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轉貼文章 ~ 海倫 : 後半生,致自己(透徹感悟)

以前發個脾氣,牛都拉不回來。如今生個氣,轉眼就覺得沒必要。時間漸漸磨去了年少輕狂,也漸漸沉澱了冷暖自知。
年輕的時候,連多愁善感都要渲染的驚天動地。成熟後卻學會:越痛,越不動聲色;越苦,越保持沉默。
最初,我們揣著糊塗裝明白;後來,我們揣著明白裝糊塗。
有些事,看的很清,卻說不清;有些人,了解很深,卻猜不透;有些理,很想不通,卻行的通。總想世界純澈,卻事與願違,總想事情圓滿,卻不隨心願,總想人心純粹,卻是一廂情願......
人到中年,漸漸地悟透了一些東西。
記住,寧可裝傻,也不要自作聰明。
寧可辛苦,也不要貪圖享樂。
寧可裝窮,也不要炫耀財富。
寧可吃虧,也不要佔小便宜。
寧可平庸,也不要沽名釣譽。
寧可自信,也不要盲目悲觀。
寧要健康,也不要功名利祿。
寧可勤奮,也不能無所事事。
世上,沒有不快樂的人,只有不肯讓自己快樂的心。
現實看淡了,悲傷骨感。
人情看淡了,煩惱不填。
緣分看淡了,隨心聚散。
是非看淡了,計較變淺。
成敗看淡了,順心自然。
得失看淡了,自在坦然。
這輩子,和誰過,怎樣過,過多久?
有人因為愛情,有人因為物質,有人因為容貌,有人因為前途。
而當這日子真的要和選擇的人一起過了,你才明白:錢夠花就好,容貌不嚇人就行。
其實真正幸福的標準,無需理由,很簡單,只要笑容比眼淚多,你就找對人了。
人這一輩子:別太真,別太假,別太痴心,別太傻。別太精,別太蠢,別太善良,別太滑。
簡簡單單做人,無愧于心;本本分分做事,不欺於人。
坦坦蕩蕩的活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情有義的活著,不辜負別人的真心!
一生有多長,也不過三萬天;
永遠有多遠,回頭看看已走過一半。
走過坎坷,才知平安就好;
嚐過酸甜,才知平淡就好;
歷盡興衰,才知知足就好;
費盡思量,才知糊塗最好。
一輩子不長,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好咱下半輩子的平凡生活。
https://www.keke01.net/g_71qMa4K5eY9Dd2LnB8LOzQ0X3onpAJVG?fbclid=IwAR0m3IJi52lY0GosqAWSfRjf8Jkt8HK3fDHDjTJ6j0qMajTCFxKkBY_39As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壞孩子」名單


「壞孩子」名單定時更新 揪出劣質公司中滔環保市值蒸發27 

「投資學人」創辦人黃灝然早前召開記者招待會,發表上市公司「壞孩子」研究報告,以董事會出現不正常人事變動、牽涉訴訟、核數師出具保留意見及監管機構裁定違規四項指標,甄別出港股市場中25隻股價具大幅滑落甚至有被停牌風險的股票。藉著傳媒報道,投資者可借助第四權監察營運不善、企業管治水平略嫌不足的上市公司,以達致保障小股東權益的作用。

被列作「壞孩子」之一的中滔環保(1363),於昨晚(1029)公布內幕消息,當中引述中國生態環境部之調查結果。中滔環保的全資附屬公司廣州海滔環保科技被指涉及非法傾倒污泥、騙取污泥處置費和地方財政補貼及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印章,但公司只澄清並無涉及偽造印章事件,對其餘指控並未有進一步回應。惟公司股價在近幾個交易日已大幅滑落,市值蒸發近27億元。

投資者普遍認為,市值較高的公司一般比較穩健,而細市值股份則可能涉及更多違規或剝削小股東的行為,但中滔環保的事件,正好說明在營運及企業管治質素上,與其市值高低並無重大關連。有見於中滔事件涉及非法行為,或會對未來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加上小股東權益已嚴重受損,故特別發表此新聞稿,望能引起投資市場及監管機構關注。

