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設備 環球市佔上升 | 2012年3月5日 |
【明報專訊】在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國有建築機器生產商的廠房內,一大群穿上藍色連身衣褲的男子正使用電鑽和士巴拿,將一些噴上黃色漆油的大件機器部件組裝在一起。據一名經理表示,廠內工人的平均年齡只是27歲,過去幾年,該公司的工人已增加了兩倍。另有一些年輕女性正在操作起重機,將一些重量數以噸計的部件,熟練地放置在需要裝配的地方。
積極海外併購 獲取新技術市場
這些都是我最近在柳州(中國南部廣西省的一個中型城市)在柳工的研發團隊陪同下參觀時所看。那天的收穫很大,令我萌生或者增強了以下的有趣見解:
1. 中國的建築機器公司可能會透過出口及在關鍵市場生產相結合,大幅提高其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這行業是一個好例子,顯示了中國的出口產品在價值鏈中向上移。
2. 這行業反映了,中國的出口產品更廣泛地由消費品轉移至「資本財貨」(Capital Goods)。
3. 中國新興的資本財貨企業不止是出口,它們還希望到外國投資,以便更好地獲得新市場和技術。
4. 中國的出口優勢不是絕對的。像柳工般的中國公司,仍然需要輸入關鍵的高科技零件。在精密設備方面,中國公司仍然落後於德國、日本和韓國的對手。
在2000年至2010年間,中國的建築機器總出口值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40%,將中國在這行業的全球出口的份額由1%推高至8%。事實上,在過去10年,中國的資本財貨出口的增長率,已經超過了消費品出口的增長。
柳工是這個趨勢的例子之一。在2011年,它生產的建築機器有超過20%是出口的。若以貨值計算,出口佔其2011年銷售額的12%;在2008年,這僅為2%。像柳工般的中國公司,也非常積極進取的在外國進行併購,以獲取技術和外國市場。
單是去年,柳工就收購了HSW,後者是一間擁有美國技術的波蘭推土機生產商;以及和Cummins簽訂協議,成立合資企業生產引擎。中國最大的建築機械生產商「三一重工」(Sany)最近亦宣布,計劃以4.82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機器生產商──德國的Putzmeister。這種迅速擴大全球市場份額的做法,應該會對外國競爭對手的收入起到遏抑作用,以及有可能打擊它們的股票價格。
最關鍵技術仍在日廠手中
但是,擴充產能的程度,卻似乎是荒謬的。以輪式裝載機(wheelloader)為例,單是中國國內的產能,已比2011年的全球總需求高出25%。類似的情形,亦出現在挖掘機(excavator),據柳工的職員表示,由現在到2014年,其國內產能要增加三分之一。這種過度投資在內地相當普遍。
甚至柳工亦承認,該公司將擴大規模排在第一位,成本效益只排在第二位。但他們認為,柳工已經是相對保守的了。更進取的同業,像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1157),據報道,更加為買家提供極為方便的信貸。那可能會引致買家拖欠貸款和退回機器。就像外國的情形,中國的建築機器生產商大膽為買家提供信貸,是因為內地的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速度減慢了,令它們的銷售放緩。
同時,中國的建築機器生產商也是進口商,特別是進口一些關鍵高科技零件。例如,挖掘機是價值最高的建築機器,但中國企業不能生產其最重要的部分──液壓泵(Hydraulic Pump)。
據柳工表示,只有極少數公司能夠生產挖掘機級的液壓泵(日本的川崎重工是主要的生產商)。這些少數生產商當然是中國企業的潛在併購目標。對於川崎和類似的公司來說,它們應會繼續受惠於中國的出口,因為液壓泵佔了挖掘機的價值的頗大份額。那些奉行「中國買什麼,就看好什麼」的投資者,可能會看好它們的股價。
未來擴充產能 料在國外
但話得說回來,中國企業正在積極嘗試自己製造這些液壓泵。我們參觀了柳工一間龐大的新廠房,放滿了每部價值數以百萬美元的日本機。據悉,柳工將在該廠生產液壓泵的小部分零件,但它距離生產整個液壓泵,仍然很遙遠。不過,在中國,事情往往變得很快,特別是在製造業。
僅僅在5年前,就曾有一名柳工職員說,自行生產液壓泵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內地的鑄造廠無法製造出其必要的高品質鑄件。但是,內地的鑄造廠這幾年間已經進步了。而且,內地的建築機械生產商已預備了大筆款項,以充分利用這些鑄造廠的技術改進,將自己的產品在價值鏈中向上移。
同時,像柳工等企業,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取得多年銷售佳績後,現在都免不了將目光放在發達國家市場。在某些機器方面,如輪式裝載機和推土機等,中國企業早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便購入了外國的技術。這令它們有充足的時間來充分利用其天然的成本優勢、規模以及工藝創新優勢,以創造既便宜又高質的產品。
但中國的出口優勢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它需要從外國進口昂貴的零件,應用於挖掘機等,這削弱了它的成本優勢。而且,在建築機器的總生產成本之中,勞動力只佔一小部分,輸入商品和昂貴的高科技零件所佔的比例要高得多。
