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轉貼文章 ~ 選擇「低升糖」食物 輕鬆控糖從三餐著手

西方俗諺,「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可見飲食對個人健康的重要。三高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和飲食不當有很大關係。
     到底該怎麼吃,才能更健康?是每個人都該關心的課題,尤其是已有三高症狀的民眾,醫師耳提面命提醒:飲食要低糖、不要吃太油、不要吃太鹹。但患者是否真的了解什麼是低糖?自己每天可以吃進多少油和鹽呢?

控制血糖 從三餐開始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也是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院長杜思德說,民眾對醫師交代的飲食常常感到困惑,例如,一碗白飯,加了肉片、一個雞蛋,再加點油,做成一盤蛋炒飯,到底吃下多少蛋白質、醣類和脂肪?能否改善三高?
     為了讓民眾對日常飲食更有概念,糖尿病衛教學會今年7月出版全台第一本針對國人飲食習慣設計的《低GI食譜》,讓糖友可以輕鬆準備三餐菜單,多元搭配,吃得均衡又健康。
     「食物是影響飯後血糖的關鍵,高血糖的民眾可以嘗試低GI飲食,」杜思德說,不少高齡糖尿病人常陷入錯誤飲食的迷思,以致影響控糖效果。
     尤其老人家牙口不好,偏好容易消化、軟爛的食物,例如鹹粥、麵線糊、羹類、濃湯等;但勾芡後的食物,油、鹽、糖都較高。他在彰化有位病人,早餐竟然吃十個軟軟的麻糬,以為沒吃飯沒關係,血糖一下子就飆到300mg/dL。
     其次,杜思德說,很多老人家也因擔心血糖高,長期忌口或者吃素,甚至以為吃飽就好,常忽略均衡營養,但75歲以上長者不能太瘦,否則肌肉會無力,也容易跌倒。
     低GI飲食就是要讓糖友穩定控制血糖,而且從三餐開始。
     這本字體放大的食譜,厚達400多頁,適合放在家裡,時時翻閱,相當實用。書中共設計了180道菜餚,分為中、西式早餐、米食和非米食午晚餐等四大類,三餐熱量設定為400、500、600大卡。由於契合民眾需求,上市不到一個月,就銷售一空。

低升糖食物 易有飽足感


     負責編輯的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解釋,GI(Glycemic Index)係指食物的升糖指數,這表示人體吃進含醣食物後,血糖上升速度的快慢。
     如果食物中的醣類消化吸收愈快,血糖上升也就會愈快,身體就要釋放愈多胰島素,長久下來,細胞處於高血糖之下,會造成肥胖,導致細胞發炎,還會形成糖尿病,造成心血管和神經病變。
     反之,低升糖指數的食物讓身體吸收速度較慢,血糖上升得慢,短時間內不感到飢餓,吃下的食物就比較少,不會囤積過多脂肪。
     回溯上個世紀,國際醫界以食用100公克葡萄糖,兩小時之後的血糖值為標準,制定GI值為100;再與其他食物在食用兩小時後的血糖變化比較,訂定其升糖指數。
     基本上,GI值低於55者,屬於低GI食物;大於70者,為高GI食物。大致說來,看得出食物原型者,多是低GI食物,例如糙米、蔬菜。
     許碧惠說,大致說來,沒有多重加工的食物需要較多時間消化,屬於低升糖食物,血糖上升較慢,比較容易有飽足感,例如五穀根莖、蔬菜類。高升糖食物則以精緻食物居多,在加工過程中,去除纖維,例如白麵包、白飯、糕餅。
     在食物中,如果含有蔗糖或葡萄糖較多,或精煉澱粉多的,便是高升糖食物;而纖維成分高的食物則是低升糖食物,可以降低血糖。
     值得注意的是,低升糖食物不等於低熱量。假使高血糖民眾,或者糖尿病人想藉此減重,必須要先知道自己一天該吃多少熱量,再從中選擇低升糖、低熱量的食物。
     全民健康基金會分析,就像低卡洛里汽水,雖然熱量低,卻未必有益健康,低升糖食物也是如此,要注意它的熱量。以炸洋芋片為例,消化時間較長,雖屬於低升糖食物,但吃多了,脂肪攝取也會過量。而花生、腰果也是低升糖,但因為熱量高,多吃就會肥胖。

