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港股望升 內銀起風了?

【2013年第三季】聯儲局收水彈弓手,加上中國及日本經濟數據好轉,港股創出七個月新高,收復第二季的失地,三位對沖基金經理對最後一季的港股表現大致看好,但對內銀股的投資價值卻展開一場激辯。精研科網股的譚新強,則認為中國的產業政策誤打誤撞出一些世界級企業。

下季港股預測

Tony:今年最後一季的港股,點睇?
Charles:如果要我賭,我賭爆升,由A股帶動。一旦A股升,擔心中國硬着陸的負面因素冇晒,會即刻轉勢。
早排升市的時候,新聞的頭條是「China exports jumped by7%」,竟然不用grow,而是jump。講真,7%也不算很好,市場只是預了更差。
Raymond:我都覺得會升,升幾多,要睇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氣氛有幾大轉變。
印度多外債,又有經常賬赤字,中國沒有這問題,但大部份外資對中國情緒差,製造大量看淡藉口,過去12個月已找不到新理由忽略中國。其實整個區計,韓國九成公司的盈利已回升,環球復蘇故事是真的。
Eddie:我覺得,不能完全賴外資看淡,其實內地人比外地悲觀好多,內地人個個想走,佢哋入過廚房仲驚,覺得個系統好大問題。
恒指可能浮浮沉沉,升一些唔出奇,跌也有可能。看看11月舉行三中全會時,會否令市場失望。我有些內地朋友覺得,過了11月,股市會有危險,可能buy on rumor sell on news。
今年已經去到9月,整體形勢已經出晒嚟,日本、美國升多中港咁多,我不覺得香港會突然追到上來,最多是低位反彈,仍然是炒個別公司為主。
Tony:我都睇升。計一計條數,美股同港股升勢相差大到不得了,香港等緊原因去升。
Raymond:其實全世界的經濟唔差。歐洲經濟死唔去,日本真係好轉,日本失業率、PMI(採購經理指數)、出口等數字都正面。不要忘記日本是亞洲第二大經濟體、全世界第三經濟體,如果日本經濟好,全世界都好,尤其是亞洲,一路會開始好。
Eddie:升市可能只是周期性,一季會跌番落去。日本、美國地產隨時冧。美國有一半獨立屋,是用現金買,我以為美國人咁有錢,原來是Private Equity(私募基金)買,需求是假的。東京我識嘅地產項目,都係Investment banker買。
Tony:話時話,點解香港地產講咗咁耐都唔跌?
Raymond:是香港揸地產的人,拒不承認,頂住個市。
Charles:成交低,之後就會跌。市場最熱門的地產新聞是荃灣、元朗的新盤賣得好。點解賣得咁好,就是一手盤劈低過二手價。每一次樓市升的時候,新盤會高過二手價。樓市轉差,地產商開價就會低過二手價,吸引人入市,而樓市其實有好多不夠成熟的首次買家。

QE收水風險


Tony:QE退市對中國有乜影響?
Charles:我估對經濟有少少影響,美國會放緩,亞洲會冇咁熱,但不會影響金融市場及流通量,中國閂了資金大門,個市之前冇跟升,倒過來如果真收水,中國經濟變差,對金融市場可能是好事,等中國再泵水,現在股市冇錢買,都因中國收緊錢。
Eddie:市場驚tapering(儲局減少買債),長息抽上3厘,亞洲的貨幣大跌,台幣跌2%至3%,印度盧比及日圓跌逾一成,對中國有很大壓力,頂得順已經好嘢。
現在有小小似97年,但程度較輕。當年人民幣貶值先,區內國家的工作被中國搶去,結果導致泰銖冧,揭開亞洲金融風暴序幕。
今年則輪到人民幣被迫升值,但暫時仍然可以承受,出口有7%增長,而經常賬盈餘仍近高位,因此中國由上而下的產業升級雖然做法危險,但某程度上成功。
不少人預期中國會減息,但我認為不一定,6月時為何信貸緊縮?
Raymond:中國有樣嘢叫capital control,之前錢根本很難入去,我覺得QE收水影響不到。

