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 ~ 大蒜水治咳嗽除風邪

煮大蒜水 咳嗽止!
大蒜色白入肺,性味辛溫,最善除肺經之風邪。故治療伴咽癢的咳嗽往往有奇效!其用法如下,皆有所驗,選一即可!
方法一:
最簡單的就是買剝一粒大蒜,含在口中,時輕咬一下,蒜味一出,慢慢嚥下,一粒含一小時,咽癢立減,咳嗽可愈。
方法二:
取大蒜十幾瓣,搗成泥狀放入杯中,加冰糖適量,用開水沖泡,溫服當茶飲,每日1次,咳嗽嚴重者每日2次,此方具有快速止咳化痰的特效。
方法三:
蒸 大蒜水:小孩咳喘時用大蒜2-3瓣,大人用7-8瓣,拍碎,放入碗中,要在碗上加蓋,再放入鍋裡去蒸,大火燒開改小火15分鐘,嚴重時可一日三次,可以不 吃大蒜只喝水。第二天再蒸蒜水時就要加冰糖了,小兒放一粒,大人放二粒,大蒜性溫、入脾、胃、肺經,民間多用大蒜治療咳嗽、氣管炎、哮喘、肺結核。
方法四:
大蒜加冰糖煮水喝。孩子感冒咳嗽,效果比打針吃藥靈多了。方法用30克大蒜、10克冰糖加200毫升水,先用大火將水煮開,再用小火慢燉幾分鐘,最後熬成一小碗的量讓孩子喝下去。孩子咳嗽厲害時,早、中、晚一天共喝3次,第二天就見效,3天後就好了。
方法五:
煮生薑大蒜紅糖水:如果咳喘嚴重,白色稀痰較多,說明受寒較重,在吃上麵食療方的同時,再加上生薑、大蒜、紅糖煮的水一起吃。小兒可用生薑3片、大蒜3瓣、紅糖半勺,成人用生薑7-8片、大蒜7-8瓣,紅糖一勺,放入鍋中加水,中火燒10分鐘即可,嚴重時可一日三次。
方法六:
取 三四頭大蒜,去皮後,把蒜瓣切成一個個薄片。晚上睡前將切片的蒜瓣排著放在火爐的四周邊沿上烤,第二天一早,蒜片就基本烤乾、烤黃了,但注意不要烤成焦黑 的。然後把烤乾的蒜片用擀面杖給擀碎成末,越碎越好。挖上一湯匙蒜末倒入茶杯中,再適當加上一點紅糖,倒入開水,攪拌均勻,喝下。一天喝一兩茶杯,連喝了 兩三天,咳嗽就好了。
方法七:
將 大蒜瓣搗成糊狀,裝入一個空藥瓶內,把瓶口對準鼻口,盡量吸嗅大蒜辛辣的味道,可視病情每天嗅聞4-5次。蒜的辛辣味變淡後可換新的蒜泥,使用的瓶不可太 大,以對準兩鼻孔大小為宜。另外,也可將數枚大蒜去外皮洗淨,放入盛好蜂蜜的大瓶中,蓋好蓋後浸泡一周左右,取出食用。
方法八:
蒜 敷腳心治咳嗽 大蒜敷腳心對付上火、咳嗽的方法。每晚睡覺前,洗乾淨腳後,把大蒜切成薄片敷在腳心湧泉穴位上(位置在腳跟向上1/3腳掌處);然後取醫用膠布貼牢。因大 蒜對皮膚有刺激,貼的時間不宜過長,所以最好早晨起床時就將其去掉。 這種方法對咳嗽、流鼻血及便秘都有一定療效,連續敷7天10天,效果會更好。 可能有少數人腳心敷蒜處會起水皰,建議此時暫停敷貼,待水皰破後皮膚復原再敷貼,這樣一般就不會再起 。

感冒到尾總是咳?女中醫教你避開飲食陷阱!
甲型流感肆虐,很多人都經過流感或感冒的症狀後,都餘下纏繞不斷的咳嗽,很多人覺得這「手尾」是理所當然的,只要不阻礙工作便可以了。這個「常識」實在是錯!正常情況人會咳嗎?不會!中醫看來,外感過後仍咳嗽不斷,其實已轉為咳嗽病,致病原因仍在體內,才會持續刺激氣道,引發咳嗽。
近日不少人患過甲型流感,食完西藥後仍有咳嗽的病人求診,明明西醫檢測都是同一種病毒,但偏偏表現各異,因為同一種病毒或細菌侵害不同體質的人,證候都大有分別,這次主要有三類:風寒、燥熱及痰濕,三種咳嗽各有特點及禁忌:
風寒:吹冷風或飲約20度以下的水便想咳,喉嚨常癢,多說話則咳,有氣管收狹的感覺,飲熱水可舒緩,痰色白。
忌:食寒涼的蔬果如雪梨、白蘿蔔,川貝,生冷食物等
燥熱:咳聲較大,口乾,主動飲水,或咽痛。痰色淡黃,較黏,量少。覺鼻腔乾燥,鼻涕黏,可伴紅或啡的血絲。
忌:食溫熱的蔬果如薑、榴槤,餅乾,煎炸食物,雞牛羊,含鱷魚肉的湯等
痰濕:咳嗽有痰聲重濁,痰多,色白或淡黃,呼吸或聽見痰聲,或自覺痰在胸口位置,身倦,腹脹,大便較黏。
忌:奶類製品,枇杷膏,糖,含海底椰的湯水等
總括而言,風寒仍聚在喉嚨、燥熱使肺氣不降、痰濕出沒阻礙呼吸,都可以刺激氣道,導致咳嗽。除了這段時間較常見的三個原因,其他原因如風熱、肺陰虛、脾虛等原因都可導致咳嗽。
病向淺中醫,即使是感冒初起或是感冒後的咳嗽,只要以中醫道理辨明證候,對症下藥,可以很快痊癒。切勿胡亂以養生食療處理疾病,應讓註冊中醫辨明咳嗽證型,以免延誤病情。

