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滋可大可小
牙肉紅腫、生痱滋,按民間智慧,是熱氣,飲杯涼茶就會無事。但當你飲極涼茶都「爛口」,又或者經常復發,便要小心,因為有些癌症、牙患、風濕病,都有可能出現「爛口」病徵,應該盡快找醫生檢查。
生痱滋可以很大件事,尤其是密密生或長時間不癒合的痱滋,一定要正視,千萬不要自行塗痱滋膏了事。
病徵牙肉持續潰瘍 斷症口腔癌
八十一歲的劉婆婆,說起去年七、八月因牙肉潰瘍而引發的連串噩夢,至今猶有餘悸,「當時我感覺到左下大牙嘅牙肉損咗,但唔係十分痛,又無流血,我以為係擦牙時唔小心整損,又或者係熱氣生痱滋啫,咪無理佢囉。」
一個多月後情況依舊,劉婆婆又聯想到可能是蛀牙,於是找牙醫檢查,詎料換來一個噩耗,「牙醫話我個傷口有啲唔妥,可能係癌!聽見個『癌』字,我啲眼淚就唔停咁流,你知嘛,我上年三月先做完大腸癌手術,仲孭緊造口袋,嗰刻我真係接受唔到又輪到個口生癌。」
去年患上口腔癌的劉婆婆,由於左臉腮位接受過皮瓣移植手術,所以仍有輕微腫脹,估計要再等半年才完全正常,亦因此影響她進食速度較慢,也不能吃太硬的食物。
身患兩癌吸煙是主因
不過,劉婆婆的眼淚也不能改變事實,經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抽組織化驗後,確診她患上口腔癌。至今仍滿腦子疑問的劉婆婆說︰「其實我懷疑係大腸嘅癌細胞走咗去個口,但醫生又話唔係,仲話我食煙先係最大原因。」
可幸劉婆婆的口腔癌屬於初期,並沒有擴散,手術後毋須接受電療,但飲食習慣就要作出改變。「始終個口做過手術,郁動無以前咁靈活,以前我不知幾叻食魚頭,而家唔敢,怕鯁骨。加上做手術時,醫生又拔咗我幾隻牙,所以而家食唔到硬嘅食物,花生、蠶豆,以後都無我份。」
專家解畫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王維揚指出,本港每年大約有三百多宗口腔癌新症,口腔癌可以發生在口腔不同位置,包括嘴唇、舌頭、上顎、口腔底等,而劉婆婆則出現在臼齒後區。
由於口腔癌前期病變徵狀不明顯,往往只有輕微潰瘍或口腔內黏膜出現白斑,王維揚醫生就見過不少病人都誤以為自己只是「爛口」或生痱滋,不斷飲涼茶、吃龜苓膏,結果耽誤了病情,「如果係食嘢整損或者生痱滋,短則一、兩星期,長則三至四星期,一定會埋口,但口腔癌嘅潰瘍,係一直都唔會埋口嘅。」
大腿皮瓣修補傷口
雖然劉婆婆算醒目,及早發現,單靠手術切除已可解決癌患,但手術過程殊不簡單,王維揚醫生解釋︰「劉婆婆嘅腫瘤直徑大約有一點五厘米大,但我哋唔會淨係割走個瘤,為安全計,會大範圍咁割晒佢附近嘅組織,所以口腔傷口都幾大。於是,我哋要用劉婆婆大腿皮瓣(有血液供應的皮膚及皮下脂肪)嚟修補臼齒後區嘅傷口。」
講到尾,要預防口腔癌,最重要是戒煙酒!王維揚醫生說︰「醫學界相信,酒精、以及煙草嘅化學物質,會慢慢破壞口腔組織,增加患口腔癌嘅機會,所以煙酒都係少沾為妙。」
劉婆婆左下顎臼齒後區的癌細胞及附近一帶組織被切除後,再用大腿的
皮瓣修補傷口。
皮瓣修補傷口。
病徵牙肉腫痛、生瘡 斷症牙瘡
Kennis是一名幸福少奶奶,生活愜意,但最近因口腔問題,弄得她非常煩惱,「唔知係咪我呢排日日飲薑茶,搞到燥熱,谷晒牙肉啲火出嚟!」事緣上個月,Kennis發覺左上顎大牙的牙肉有點異樣,她憶述︰「最初只係覺得腫腫哋,照鏡見到嗰處有少少紅,我無理佢,但再過多一、兩日,牙肉就有一粒瘡走出嚟,好鬼痛,連食嘢都食唔到。」
張念光教授向Kennis解釋,她牙肉劇痛是因為生牙瘡,而其牙瘡是由牙周炎所引致,與燥熱無關。
劇痛難當無法入睡
