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轉貼文章 ~ 陳思昕 : 牙肉萎縮怎補救?

 為甚麼牙齒看起來愈來愈長?可能你已出現牙肉萎縮的問題,而牙肉萎縮了,並不會重新長回來。但如果牙肉萎縮而令到外觀受影響,或是牙齒敏感情況愈來愈嚴重,可以諮詢牙醫意見,看看可否進行牙肉修補手術,改善以上問題。那麼我們先了解甚麼是牙肉萎縮吧!

牙肉萎縮是指當牙肉從牙齒處往後退縮時露出底下牙根的現象。初期徵兆往往是牙齒敏感性增加,但是您也有可能察覺到牙齒看起來比正常的長,或者覺得牙齦邊緣(即牙肉與牙齒交界處)有凹槽。雖然牙肉萎縮可能常見,但有可能是牙肉問題的表象,因此不可輕視。

牙肉萎縮的成因有機會是刷牙方法不對、用力過度,而有些病人的牙肉天生較薄亦有所影響。不過,大部分牙肉萎縮情況都是由於牙周病所引起。

牙肉並無自我修復功能,但隨著科技發達,現時可透過牙肉覆蓋手術作修補。修復的程度與結果需事先評估,並非每位患者都可以百分之百修復,牙齒排列是否不整齊亦有所影響。手術過程中會注射局部麻醉藥,確保手術過程是完全無痛的;而術後只要按時服藥,大多可緩解不適的狀況。一般移植材料可用自體的,也可以用人工的,將視乎醫生建議。

此手術目的是改善牙齦萎縮,為牙肉萎縮的牙根補上牙肉。牙肉覆蓋手術可改善牙齒美觀,緩解牙齒敏感狀況,更能減少日後牙齦萎縮的機率,鞏固牙齒,是屬於牙周手術、牙齦美容整形術的一種。

手術完成後,雖然已經處理及改善牙肉萎縮的問題,但之後的日常護理也需多加注意。選擇牙刷的時候,應挑選軟毛牙刷,避免使用高磨砂力的牙膏,並採用牙醫或牙齒衛生員教授的正確刷牙技巧。遵守以上的牙齒保養貼士,就可以維持最佳的治療效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fM_2AwvkE

【健康】牙齦萎縮怎麼救?名醫曝3天逆轉牙周病、口臭關鍵:一輩子不用植牙!ft.牙醫師黃偉家 @JH_dentist |下班經濟學378

牙周病治療創傷嗎?(上)

牙周病是相當普遍的口腔疾病,大部分患者因為口腔清潔不當及疏於護理,有些人定期洗牙卻仍受牙周病的困擾。牙周病是針對牙齒周圍組織的病源,積在牙齒邊的牙菌膜會侵蝕牙肉及牙骨,久而久之會令牙肉及牙齒間出現空隙(即牙周袋),而牙周病菌是不需要氧氣而生存的細菌,它們喜歡躲藏在深度牙周袋內,進一步引發炎症及破壞組織。

一般洗牙通常是清除牙齒表面的牙石,對牙周病者並不能起治療作用。透過進行「深層牙根刮治」清洗牙周袋,才能將積存在內的細菌及牙石清除。醫生會為病人口腔注射局部麻醉藥,確保病人在無痛的狀態下進行牙根刮治治療。有別於一般洗牙,醫生會以更幼長的器械深入到牙齦發炎的底部,徹底清潔牙齒表面與深部的骯髒東西,包括牙菌膜、牙結石及已被污染的齒質。這是牙周病最常見的處理形式,屬於非手術性治療,並不是一種創傷性治療。

深層牙根刮治完成後,醫生會教導病人維護口腔衛生的有效方法,因牙周病要治療成功,並不是單靠醫生,最重要是病人的配合。一般牙周病療程可能要花上2至3個月的時間,以便觀察牙周組織經清除後牙齦改善的狀況,發炎流血的牙周組織是否能夠緊貼牙根表面,恢復健康。牙周治療告一段落後,牙齒可能依然不能恢復最初的狀態。因為牙周病治療基本上是控制疾病,恢復健康與功能,而無法完全恢復原有之高度。

當牙周病穩定下來了,但因先前牙周病嚴重而導致的牙骨減退牙齒鬆動情況,鬆動牙固定是一個補救方法。牙醫通過各種方法將鬆動的牙與鄰近的牙齒連結起來,使受力從原先的單個牙分散到多個牙,來減輕鬆動牙的負擔。牙醫還可以製作牙周夾板,將鬆動的牙齒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下來。

