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口氣臭難聞,腸胃是禍根


口氣,又稱口臭,是指口中經常發出難聞氣味的一種症候。一般以口臭為多見,少數亦有酸腐氣味者。口氣往往是體內健康出問題的一個信號,應引起重視。

引起口氣產生的原因很多,常見者有以下三種。

一是全身因素:如腸胃疾病中的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炎、胃潰瘍、胃功能減弱(胃脹氣)等。

二是局部因素:如口腔、咽喉、鼻腔疾病,牙周炎(牙宣)、齲齒、口腔衛生不良,牙齦潰爛膿腫、鼻炎、鼻竇炎等。

三是生活習慣:如長期吸煙、過量飲酒、熬夜、睡眠不足等。港人由於工作時間長,精神緊張,壓力大,睡眠不足,以及晚餐飲食過晚、過飽,過多肥膩等均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引起口氣口臭。

中醫認為口氣主要由胃腸積熱、積食、濕熱上蒸所致,治療重視調理腸胃。如胃腸積熱(胃熱型)者,表現為口臭、便秘,口渴喜冷飲,胃滿腹脹,多食易饑,或不欲飲食,或牙齦紅腫疼痛,潰爛流膿、出血,鼻塞涕黃,易生口瘡,舌質紅苔黃,脈實有力等。治療宜清瀉胃熱,利腸通便,選用清胃東加減。藥物如石膏、黃連、升麻、生地、丹皮、大黃、連翹、大腹皮、神曲等。

若濕熱上蒸(濕熱型)者,常表現為口臭,口中粘膩,口渴不欲飲水,大便粘滯不爽,胸滿腹脹,納呆,飲食不香,咯痰或流涕黃稠量多,牙齦潰瘍,口瘡經久不愈,舌質紅,舌體胖大,舌苔黃厚膩等。治療宜清化濕熱,和胃調腸,可用三仁湯、甘露消毒丹加減。藥物如淡竹葉、薏苡仁、杏仁、滑石、白蔻仁、厚朴、通草、半夏、黄芩、藿香、佩蘭、石菖蒲等。

若腸胃積食(積食型)者,常見口臭或口酸腐臭,胃腹脹滿或脹痛,噯腐吞酸,厭食,或夜食肥膩過多,睡臥不安,或有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脈滑等。治療宜消積化食,清理腸胃,可用保和丸加減。藥物如神曲、麥芽、山楂、連翹、萊菔子、雞內金、陳皮、枳殼等。

口氣較輕者,可選用以下湯方加以調理:

1.綠茶少量,每日飯後嚼服。或咀嚼薄荷口香糖
2.淡竹葉15克、升麻10克、佩蘭15克。煎煮30分鐘代茶飲,或早晚漱口。
3.綠豆60克,生薏米100克,陳皮10克,加適量瘦肉,煲湯。

預防口氣口臭的發生,主要應做到:

1.合理飲食,不宜過飽、不要過夜進食,少食辛辣煎炸肥膩,以免產生腸胃積熱。
2.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少熬夜,堅持晚餐後散步。
3.戒除不良嗜好,忌煙少酒。
4.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牙,根治口腔、咽喉、鼻腔鼻竇疾病以及牙周病、牙體疾患。
5.保持大便通暢,多食水果蔬菜等。

如口氣嚴重,經久不消者,應尋求醫生調理治療。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王永欽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