烹調方式會影響升糖指數


     食物林林總總,應該如何辨別其升糖指數,屬於高、中、低類別呢?
     「食物所含的澱粉,消化難易是一項指標,」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燕華表示。
     以甜甜圈為例,屬於單糖食物,會很快被身體吸收,就是高升糖指數。而糙米的澱粉需要較長時間消化,血糖上升速度較慢,屬於低升糖食物。
     其次,可觀察食物型態。她說,和塊狀食物相比,切碎的食物體積小,較易吸收,升糖指數就高。以水果為例,喝果汁不如吃水果,因為果汁已將果肉攪碎,會使血糖快速上升。
     纖維量多寡,也會影響食物的升糖指數。例如,全麥麵包的纖維量比白麵包高,就是屬於低升糖食物。
     此外,烹調方式也會改變食物的升糖指數。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說,由於澱粉加熱糊化之後,容易消化,升糖指數會增加,因此吃稀飯不如用湯泡飯。煮麵時,熟了就要撈起,不要愈煮愈爛,血糖才不會快速上升。
     陳燕華還說,米飯炒過之後,澱粉老化,升糖指數會降低;但是,炒飯添加的油,會增加熱量,如果能搭配蔬菜,會有飽足感,血糖上升得慢,也能夠避免飲食過量。
     「吃太多是現代人肥胖的原因之一!」許碧惠分析,一般而言,一公斤體重約需要30卡熱量,換算一個60公斤的人,一天需要1800卡。然而,社會富裕,食物選擇眾多,高升糖、高熱量食物隨手可得,身處致胖環境,三高也就尾隨現代人的生活。

控制熱量 基本營養也不可缺


     她認為,高血糖飲食不可忽略基本營養素,醣類要占熱量的一半,蛋白質占兩成,脂肪要有三成,每1000卡的熱量要有14公克纖維質。
     如何知道吃下的纖維質是否足夠?
     許碧惠說,每一餐烹煮200公克以上的葉菜,或是煮熟之後,要能夠裝滿一個小碗,一天至少要吃一碗半,才有足夠的纖維。若是花椰菜、蘿蔔、瓜類,一天就要吃上三碗,並且不加油蔥或肉燥,以降低熱量。
     至於常常在外的外食族又該怎麼選擇低升糖食物呢?
     許碧惠表示,除了觀察熱量標示,可以多買蔬菜,以超商為例,一盒218克的鮭魚飯搭配250克的關東煮蔬菜,可以攝取4公克的膳食纖維。

【預防糖尿病 飲食五大原則】


     1.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選擇低GI健康飲食。
     2.少吃精緻糖類或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3.多選用含纖維質食 物,如五穀類、豆類、蔬菜,及適量的水果,延緩飯後血糖上升。
     4.每天三餐定時定量,並且根據需要添加點心。按照固定時間進食有助於控制飢餓感,以防下一餐吃得過多。
     5.烹調原則低油、低鹽、低糖,少糖醋、勾芡,以降低油、糖的攝取。
https://health.gvm.com.tw/Boardcontent_31918.html

最可怕三大殺手級澱粉

(本文作者:齋藤糧三,日本機能性醫學研究所所長)

大量攝取醣分,容易發胖
食物中的醣分,進入人體後會分解成「葡萄糖」。我們稱血液中的葡萄糖為「血糖」,血糖的濃度則稱為「血糖值」。葡萄糖太多,也就是濃度太高的狀態,就稱為「血糖值過高」。人體所有細胞都能利用葡萄糖,所以葡萄糖總是跟隨血液四處移動,人體也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血糖值。

胰臟的蘭氏小島會分泌「胰島素」,幫助我們保持一定的血糖值。胰島素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地慢慢分泌,在血液中促進細胞吸收血糖。這就是胰島素的「基礎分泌」。

攝取醣分會一口氣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導致血糖值上升。胰島素必須增加分泌量,來降低血糖值。這樣的現象稱為「追加分泌」。血糖持續居高不下,血液的滲透壓上升會有致死的風險。人體察覺危險,就會一直追加胰島素。

胰島素追加分泌後,葡萄糖迅速被細胞吸收,血糖值就回歸正常了。被細胞吸收到體內的葡萄糖,多半是肌肉或大腦的活動能源。倘若所有攝取的醣分都被處理消耗了,那當然沒什麼問題,但通常都是消耗不完的。

多餘的葡萄糖無處可用,人體又不願意浪費,於是就送往專門儲藏的部位。這個儲藏的部位,正是脂肪細胞!多餘的葡萄糖變成了脂肪,全部存進了脂肪細胞裡。

後來大家調侃這種人體機制,胰島素也被戲稱為「肥胖荷爾蒙」。當人體幸運吸收到醣分高的食物,胰島素會使醣分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如此一來在沒有食物的時候,累積的脂肪即可拿來當作能量,度過難關。這就是我們的基因。