中國改革


Tony:怎看中國的改革?
Charles:所謂改革,其實是要清除那些阻礙勢力,因此,第一件事便是要整頓人,好像今次針對石油系統。
我這樣想,中國國家的管治,絕對比韓國、日本及台灣好,你會否因為政治搞不好而不買韓股、日股、台股?
Eddie:我希望當前中央的風向是打左燈向右轉,否則難以看好。這個遊戲不可再舊酒新瓶下去,未來十年不改革,係唔work的。
Raymond:講行政效率及帶動經濟的能力,中國好過全世界好多地方。
Eddie:但這是對人民,不是對投資者,中國對投資者極差,經濟咁好,但股市複利年增長只得1%。
Charles:國企回報的最大問題,是執靚咗先上市,所以投資者永遠不能受惠於執靚這個過程。
Eddie:國企私有化上市以來,H股、A股幾百間,除了哈爾濱啤酒是成間賣了給外資,其他控制權都未有變過。敏感、有策略性的行業固然不放手,但其他都不放手。這件事不改變,未來五年、十年會更加差,我覺得一定要改變。

內銀股筍盤激辯


Tony:為何內銀股最近咁興奮?真有投資價值?
Charles:個市要升,找理由,市跌不落,A股見底,沒有硬着陸下,銀行是最make sense的部門,市盈率只有5倍,但股息近6厘。
有大牛市通常都走不掉銀行。買內銀只需一個判斷,就是看資產質素同硬着陸的可能。
內銀老總都是打工的,最緊要不爆煲,有decent盈利增長,手下不要出事。明乎此,投資內銀股首要看先天因素,好像農行(1288),先天性在農村,只得存款,冇loan的;工行(1398)是公司客;中行(3988)則較多海外資產。
Eddie:我認為,銀行體系的瘀血仍未清,改革有排未完,未來幾年,每一家都要集資。如果內銀股的呆壞賬如官方所說只有0.8%,為何銀行要供股?為何還要發優先股集資?有錢不如派息?過去五年,內銀股集資的金額均超過派息。

阿爺成最大風險


Raymond:我認為大銀行不需要集資,一級資本比率都超過9%,比巴塞爾三要求的都高。
中國大銀行的ROE(股本回報率)超過兩成,派了5%畀股東,還有近兩成留落滾存溢利(Retained Earning),代表每五年股本就可倍增,再加上市賬率只有1.2倍,世界邊有咁好嘅嘢。
Charles:集資的銀行主要是招行(3968)及民行(1988),因為央企銀行聽話,叫佢放慢增加貸款便立即減慢,反而二線銀行之前一味搶貸款,便有集資需要。
Tony:張化橋最近有本書講shadow banking(影子銀行),提到中國的金融制度時,結論是全看一個信字,他信中國有能力靠增長修正問題。他從自己在內地搞小額貸款的經驗,認為要買二線銀行,因為他鬥不過他們。
Eddie:任何投資有10幾倍槓桿都不會掂,銀行8%一級資本比率,就算全部係股東資金,都有12倍槓桿,好明顯很多不是股本,實際可能有20倍,銀行教債仔過度借貸很危險,其實自己仲危險。
內銀股很多都是把金字塔倒轉起,企唔企得穩,睇吓點平衡。以現時的情況,是會企到的,集吓資,在底部堆點泥,繼續跳舞。
買銀行可能冇錯的,but that's not where the money is made。今年至今最賺錢是TMT(科技、媒體及電訊股)、新能源。我年初提過的網股,已升兩倍、三倍。A股及港股升得一兩個巴仙,但內地創業板升超過五成。
Tony:內銀的呆壞賬是否信得過?
Charles:四大內銀股的大部份客戶是國企,八成錢借給阿爺,餘下一成是借給恒大(3333)及萬科這些大民企,因此唯一的風險是大股東阿爺,最差的情況也不會倒閉,但可以沒有盈利,硬着陸,會發生嗎?我就不信。
Raymond:我也想不到有何誘因造假。現時銀行入面的中層,一般學歷都很好,加上每個分行要自負盈虧,他可能成世都在銀行體制打轉,如果爆煲會好大鑊。
Charles︰大陸銀行的競爭很劇烈,我自己都親歷其境,之前去一家內銀分行補領信用卡,結果連賬戶都轉到這家分行負責,而原來發卡的分行被搶了生意後才知情。另外,在大陸買樓,把關最嚴的環節也是銀行,目前全中國已聯網,很難迴避規定。
內銀最重要的轉型,是由過去地方各自為政,在架構上整合起來,信貸部門與市場部門分開了。

