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組織活檢可顯示特殊病理變化,包括「腎小球系膜擴張」(mesangial expansion)、「腎小球基底膜增厚」(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thickening)及「腎小球基底膜增厚」(podocyte injury)等現象,最後出現「腎小球硬化現象」(glomerular sclerosis),導致慢性腎臟衰竭。
糖尿病有一型及二型兩種,一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較年輕,多屬自體免疫疾病,身體免疫力攻擊胰臟胰島細胞,令胰臟受損,令胰島素分泌減少,患者需要長期定時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不少長者有二型糖尿病,一般有體重超標情況,胰島素功能失調,令血糖水平上升。無論一型或二型糖尿病,血糖失控皆可令腎臟容易受損,甚至出現腎臟衰竭現象,情況嚴重,即需要接受洗腎治療或腎臟移植。
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控制血糖水平(tight glycemic control),有利護腎,若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則必須維持血壓及血脂在正常範圍。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控制血壓,有護腎作用。糖尿病患者切忌吸煙,除誘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肺阻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肺癌(lung cancer)外,亦同時增加糖尿腎病風險。糖尿腎病患者亦較易有「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及「神經線病變」(neuropathy),小心!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
今年72歲的王奶奶,罹患二型糖尿病15年,糖化血色素一直都維持在標準值內,為醫師眼中的控糖模範生。但也因持續注射胰島素,讓她的體重從77 公斤上升至86公斤,體重飆升帶來的諸多不便困擾著王奶奶,其中最令王奶奶沮喪的是,她最喜愛的一件洋裝,也因變胖後尺寸不合一直無法再穿上。
口服藥物加作息改變 控糖減重一兼二顧
負責收治此案例的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暨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杜思德醫師表示,針對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介入手法也會隨之改變,朝向個人化治療趨勢。了解王奶奶的病情後,建議改為服用新型口服控糖藥物,減少胰島素施打劑量,也因為藥物的作用,增加體內葡萄糖及鈉的排出,除了能夠有效控管血糖、血壓,體重也有明顯的下降。
杜思德理事長進一步解釋,單靠藥物無法有如此良好的成果,除了王奶奶強烈的動機外,本身也相當配合營養師的專業指導,徹底改變飲食、生活作息。包括不吃宵夜、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再加上每天運動50分鐘以及積極監控血糖,三個月後,體重下降了11公斤、腰圍少了9公分,王奶奶總算能再次將美麗的洋裝穿上!
出現症狀已太遲 五分之一患者有併發症
財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暨開業診所院長游能俊醫師說明,糖尿病患者初期並沒有明顯徵兆,當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三多一少」症狀發生時,往往血糖已超於正常值。也因此,確診糖尿病的臨床案例中,有近20%的患者未能及早發現,就醫時已經出現併發症狀。糖尿病的併發症與血管及神經息息相關,從頭到腳都可能產生病變,包括中風、視網膜病變、心肌梗塞、腎病變…等,嚴重情形不容忽視。
游能俊理事長也呼籲,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擁有正確的控糖觀念之外,應了解該如何跟疾病相處。好比駕訓班的學員,教練在旁指導分辨路標、注意速限,有如醫護人員教導患者如何測量、監控血糖值,但總有一天患者必須獨力完成,並持續下去。千萬不要害怕學習,並改善生活習慣及遵從醫囑,必定能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一輩子。
http://healthylives.tw/article/7057
勤按手上一穴位,輕鬆降伏「糖尿病」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近30年來全球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快速攀升,病患數足足增加近3倍之多。而在台灣,四十五歲以上的民眾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為糖尿病患,可見糖尿病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大健康殺手。對於糖尿病的威脅,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預防、改善呢?
根據微信《健康與養生》的報導,除了控制飲食外,其實按壓手部的一個穴位對改善糖尿病極有助益,每天持續按,併發症的發生率可減少92%,各位朋友一定要試試看!
【功效】
預防糖尿病,防治糖尿病足、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心腦血管病等併發症
【位置】
以右手按著左手背小指的一端,這裡有一個尺骨小頭,按住尺骨小頭的最高點後,將掌心轉向胸部,手指滑入的骨縫即是「養老穴」。每天建議揉按左手養老穴5~10分鐘,右手則不必。
延伸閱讀:
封面圖片出處:ツボ指圧-Youtube / bonyankasr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