(白飯是許多東方人的主食,但大量食用白飯導致過多的醣份,將對身體造成莫大負擔。)

最危險的醣分,即白飯、吐司、甜食
有一件事千萬不要忘記,會導致血糖上升的只有醣分而已。吃下高卡路里的食物,只要不含醣分,血糖就不會上升,胰島素也不至於追加分泌。

攝取脂肪、蛋白質與肥胖沒有直接關聯,因為促進脂肪累積的胰島素並未增加。看到這裡,相信讀者已瞭解吃肉或脂肪也不會胖的理由了。接下來,我再逐步告訴各位醣分是多麼不必要的物質吧。

醣分中最糟的物質,莫過於精製糖。亦即白飯、吐司,或甜食、飲料中的白砂糖,那是最危險的物質。即使分量不多,吸收的速度也非常快。

一整碗的白飯,食用時雖不像砂糖一樣甘甜,但終究跟方糖沒兩樣。在經過消化器官後,白飯跟方糖一樣會轉變成葡萄糖,造成血糖劇烈上升。血糖值一口氣暴增後,受到驚嚇的人體便加快釋放胰島素,迅速降低血糖值。

每當這種雲霄飛車式的下降發生,體內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就會特別亢奮。所謂的交感神經,是戰鬥時優先啟動的部位,會拉高血糖以備戰鬥,收縮身體末梢的微血管。遍佈末梢血管的手腳冰冷,可能也是由此引起的。

此外,血糖值的劇烈升降,也會增加活性氧。研究發現活性氧有增加罹癌率的風險,必須特別留意。

近年來,「糖化」是很受重視的問題。這也是只要血糖值飆高,就容易引起的症狀。糖化是指體內的蛋白質和過剩的醣分,受體溫影響交互作用,產生出俗稱最終糖化蛋白的惡性物質。

糖化的蛋白質失去了原本的機能,變成了最終糖化蛋白,導致活性氧增加,是動脈硬化、白內障、以及各種老化的肇因。且一旦生成最終糖化蛋白,便很難排出體外。


最重要的是,別讓血糖劇烈變動,也不要讓胰島素追加分泌。因此,唯有盡量避免攝取醣分,才能維持健康。
(本文摘自《讓體脂肪及癌細胞消失的生酮飲食:只要多吃好肉及大量蔬菜、菇類,讓體內生酮,再難治的病都有康復機會》,由采實文化授權每日健康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自:stu_spivack/flickr
http://healthylives.tw/article/8583?uid=14

How to do a Stomach Vacuum



真空收腹法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吃藥又吃柚 她尿出紅褐色尿液急救醫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柚、藥不能一起吃,千萬要忌口!「藥害救濟基金會」臉書粉專今(25)天發文指出,「『柚』到了中秋,『柚』到了『藥』提醒的季節~只要『有吃藥,就千萬別吃柚』;柚子和葡萄柚與多種藥物有交互作用,因此,服藥期間一定要避免食用這兩種水果!」
檢視相片
▲柚子會跟藥物有交互作用,小心不可一起吃。(圖/李鴻典攝)
該粉專小編提醒,千萬不要有以下想法:1. 想說吃一小口沒事;2. 想隔幾個小時吃,應該沒影響。「告訴你~就是有影響,就是很可能會有事;不要自己以身試毒啊!」
「藥害救濟基金會」也發表專文《柚到中秋分外甜 注意藥食交互作用》,文章指出,秋節前後適逢柚子產季,柚子富含膳食纖維和維他命C等營養成分,常是老人小孩都喜愛的應景水果。不過,柚子雖然美味,但對服用特定藥品的民眾必須儘量避免攝取,因為柚子與葡萄柚含有類似的成分,容易與部分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可能增加藥物副作用或毒性發生的機率。
一名固定服用降血脂藥的老婦人,因為肌肉痠痛和紅褐色尿液而就醫,醫師懷疑是降血脂藥物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原本猜測是用藥過量,詳細詢問下發現,老婦人用藥的劑量沒改變,但是最近鄰居送了一箱柚子,所以每天食用一顆,沒想到柚子與藥物交互作用下,竟然使得血液中藥物濃度大幅增加,才會引起不良反應。
藥害救濟基金會說明,柚子和葡萄柚一樣都含有豐富的「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這種成分會抑制人體用來代謝特定藥物的酵素CYP3A4,當酵素無法發揮作用時,人體分解藥物的速度就會減慢,使吃下去的藥品延長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或導致血中的藥物濃度異常升高,就像服下的過量的藥一樣,進而導致副作用的出現。此外,抑制藥物代謝的時效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用藥品也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建議在服用特定藥物期間都要儘量避免攝取柚子或葡萄柚,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食物交互作用。
檢視相片
▲中秋吃柚「藥」注意!(圖/翻攝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儘管目前的研究主要都是以葡萄柚與藥物交互作用為對象,單純針對柚子的研究不多,但是因為柚子和葡萄柚成分雷同,而且已有部分研究指出柚子也有提高藥物血中濃度的現象,所以美國家庭醫學會也建議柚子與葡萄柚一樣,都是服藥期間應該要避免的水果;建議民眾使用藥品時須特別留意藥袋或藥品說明書,是否有註明不可食用葡萄柚或柚子。
常見容易與葡萄柚、柚子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包括降血壓的鈣離子通道阻斷劑(amlodipine、felodipine)、statin類降血脂藥(atrovastatin、lovastatin、simvastatin) 、抗心律不整藥 (amiodarone)及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部分安眠鎮靜劑與抗憂鬱/焦慮藥物等。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老人家對過高的藥物濃度承受力較低,又常是慢性病用藥的主要族群,秋節期間對柚子的攝取更應該謹慎,如是為了應景可淺嚐一兩瓣柚子無妨,切勿短時間內大量攝取柚子或葡萄柚,以免影響藥物代謝而傷身。另外,可能與葡萄柚和柚子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很多,一般民眾用藥前應詳閱藥袋上說明,如有疑惑可詢問醫療人員,服藥期間有不尋常的症狀應馬上就醫。
檢視相片
▲用藥品時須特別留意藥袋或藥品說明書,是否有註明不可食用葡萄柚或柚子。(圖/翻攝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
三立新聞網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轉貼文章 ~ 「冰糖、紅糖、白糖」哪一種最寒?

