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轉貼文章 ~ 糖尿病、高血壓可致腎衰竭?

位於後腹腔的肋骨下緣是腎臟,每刻不停運作,為的是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及廢物,同時調節血壓及電解質,以維持身體健康!一旦出現功能衰退或慢性腎衰竭,亦會對心臟和腦血管造成莫大的影響。腎科專科醫生譚雋熹醫生指出,導致腎衰竭的常見成因,原來竟是無聲無色的血管殺手——糖尿病和高血壓。要「腎」防病變,就要同時懂得保護血管兼護腎!
香港末期腎衰竭患者成因:糖尿病、高血壓、腎小球炎
何謂末期腎衰竭呢?譚醫生表示,若腎功能只剩下約15%1,已介定為末期腎衰竭,若10%以下呢?則必須倚賴人工的方法令身體排走多餘的水分及廢物,即洗腎或換腎了2。至於致病原因,則與糖尿病有莫大關係。
「在香港,約五成的末期腎衰竭是由糖尿病所致2,其他常見的成因還有高血壓及腎小球炎。還有約一成人則病因不明。」譚醫生闡釋,病因不明的主要原因是這類患者都屬於延誤就醫,當確診時腎臟已萎縮,病情已不能逆轉,故醫生大多不建議再進行腎穿刺檢查探究成因。
 糖尿破壞血管  腎小球首當其衝
至於糖尿病或高血壓,則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可導致腎衰竭。譚醫生指出,人體兩個腎臟各有約數十萬個由微絲血管組成的腎小球,其功能正是過濾多餘的水分及廢物。
正因腎小球血管很微細,極容易受到一些跟血管相關的疾病,如糖尿病、血壓高等影響。「當糖尿病、血壓高等出現併發症,首當其衝會破壞體內的微小血管,包括腎小球及眼底的血管,若出現腎小球病變,便會引致蛋白尿。」
 可併發冠心病中風、骨病變
如不加以治療或病情不受控,進一步會影響如心臟及腦部等大血管,終會誘發冠心病或中風,更甚的是腎衰竭會引起多種骨的病變,如骨折、持續骨痛等,患者出現感染及併發症風險比一般人為高。
 腎衰竭無聲無息    3項身體檢查不可少
跟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及心臟病一樣,腎病患者早期是毫無徵狀的,需要透過以下3項檢查才會發現,包括:
。驗血:知悉腎功能指數;
。驗小便:檢驗是否有蛋白尿或血尿;和
。進行超聲波:檢查是否有腎石或其他異常問題。
 譚醫生表示,臨牀上有不少個案,本身並無任何病徵,只是在進行例行身體檢查後,才驚覺腎功能已餘下三至五成。能否透過治療逆轉呢?
 逆轉腎功能 急性病變有望慢性難
「腎功能衰退,最終能否逆轉,要視乎病者的致病成因屬於急性病變與否。」譚醫生續指,病變若在短期內發生,如輸尿管被腎石阻塞或是急性腎小球炎,只要及時醫治,大多可以讓腎功能逐步回復正常。
相反,若屬慢性病變,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冠心病及慢性腎炎所致,由於腎臟已受到經年累月的破壞,不少腎小球有可能已壞死,故腎功能難以逆轉!
 及早用藥治療   可延緩腎衰竭惡化
在治療方面,醫生會視乎病人腎衰竭的成因及嚴重情况而給予適當的治療。他以病人本身已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為例,會先從藥物及改善生活習慣等方面入手,控制其病情。
「如血壓控制得宜,腎功能保存的機會會較為理想。現時有藥物兼具降血壓及降尿蛋白的療效,如ARB(血管張力素二型血管拮抗劑)。另有一些糖尿藥,降血糖之餘也可保護腎功能,詳情可向醫生了解。」

 醫生TIPS:腎病患者飲食有法 

譚醫生表示,腎功能下降的人士,除了接受適當的治療外,不同病情的患者,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以下3點:
早期慢性腎衰竭:需注意少吃鹽分高、濃味的食物,以減輕腎臟負擔。
中期慢性腎衰竭:需控制蛋白質的攝取。
末期腎衰竭、準備要洗腎:要攝取足夠的營養,包括蛋白質的分量,以均衡飲食為主。
 護腎由生活習慣做起
他更提供了以下護腎建議,人人都做得到:
1.飲食方面,要減少重口味,包括雞精、咸或辣等食物宜少吃為妙,以清淡為主。
2.好好管理血糖、血壓等。
3.切忌胡亂服食補腎成藥,因不少中西成藥中可能含有損害腎臟的成分。
4.即使因其他疾病求醫,建議有腎功能較弱的患者,宜主動告知醫生,以便醫生處方藥物時選擇不傷腎的藥物。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SAHK.IRB.20.01.0006 (01/2020)

