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郁手郁腳急步行 養老又養腦

【明報專訊】認知障礙症是腦部逐漸退化的疾病,腦部功能包括:記憶力、解難能力、思考能力及語言能力慢慢減退,影響患者情緒、行為及感觀等;不但影響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質素,還增加照顧者的壓力。
認知障礙症不論在個人、家庭及社會層面都帶來相當影響及壓力,政府和社會各界近年來投放不少社區資源,合作提供支援。
認知障礙症,或稱腦退化症,種類繁多,超過100種病症都屬認知障礙症類,較普遍的有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和血管性腦退化症,其他還有利維體(Lewy Bodies)腦退化症及額顳葉型腦退化症等。當中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腦退化症分別佔整體病例約70%及20%,其他則佔約10%。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腦退化症,女性較普遍,徵狀逐漸發展;早期徵狀主要有短期記憶和學習新知識出現困難,甚至出現情緒問題如抑鬱和焦慮等。而血管性腦退化症多由腦中風及心血管問題導致,男性較為普遍,病情階段性發展(即腦功能受損程度視乎腦中風次數而累積),徵狀則視乎腦部受損位置而定。
可早於35歲發病

很多人認為認知障礙症是長者獨有,但事實並非如此。除了年齡和基因等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外,不良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過量煙酒、飲食不均衡,以及有長期病患如糖尿病、三高和肥胖等,都會增加患認知障礙症風險。同時,情緒問題如抑鬱症亦是風險因素之一。認知障礙症的成因很多,年齡增長只屬其一,但並非必然。事實上,年輕人亦可能患病,如額顳葉型腦退化症,病人可早於35歲出現徵狀。反之,有些長者即使年紀很大亦沒有得病。據統計,年齡65至69歲人士中,每70人便有一個患上認知障礙症;而85至89歲的長者中,每4人便有一名患者。
 非正常老化過程
有人認為,認知障礙症不是病,而是正常老化過程。這說法並不正確。以阿茲海默症為例,研究指出患者腦部大量積聚一種引致病變的蛋白,令腦部組織受損而影響功能;然而在正常老化過程,大腦較少蛋白積聚。因此,腦退化症不屬正常老化過程。
至目前為止,只有部分腦退化症如血管性腦退化症,可藉健康的生活習慣減低患病風險,包括適量運動、均衡飲食、控制三高、避免過量煙酒及控制體重等。但愈來愈多研究表示,恆常帶氧運動不但能夠健體,更可健腦。帶氧運動鍛煉心肺耐力之餘,還可促進心臟供血到大腦,提供所需養分。一般帶氧運動需達至中等強度,簡單來說,運動時有少許辛苦及輕微呼吸急促,同時亦不會因呼吸過於急促而無法說話。最理想是可維持這強度約20至30分鐘,每星期做最多5次。
帶氧運動需達中等強度
運動模式可視乎興趣及能力而定,簡單至在公園急步行、跳舞及踏單車等。但注意做帶氧運動前後,分別需要做熱身及冷卻運動各約3至5分鐘。以急步行為例,開始時應用慢速作熱身,並用3分鐘逐漸加速至中等強度約20分鐘,再以3分鐘慢慢減速至停止作冷卻。
雖然目前未有有效治療認知障礙症的方法,但患病並不代表人生完了,不同社福機構提供不同協助,患者亦可以活得精彩。當然,亦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給予患者及家屬理解及支援!
練腦動作:四肢協調 健體練腦
以健腦為目標的運動,給予腦袋足夠的刺激必不可少。介紹兩款四肢協調運作,除了靈活關節,亦有訓練腦袋之效。每個動作做15至20次為一組,重複做3至5組,每日依序練習。(註:視乎個人能力,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這些動作並不能代替經專業人員評估後建議的復康運動。)
文:陳啟豪(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林曉慧

【認知障礙症】偵測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2分鐘分析「眼底相」視網膜圖像準確度約84%

【明報專訊】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出現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下降等認知能力退化問題。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人罹患認知障礙症,而患者當中超過一半屬阿茲海默症,診斷方式不普及或具入侵性。中大醫學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透過分析「眼底相」,即視網膜圖像,2分鐘便能夠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逾八成。團隊表示,新診斷技術應用簡易,冀縮短求診者輪候門診的時間,目標一年後將人工智能系統及眼底相機併合,可以臨牀應用。

「眼底相」即視網膜圖像 2分鐘偵測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內會過度積聚不正常物質,包括β-類澱粉狀蛋白及神經纖維纏結,導致腦細胞逐漸死亡,引致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下降等認知能力退化問題。

研究團隊利用近1.3萬張來自648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及3240名一般人的「眼底相」訓練人工智能,準確度為84%,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達93%和82%。求診者只須每隻眼影兩張眼底相,再傳至人工智能系統,便可在2分鐘內得出患阿茲海默症風險。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牀專業顧問區頴芝表示,現時診斷需透過偵測澱粉狀蛋白的方法,例如正電子腦掃描或通過腰椎穿刺提取腦脊液等,惟仍不普及或具入侵性,難以準確診斷,而新技術診斷過程毋須接觸眼球,因此不會感到疼痛。