國人日常飲食中經常出現「紅糖」、「白糖」、「冰糖」,三者都是由蔗糖提煉出來的,但你知道嗎?根據【微信—健康圈】指出,這三種糖除了顏色和外觀有明顯差異之外,功效以及作用更是大不同,如何讓糖發揮最佳效果,服用時又有哪些禁忌呢?一起來看看吧!


紅糖---------補血、活血化淤

紅糖含有95%的蔗糖,相較於白糖甜味較低,且屬於沒有經過完全精練的蔗糖。

紅糖顏色呈現咖啡偏棕色澤,屬於「偏熱性」,具有補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特別是容易貧血或者是產後女性可以多飲用溫熱紅糖水,能使氣色恢復紅潤並加速復原。

由於紅糖偏「溫熱」性質,因此假如體質偏熱性要謹慎服用,另外,一年四季中,冬天宜多吃,夏天則盡量少吃紅糖

冰糖---------潤肺、清火

冰糖是經過提純的蔗糖,外觀呈現晶瑩潔白的結晶狀,味甘、可入藥。

冰糖的作用和紅糖正好相反,由於冰糖屬於涼性,當出現風熱感冒併發咳嗽上火、乾咳的情況時,可以多飲用冰糖水,能幫助我們清痰潤肺。
  
由於冰糖較於寒冷,假如體質偏寒的人應盡量避免,另外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也應減少冰糖的攝取量。


白糖---------解毒、調治急症、緩解疼痛

許多人一聽到白糖,都會將它與肥胖劃上等號,但根據【微信—健康圈】的網站指出,白糖雖經過完整提煉,相較於上述兩種糖類營養較少,但居然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好處!
基本上,每一種糖都具有「解毒」的作用,由於白糖中的糖分含量較高,解毒效果更加快速,根據【微信—健康圈】指出,假如吃像是蝦、蟹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可以喝上一碗白糖水,能使狀況獲得改善,另外假如因為低血糖而引起暈眩等症狀,可以立馬喝上一碗白糖水,讓血糖恢復到正常值。

由於白糖屬於「偏酸」的食物,若攝取過多容易使得血液呈現酸性,對於健康會增加壞處,另外吃過多的糖製品,也容易使得體重上升,出現高血糖、糖尿病甚至心臟病的疾病。應謹慎攝取。

文章來源:微信-健康圈
封面照片來源:pixabay 

鄧達智:養生之道全靠「湊米氣」

五十九歲的鄧達智皮膚黝黑,身形高大,走路時腰板畢直,絲毫沒有即將踏入花甲之年的感覺。但看來壯碩的他,原來每天只吃兩餐,而且極少吃肉。 

自數月前因牙肉發炎後,他就戒了澱粉質和糖,數月後腰瘦了三吋。朋友說他太瘦太憔悴,他自己也感到身體缺乏能量,才再吃澱粉質,但依然少吃。他現在每早會吃大半碗至一碗飯,大多時候是糙米飯。「之前嗰晚煲定,放落雪櫃,第朝整返熱再食,過程會令糖分流失。」他用薑和洋蔥炒冷飯,不下油,若然不夠飽就加一隻雞蛋。「中國人常說『湊米氣』,『氣』字下的又是一個米,一定要有米先有energy。」維持此習慣三個月後,他感到比以前精神了。 