黃灝然表示:「今次事件印證了壞孩子使用的指標有相當的準繩度,壞孩子名單會定時公布更新,希望此舉能增加小股東對上市公司管治質素的關注。」

「投資學人」創辦人黃灝然公布包含截至3月底的港股「壞孩子」清單,當中共有25隻股份(詳見文末表),較去年新增中滔環保(1363)、漢思能源(0554)等8隻股份。黃灝然指,相信清單內25隻股份具股價暴跌甚至停牌風險。

4大因素篩選「壞孩子」

黃灝然稱,因應爆煲股份的共通點,編製出4大「壞孩子」指標,包括「董事會出現不尋常人事變動」、「牽涉訴訟」、「核數師對年報表示保留意見」及「公司被監管機構裁定違規」,若然股份涉及兩個以上指標,即會將其納入「壞孩子」清單。

黃灝然指出,「投資學人」自去年初至今年3月底,審視超過2,130間上市公司刊於港交所(0388)網站的公告,符合「壞孩子」指標但未停牌的股份共有25隻,包括東方明珠石油(0632)、雷士照明(2222)、恒芯中國(8046)等。惟黃灝然相信,隨着本港監管力度陸續加強,港股中的「壞孩子」比例仍然低於其他成熟市場。

港交所早前指,注意到有一些公司發表核數師不能表達意見的報告,有意就此進行諮詢。黃灝然對此表示歡迎,並指由於核數師較一般投資者掌握更多資訊,相信有助反映上市公司的管治水平。

「投資學人」公布「壞孩子」清單,創辦人黃灝然﹙左二﹚相信清單內25隻股份具股價暴跌甚至停牌風險。﹙文顥宗攝﹚
「投資學人」公布「壞孩子」清單,創辦人黃灝然﹙左二﹚相信清單內25隻股份具股價暴跌甚至停牌風險。﹙文顥宗攝﹚

投資者同需嚴防「抽水」股份

恒生管理學院會計學系教授林自強補充,「壞孩子」股份清單面世時間較短,是否能準確預測「爆煲股份」仍然有待觀察。但他提醒,「壞孩子」不一定是停牌股份,有部分股份雖然未曾停牌,但不停以供股等形式向小股東「抽水」,投資者同樣需要提防。

大承諮詢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何華真則稱,部分「壞孩子」未必有意損害股東利益,卻由於他們對資本市場理解有限,加上收購策略有問題,才導致企業管治水平低下。

一表睇盡25隻「壞孩子」港股

萬隆控股(0030          耀萊集團(0970                 互益集團(3344
綠科科技(0195          西伯利亞礦業(1142          長虹佳華(8016
漢思能源(0554          正道集團(1188                 南大蘇富特(8045
東方明珠石油(0632          泰山石化(1192          恒芯中國(8046
中國高速傳動(0658          中信資源(1205          中國農業生態(8166
中國衛生集團(0673          中滔環保(1363          環球數碼創意(8271
首長四方 (0730                    南戈壁(1878             飛尚非金屬(8331
大成生化科技 (0809            雷士照明(2222            
奧瑪仕國際 (0959                格林國際控股(2700         



The Bass Walk: Abraham Laboriel

轉貼文章 ~ ARIA - 預防中風知多D

作者:余家駒眼科視光師
一提起「腦中風」,大家總會覺得這是一種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的疾病。因為中風常常造成患者肢體的癱瘓,語言表達的困難,身心所受的折磨可想而知。不幸是更會造成家人心理上長期壓力和經濟上沉重負擔,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千萬不可忽視「腦中風」這個可怕殺手。

要避免中風這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方法很簡單那就是「預防中風」。
透過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研發 – 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Automatic Retinal Image Analysis, ARIA) 。此新技術可以透過檢查眼睛視網膜血管變化,評估腦血管狀況和中風風險。其實眼底可當作大腦的延伸,眼睛的血管與大腦是相連的。若疾病影響腦內血管,眼底血管都可以察覺得到。檢查首先透過儀器拍攝一張清晰眼底血管照片,之後相片會上載到雲端系統進行分析研究。

電腦程式會量度眼底血管內壁粗糼大小、直徑、分叉角度、對稱度及彎曲度等等各形態資料。系統並將視網膜影像轉換成可量化可分析的有用數據,從而評估腦血管健康及腦中風風險。計算全自動電腦化,透過大數據分析和對比,大約5分鐘就知報告結果。此項測試不用抽血,没有輻射問題,亦不會傷害身體或出現副作用,絕對安全。