向來崇尚自然療法的Kennis,這次亦招架不住,要破例服食止痛藥,「最初以為用打坐冥想嘅方法可以止到痛,但原來當你痛到極點時,真係無辦法。我左邊面由腮位一直痛到去鼻竇位,再扯到上頭頂,我每次要打孖食兩粒止痛藥先止到痛,否則連瞓都瞓唔到。」
死忍兩天後,Kennis終向口腔頜面專科牙醫求診,證實是生牙瘡,醫生隨即替她的牙瘡放膿,並連隨拔掉左上顎的一隻大牙。自言已經非常注重口腔衞生的Kennis,對於生牙瘡,顯得一臉無奈,「三年前開始,我半年就洗牙一次;早晚刷牙之餘,亦用埋牙縫刷,再加漱口水;而餐與餐之間,又會用牙線清潔,兼用鹽水漱口,我自問都好乖啦,估唔到都係保唔住啲牙。」
Kennis的大牙依附着一大粒牙瘡,需要拔掉。
專家解畫
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名譽臨床教授張念光指出,牙瘡其實是口腔組織受細菌感染發炎而形成的一泡膿液,跟痱滋不同,痱滋大多生在口腔黏膜的位置,但牙瘡,卻是生長在牙齦附近。
他表示,造成牙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牙根尖炎、牙周炎、骨髓炎等。而Kennis的牙瘡,則是由牙周炎所引致,「Kennis有慢性牙周病,牙床骨慢慢受侵蝕,形成牙周袋。因為牙周袋過深而病人好難自己清潔得到,牙菌膜會喺牙周袋內愈積愈多,當呢啲細菌變惡,牙齦邊緣會出現嚴重嘅發炎徵狀,甚至有膿液產生,形成急性牙周炎嘅牙瘡。」
牙瘡菌入血隨時奪命
咪以為生牙瘡是小事,嚴重起來,分分鐘攞命!張念光教授說︰「萬一牙瘡膿液經牙床骨或者牙肉蔓延到肌肉筋膜,再進入血液及流入體內,膿液嘅細菌就有機會擴散入胸腔、心臟包膜,如果無正確診斷,以及盡快治療,病人會有生命危險。」
他再三叮囑︰「所以,當出現牙肉腫痛、生瘡,甚至出現發燒、吞嚥唔順暢、呼吸困難等病徵,千祈唔好拖,應該第一時間搵口腔頜面外科醫生,或者去急症室求醫,等醫生替你放膿,必要時仲要剝埋導致生瘡嗰隻爛牙。」
煙民易中招
張念光教授同時強調,保持口腔清潔,固然有助減低出現牙周及牙根尖炎瘡的機會,但還得視乎個人的身體狀況及生活習慣,「免疫系統差嘅人,又或者糖尿控制得唔好嘅病人,佢哋口腔發炎嘅機會係會比正常人高;同樣,吸煙人士,因為口腔較乾及溫度較高,變相製造咗有利嘅環境俾一啲惡性細菌生長,都會增加生牙瘡嘅風險。」
爛口爛下體
兩年前,二十四歲的 John無緣無故狂生痱滋,每次多達四、五粒,令他痛不欲生,「幾乎每個月都生痱滋,阿媽話我熱氣,試過煲涼茶俾我飲,但都無乜幫助。」口腔生痱滋並不稀奇,但奇在 John連性器官都試過生痱滋,嚇得他以為自己患上性病,但驗血又證實他沒有「中招」。
「爛口」、「爛下體」的情況未解決,又輪到雙腳出事。一年前,John的小腿不時出紅疹,「啲紅疹好似『蚊赧』咁上下大,每次有四、五處會腫起,唔痕,但按落去就有啲痛。好奇怪,呢度出完、好番,但過幾日,又會喺小腿另一個位置出現。」John曾向家庭醫生求診,醫生雖發現其血液中的發炎指數很高,但始終未能斷症。
每次覆診醫生都會替John(右)檢查口腔,而在藥物控制下,他生痱滋的頻密程度已大減。
斷症貝塞特氏症
直至半年前,有三百多度近視的John突然出現飛蚊症,「飛蚊」在短短幾日內,已影響到其視力,John遂立即看眼科醫生。「醫生話我眼底血管發炎、出血,當佢知道我仲有生痱滋、出紅疹嘅病徵,就轉介我去睇風濕科。」
John在風濕科醫生檢查下,確診患上貝塞特氏症,經醫生處方免疫抑制劑及類固醇藥物後,病情已逐漸穩定下來,「雖然間唔中都有生痱滋,但就無之前咁頻密,亦唔會一次出四、五粒咁誇張,性器官亦再無潰瘍。」
專家解畫
養和醫院風濕病科中心主任李家榮醫生表示,貝塞特氏症其實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炎症,患者不論動脈、靜脈,大或小的血管,都可能受到攻擊。此病成因未明,但研究顯示,或與遺傳因子有關。