早上吃過一碗飯後,晚上就只有一碟洋蔥雲耳秋葵炒雞蛋。鄧達智注重腸胃健康,「秋葵、雲耳、蕃薯苗等等都對腸胃好。」自小就吃得清淡的他,三年前竟患上腸癌,「都唔知點解有腸癌,最好笑係我一粒瘜肉都冇」。他估計是之前十多年在內地工作,那時尚未披露黑心食品,自己可能吃了很多有問題的食物。現在他盡量不吃肉,亦盡量不下調味料,甚至去旅行時也會挑選有廚房的民宿,自己買材料煮。除了飲食清淡,他也會多做運動,經常行山和走快步。訪問當天,他臨時有兩個多小時的空餘時間,就決定去游水曬太陽,把握做運動的機會。 

他的養生之路,始於大學時期同學的一番話。那時他每天喝至少三杯咖啡,每次放兩粒方糖。同學幫他計算,「三杯咖啡就落六粒糖,一日六粒,十日六十粒,一年你計計有幾多粒?出面食嘢放咗幾多糖,你係唔知,淨係咖啡已經咁多糖,你唔使四十歲身體已經會好差。」自此,鄧達智到今天無論喝咖啡或茶都不會放糖。 

養生方法五花八門,鄧達智認為沒有一條絕頂的養生秘方,要視乎個人的身體狀況。例如榴蓮一般被認為是上火的食物,但他做完腸癌手術後,吃榴蓮從沒試過上火,「因為身體弱咗,榴蓮係補品。其他人會熱氣,我就啱啱好,變咗滋補,所以養生係睇個人需求。」 

香港最新評級 ( 2017)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男女必學「凱格爾運動」: KEGEL EXERCISE


漏尿、早洩都怪骨盆底肌無力
明明沒尿意卻感覺「尿液不停滴下來」?產後婦女面臨「陰道鬆弛」,有些男性有「早洩」問題,這些都是骨盆底肌群無力的表現。

根據《webmd》健康網站報導,骨盆肌無力會常造成以下四種狀況:
漏尿
在進行激烈運動、大笑或是咳嗽打噴嚏時,有尿液漏出來
尿失禁
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表示完全無法控制骨盆底肌肉,隨時都有可能尿出來。
產後陰道鬆弛
女性產道在經過懷孕生小孩之後,可能會導致骨盆底肌肉過度過張、彈性疲乏,導致陰道鬆弛的現象發生。
男性早洩
骨盆底肌肉是控制男性射精的重要關鍵,若骨盆底肌無力可能會導致男性有早洩的問題發生。

訓練骨盆底肌群就靠「凱格爾運動」
事實上透過簡單的「凱格爾運動」訓練,就能迅速恢復骨盆底肌群的強韌,有效改善上述問題!

動作一:首先找到「控制尿液排出的肌肉」也就是骨盆底肌群。
動作二:用力收縮骨盆底肌群3秒鐘,在放鬆3秒鐘。
(做此動作時,腹部肌肉不可用力)
動作三:每回做收縮與放鬆10-15次,每天建議至少做3回。

每周可以增加收縮時間1秒,最高維持收縮10秒鐘。切記上廁所小便時,不要做「凱格爾運動」,可能會導致膀胱受傷。若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34個月後,漏尿、早洩或是產道鬆弛的問題都沒有改善的話,建議詢求醫生做更進一步檢查。

進階版「凱格爾運動」
若是想要挑戰其他凱格爾運動,可以參考以上影片↓↓

Darci Lynne: Kid Ventriloquist Sings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Her Friends...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The Sound of Silence (acoustic Simon & Garfunkel cover) - Mike Massé and...

Jane Heyman ~ Benefits of Chair Pose or Utkatasana in Yoga


Benefits of Chair Pose Yoga
Utkatasana (OOT-kah-tah-sana) is better known by its English name Chair Pose. It’s like sitting in a chair, but without the chair and with your arms raised above you. In other words, it’s not nearly as comfortable as sitting in your favorite chair, but, then again, you don’t get the benefit of stronger legs and improved digestion by hanging out in your favorite comfy chair.
Other common names include Fierce Pose or Powerful Pose.