柳工的職員就發現,若在荷蘭鹿特丹出口到西方國家,所節省的運費,大約可以抵消掉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優勢。這意味,雖然中國企業在資本財貨的市場份額會愈來愈高,未來擴充產能方面可能大部分都在國外。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這些都是我最近在柳州(中國南部廣西省的一個中型城市)在柳工的研發團隊陪同下參觀時所看。那天的收穫很大,令我萌生或者增強了以下的有趣見解:
1. 中國的建築機器公司可能會透過出口及在關鍵市場生產相結合,大幅提高其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這行業是一個好例子,顯示了中國的出口產品在價值鏈中向上移。
2. 這行業反映了,中國的出口產品更廣泛地由消費品轉移至「資本財貨」(Capital Goods)。
3. 中國新興的資本財貨企業不止是出口,它們還希望到外國投資,以便更好地獲得新市場和技術。
4. 中國的出口優勢不是絕對的。像柳工般的中國公司,仍然需要輸入關鍵的高科技零件。在精密設備方面,中國公司仍然落後於德國、日本和韓國的對手。
在2000年至2010年間,中國的建築機器總出口值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40%,將中國在這行業的全球出口的份額由1%推高至8%。事實上,在過去10年,中國的資本財貨出口的增長率,已經超過了消費品出口的增長。
柳工是這個趨勢的例子之一。在2011年,它生產的建築機器有超過20%是出口的。若以貨值計算,出口佔其2011年銷售額的12%;在2008年,這僅為2%。像柳工般的中國公司,也非常積極進取的在外國進行併購,以獲取技術和外國市場。
單是去年,柳工就收購了HSW,後者是一間擁有美國技術的波蘭推土機生產商;以及和Cummins簽訂協議,成立合資企業生產引擎。中國最大的建築機械生產商「三一重工」(Sany)最近亦宣布,計劃以4.82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機器生產商──德國的Putzmeister。這種迅速擴大全球市場份額的做法,應該會對外國競爭對手的收入起到遏抑作用,以及有可能打擊它們的股票價格。
最關鍵技術仍在日廠手中
但是,擴充產能的程度,卻似乎是荒謬的。以輪式裝載機(wheelloader)為例,單是中國國內的產能,已比2011年的全球總需求高出25%。類似的情形,亦出現在挖掘機(excavator),據柳工的職員表示,由現在到2014年,其國內產能要增加三分之一。這種過度投資在內地相當普遍。
甚至柳工亦承認,該公司將擴大規模排在第一位,成本效益只排在第二位。但他們認為,柳工已經是相對保守的了。更進取的同業,像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1157),據報道,更加為買家提供極為方便的信貸。那可能會引致買家拖欠貸款和退回機器。就像外國的情形,中國的建築機器生產商大膽為買家提供信貸,是因為內地的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速度減慢了,令它們的銷售放緩。
同時,中國的建築機器生產商也是進口商,特別是進口一些關鍵高科技零件。例如,挖掘機是價值最高的建築機器,但中國企業不能生產其最重要的部分──液壓泵(Hydraulic Pump)。
據柳工表示,只有極少數公司能夠生產挖掘機級的液壓泵(日本的川崎重工是主要的生產商)。這些少數生產商當然是中國企業的潛在併購目標。對於川崎和類似的公司來說,它們應會繼續受惠於中國的出口,因為液壓泵佔了挖掘機的價值的頗大份額。那些奉行「中國買什麼,就看好什麼」的投資者,可能會看好它們的股價。
未來擴充產能 料在國外
但話得說回來,中國企業正在積極嘗試自己製造這些液壓泵。我們參觀了柳工一間龐大的新廠房,放滿了每部價值數以百萬美元的日本機。據悉,柳工將在該廠生產液壓泵的小部分零件,但它距離生產整個液壓泵,仍然很遙遠。不過,在中國,事情往往變得很快,特別是在製造業。
僅僅在5年前,就曾有一名柳工職員說,自行生產液壓泵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內地的鑄造廠無法製造出其必要的高品質鑄件。但是,內地的鑄造廠這幾年間已經進步了。而且,內地的建築機械生產商已預備了大筆款項,以充分利用這些鑄造廠的技術改進,將自己的產品在價值鏈中向上移。
同時,像柳工等企業,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取得多年銷售佳績後,現在都免不了將目光放在發達國家市場。在某些機器方面,如輪式裝載機和推土機等,中國企業早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便購入了外國的技術。這令它們有充足的時間來充分利用其天然的成本優勢、規模以及工藝創新優勢,以創造既便宜又高質的產品。
但中國的出口優勢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它需要從外國進口昂貴的零件,應用於挖掘機等,這削弱了它的成本優勢。而且,在建築機器的總生產成本之中,勞動力只佔一小部分,輸入商品和昂貴的高科技零件所佔的比例要高得多。
柳工的職員就發現,若在荷蘭鹿特丹出口到西方國家,所節省的運費,大約可以抵消掉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優勢。這意味,雖然中國企業在資本財貨的市場份額會愈來愈高,未來擴充產能方面可能大部分都在國外。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