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本港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患有二型糖尿病,大部分人還有肥胖的問題,但是治療糖尿病非常困難,很多病人不能依從治療,比如按時服藥,注射胰島素,控制體重。
然而,醫學界近幾年發現代謝手術(減重手術)可以有效地治療糖尿病,約八成病人手術後糖尿病會大為改善。代謝手術到底是什麼呢?它是如何治療糖尿病的呢?哪類患者適合代謝手術呢?
醫健頻道請來外科專科醫生—陳敬安醫生,為大家講解代謝手術是如何控制血糖,改善糖尿病,以及哪類糖尿病患者適合代謝手術。醫健頻道一直關注大家的健康,致力教導大眾健康的生活模式,想要身體健康,改善糖尿病,絕不能錯過今期影片!
影片簡介
0:10 代謝手術優化胰島素阻抗問題
0:46 代謝手術令糖尿病根治的機率更加高
1:07 代謝手術適合哪類糖尿病患者
受訪嘉賓:陳敬安醫生(外科專科) (本影片醫健資訊由專業人士義務提供, 如影片涉及任何疾病的診斷、治療或醫療建議,僅供參考用途,請諮詢您的醫生。)
「控糖不宜矯枉過正 超長效型基礎胰島素 平穩控制降風險」
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就如「走鋼索」,血糖太高會影響血管,令器官受損而引發各種併發症;血糖太低又會出現心跳、手震、冒汗等不適反應,長遠增加心律不正及腦退化風險。作為糖尿病患者,究竟如何才能將血糖拿捏準確?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丘思欣醫生解釋,高血糖禍害深遠,不但會破壞身體的大、小血管,引發糖尿腎、糖尿眼、末梢神經病變導致糖尿腳等併發症,長遠更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機會。不過,她提醒病人控糖並非血糖值越低越好,否則可能會帶來反效果。「血糖太低會引發連串的不適反應,包括心跳、手震、冒汗、飢餓、頭痛及頭暈等,如果未能及時補充糖分,患者更會抽搐或昏迷,嚴重甚至可以奪命。而夜間出現低血糖症狀則更加危險,有研究顯示會增加心律不正及腦退化的風險。」丘醫生續稱,若病人或照顧者察覺到有以上低血糖症狀,應先「篤手指」確定血糖是否偏低,若證實低於3.9mmol/L,可立即進食15克碳水化合物、即半杯汽水或果汁、1至2粒方糖或3至4粒糖果,待15分鐘後再次「篤手指」,確保血糖已回復正常水平。
▲丘醫生表示,若夜間經常出現低血糖,有機會增加心律不正及腦退化的風險。
藥物選擇 助減少低血糖機會
除了生活習慣,原來藥物選擇也會影響血糖控制。「口服藥如磺胺尿素劑或舊式的胰島素針劑容易出現低血糖,以傳統的中長效型胰島素為例,注射後4至8小時會出現一個『高峰值』再逐漸回落,令血糖波幅較大。另外,由於這類舊式胰島素藥效只能維持16-18小時,病人有機會要每日注射兩次,時間大多是餐前或臨睡前,部分病人因為擔心入睡後或早上出現低血糖症狀,故刻意增加食量或於睡前吃小食,更甚是自行調低注射劑量或停止注射,這難免會令血糖形成『鐘擺效應』,血糖反覆增加各種併發症的風險。」
超長效型基礎胰島素 助穩定病情
要避免低血糖,丘醫生建議病人要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食或過度節食;若運動量增加可在運動前攝取小食,以免跌入低血糖陷阱。「作為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我們也會協助病人選擇合適藥物,例如新一代的超長效型基礎胰島素 (ultra-long acting basal insulinanalogue)在改善低血糖方面已相當有成效,這種胰島素與人體的天然胰島素相似,進入身體後能平穩釋放,不會出現『高峰值』,能穩定控制夜間及空腹血糖。而且這類超長效型基礎胰島素藥效超過42小時,病人每日只需要注射一次,注射時間較傳統的胰島素有彈性,可以按生活需要而改變,但兩針注射時間必須相隔八小時或以上,最適合經常出現低血糖、需要輪班或由照顧者負責注射的病人。」
最後,丘醫生重申糖尿病雖然不可逆轉,但她也見證不少病人樂觀面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故她鼓勵糖友應依時用藥、自我監察及多與醫生溝通,以達致最佳的治療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