撰文: 林惠賢 註冊中醫師
中醫師邱宇鋒 : 咳不斷尾怎麼辦?
現在很多人在患傷風感冒之後,雖然喉嚨痛、發冷、頭痛、周身肌肉痠痛的症狀已經消失,但唯獨是咳嗽、痰多不止的病徵一直令患者十分困擾。這種咳嗽一般不是持續發作,而是間歇性、陣發性的,患者可在一段長時間不咳,不過一但感覺有痰或喉嚨痕,便會連聲咳嗽不止。患者或可咳出痰來,或者不能,要是在費盡力氣咳嗽的情況下,可引起胸痛、嘔吐、小便失禁,如痰多喉癢強烈者,可誘發呼吸困難、氣促,狀似哮喘,但與哮喘的性質不同。

為甚麼會咳不斷尾?
咳嗽只是一個過程,藉著咳嗽可以將刺激呼吸道的東西排出來,在傷風感冒後不斷咳嗽的患者而言,刺激物通常是痰涎、鼻涕,無論顏色、質地如何,都屬於口鼻分泌物。每個人在患傷風感冒時會出現的病徵均有不同,這與病毒、細菌的種類無關,而是取決於不同人的體質。根據中醫的見解,如果當事人體質氣虛、陽虛,或痰濕偏盛,患傷風感冒後就會產生很多鼻涕、痰涎等,可持續刺激呼吸道而引起咳嗽不止,當大量的痰涎分泌物刺激氣道時便會影響呼吸困難,甚至帶來氣喘。

這種喘促與哮喘有何分別?
哮喘的病理,是小支氣管受到致敏原的影響而變窄,因氣道收窄引起呼吸困難,空氣通過收窄的氣管時會發出高頻的哮鳴聲,這是「哮喘」的典型症狀,西醫的治療多是通過吸入氣管擴張藥物或類固醇來紓緩氣管變窄的問題。至於傷風感冒後患者「咳到氣促」的問題,病理不是由於過敏反應而造成氣道收窄,而是痰涎等分泌物充斥呼吸道,以使患者需接連咳嗽排痰,因短促頻密的咳嗽動作而影響呼吸困難,治療應協助患者排痰,及減少痰涎等分泌物產生。

這樣咳嗽是「感冒未清」嗎?
中醫學絕對沒有「感冒未清」的概念,只有「有感冒」和「無感冒」這兩種情況,「感冒未清」是虛構出來的錯誤觀念。如果患感冒一段時間後仍然咳嗽、頭痛、乏力,這可能是由於表邪未解,正氣未復,仍算作「有感冒」,患者服用西藥只是暫時解除不適症狀,但如果身體機能未見改善和復原,即使吃了數天甚至數周的西藥,仍可繼續維持「有感冒」的狀態,患者的感冒根本未有絲毫「清」過。

這種咳嗽中醫如何治理?
主要有兩種方式:表證未解者,要同時解表化痰;表證已解者,要化濕祛濕健脾,判斷表證解與未解的參照準則,是病人當時在臨床上的症狀表現,加上舌象、脈象等訊息,要由專業的中醫師負責判斷。表證未解屬風寒者,常見怕冷、頭身痛、痰白、喉癢、脈浮,可用葛根湯、桂枝湯一類;屬風熱者,常見發熱、喉嚨紅腫痛、痰黃,可用銀翹散、桑菊飲一類。

對表證已解者,則可從化痰濕、順氣健脾方面入手,偏寒濕者的常用方藥是小青龍湯、二陳湯、杏蘇散、三子養親湯,偏痰熱者的常用方藥有桑杏湯、溫膽湯、蛇膽川貝液、猴棗散等。患病期間需注意多飲水及保持足夠休息,清淡飲食,勿操勞,寒咳者戒食生冷,熱咳者戒吃辛熱。

飲中藥後愈來愈咳,是病「發」了出來嗎?

絕對不是!這樣的解釋不要信,中醫的「發」不是這個意思,而應該是透邪出表,正氣回復。透過運用發散的藥物,用來提振正氣,把表邪驅趕出體表,這就是中醫發散解表的意思。在用發散策略的時候,需顧及患者的正氣與體質,如有正氣不足,無力抗邪之虞,應當考慮配合扶正,採扶正解表之法。用中藥後反而咳得愈來愈厲害,多數原因是辨證、用藥上有偏差,以致變證。

坊間的「化痰止咳」中成藥要慎用
中成藥與西成藥的選購,皆不可以單憑病徵對號入座,尤其是在購買中成藥的時候,因為中醫還有「辨證」的重要一環。買錯不合自己體質證候的中成藥,不僅無效,更會加重病情,原因是藥物並不對證,例如寒咳的人吃了治熱咳的中成藥,就可能越吃越咳。除非對自己的身體和中醫病情,以及中成藥的成份寒熱屬性很了解,否則不鼓勵病人自行購買中成藥。在選購及服用中成藥之前,建議最好向您的中醫師咨詢,很多時都可以達到「雖不中亦不遠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