每張「眼底相」約800元 費用較現行測試大降

中大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表示,現時用作診斷的正電子腦掃描價錢約兩萬元,亦不普及,而每張「眼底相」則只需約800元。他期望新技術可減少求診者輪候門診約兩年的時間,目標於一年後,將人工智能系統及眼底相機併合,以中大醫院作試點,在臨牀應用。

個案:變焦慮健忘 及早發現患輕度阿茲海默症

72歲的陳太於2019年起變得焦慮及健忘,經常重複說話,甚至忘記練習逾10年的太極招式。她於去年7月求醫並透過影「眼底相」,發現患上輕度阿茲海默症。她說過程中「冇乜唔舒服」,較其他需更衣檢查的方式方便。

https://tinyurl.com/ysl9p8gm

腦退化症患者每年增1000萬人 研究證1種水果防失智 3個月就見效

 腦退化症患者每年新增1000萬人 研究證1種水果防失智 3個月就見效

世衞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新增近千萬宗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病例,情況普遍,到底可如何預防?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連續吃1種水果可為健康帶來3大好處,包括提升年長人士記憶力,3個月就可見效!

 1種水果有效預防腦退化 3個月見效

老化與認知能力下降息息相關。以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EA)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1類水果對於「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的作用,越來越受認可及重視。為了進一步驗證這種水果對年長人士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的影響,團隊進行了一項為期12周的實驗,是次結果於2022年發布。

 甚麼是認知障礙症?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症又被稱為「腦退化症」,人口老化會嚴重增加此症的發病率。認知障礙症早期/中期/晚期症狀如下:

 認知障礙症症狀

早期(第1-2年)

1.失去短期記憶

2.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3.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15

 腦退化研究過程如下:

參加者為605080歲認知功能正常的長者,沒有被診斷出任何形式的認知障礙症或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亦不曾出現腦損傷或中風。

參加者被隨機分成2組,一組被要求早晚各服食1小包凍乾蔓越莓(小紅莓),另一組則服食安慰劑。

參加者每日服食的蔓越莓粉大致相當於1杯或100g新鮮蔓越莓,經計算可提供281mg原花青素,每天增加20mg黃酮醇和59mg花青素。

研究人員要求所有參加者,除了提供的蔓越莓粉,不要變更任何飲食習慣及熱量攝取。

吃蔓越莓有助改善3大健康問題

為甚麼選擇蔓越莓?研究人員解釋,蔓越莓富含多酚化合物,例如花青素、原花青素、黃酮醇和羥基肉桂酸,以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而聞名。

 經過12周的實驗,研究人員為參加者進行了磁力共振掃描及血液檢查後,有以下發現:

 研究結果顯示,長期食用蔓越莓,令參加者的認知功能及身體狀態產生3大改善,當中包括記憶力。蔓越莓有助增強情景記憶表現和神經功能、降低膽固醇及改善肥胖情況。不過,研究人員補充,攝取蔓越莓並沒有對參加者的其他認知功能,包括工作記憶和執行功能產生改變。

 他們指,該研究可為未來確定神經系統疾病療效的研究奠定基礎,包括研究對輕度認知障礙人士會否達到同樣的效果、停止攝取後功效可持續多久等。

 富含於蔬菜、水果之中,具有絕佳的抗氧化作用

 多酚是植物中具有特定結構的化合物總稱,於植物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產出,幾乎每一種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多酚成分,種類超過數千種。

 多酚的共同特徵在於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能保護身體不受活性氧傷害並防止細胞老化,所以可以預防各種生活習慣病和失智症。再加上有實驗報告指出多酚的成分可以防止腦內形成β類澱粉蛋白,並能分解β類澱粉蛋白,因此一般都認為具有預防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效果。

如何有效攝取多酚

 多酚是植物中色素、苦澀味道的來源成分,可以保護植物不受紫外線的傷害,因此大多存在於蔬菜及水果的外皮。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浮渣」中裡也含有多酚成分。

 若想有效攝取多酚,食用蔬菜時可以盡量連外皮一起吃,浮渣也盡可能不要撈得太乾淨。

 過多的多酚無法儲存於體內,因此不妨平常多加留意均衡攝取各種蔬菜。

 多酚種類與含量較多的食物

 花色素苷:茄子、紫蘇、紅皮栗香地瓜、藍莓、葡萄、西瓜

異黃酮:黃豆、黃豆製品(納豆、豆腐、味噌、黃豆粉等)

兒茶素:綠茶、煎茶等

綠原酸:咖啡馬鈴薯或番薯的外皮

薑黃素:薑黃、咖哩粉

可可多酚:巧克力、可可亞

芸香甘:蕎麥麵、洋蔥

檸檬黃素:檸檬、柑橘

槲皮素:洋蔥、綠茶、番茄、蘋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