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 ~ 空腹最好別吃這 7 種水果!

水果該在飯前吃還是飯後再吃比較好?部分營養師主張水果應該飯前吃,能避免飯後吃水果時攝取過多糖分,但卻有人因此引發胃痛及眩暈。到底哪些水果在空腹時最好別吃?針對有眩暈症病史的患者,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則建議,飯前最好避開吃荔枝、甘蔗等含糖量過高的水果。

主張飯前吃水果的理論,在於有利於腸胃吸收,另一方面還能控制正餐時進食的熱量,但營養學界歸納出番茄、柿子、香蕉、橘子、山楂、甘蔗和荔枝等7種水果,不宜在飯前食用。像是橘子和山楂富含果酸等有機酸,易產生胃食道逆流症狀;空腹吃柿子易引起胃石症;空腹大量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突然升高,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其中含糖量過高的荔枝和甘蔗,不但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空腹食用更可能因為肝臟轉化酶來不及將水果中的果糖轉換為葡萄糖,導致體內血糖突然飆升,引發頭暈目眩,不可大意。
通常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代謝性疾病及心臟血管疾病或頸椎關節黏連症等疾病患者,較常因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引發眩暈、嘔吐或兩側性耳鳴。李宏信指出,部分糖尿病患因為感染、腹瀉或攝取過多糖分高的食物,導致體內血糖急速飆升,而出現頭暈現象。
一般而言,眩暈主要是因內耳淋巴液積水腫脹所造成,壓迫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內的神經,進而引發平衡失調,若有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新陳代謝疾病或長期抽菸者,內耳血管更容易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造成血管硬化而阻塞或血流不通暢。若是再加上生活壓力大,身體無法順利調適,也會促使內耳血管過度收縮,一旦血流不順暢,就會造成組織缺血壞死,最終內耳神經萎縮,引起眩暈症狀。
若出現突發性眩暈情況,應多加留意盡速就醫。李宏信說明,臨床上急性期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和水分,以降低內耳壓力。發作時應保持心平氣和、穩定的心理,且勿使頭部轉動,以免促使眩暈症更嚴重,待病情穩定下來,再給予促進血液循環藥物,來提升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長期治療會加強患者神經營養活化、血管擴張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為主,幫助內耳循環以增加氧氣及養分之輸送,防止細胞老化,促進內耳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日後復發的頻率。
眩暈患者只要持續服藥控制,內耳的循環功能都能獲得改善,建議多補充維生素B群補充能量,有助神經細胞修復。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眩暈屬於文明病,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及飲食習慣等,都是造成眩暈的因素,尤其調味過油、過鹹、過甜的食物皆易導致新陳代謝變差,影響內耳三半規管正常機能,飲食應特別留意禁忌,並應戒除菸酒,以免不慎誘發眩暈症狀。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本文轉載自NOW健康網站)
牛津:血壓高可損認知傷大腦

血壓及血糖異常是腦退化的風險因素之一,而影響可能在晚年之前已經出現。最新研究顯示,高血壓及糖尿病會對思維和記憶會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血壓的升高,更會令認知表現愈來愈差

該項由牛津大學進行的研究,分析了逾22,000名44至73歲、大腦健康正常的人士的資料,並透過大腦影像掃描和認知測試,評估他們的認知和執行功能。研究團隊發現,服用降血壓藥是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僅次於年齡。

進一步分析更顯示,在沒有服降血壓藥的人士中,當上壓開始上升時,認知功能的表現也逐漸降低。而已服用藥物的人士中,若上壓控制在140mmHg以下時,認知表現會較為穩定,若超過此水平則認知功能顯著下降。研究更發現,血壓等風險因素亦對大腦結構造成影響,包括大腦前額葉,以及大腦各區域之間白質連接的完整性。有關研究已刊載於《Nature Communication》。

研究團隊指出,對於相對健康的中年人士,大腦結構和認知功能也會受到高血壓及糖尿病等風險因素影響。儘管思維和記憶只是輕微下降,對日常生活沒有明顯影響,但就反映腦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並可隨著年齡增長而惡化。但若能及早採取措施控制血壓等問題,便可以避免認知功能進一步衰退。23/9/2020


                                             高 血壓 不用藥【徹底】逆轉高血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