400元騰訊的進化論


Tony:騰訊(700)升上400元,是一隻股票的現象,還是整體互聯網業都好?
Charles:中國在互聯網能做到世界級的企業。因為中國有scale。這是為甚麼美國咁緊張中國,你估微軟個OS,真是如此難做?
Eddie:中國的互聯網是Galápagos Island(加拉巴哥群島,達爾文曾到這島考察獨特的生物),有獨立生態環境,無心插柳之下,有些好嘢出來。汽車由於太早開放,所以要建立自己品牌,難度很大。
不讓Google(入大陸),就有百度,不讓facebook,就有微信。由於中國市場有critical mass,於是中國公司就能主宰市場。
其實,奇虎、金山軟件(3888)有些軟件能夠打出世界。兩年前,我不相信中國軟件能夠打出世界。
印度的公司只知跟隨IBM等美國的模式,中國已經跳出框框,有機會爭一日之長短,阿里巴巴已經超越了Amazon、eBay。未來中國互聯網,要看兩個人,是周鴻禕與雷軍。
Tony:誰是雷軍?
Eddie:小米、金山、YY、UC Web都是雷軍有份創立。他以前打工,由軟件工程做起,升到金山CEO。之後轉做風投基金,再搞小米、YY、UC Web。
Tony:周鴻禕是奇虎360董事長?
Eddie: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頭三家肯定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但最弱就是百度。周鴻禕做好多樣業務得罪人,其中最主要就是攻百度。360最出名做防毒,它改變了成個模式。以前其他公司要收錢。360不收錢,讓人免費下載,靠植入廣告或推介遊戲賺錢。
Raymond:現在中國互聯網有些創新,做得好過外國,微信基本上做得好過WhatsApp。
Tony:早排曾撰寫《Asian Godfathers》的Joe Studwell有新作,他說全世界最醒的是韓國,口講就是自由政策、華盛頓共識、開放市場,但真正做的卻是產業政策。
Eddie:中國明確的產業政策可能會有backfire。中國互聯網,原本不是產業政策,純粹是阻止資訊交流,後來可能想培養騰訊、阿里巴巴。但是開頭的意思唔係咁,現時的結果是一個偶然。
Tony:產業政策係一個意外,中國原本只是想做審查。若果蘋果、Google聽話,都可以入中國。
Charles:我完全唔buy。當然(互聯網)好敏感,要censorship,但中國在好多行業,都做緊同樣(產業政策)的事。中國保險、銀行行業,全部要外資合資,冇得獨資。合資到咁上下,中國已經識晒。好似保險,人人都識做,只要有錢、有政策配合就做到。中國做乜嘢要開放市場畀晒外資。

電動車泡沫


Tony:按照科網股邏輯,中國最笨是太早開放汽車業,相反日本、韓國一直唔畀(外資)入嚟。
Charles:除非電動車上場,情況可能改變。
Tony:說起電動車,Tesla好似日日升,點睇?
Charles:我覺得是泡沫,其實電動車最重要不是電動車,是電池。我不覺得Tesla在電池方面,有乜嘢技術優勢。
Tesla好尖端,近似蘋果在手機稱霸咁。但當電動車個個都做的時候,Tesla的溢價會減少。好似iPhone的價錢是別人的幾倍,咁不如買小米手機。
Eddie:如果從市盈率角度,Tesla的確貴,Tesla今年都未賺錢,我想下年的預測PE約90多倍。
點解Tesla冇泡沫?因為它沒有傳統業務,只做電動車。有些人預測,Tesla後年大約是40倍預測PE,即是增長100%。即使PE是90倍,PEG都係1倍。

【講者介紹】

譚新強 Eddie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曾任職AT&T貝爾實驗室、所羅門兄弟、美林、里昂等機構,被喻為亞洲股本衍生工具先鋒.2005年創辦中環資產,2008和2010年被選為亞洲最佳對沖基金。擁有多倫多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公共與私營管理碩士學位
羅霈良 Charles
‧海角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集團管理約3億美元資產,旗下長倉絕對回報中國基金,在過去五年表現勝過97%同類型基金。打滾投資界26年,曾任職德盛安聯、研富資產管理(RCM)。畢業於香港大學,持有港大社會科學(經濟)碩士學位,並擁有CFA資格
王健漳 Raymond
‧捷達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
‧為機構和高淨值投資者提供另類投資顧問服務,集團旗下基金管理超過8.5億美元資產。
‧畢業於劍橋大學,持有工程學位,並為多倫多大學系統控制碩士,擁有CFA資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