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 ~ 蔡東豪 :〈全職炒股〉

又係周顯,早前他在網上帶起關於全職炒股的討論,有意思,我想加入。他的結論是,當全職炒股者,首要條件是有充足本錢,一方面可應付日常支出,另一方面可讓自己堅守信念。
周顯一語道破全職炒股者面對的最大問題:沒有經常性收入。我沒長期試過沒有經常性收入,但可想像到,這是非常不舒服的生活環境。正常理財原則,一定是量入為出,支出是實在,但收入飄忽不定,什麼理財原則也失靈。一個沒有正常理財概念的人,是一個情緒不穩的人,一定會影響工作表現。
很多人都沒有經常性收入,例如辭了份工去創業的創業者,不過我認為創業者和全職炒股者之間有很大分別。開始的時候,創業者雖然多數沒有經常性收入,但他們有的是目標。創業者在儲蓄,每日在建立一些東西,建成之後可收成,創業者在構建一盤屬於自己的生意。
全職炒股者或者可把炒股當為一盤生意,當自己是創業者,但分別是其他創業者對生意有一定掌握,能見度較高。這些創業者知道什麼是逆境,而逆境是必經階段,捱得過逆境,便有可能見光明。全職炒股者對炒股成績的掌握有限,因為面對的是無常的市場。遇上長期熊市,成交低,波幅小,這時候,全職炒股者一是痴痴地等,一是結束全職炒股生涯。
全職炒股者面對的挑戰,大家容易理解,我較有興趣探討全職炒股者是怎樣練成,是什麼人在什麼因素推動下,決定投身全職炒股行列。全職炒股的挑戰,外間人都容易看到,當事人評估過自己抵受挑戰的能力,仍決定加入,這些人擁有一定程度的信念。這份信念是能夠戰勝內在心魔,擊退外在環境因素,深信自己可炒出個明天。
全職炒股者成為全職前,一定贏過大錢,可能不是偶然一兩次,而是經過長時間累積優秀戰績。這些人心裡盤算,這些年經過不同周期,他們仍能沉着應戰。在牛市贏到盡,在熊市力保不失。這些人深明世途險惡,仍能夠在股場大鱷小偷堆中,殺出一條光明路,證明自己有一定能力。
全職炒股者犯的錯,是高估自己,忽略不同環境製造出不同表現。一路打住工,一路炒股,擁有的優勢正是享有經常性收入。業餘炒股者有一個重要選擇,是坐着不動。看不通或感信心不足時,業餘炒股者可選擇離場,專心做好份工。這份自由的重要性,大至可決定炒股者的成敗。可瀟灑地離場的人,是一個頭腦清醒的投資者。
理論上,全職炒股者也擁有這自由,但實際上,他們不會有。一日二十四小時,全職炒股者望着電腦,腦裡全是股價上落,他們的傾向是要郁動。對於他們來說,不動不是代表冷靜,而是代表迷失方向,而有信念的人不容許自己迷失方向。全職炒股者對股市所有事,不管看好或看淡,都要有一個肯定看法。這是危險傾向,因為全職炒股者失去一份瀟灑。
我相信全職炒股者在牛市比業餘炒股者贏得多,這些人不停在市場中滾動,真真假假機會也給他們碰上,問題出在非牛市,而非牛市可持續一段長時間。 2007年至今,港股未見過一個似樣一點的牛市,這種市況是對全職炒股者最嚴峻考驗。
如周顯說,這些時候見真章,全職炒股者能否堅守信念,取決於他們的本錢。可是,本錢是一個有限數目, 2007年至今漫長六年,再來六年大有可能,全職炒股者有幾多個六年的本錢?當生活逼人這現實,走進炒股者的決策過程,股神變股屎。
如有人問我意見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反對做全職炒股者。我不敢看低這些人炒股致勝能力,但可能年紀大了的關係,考慮什麼事情我都考慮這問題:「如果我錯了,怎麼辦?」全職炒股的壞處是,日常生活沒趣味,容易變成一個性格特別的人。再者,全職炒股環境孤單,不利建立和維繫人際網絡。假如實驗失敗,重投主流工作,全職炒股這段時間基本上是浪費了。我從壞處想,條數計唔掂。
原文刊於《壹週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