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血糖儀升呢 定時MON心肺

  

港企舒糖訊息科技2015年在深圳創立,從事無創血糖檢測智能穿戴設備的研發。疫情衝擊下,由於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舒糖訊息團隊將產品檢測指標增加了體溫檢測和血氧指標監測,同時正在研究怎樣完善產品對心肺功能的檢測。
  「我們的產品是戴在手上的智能手環,裏面的芯片會通過傳感器探測到血糖濃度,並定期記錄數據連通到後台,生成報告,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治。」何耀威介紹,疫情前,產品剛剛進行全球市場的推廣。
  因為新冠病毒攻擊人的肺部,患者會呈現典型發熱症狀。舒糖訊息團隊增加了對心肺功能的檢測和對體溫的定時監測。何耀威舉例,「例如,心跳速度、呼吸頻率、最大通氣量和基礎體溫等指標可以對很多疾病有指向性。這些指標未來或許會成為每個人每天的必測項目,我們的產品不止糖尿病人可以用,也可以成為每個人都可以佩戴的『隨身醫生』。」


袁美欣 : 血糖不降之謎

對不少糖尿病患者來說,把血糖控制至理想水平是一項艱深的功課,即使已經服藥及減少進食米飯,血糖水平還是降不下來,或是忽高忽低,教人百思不得其解。

事實上,控制血糖不是一門高深學問,箇中竅門還是離不開四個要點:飲食、藥物、運動及血糖監察。血糖未能理想控制,往往是其中一環發生問題。

飲食:一般建議糖尿病患者以「小食多餐」為原則,每天吃三個正餐及兩個小食,即是減少每餐的分量,而增加進食次數及食物的類型,讓糖尿病患者在維持足夠營養下又不會攝取過多澱粉質。然而,不少患者誤墮飲食「陷阱」,忽略了以糖調味的醬汁,及馬鈴薯、蕃薯、芋頭等都含豐富澱粉質,以為少吃了米飯便達標,卻進食了大量以上述食物入撰的餸菜,不知不覺間令澱粉質攝取量超標。

藥物:遵照醫生吩咐按時依量服食藥物,才能令藥物發揮其最大效能。可是,不少長者需要同時服食多種藥物,容易打亂了服藥規則。作為照顧者可跟醫生配合,預先把藥物按每日每餐所需要的分量,整齊分配及放置於加上標記的藥盒,幫助患者定時定量服食,

除了口服藥物,部分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卻發現控糖效果不斷下降,這可能由於他們往經常於相同位置進行注射,令該位置長出脂肪來,妨礙了胰島素的吸收,以致功效減弱;只要改變注射位置,讓身體能夠全數吸收所注射的胰島素,血糖控制效果便能夠迅速得到改善。

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把控制血糖至理想水平是非常困難的功課。不過,經過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當中的原因不離飲食控制、藥物、運動及血糖監察有關,包括誤墮澱粉質飲食陷阱,沒有按照醫囑接受治療,此外運動方法不當及不正確的血糖監察都是導致控糖失敗的常見原因。

運動:
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運動,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但不少人習慣只在周六日,一次過運動兩、三小時。然而,運動對胰島素的影響力只維持48小時,換言之到了周三過後,胰島素抗阻再次出現,影響血糖控制。故此,為了讓體胰島素持續保持敏感,患者應每天,或至少隔天運動30分鐘,這對血糖的控制效果遠勝於一口氣大量運動。

血糖監察:
一個良好的血糖紀錄可提供不少線索,協助醫生患者找出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從而調校藥物及調節飲食習慣。例如有患者透過血糖紀錄,發現每次進食粥及腸粉後血糖均會急升,及後減少進食相關食物後,整個血糖水平便變得理想。然而,患者必須注意於準確時間「篤手指」抽血才具參考價值,例如空腹血糖是於在進食後至少4小時抽取的血糖值餐後血糖則是在進食後兩小時截取的血糖值,倘若於飽餐後不久便「篤手指」,這個血糖值便沒有參考意義了。

總括而言,良好的血糖控制跟四大元素密不可分,而且每一環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別以為吃了藥便可肆意進食,或嚴控飲食後在未徴得醫生同意便自行減藥,這些都不利血糖控制。




作者為英國保誠客席健康教育顧問、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

上課了!不可不知的糖尿病科普
👉高血糖高滲透壓

1️⃣嚴重等級:極為嚴重,可能休克昏迷
2️⃣誰該注意:高齡糖友,慢病臥床….還有……
3️⃣如何判斷:趕快點選下方解說
4️⃣如何處置:緊急就醫!

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抗阻,長遠維持甚至降低血糖水平,不過究竟做多少、如何做才能達到理想效果?「胰島素的敏感度會於運動後48至72小時逐漸減弱,因此要達致理想效果,建議每星期進行3至5次、每次約30分鐘的中度耐力訓練,例如步行、跑步、踩單車、游水或球類運動等,亦可作適量抗阻訓練增強肌肉力量。」那疫症期間如何保持活躍?「其實很多運動也適合在家進行,例如跳繩、瑜伽、普拉提等,網絡上又有不少健身或跳舞視頻,甚至體感遊戲也加入運動元素,所以疫症期間也不能偷懶。」

「飲食‧運動‧藥物 『疫』境控糖三部曲」

定時服藥作自我監測

飲食與運動是基石,加上藥物就成為控糖鐵三角。「雙胍類是一線口服藥物,可以有助抑制肝臟釋放過量糖份,並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一般可以將糖化血紅素降低1-2%。若服用後血糖仍未能下降至理想水平,醫生會考慮配搭其他藥物輔助,例如DPP-4抑制劑可以減低腸降糖素的分解、增加胰島素分泌及抑制升糖,而SGLT-2抑制劑就可以抑制腎小球過濾的葡萄糖被再次吸收,兩者也可以配合雙胍類服用。不過,每種藥物也有利弊,病人要與醫生共同制定治療選擇,亦要作自我監察,幫助醫生掌握足夠數據調校藥物劑量。」

雖然藥物效果顯著,但病人始終要克服心理關口,面對抗拒服藥的「糖友」,林醫生又有何對策?「病人抗拒服藥原因很多,例如對藥物的認知不足、服用方法複雜、擔心副作用或費用昂貴等。作為醫生,我們會向病人解釋控糖的重要性,如果是因為服用方法複雜,可以考慮處方混合藥物;如果是擔心低血糖或體重增加,則可以選擇一些較少副作用的藥物,只要病人肯積極面對,總有解決方法。」以上藥物均為處方藥物,使用前請先諮詢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