收費方面,此中風檢查對比磁力共振 (MRI) 或電腦掃瞄 (CT Scan) 每次收費數千元便宜很多。這項嶄新技術,美國已取得專利,得到國際認可,臨床測試證實準確度更達九成。

ARIA的效益很大,能扭轉檢查者一生。若獲悉自己不幸是中風高危人士後,可做進一步的身體檢查,檢視自己是否身體某方面﹝如:血糖、血壓或血脂﹞水平控制不理想,是否需要用藥或加重藥份。並且要改變不良習慣戒煙戒酒,健康飲食,作息定時和做適量運動,把腦中風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

建議您若年過四十歲或有一些中風風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有中風家族史、抽煙、肥胖,或經常持續頭暈頭痛, 更應該警愓,這可能是腦血管有事警號。以上朋友最好每年檢查一次,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大病未開始時做足預防才是治病之本。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 ~ 【藏傳養生術】~ 台藏人名醫:「斷食」重啟細胞修復能力

現今是資源豐富的世代,吃得過飽、營養過剩十分常見,但暴飲暴食加重身體負荷,而肥胖及營養不均更容易危害身體健康,適當飲食則有助身體保持健康均衡的狀態。
在台灣行醫多年的藏人名醫師洛桑加參,結合中西方醫學,建立一套「預防醫學」,防「病」於未燃。他在新作《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中指,在特定的短時間內進行「斷食」,減少進食或改吃流質食物,可為腸胃騰出喘息空間,讓消化系統有足夠時間休息,此時壞的細胞會自行處理掉,再長出新的健康細胞。因此,適當的斷食等同自我清潔,排出體內累積的廢物,使受損的器官和細胞有空間修復,讓身體回復正常,有助減重、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及預防癌症等。
以下是《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身心靈全面關照的預防醫學》的內容節錄:

人體初始設計正如同完美的宇宙一樣完美,若記得留給器官一個空間,那就是個自癒力可以運作的空間。佛教裡的過午不食、八關齋戒、持不非時食戒,使腸胃道有空間喘息,都是對健康非常有益的作法。幾年前英國人提出的器官衰老時間表,曾嚇壞一票人,很多人誤以為所有細胞都會隨著年歲衰老凋零、一去不復返,這個觀念不完全正確,事實上,許多器官細胞再生的功能是很強大的。若能確保「再生」順利進行,健康衰老、一生無病不是夢想。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研究「細胞自噬」(Autophagy)機制的日本教授大隅良典單獨獲得。教授證實人體的細胞自噬機制若受到擾亂,關係到罹患巴金森氏症、第二型糖尿病、癌症、基因疾病等,而許多因老化所產生的生理功能失調也許細胞自噬功能不健全有關。我在幾年前曾提出細胞會重新再生啟動的論點,與大隅良典的發現不謀而合。所謂細胞自噬機制,指的是老化的細胞會自我分解、自我回收。

Auto是自動,Phagy意指吞噬,細胞自噬簡單說就是老舊細胞會自己吃掉自己。在健康的人身上,細胞自噬能順利進行,老舊細胞自己吃掉自己後,還能將資源回收再利用,成為組成新細胞的原料。當人體面臨外在環境壓力、處於營養缺乏的狀態時,能夠回收再利用這個機制,更顯得彌足珍貴。

此外,細胞自噬也與對抗外來細菌和病毒有關,自噬作用還能清除人體內有害的蛋白質和胞器,並控管老化所造成的傷害,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一種維持細胞健康品質的品管機制。我一再強調恢復自律神經平衡的重要,即是因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若交接不順,不但直接影響到全身器官的作息,連如此重要的細胞自噬作用都會受干擾,細胞難再生、免疫力低下、人就老得快且容易生病,細胞自噬作用受干擾,罹癌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我推廣斷食療法多年,讓患者在一段短時間內,不吃任何固體食物,為消化系統爭取足夠的休息與修復時間。在停止進食的空檔,有些壞的細胞會自己被自己處理掉,再生出新的健康細胞。適當的斷食等同於自我清潔,目的在於將體內累積的廢物排出,使受損的器官和細胞有空間修復,使身體得到充分休養、回復到人體初始設定,回復正常機轉。大部分健康問題都可以透過斷食療法得到緩解。

