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投資專欄生存之道


上周財經界最熱爆話題,是股評人張士佳被證監查到在《蘋果日報》專欄唱好,然後瞬即出貨,張氏被釘牌30個月。報紙及雜誌投資專欄,一向被行內視為地盤,不少莊家,都鍾意向沒持牌、用筆名的專家及寫手埋手,放料等寫手唱好。
上市公司有「正嘢」要發佈,通常廣邀各界參與,放料亦有先後次序,按次序為財經演員或分析員、然後是專欄作家,最後是記者。三者所接收到的訊息,多寡有別,有時明明是同一個問題,但得到的資料,大行分析員總是較多較仔細,記者反而只接收到「例牌行貨」,原因不言而喻。

跟專欄買股 贏輸五五波

股榮統計過去一個月《蘋果日報》及最近一周三份熱門報章投資專欄成績,表現大致與過大海賭大細相若。以蘋果投資專欄為例,上周每日約有十篇股評,當日見報跑贏恒指的平均約53%,全周計49隻點評股份,跑贏恒指亦是53%。至於另外三份報刊,有49%投資專欄推薦股份,即日跑贏恒指,全周計則有52%。
綜合上周近200隻股份,周內回報介乎正18%至負9%。上周恒指累升1.7%,買齊近200隻推介股份,平均回報是1.9%,計及手續費應該要倒蝕。
上述數字代表了,信專欄而買股票,你的勝算只有一半,點解你還信專欄呢。記得三年前開始寫專欄前,前輩已告誡,好的股票唔使寫都識升,但差的股票就算寫到識飛,本質都係差,救唔到。因此,專欄貼股準確與否,已經並非重點,關鍵是帶出散戶忽略的蛛絲馬跡及細節,Not How but Why就是現時寫欄終極生存之道。

撇除利益包袱 免被淘汰

傳統專欄唱好股份,不外乎在新聞稿上再加強力度,或者只是股價跌得殘,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抵買,欠缺獨立批判思維。公司收購話有協同效應,點解主席講,你就要信呢,為何不可以是1+1<2。
在資訊氾濫的年代,投資者需要的,並非單單是這隻股票可以升到幾多,而是點解我要買這隻股票,答案可能就在他們身邊而不自覺,或是他們接觸不到的訊息,這正正要專欄作家為他們提供線索。
就今年所觀察,蘋果財經專欄最多人點擊的,竟是由兩位女生所寫的另類投資,作者未有深入研究這隻股抵唔抵,僅以生活化所見所聞,帶出投資或揀股契機。隨着網上Blogger股評分析越精采,為報紙專欄敲起警號。專欄作家免被淘汰,除要撇除利益包袱,更重要是中Point非中Coin。

股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