大多數的牙周病患者經此階段治療後,便已有滿意的治療結果,之後只需配合定期檢查及普通洗牙,便可長期穩定病情,保住現有的牙齒。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牙周病患者,又或是經過牙根刮治後個別牙齒恢復情況不理想,或可考慮牙周手術的處理,進一步把牙齒情況穩定。下回將跟大家繼續探討牙周病治療「牙周手術」。

【牙周病治療創傷嗎?(上)】https://bit.ly/2G49WHs

牙周病治療創傷嗎?(下)
2020-10-08

「預防勝於治療」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向是牙周病治療的重點。若錯過初期的牙周病治療,後續治療將會更艱苦。而且,當牙周病邁向愈來愈嚴重的階段時,由於此時支持牙齒的骨頭已經遭受侵蝕,治療的時間必然很長,而且需要更長期的追蹤病情。牙周組織有如地基,流失之後就沒有了,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穩住現有的地基,讓它不要繼續惡化下去。

大部分牙周病初期至中期的病人接受深層牙根刮治後,並持之以恆地使用正確的潔牙方法,堅持定期覆診檢查、洗牙以清理牙表面的新形成的牙石,便可有效地維護牙周健康。但是,如屬牙周病中晚期的患者,或經過深層牙根刮治後仍存在5毫米以上的深牙周袋,並伴有牙齦出血,就需要考慮翻瓣清創手術,在局部麻醉下將牙肉翻開後,於可直視的情況下,將牙根表面的牙結石及發炎組織徹底地清除,之後再進行傷口縫合。

若臨床條件許可,在打開牙肉時可植入人工骨粉或再生膜等生物材料於骨缺損的部分,從而誘導牙周細胞的再生,修復先前受損的齒槽骨,使功能減退的牙齒,回復其穩定度及支持力。這種手術被稱為引導組織再生手術,目的是促進牙槽骨再生,比起單靠清創後自然修復,通常情況下可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但需注意並非所有骨缺損都可進行修補,骨缺損形態是否合適放置再生材料是影響再生手術可能性及效果的因素。

如果患者本身有個別牙齒已嚴重受損,牙周組織已流失殆盡,將不能保證完成牙周治療後那些本身已存在嚴重問題的牙齒永遠不會脫落。有些時候,醫生或會建議病人將患齒拔除,為的是避免周圍組織進一步被破壞,而且考慮到手術成功率及牙齒的預測壽命,脫牙可能會是較實際的選項。

當治療完成後,醫生會判斷病人是否可以進入維護期,視乎每位病人的個別情況,醫生會制定病人的覆診時間。一般在剛完成治療的三個月內覆診,等狀況都穩定之後,可能就改為每半年或一年覆診即可。而當牙周健康理想,如病人希望對牙肉外觀加以修復時,可再讓醫生評估可否進行牙齦修補術。

牙周病患者日常要維持高標準的口腔衛生,並需要以決心與耐心來配合治療。要緊記牙周病治療需要醫生與病人一同合作處理,而且與其他慢性病一樣,並沒有痊愈一說,只有病情受控。一旦鬆懈,疏於護理,便會發現又重回往日牙周病的足跡了。

牙齦健康與多種炎症有關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原來息息相關,有研究顯示,牙齦疾病可以加劇身體其他部分的炎症,原因是問題會誘發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釋放細胞因子,令身體對炎症產生過度反應,促使原來的炎症加劇。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牙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行實驗,發現患有牙周病的小鼠,骨髓中的嗜中性粒細胞會增加,反映體內存有廣泛或系統性的免疫反應。相比之下,患有腹膜炎的小鼠,就只在靠近感染部分的血液中有較多嗜中性粒細胞。

 經過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牙周炎和腹膜炎的中性粒細胞外膜具有分子標記,反映炎症由它們引起。但單患有腹膜炎而沒有牙周病的小鼠,則沒有類似的中性粒細胞。最後研究人員對比牙周病患者的血液,亦發現類似小鼠身上發現的中性粒細胞增加,當牙周病治愈後,中性粒細胞則回復至低反應狀態。

 研究指結果表明牙周病具有全身性作用,容易加劇先天性免疫反應,同時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炎症產生協同反應,並造成互相影響。有關研究刊載於《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