斷食療法

第一天、第二天:整日禁食,僅喝三千CC水。若飢餓難耐,可將一大匙(十五CC)蜂蜜調入五百CC溫水中飲用。

第三天到第七天:早、晚餐禁食,只喝水。中餐吃水果和調味清淡的蔬菜。

第八天:早、午、晚三餐恢復進食,以清淡、少量為原則。

斷食期間建議經常至戶外接觸大自然,接地氣、曬太陽、散步,轉移對飢餓感的注意力。並以靜坐、呼吸練習、放鬆瑜伽為輔助。我建議大家每一、兩個月可實施一次斷食,腸胃有狀況的人也可以做。根據我的臨床經驗,不少長期腸胃不適的患者,在實施斷食療法後,胃痛、胃酸過多的狀況都得到改善。透過斷食,你將獲得以下種種益處,包括:消耗過剩營養、減輕過重的體重、清除體內毒素、延緩衰老、降低血壓、改善腸胃不適、提高免疫力、消除緊張壓力、改善膚質、預防癌症等。
作者:洛桑加參

現任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院長及京妍生技董事長。2016年於臺北大直創辦「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精擅「ACT自體細胞療法」、「癌症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慢性病調養」開創兩岸醫療交流的先端,引領身心靈普善文化,多方宣導整合西醫、藏醫與中醫的身心靈保健知識。

出版社:時報出版

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240892/%E8%97%8F%E5%82%B3%E9%A4%8A%E7%94%9F%E8%A1%93-%E9%A0%90%E9%98%B2%E7%96%BE%E7%97%85-%E5%8F%B0%E8%97%8F%E4%BA%BA%E5%90%8D%E9%86%AB-%E6%96%B7%E9%A3%9F-%E9%87%8D%E5%95%9F%E7%B4%B0%E8%83%9E%E4%BF%AE%E5%BE%A9%E8%83%BD%E5%8A%9B?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mama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轉貼文章 ~ 黃偉雄 : 鬼影重重。垂直斜視眼

《鬼影重重。垂直斜視眼》
筆者早前為一位六十多歲的女士檢查眼睛,她半年前雙眼接受了白內障手術,把原本四百多度近視的眼睛變成沒有近視,白內障清除後,換上人工晶體,視力一度非常清晰。
不過,她雙眼雖然沒有度數,但看遠景時,有時仍會有時清、時模糊。即使已配戴了老花眼鏡,也沒有多大幫助,所以便來訪檢查眼睛。經過詳細檢查後,發覺她的白內障手術做得非常理想,個別眼睛的視力亦十分正常。但當檢查雙眼協調時,卻呈現「垂直斜視」(Vertical Strabismus)的現象,雙眼軸角度有四至五度棱鏡 ,眼軸視線高低不一。
這個病是當患者分別望左或望右,頭部傾斜左邊膊頭或右邊膊頭時,「垂直斜視」角度會有明顯不同。這時筆者便知道該位女士應該是患上第四條腦神經線麻痹( Trochlear Nerve Palsy) 的症狀,導致「眼外上斜肌」局部麻痹,控制眼球高低的肌肉不能達至平行,形成垂直斜視眼。
第四條腦神經線麻痹是最常見導致「垂直斜視」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因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頭部曾經受碰撞亦可以令神經線受損,也有因為血管性的毛病導致,所以一個詳細血液檢查是必須的,從中找出神經線麻痹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第四條腦神經線麻痹,除了是其中一條最長的腦神經線,比較容易因為創傷受壓出現問題外,還跟血管性疾病息息相關,例如高血壓、膽固醇、糖尿病和甲狀腺毛病等。
該位女病人並非屬於先天性的情況。因為一般先天性患者,大多數不自覺有問題或察覺重影現象,因為由小到大,腦部會適應此情況,抑壓較弱眼睛影像,而不會產生重影。另外,也會發展成不正常側頭現象,因側頭有助減低雙眼視覺垂直斜視的角度。
女病人的情況是最近一年才出現的,由於垂直斜視角度較小,不易察覺,患者並不能清晰表達重影現象,只是覺得影像模糊或看景物時有「鬼影」。筆者透過使用棱鏡,在她的眼鏡上加上適當的三棱鏡,令雙眼的視線集中,大大幫助她紓緩眼部不適和「鬼影」的現象。現在她可以輕鬆地閱讀報章和雜誌了。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Peggy March - I Will Follow Him (remastered audio)