Getting into Utkatasana
Chair Pose can start in a posture as basic as Mountain Pose, standing with your feet hip width apart. Some choose to bring their feet and legs together which can provide you with slightly more support as you gain strength in your quads and ankles.
As you inhale, raise your arms over your head to bring your palms together and gaze towards your thumbs. On the exhale, bend your knees and lower your hips as if you were sitting in a chair. The goal is to get your thighs parallel to the floor. If that’s too much, do what’s comfortable for you.
To maximize the alignment in Chair Pose:
Balance your weight between the pads of your feet and your heels. You should be able to raise your toes slightly.
Keep your back straight as you lengthen your spine by drawing your tailbone under and reaching the crown of your hea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Slide your shoulder blades down your back, keeping your shoulders from inching up towards your ears as you extend through your fingertips. Allow your heart to draw forward.
Continue drawing your arms in line with your ears. It may help to think about reaching your thumbs towards the back wall.
Rotate your thighs inward from the hips to open the pelvis and make room for the tailbone to tuck under
Gaze at your thumbs. If this hurts your neck, keep your gaze forward.
With each inhale expand your ribcage. With each exhale sink a little lower and draw everything towards the center line of the body.
Precautions in Chair Pose
Chair pose is not recommended for those who suffer from lower back pain or low blood pressure. If you feel lightheaded while in this pose, come out of it.
Chair Pose for Beginners
This pose requires balance and strength, both of which require practice and patience. If you’re new to Utkatasana, hold the pose for as long as you can and build from there. Remember to breathe and push through for as long as you can.
These modifications may also help.
Start standing with your back against the wall. As you squat, allow the wall to help support you.
Place your feet and legs together. As you bend your knees, imagine there’s a piece of paper between your thighs and don’t let it fall. Pressing your legs against each other will provide added support.
If holding your arms in line with your ears hurts your shoulders, keep your arms extended forward parallel with the floor.
Benefits of Utkatasana
Chair pose is slightly more enticing when you consider the benefits of it.
** Strengthens the thighs, ankles, calves and knees
** Stretches the shoulders
** Opens the heart and chest
** Stimulates the heart
** Tones the abdomen
** Provides relief from menstrual cramps
While the mention of Chair Pose may cause you to cringe, think of all these benefits and modify as needed. You can breathe through this pose and with practice you’ll find you become stronger – and, perhaps, even fierce.
http://www.myhealthylivingcoach.com/benefits-of-chair-pose-or-utkatasana-asana-in-yoga/

轉貼文章 ~ 一天可吃多少隻蛋?

不少人以為雞蛋「膽固醇」太高,一天至多只能吃一顆蛋,否則就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國外醫藥網站《Mercola》報導指出,很多健康食物恰恰是富含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問題在於很多人的觀念都搞錯了:食物中膽固醇不等於血液中的膽固醇,而這些食物的膽固醇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物質。

實驗證明:吃雞蛋不會造成膽固醇升高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5年的研究已經證明,一周吃12個雞蛋,不會皂成血脂及血液膽固醇的升高,而2015年發布的《美國飲食指南》也刪除了飲食中的膽固醇限制,並重新將「蛋黃」加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清單中,種種改變皆證明了「雞蛋」和「膽固醇」從「高風險」食物重新回到「健康營養食物」的行列。

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Luc Djoussé說明,飲食中的膽固醇並不會轉化為血液中的高膽固醇水平,事實上,人體非常需要好的膽固醇來維持生理機能。

重新評估「雞蛋」對人體的營養價值
《Mercola》報導更指出,「膽鹼」缺乏是現代人的健康隱憂之一,易引起嗜睡、腦霧,還會影響大腦發育及記憶力,而「雞蛋」正是良好的膽鹼來源。《AuthorityNutrition》關於雞蛋的研究報導也指出,雞蛋對身體的好處還有:
1.提供葉黃素及玉米黃質,保護視力,減少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風險。
2.提供良好的膽鹼,估計90%人口有膽鹼缺乏,可以保護大腦。
3.優質動物性蛋白質,可增加肌肉量和骨骼健康
4.雞蛋增加飽足感,可幫助減肥。

每天最多3顆蛋,1周不超過12顆
除此之外,健康的雞蛋也提供Omega-3脂肪酸和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平均來說,每一顆蛋皇中含有210膽固醇毫克,《AuthorityNutrition》建議每個人每日最多吃3個全蛋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健康營養素。《Mercola》則認為,一周以12顆蛋為限,此外,要特別注意蛋的來源是否健康。
有些民眾只吃「蛋清」不吃「蛋黃」,等同於忽略蛋黃所提供的重要營養物質,每天適量食用品質優良的雞蛋,才是攝取足夠營養的王道。
原文出處:MercolaAuthorityNutrition
http://healthylives.tw/article/2173?uid=14

