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林少陽: 買阿媽定阿仔 有數計


長久以來,市場普遍相信控股公司持有附屬公司股權的價值,應該低於其附屬公司的市場估值。這個投資者普遍相信的定律,最近開始受到個別市場參與者的挑戰。
記憶所及,最早提出相反論調的市場參與者,是以維謢公眾投資者利益著稱的 David Webb。他當年曾以相同理由,持有舊老闆會德豐(020)的股票,而不是傳統基金愛股九龍倉(004)。對他來說,控股公司可以小控大,而且更接近大股東的切身利益,若投資者能以很大的折讓,買入控股公司的股權,潛在的回報將高於持有附屬公司的股票。

控股公司長期存折讓


當恒地(012)於2002年11月6日第一次提出私有化恒基發展(097)時, David Webb亦曾以相同理由,反對恒地的私有化提議。結果,當年的私有化建議遭否決了。
然而,除了出現收購合併的案例外,股票市場的邏輯,卻是控股公司長期較附屬公司存在若干的折讓,而折讓的多少,則視乎不同時期的市場潮流而定。
本欄嘗試為多家控股公司與主要上市子公司之間的股價比率,作價簡單的對比,發現過去20年,曾出現過兩次重大的潮流逆轉。
我們發現,控股公司於1990年代初期,股價普遍較子公司存在較少折讓,但自1990年初開始,折讓持續擴大,並普遍於2000至2001年出現了折讓高點。自2001年開始,控股公司的折讓持續收窄(見表)
以恒隆集團(010)為例,其股價與恒隆地產(101)之間的比率,於1992年的高位一度達2.02倍,但此比率曾於2001年急回至0.78倍。去年底,恒隆與恒隆地產的股價比率,重上接近兩倍的水平。過去10年,投資恒隆的股息連資本增值,總回報超過10倍,贏獲利約5倍恒隆地產五條街。
目前,恒隆地產的市賬率大約略低於1.1倍,與恒隆集團的估值接近一致,反映目前持有恒隆地產與持有恒隆集團,並不存在控股公司折讓。

恒隆地產派息勝恒隆


然而,恒隆集團約93%的資產,為持有恒隆地產,其純控股公司身份,頗為明顯。而恒隆集團雖然持有恒隆地產的控制性股權,但從分配集團旗下資金的角度看,恒隆集團從恒隆地產的主要得益,是收取該公司的現金股息,但恒隆地產從不將盈利全數派給股東,而資金在恒隆集團手上,又再扣起部份作為未來業務擴張之用。
雖然財務學者會告訴你,公司是否派息,根本並不影響公司股東的價值。這個理論背後,最大的假設是大股東及管理層,都是極度誠實的企業管理人,從不浪費股東一分錢。我信陳啟宗是這樣的一位企管人兼大股東,但考慮到兩者每年逾一厘的股息差異下,在信念與現實之間,我還是選擇了後者。
筆者客戶持有恒隆及恒隆地產長短倉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

有關越秀地產(123)和越秀房託(405)的交易,究竟是誰有利、誰不利,引來不少談論。其實,這種交易一看便明,不,應該是不用看,也能明,所以根本沒有討論價值。

先此聲明,我完全沒有看過有關的資料,更加不會浪費時間去計算有關的收支和價值。因為,我是天下無雙的周顯大師,精通的是理論和通則,所謂的一理通百理明,根本不用把時間浪費在瑣碎的計算方面,已可知道答案。

大股東佔盡便宜


理論是﹕凡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交易,都是母公司着數,子公司吃虧,這是定律。因為大股東在母公司佔的是直接利益,在子公司佔的是間接利益,好比一個是親生女,一個是「契女」,有刁做,自然母公司佔盡便宜。換轉是你,都會咁做啦!
這理論有例外︰一般子公司常常是炒股票的對象,母公司則比較少炒,原因太複雜,暫且不說。所以,當幕後莊家要炒子公司時,間中都會益吓子公司,引人落疊。但「越秀系」顯然不是這個情況。
和某君吃飯,某位「夢熊有兆」的人來電給這位仁兄,大罵了梁×英一頓。我詫然問﹕「咦,他不是很喜歡吃涼粉的嗎?」
「他已改變了口味,」某君說︰「現在他每天都要找人大罵梁振×一頓,才覺暢快。」
「我剛好相反。在選舉前,我每天都大罵×振英一頓,才覺暢快。」我說︰「但現在我是第一號喜歡吃涼粉的人。」某君罵我︰「你這牆頭草!見到人家當選,馬上就轉向擦鞋!」
「我不否認我的本質是牆頭草,但 C× Y並沒有給我任何好處,我絕對不會免費擦鞋。」我說︰「他當選後,好幾個我們討厭了很久的人,都倒霉了。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也是我討厭的人,現在連他也倒霉了。我的日子越不好過,越想看見其他人倒霉,所以我支持他!」

周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