                Peggy March "I Will Follow Him" ZDF Fernsehgarten 24.06.2018

轉貼文章 ~ 每7秒1人死!糖尿病從腦到腳侵蝕你的生命 - Yoko Cheung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它所引發的併發症才是可怕之處,從大腦到足部,都可以是糖尿病留下死亡印記的地方,失明、截肢、中風等都是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據國際糖尿聯盟估計,全球每年約有460萬人死於糖尿病併發症,平均每七秒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一點也不可看輕糖尿病的「殺傷力」。


糖尿上眼(視網膜病變)

雙眼是「靈魂之窗」,但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隨時都有可能被奪去視力,因為他們比起一般人有更高機會患上眼疾,俗稱「糖尿上眼」的視網膜病變就是「致盲原兇」,是香港第二大致盲原因!

糖尿病是由血管內過多的葡萄糖積聚所引起,以致血糖過高,破壞血管,損害身體多個器官;而眼睛的視網膜佈滿微絲血管,當高血糖妨礙微絲血管運作,就有機會造成視網膜病變。由於視網膜上的血管損壞,視網膜沒有足夠的氧氣和養份,就會自行製造新的血管以維持正常運作;可惜這些增生的血管結構不完整,容易在眼內斷裂,阻塞血液流通,因而造成血液滲出視網膜,導致水腫或出血,令視力逐漸減退;當新生血管逐漸「取代」原來血管的功能,就會形成「糖尿眼」,有失明的危機!

「糖尿上眼」後果嚴重,可惜一般患者都未能即時察覺。根據數據顯示,在確診糖尿病時,其實已有20%患者有「糖尿眼」而不自知,只因大部分患者對糖尿眼的認識不深,以為是確診糖尿病後才會逐漸形成糖尿眼,殊不知可能本身確診糖尿病的時機已遲,未能察覺出糖尿眼已潛伏在身體一段時間,因此患者在確診得病時,留意到視網膜上有一點點出血,都應馬上進行眼睛檢查,減低糖尿眼的影響。

以下是一些糖尿眼的常見誤解,一起拆解它的「真面目」:

1. 雙眼視力清晰,就不會有糖尿眼?

答:糖尿眼初期至中期都未必有明顯病徵,患者較難察覺;直至視力出現問題,其實視力已受損。

2. 只要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就有較低機會患上糖尿眼?

答:患上糖尿病的年期愈長,就有較大風險有糖尿眼。據統計,患20年或以上的糖尿病患,75%的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即使血糖水平保持穩定,仍有機會出現糖尿上眼。

3. 當視力變得模糊,檢查度數和配眼鏡時,就可以檢驗出糖尿眼?

答:單驗度數並不足夠,糖尿病患者要滴眼藥水放大瞳孔和拍眼底照,才可觀察視網膜的整體變化,因此察覺眼部不適時,應向專業眼科醫生求助,尋求徹底的眼睛檢查。

4. 只食糖尿藥就能醫治糖尿眼?

答:糖尿藥只能控制血糖水平,當視網膜嚴重病變,就需要接受眼內注射藥物、激光或手術等治療方法。

糖尿腳

糖尿病除了有機會導致失明,最令人畏懼的是得糖尿腳而要截肢。每每提起糖尿病,都會聯想起糖尿病人各種足部潰瘍的可怕照片,甚至截肢的嚴重併發症;在這些時候就會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甚至了解到糖尿病並不是「善男信女」,後果原來可以如此嚴重。



如果糖尿病患者察覺雙腳有以下症狀,就可能已有足部神經病變:

1. 腳部麻痹

2. 腳有燒灼刺痛感,尤其發生在夜晚或天氣寒冷時

3. 雙腳沒有知覺,感覺不到痛楚,走路亦感覺不到雙腳在動

4. 腳上傷口潰瘍,難以痊癒

糖尿病人長期控制不好血糖,容易導致神經病變和影響血液循環,以致比起一般人較大機會出現足患。糖尿病患者的腳部神經被高血糖破壞,引發神經病變,令到足部感覺遲鈍,甚至無知覺,難以感受到痛感或壓覺;即使腳部被尖銳物品刺傷,或被鞋內的小石頭磨損腳皮,出現水泡,都未必感受得到;再加上,高血糖減少血液流向腳部,血液循環較差,皮膚因而容易受損,傷後難以痊癒,易出現潰瘍。當血管逐漸硬化、被阻塞,令到組織壞死,完全無法被血液流過,又或腳部傷口被細菌感染,就可能有截肢的需要。

走到截肢一步並非必然,糖尿病患者其實有很多方法避免出現最壞情況,最根本就是要控制好血糖,維持合理的水平,另外糖尿病人日常生活亦要留意腳部情況,好好護理雙腿,盡量保持腳部皮膚沒有破損和傷口,預防糖尿病腳。

糖尿病人5個日常護理腳部貼士:

每日檢查雙腳,查看有沒有皮膚破損、水泡、發炎、紅腫等

定期剪指甲,兩側邊角不要剪得太低,而且最好在浸完腳後,趁腳甲還軟時剪

若皮膚乾燥,擦些潤膚露,並按摩雙腳,促進血液循環

洗腳後擦乾足部,尤其是指縫間

穿著舒適、寬口的鞋子,通風較好,而且不時留意鞋內有沒有異物

無論糖尿病併發症有多可怕,只要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就能避免以上的併發症!

原文:經濟通

芒果的6個健康之處,甜甜的口味卻可以降低血糖?
【經濟日報】研究發現糖尿病人間歇性禁食 可令血糖水平降至正常

禁食可醫糖尿病?英國醫學雜誌(BMJ)上周刊登一項研究,指3名患2型糖尿病的男子以「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成功扭轉他們對胰島素的依賴,且體重減輕,高血糖水平的情況亦有所改善。本港糖尿病專科醫生指出,減重確可控制病情,但暫未有任何方法及藥物可「根治」糖尿病。

加拿大多倫多的強化膳食管理診所(Intensive Dietary Management clinic in Toronto, Canada)進行了一項糖尿病研究,3名分別405267歲的糖尿病男患者,於1025年前確診糖尿病,其中2名患者隔日(每隔24小時)禁食,餘下1名患者則每周禁食3天,禁食期間他們可飲用低熱量飲料,如茶、咖啡、水或肉湯,晚上亦可以吃低熱量的食物。3人在數月後成功減重,平均血糖水平亦降至正常值。

參與是次研究、專門醫治糖尿病患者及肥胖的加拿大腎科醫生Jason Fung指出,糖尿病是一種有關飲食的疾病,大多數人都以藥物來醫治2型糖尿病,並認為糖尿病是不可逆轉的疾病,但在研究中,3名男士的血糖,並沒有出現過低情況,證明間歇性禁食,可顯著逆轉或消除糖尿病對藥物的需求。

然而,專家指出,糖尿病人禁食可能出現其他風險,包括頭痛,疲勞,噁心及失眠等,對孕婦及服用其他藥物的病人來說,禁食也可能不太安全。

波士頓喬士林糖尿病中心首席醫療官Robert Gabbay亦認為,是次只是3個病人的成功,且他們只屬於「緩解」,而非「治愈」糖尿病。

本港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指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減重後,均可以控制及改善胰臟功能,但不能改變基因,難以「治愈」糖尿病。他解釋,遺傳是糖尿病的成因之一,胰臟不能分泌胰島素,如重達90公斤的病人減至只有60公斤,胰臟負荷大減,可即時改善胰島素的分泌。

他續稱,大多數病人減重後病況均可獲改善,如打針的改為食藥、食藥的改為不需服藥。不過,即使糖尿病患者可以維持數十年良好飲食習慣及適量運動,都只是「控制」病情,當病人年紀愈大,胰臟功能愈差,屆時糖尿病亦會「返發」,他強調,糖尿病是長期病,暫時沒有方法根治,他打趣說:「如果出現一種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能夠治癒全球數以億計的糖尿病患者,發明者應該要獲頒諾貝爾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