貝塞特氏症病人,每次出痱滋的數目往往有四、五粒,而且面積較大。
確診困難靠臨床病徵
他又指出,由於貝塞特氏症不能借助特定的抗體作輔助診斷,因此只能靠臨床病徵斷症,「首要睇病人有冇成日生痱滋,即係一年超過三次,而啲痱滋係又大又多嘅;另外,性器官有冇潰瘍?眼睛又冇發炎?皮膚有冇出現結節性紅斑?有時,我哋亦會用針刺去測試,因為有部分貝塞特氏症患者,皮膚會對針刺有反應,會出紅疹。」按國際診斷標準,只要病人有口腔潰瘍,再伴隨上述其中兩項病徵,便可確診患上貝塞特氏症。
病人有機會可停藥
李家榮醫生補充,貝塞特氏症屬於慢性病,治療方法取決於病情,「如果個病處於活躍期,醫生會視乎身體邊個地方受到攻擊而處方唔同嘅藥物,假如係口腔、性器官,可能會用相對溫和嘅消炎藥;但萬一係攻擊緊主要血管,又或者眼睛、腦部等重要器官時,就可能要處方生物製劑、類固醇或者一啲免疫調節藥物。」而當病情進入緩解期,病徵消失,病人甚至有機會停藥,僅接受醫生定期監察便可。
煙草含化學物質,會破壞口腔組織,同時減少唾液分泌,會增加患上各種口腔病的機會。
話你知
曾有國際大型研究發現,長期使用含酒精漱口水可增加患頭頸癌風險三倍,尤其是口腔癌。醫學界指出,漱口水並非清潔口腔的必需品,建議市民應先徵詢牙醫才使用。
生痱滋時,不少人都會在傷口上撒鹽殺菌。鹽的確有助殺菌,但濃度過高反而會令唾液減少,而唾液本身有殺菌及滋潤作用,因此生痱滋時,不妨以一茶匙鹽混合一杯溫水漱口,取代直接撒鹽。http://health.next.hk/treatment/%E7%97%B1%E6%BB%8B%E5%8F%AF%E5%A4%A7%E5%8F%AF%E5%B0%8F/
上熱下寒的特徵是上半身容易上火,像常常嘴破、喉嚨腫痛、眼睛乾澀、失眠、長痘痘;但同時下半身又陽氣不足,會有體寒的問題,包括手腳涼、腹冷、胃冷、宮寒等症狀。
專家指出,對於「上熱下寒」者,調理時要去其熱(毒),又要保護脾胃,在生活中合理飲水尤為重要。以下為簡單又實用的飲水秘訣:
中醫古書《難經》記載:「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認為脾胃虛損者,通過飲食調理脾胃,應當順應脾胃生理特性,脾臟損者多虛寒,飲食當以溫為主。因此,「上熱下寒」者宜多喝暖水,少喝凍水。寒涼會傷及陽氣,過熱又會損傷食道,暖水不涼不熱,既可解燥,也可顧護脾胃陽氣。
二、不宜過量 免損脾胃
《素問.痹論》説:「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快速大量喝水會增加脾胃負擔,脾不運化水濕則飲入亦不能解渴,甚至出現打嗝或腹脹。飲水時當分次徐徐咽下,既可以補充水分,緩解口渴,也不會損傷脾胃功能。
三、提前防渴 主動喝水
《黃帝內經.靈樞》記載:「故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指出不按時進食易氣衰,飲水亦是如此。唐代藥王孫思邈的養生著作《衛生歌》中言:「太渴傷血多傷氣。」人體長期處於缺水狀態,容易導致血虛陰虧,進而「上熱」會更加嚴重。因此,喝水跟吃飯一樣,也需要定時,變被動為主動,在感覺到口渴之前提前喝水。
四、適量補鹽 滋陰生津
《本草綱目》中記載,鹽可「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癢,吐一切時氣風熱,痰飲關格諸病」。遇炎熱天氣,或劇烈運動後,人體出汗較多,津液流失,需補充少許鹽滋陰潤燥生津。所以,及時適當地飲用淡鹽水,補充體內電解質,可預防不適症狀的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