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糖友們的口腔保健別輕忽

許多研究證實糖尿病與牙周疾病的相互密切關係,牙周病更被列為糖尿病第六名的併發症,其中在,在 40-49 歲的年齡層更為顯著。



▲糖尿病人常見的口腔疾病▲

口水少、口乾、牙齒動搖、口腔傷口不易癒合、牙齦腫大、長息肉、味覺差、蛀牙等。

※平日保健要做好,避免口腔問題找上門,謹記:

1. 隨時檢查牙齒健康情形
2. 每餐後及睡前要刷牙,減少細菌滋生
3. 牙刷宜選擇軟毛,每1-3個月更換一次
4.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刷牙至少3分鐘
5. 每半年接受牙醫師定期口腔檢查及潔牙

資料來源: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侵襲性牙周炎治療

牙周病治療分三階段 這些過程都可能要多花錢


母罹糖尿病不知 兒贊助植牙一年後掉落

高雄一名計程車司機發現60歲母親因掉牙問題感到困擾,2年前母親節出資送媽媽植牙手術當禮物,沒想到1年後植體脫落,牙齦也流血化膿,原診所也找不出原因。後到另家診所諮詢,醫師為母親抽血檢查,發現她血糖過高,已有糖尿病情形,導致牙周健康變差、牙齒鬆動,植牙效果才不如預期。

收治病患的育康信合美牙醫診所院長何坤炎表示,一般民眾植牙後如好好清潔、使用新牙,「保用30年都沒問題」,有些患者植牙後放任大吃大喝,也能用個34年,1年就脫落的案例很罕見,將患者轉介至內科詳細檢查,才發現她有糖尿病,牙齦易腫脹、充血,牙周囊袋的致病菌沿著植體近入骨頭,使植體加速脫落、糖尿病也惡化。

何坤炎強調,近年來植牙手術逐漸普及,但許多民眾並不知道,植牙前必須先將牙齦發炎、牙周病等問題處理妥善,在「健康」情況下才能獲得最好的植牙效果,如患者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病史卻不知情,醫師也沒完善評估就貿然為患者植牙,就可能引發植牙感染或是傷口癒合不良等併發症,導致植牙後因不穩定而脫落。

何坤炎建議,若長輩罹患糖尿病,應到牙醫診所檢查是否有牙周病等口腔問題,如有接受植牙手術的計畫,也務必告知醫師糖尿病史,讓醫師做更詳盡的術前評估與療程規畫,以免付出相當的時間、精神與費用之後,因糖尿病讓植牙手術前功盡棄。


牙齦腫漲流血不一定是牙周病 看看你有沒有吃這些藥物

一名70歲的老翁本身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問題,定期追蹤治療且穩定控制中,後因全口牙齦持續3個月的腫脹流血而到成大醫院牙科就診。臨床及x光檢查發現患者有牙周病,牙齦腫脹非常嚴重,但其腫脹的情況卻不像一般的牙齦發炎,在了解患者平常服用的藥物後,懷疑牙齦腫大跟患者使用的高血壓用藥的鈣離子阻斷劑有關。

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醫師張盈盈說,經請患者向其診療醫師商討更換降血壓藥,也要求患者做好口內清潔及進行後續的牙周治療,以改善牙齦腫大及牙周病的問題,在換藥及牙周治療後,患者牙齦恢復了健康,牙周狀況也維持穩定,目前定期回診追蹤約3年,跟牙齦腫脹流血情況說掰掰了。

張盈盈指出,與牙齦腫大相關的藥物主要有3大類: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牙齦腫大的情況通常出現在服用這類藥物約1-3個月後,且前牙區域會腫脹的特別明顯,一旦牙齦開始腫大,會使得口腔清潔更不易,進而惡性循環,讓症狀更加嚴重。

針對這類因藥物造成牙齦腫大患者的治療,通常會先建議請其醫師換藥,若是藥物引起的,換藥後大部分牙齦腫大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但若是換藥沒有改善、內科醫師不建議換藥,或是伴隨有牙周問題時,就需進行非手術性牙周治療,並搭配外用抗菌劑的使用。如果以上治療都無法達到效果,或是患者對牙齦外觀仍不滿意時,就會進入到手術性治療了。

張盈盈提醒有服用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物免疫抑制劑3類藥物的民眾,平常應注意自身牙齦的狀況,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刷牙要確實,每天都要使用牙線及牙間刷來清潔牙縫,並且每半年到醫療院所洗牙檢查,以降低牙齦腫脹流血的情況發生,不會因為這些牙齦相關副作用而無法安心繼續吃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