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中國企業500強

  【大公報訊】記者王嘉傑報道: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公布2017中國企業500強,首三位分別是國家電網公司、中石化集團、中石油集團,至於四大內銀公司亦佔據頭十。此外,互聯網巨人騰訊(00700)、阿里巴巴、百度及京東都入圍,當中京東排名最高為59位,阿里巴巴、騰訊及百度分別排103、109及213位。
  騰訊排109位阿里排103位
  今年公布的500強企業去年營業收入總額達到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7.64%,是500強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首次突破60萬億元,扭轉連續兩年的下滑態勢。當中,頭四位的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中石化集團、中石油集團以及中國工商銀行(01398),去年收入皆超過一萬億元。不過,四家公司只有國家電網公司去年收入錄得增長,按年增長1.09%,其他三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由於石油價格持續於低位,中石油集團及中石化集團收入已經連續三年下降。
  2017中國企業500強中有274家國有企業、226家民企,分別佔整體54.8%和45.2%。國有企業的上榜數量較上年有明顯減少,是2002年該名單公布以來,國有企業首次佔低於六成。
  至於較為人關注的互聯網相關企業,則有六家入圍500強,除了京東、騰訊、阿里巴巴及百度外,另外兩家為垂直電商鋼聯電子商務及找鋼網,分別排在346位及457位。此外,近五年來,中國企業500強的研發投入增長了33.9%,研發比例度從1.28%提高到1.45%。另外,據414家企業提供數據顯示,去年企業共投入研發資金7359.3億元,同比增長了11.02%。
  43家公司去年錄虧損
  是次上榜公司中,有43家公司去年錄得虧損,總虧損額達到576.23億元,但已較前年有所改善。這43家虧損企業中,煤炭企業十家,較上年減少七家、鋼鐵企業八家,較上年減少13家、有色八家,較上年減少三家。可見煤炭、鋼鐵等重點行業的去產能成效顯著。

Dion - The Wanderer - HD - Video - Stereo Sound .

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YogaVibes.com - Twisted Triangle with Rolf Gates



http://healthylives.tw/article/1077

一分鐘就能強化核心、排除五臟毒素,現在不練更待何時?
動作要領文字版:https://goo.gl/6ly1F4
女生必練版:https://goo.gl/OUhi24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轉貼文章 ~ 半數糖尿病人買醫療保險被拒 患者3個生活困擾


