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症是常見慢性腦神經衰退疾病之一,導致患者的不同肌肉出現震顫和僵硬等問題;受影響的肌肉亦包括口腔及咽喉負責說話及吞嚥的肌肉,因此會有說話不清及吞嚥困難等問題。若要處理上述問題,藥物和手術治療成效有限,可配合言語治療,針對口腔各部分肌肉訓練,協助患者改善情况。
柏金遜症患者難以控制肌肉
養和醫院言語治療師潘肇鋒解釋,柏金遜症患者因難以控制身體不同部分的肌肉,影響身體的活動和協調動作,患者一般會出現手腳不自然顫抖、肌肉僵硬、肌肉啟動困難,以及姿勢不穩等問題。同時,患者的口部肌肉控制能力變弱,會出現說話不清及吞嚥困難,而實際上很多柏金遜症患者的頭腦清晰,語言理解和表達功能正常,只是聲線和發音會受影響而令言語能力出現問題。
聲線表情難控制易招誤解
潘肇鋒引述研究指出,高達80%的柏金遜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最常見是「低運動性言語障礙」,主要的徵狀有:
- 說話聲線過小
- 聲音沙啞
- 缺乏聲調高低變化
- 語速過快
- 說話停頓位置不當
他解釋,根據外國研究,較多患者在初期會先出現聲線不足和沙啞的問題,之後會逐漸出現咬字不清晰、缺乏聲調高低變化、說話不流暢等,加上由於面部肌肉僵硬而導致缺乏表情,這些問題均會令患者較難清楚表達真正的意思和情緒,容易造成別人的誤解。
針對患者困難 言語治療加強肌肉訓練
要治療柏金遜症,一般以藥物和手術治療,惟這些治療對改善手腳肌肉控制有顯著成效,對於改善負責說話的肌肉卻成效不彰。潘肇鋒指,言語治療有針對加強這些肌肉的訓練,包括大聲聲線治療(LSVT-Loud)及呼氣肌肉強化訓練(EMST),兩者如能同步訓練,改善效果會更為顯著。
大聲聲線治療:提高聲量練習說話
潘肇鋒解釋,大聲聲線治療(LSVT-Loud)的治療目的,是提高病人的說話聲量,以改善聲線
、咬字、發音、說話速度、音調的高低等;患者在訓練中需要專注大聲說話,此舉能讓肺部呼出更多氣,同時加強聲帶閉合和口腔肌肉的活動能力,以改善聲量過小、語速過快、缺乏音調變化、咬字不清等問題。
至於訓練頻率,患者需連續4星期內完成16小時課節,平均每星期上4堂,每堂1小時,訓練期間要保持提高聲量練習說話,課後亦要勤加練習。他強調,病人需透過訓練學習自我評估,了解自己的聲量大小,改善聲線並運用合適力氣說話,否則會經常誤以為自己已夠大聲和清晰。
呼氣肌肉強化訓練:用力吹響裝置
呼氣肌肉強化訓練(EMST)則需要患者在言語治療課堂及家中,持續利用吹氣管裝置進行吹氣訓練,當吹氣力度足夠,裝置便會發出聲響,而言語治療師會因應患者的訓練進度而調校強度,提高訓練要求。潘肇鋒解釋,EMST可訓練肺部以加強呼氣力度和口腔肌肉的活動,從而改善患者聲線和咬字清晰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