Reference:
1.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 Available at: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kidney-disease/kidney-failure/what-is-kidney-failure. (Accessed on 6th Jan, 2020.)
  1. Hospital Authority.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en-us/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guid=368b30e4-cc1c-4185-b673-7dfb3ea8f74b (Accessed on 6th Jan, 2020.)
  2. https://heart2heart.mingpao.com/%E7%B3%96%E5%B0%BF%E7%97%85%E3%80%81%E9%AB%98%E8%A1%80%E5%A3%93%E5%8F%AF%E8%87%B4%E8%85%8E%E8%A1%B0%E7%AB%AD%EF%BC%9F-%E3%80%8C%E8%85%8E%E3%80%8D%E9%98%B2%E7%97%85%E8%AE%8A%EF%BC%81%E8%A6%81%E8%AD%B7/?utm_source=Mobile&utm_medium=m.nativeAd&utm_campaign=SanofiArticle9
  3. 39歲糖尿漢心跳停 首宗死亡 病情突轉差 死因待確定

  4. 【明報專訊】本港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死亡,年僅39歲、居於黃埔花園的死者本有糖尿病,病發6日,病情突然轉差後4小時不治。綜合多個傳染病專家和醫生分析,病人有可能因為病毒感染引起肺衰竭、細菌入血、炎症引發心肌炎或心肌梗塞,或感染引發糖尿病併發症酮酸中毒致死。醫管局稱未能確認病人的真正死因,會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5.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昨稱,死者過去幾日一直情况穩定,但氣喘增加,昨早6時許病情突然轉差並有呼吸困難,其後心跳停頓搶救無效,於早上10時許離世。他說,病人無心臟病紀錄,亦無報稱有心口痛,但有糖尿病,未知是否與死亡有關,亦未知其真實死因。

  6. 專家料病毒影響心肺功能

    糖尿併發症酮酸中毒

    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透露,死者生前有接受蛋白酶抑制劑和干擾素治療,有糖尿病或其他長期病都是感染新病毒「預後」不利因素,據他所知死者應會接受解剖。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港台表示,內地初步資料顯示,確診中死亡率約2%,形容情况很嚴重,遠較流感整體死亡率約0.1%為高,內地亦有新病毒患者突然死亡。死亡個案主要分3類,分別是病毒入侵肺部後肺衰竭而死;出現細菌入血或入侵器官後致死;感染引起的炎症亦有可能引起心肌炎或心肌梗塞致死,而這類情况可無先兆,突然心臟停頓。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分析相若,認為有可能是病毒嚴重影響肺功能、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引起敗血症或病人本身有隱性心臟病致死。他解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一般較差,較高風險有隱性心臟病,今次的死亡個案反映這病毒不止影響長者,長期病患需小心,較年輕者亦不能掉以輕心。
    有在2003年處理過逾百SARS病人的資深內科醫生估計,入院5至7天是病毒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的常見時間,風暴出現時,免疫系統瘋狂攻擊病毒量多的身體部位,身體受巨大壓力,血糖會升,胰島素無法處理大量糖分,就會出現糖尿病併發症酮酸中毒,病人死前突然出現氣喘正是酮酸中毒病徵,因身體在酸性高時會大量呼出二氧化碳減低酸性自救;酮酸中毒也可致身體酸性高,致心臟肌肉無法正常運作,最後心肌衰竭死亡。

    (武漢肺炎)

  7.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一般較差,較高風險有隱性心臟病,今次的死亡個案反映這病毒不止影響長者,長期病患需小心,較年輕者亦不能掉以輕心。內科醫生估計,入院5至7天是病毒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的常見時間,風暴出現時,免疫系統瘋狂攻擊病毒量多的身體部位,身體受巨大壓力,血糖會升,胰島素無法處理大量糖分,就會出現糖尿病併發症酮酸中毒,病人死前突然出現氣喘正是酮酸中毒病徵,因身體在酸性高時會大量呼出二氧化碳減低酸性自救;酮酸中毒也可致身體酸性高,致心臟肌肉無法正常運作,最後心肌衰竭死亡。"  胡依諾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