患上糖尿病,眾所周知要注意飲食。此外,糖尿病人亦面對種種日常生活上的影響,一項最近調查顯示,糖尿病人因病情而減少社交活動和外出旅遊,連購買醫療保險也受限制,填上「糖尿病」三字即被拒諸門外。
糖尿天使創辦人Kammie患上一型糖尿已超過30年,需每日注射胰島素,親身見證這數十年本港糖尿病發展進步。
進步是治療技術方面,30年前我打的胰島素針需要用針筒,針咀的長度達12.5mm,今時今日的針咀僅4mm,外形是筆針,也有一些毋須用針的注射器,為病人提供極大的方便。
惟社會上的資源,仍處於「原地踏步」,她親身道出生活上「無啖好食」選擇少的苦況。
例如上茶樓吃腸粉,很多時已加上大量甜豉油,飲食業與30年前沒大分別,糖尿病人的選擇很少。」她期待飲食業界可行多一步。「細心少少,叫腸粉落豉油前問一問,已為我們提供了方便。
半數糖尿病人被拒受保
在買保險方面,病人也遇到重重困難。
我有糖尿病時,都想過買醫療保險,但根本沒有保險公司肯承保,一填上有糖尿病已「無得玩」,我目前仍未有一份醫療保險。
一項以325名患有糖尿病的香港人為對象的調查發現,糖尿病為日常生活帶來最大影響的首三項為:
1. 飲食:由於餐廳普遍沒有無糖選擇,82%受訪者外出用餐時感到不便。
2. 社交和外出旅遊:72%受訪者因病患而減少社交活動和外出旅遊。
3. 醫療:52%受訪者曾因糖尿病而影響其他疾病的治療,以及購買醫療保險的機會。
超過九成糖尿病人希望購買醫療保險,但調查中的受訪者中僅32%擁有個人醫療保險,半數病人曾面對拒絕受保及糖尿病相關併發症不受保單保障等情況。
3個患者一個有併發症
香港目前約逾70萬人患上糖尿病,且有年輕化趨勢,每5個糖尿病患者有一個是40歲以下的早發性糖尿病人,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胡依諾指此類病人診斷的年齡在30歲左右。
這時在人生搏殺期,因此往往忽視控糖的重要性,引致嚴重的併發症在約60歲時出現。
肥胖是患上糖尿病的一大誘因。
肥胖是患上糖尿病的一大誘因。
糖尿病有遺傳因素,後天的成因亦不容忽視。糖尿病爆炸性增長,少運動、工作模式少體力勞動、肥胖、飲食上熱量高、過甜、味濃等,也是造成糖尿病年輕化原因。
血糖長期過高,有機會衍生嚴重的慢性併發症,如破壞血管及神經系統,據統計,每3個患者有一個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中風、心臟病、腎衰竭甚至癌症。
糖化血紅素:重要指標
確診糖尿病,胡醫生說最常用的方法是抽血,空腹血糖值在7或以上,或飲「糖水」後2小時及任何時候逾11.1便可診斷為糖尿病。
胡依諾醫生指部分二型糖尿病人不知自己已患病,因為初期的糖尿病病徵不明顯,有部分人更從無病徵,因此被視為「隱形殺手」。(陳偉能攝)
胡依諾醫生指部分二型糖尿病人不知自己已患病,因為初期的糖尿病病徵不明顯,有部分人更從無病徵,因此被視為「隱形殺手」。(陳偉能攝)
但很多人其實處於前期糖尿病的「擲界」階段,即空腹血糖值在5.6、飲「糖水」後2小時超過7.8,意味當事人在5年內演變為糖尿病機會接近50%。
近年廣泛使用的指標是「糖化血紅素」(HbA1c),一般人的血色素壽命約為3個月,正常值為5.6,若HbA1c超過6.5已可確診為糖尿病。
病人控糖是否達標,這數字極具重要性,當HbA1c每升一度,便反映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機會增加2至4成。
控制糖尿病,胡醫生表示心態很重要,尤其是二型糖尿初期並無病徵,不要以為沒大礙而自行停藥。
做那麼多去達致控制血糖指數上的要求,意義是避免日後出現併發症,因為待病徵出現時就太遲了。
因此病人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飲食均衝、定時運動及「拮手指」監察病情。
【檢查大比併之糖化血紅素檢查】

糖尿病可以透過3種方法來進行檢查:糖化血紅素、空腹血糖、或葡萄糖耐量測試(即俗稱飲糖水)。今次我哋先嚟講解一下糖化血紅素(HbA1c)。

糖化血紅素能夠反映糖友身體過去兩至三個月嘅平均血糖值,呢項測試嘅好處係結果唔會受短期生活習慣嘅改變而影響,糖友亦唔需要好似檢查空腹血糖咁餓住個肚嚟做測試,好方便就可以檢查到;但係孕婦或有嚴重貧血嘅人用呢個檢查的話,結果有機會會唔準,呢2類人士就要用其他方法檢查啦。

正常人嘅糖化血紅素應該低於5.7%,如果你嘅數值係介乎5.7%6.4%,你可能已經進入糖尿病前期階段,高過6.5%的話,就表示你已經晉身成為糖友喇。糖友記住呀,你嘅理想糖化血紅素數值應該維持喺6.5以下。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99599/%E5%8D%8A%E6%95%B8%E7%B3%96%E5%B0%BF%E7%97%85%E4%BA%BA%E8%B2%B7%E9%86%AB%E7%99%82%E4%BF%9D%E9%9A%AA%E8%A2%AB%E6%8B%92%20%20%E6%82%A3%E8%80%853%E5%80%8B%E7%94%9F%E6%B4%BB%E5%9B%B0%E6%93%BE?r=cpsdfb


普仁中醫診所 - 邱宇鋒中醫師


邱宇鋒中醫師:大部份的糖尿病屬「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的診斷主要依靠測量血糖值,糖尿病並不等於「消渴病」,中醫診斷「消渴」主要靠觀察患者出現「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的程度。中醫的「消渴」原理是陰虛燥熱,生活忙碌、壓力大、易惹激、經常進食熱氣、刺激、甜膩食物,不夠休息等,都容易會造成「消渴」狀態,這類人士有機會表現為血糖值升高而演變成糖尿病。隨著生活形態改變,預期糖尿病人將會大增,要預防糖尿病或中醫「消渴」的狀態,就要節制飲食,拒絕引誘,少食熱氣、肥膩、甘甜的食物,每天夜晚保持7-8小時睡眠,每天分配時間至少做半小時帶氧運動,控制體重,以及學習減壓放鬆,培養有益身心的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