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高水 42 點
各指標都轉弱......10天線失守. 20天線又如何 ?
中行、工行傳撤出倫敦,獲盧森堡同意成立分行及子公司
面對英國嚴格金融監管環境,根據外電傳媒報道,大型中資銀行正擬將歐洲業務重點,撤出英國首都倫敦,移至盧森堡。當中,中行(03988)及工行(01398),已獲盧森堡當局同意,在當地成立分行及子公司。
據報道指,建行(00939)、工行、交行(03328),及農行(01288)均未獲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批准在倫敦設立分行。該機構只允許中資銀行在倫敦成立子公司。
交行3季度多賺11.7% 微遜預期
交行(03328)公布,第三季股東應佔溢利134.25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比去年同期120.2億元,升11.7%。稍微差過市場預期的137.25億元.
對比首3季的股東應佔溢利則為445億元,按年升15.87%。
交行今日跌1.2%,收報5.65港元。
第三季的利息淨收入,對比去年同期升14.4%至報307.7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則降低3.7%至45.81億元。
而首3季,交行的利息淨收入升16.6%至891.01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則升7%至155.43億元;不過,貸款減值損失則有所增加11.9%至106.64億元。
引用許沂光文章 :
英國金融時報2012年10月28日報道:「截至2012年6月底,日本政府總負債976萬億日圓,佔GDP的比率,是全球負債最多的國家。每年日本政府稅收為50萬億日圓,日本需要持續20年不支出,才可還清債務。」
日本已推出八輪量化寬鬆計劃,經濟仍無起色,利率得以維持在極低水平,主要依賴日本國民購買國債及貿易盈餘的幫助。2012年9月日本入超9,800億日圓,日本1993年至今貿易盈虧的走勢見附圖。再加上人口老化,日本人購買國債逐漸減少,形勢危殆。
總結:日本政府長年累月入不敷支,總債務是GDP的237%,冠絕全球。2012年11月底國會倘若不能通過預算案,可能比美國早一步爆發財政懸崖(fiscal cliff)危機,後果不堪設想。
有關日本的分析,請參考筆者2012年8月21日發表的「日本沒有明天」一文,刊載於http︰//blog.sina.com.cn/u/2927413140。
引用蘇偉文文章 :
貨幣貶值
2012年10月30日 Yahoo!
現在人們提到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時,都會表示這是美國印銀紙的舉動,對美元是有貶值壓力。然而,美國經過兩輪量寬後,美元兌主要貨幣並沒有崩盤式的貶值,到了美國實行了「無限量寬」後,即每月以四百億美元的幅度回購按揭證券,美元兌其他貨幣也還沒有明顯的大幅貶值,美元大貶值之說好像並沒有應驗。
其實我們常說的貨幣貶值,其實是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自然是指一國貨幣兌其他貨幣在匯價上的降低。當一個地方的經濟不好,例如產值下降、通脹高企、資金外流等等,其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需求下降,自然就會產生貶值壓力。所以在美國發生金融海嘯後,人們基於美國的經濟能力下滑,因而對美元產生疑問是對的。
可是,貨幣的兌換價是兩個貨幣之間的價值比例,當一個貨幣的主權國經濟不景時會貶值,前提是另一個主權國的經濟沒有多大變化,這個貶值壓力才會實現。然而,當另一個國貨主權國的經濟也是一團糟時,也就是說兩個貨幣同時出現貶值壓力,匯價的升降便變得相對。所以人們因美國的經濟問題對美元產生眨值預期時,同時間也人們因歐洲的經濟問題對歐元產生眨值預期,美元兌歐元也就不時互有升降,而匯價也不時單向的變動,以廣州話來形容,兩國匯價也就是「海軍鬥水兵」。
至於第二個層次,
也就是貨幣購買力的貶值,也就是貨幣在可以在消費上的能力改變。我們現時使用的貨幣是以法定形式來發行,貨幣本身沒有實物支持,貨幣就是靠人們對制度的信任。當美國實行量寬時,其他國家也跟進,表面上是對美國量寬的作用打和,但過多的貨幣供應,產生了貨幣購買力眨值的現象,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物品價格的上升,就是貨幣購買力下降的表現,也就是貨幣在購買力方面的貶值。
這兩個貶值對小市民的生活都帶來挑戰,現在中環吃一頓「兩餸飯」的午餐也要超過四十元,生活壓力又怎不磨人?
蘇偉文
恆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