子女也可能要跟隨父母來香港讀書, 要重新適應新生活。 難道取消了執業試,他們會蜂擁而至, 來到香港執業嗎? 世上只有一個國家的人民有這個傾向, 哪個就是中國。
九) 新加坡引入海外醫生, 所以香港也要跟?
無能的香港政府只懂得東獅效顰, 新加坡推出什麼政策, 香港政客 也表示要跟。新加坡推出辣招稅, 成功遏止樓價升勢, 香港政府東獅效顰, 結果卻成功扭曲市場, 令樓價不斷攀升。 新加坡衛生部與醫藥理事會在4月18日宣布明年開始不再承認57間海外醫學院文憑, 聲明更指出, 當局考慮到新加坡醫學院招生人數穩定上升, 未來將不需過度依賴海外醫生。 香港人天天說要學新加坡, 但其實只懂得學新加坡過氣的政策。 新加坡政策不是不好, 但如果只懂東獅效頻, 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當年的辣招税就是最佳例子。 新加坡開始減少對海外醫生的依賴, 香港如果只懂學習新加坡當年的做法, 會否再度 學錯?
十) 多了醫生, 公營醫療系統所有問題能夠迎刃而解?
特區政府刻意將香港病人和醫學界搬到對立面, 不斷滲透解決醫生 人手不足才可以將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但卻忘記了多年來怎樣親手破壞本港公營醫療系統 。隨著人口增長, 香港公立醫院床位數目不增反減; 護士數目同樣不足. 但當然卻選擇關閉護士學校。醫生不足問題並非今時今日才發生, 但當年卻執意大幅削減醫學院學位, 遲遲未肯加開, 導致問題今天浮現。 坦白說, 多了醫生, 但病床數目不變, 護士人數不變, 各式各樣高端醫療儀器例如磁力共振機和電腦素描機數目不變,請問香港公營醫療系統質素會否改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